原標題:面對社區團購的挑戰 水果店多方突圍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其中包括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等內容。這一舉措讓不少生鮮商販鬆了一口氣。
不過,線上團購已成為趨勢,不僅是賣菜攤點受到社區團購的影響,水果商販也面臨社區團購的挑戰。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果商迎難而上,通過銷售衍生產品、線上設微信客戶群等方式尋求突破。
【方法1】
銷售衍生產品線上設微信群
面對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熱潮,在金尚農貿市場賣水果的梁女士正在求新求變,試圖站穩腳跟。
「來消費的都是老客戶了,我們建了一個微信群,要買水果的客戶,直接在群裡說種類和數量。」梁女士說,配送範圍在社區內的線上訂單,她不限最低消費額,會騎電動車為客戶送上門。
此外,在梁女士的水果攤位上,包括價格較貴的車釐子,所有水果都能免費試吃。除了單純賣水果,她還銷售紅棗、巴旦木等乾果和副食,並打算推出鮮切果盤的產品吸引客人消費。
【方法2】
與平臺合作承接水果中轉服務
有人獨立求變,也有人謀求合作。在金尚路旁賣水果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決定為一些品牌的「社區團購」平臺提供水果寄存服務,掙點外快。「用戶在平臺下單後,申請退貨的水果會暫時放在我的冰櫃裡,再由平臺回收。」記者來到冰櫃旁,看到裡面有6袋被退回的水果。
陳先生坦言,社區團購勢頭正猛,自己需要承認這一事實。目前他先考慮給平臺做水果中轉服務,首要任務是把線下的水果店做好,保證水果品質。
【方法3】
線上優惠促銷線下引流
個體戶水果店在積極「破題」的同時,連鎖超市也嘗試各種「引流」的新方式。記者來到位於龍虎南路的肉聯幫超市,發現這裡除了開設線下門店,在線上也開設了小程序。
記者點擊超市小程序,發現在售水果的頁面裡,各種水果的價格都有優惠折扣。此外,商超還支持下單後到就近提貨點自取,以此帶來客流量,進而帶動店裡其他商品的消費。
【支招】
運用數位化思維
激發顧客活躍度
記者走訪多家菜市場及水果批發市場發現,仍有一部分水果商販正在發愁。「往常一車一萬斤的蘆柑,我一天就賣光了,現在一車蘆柑四天都賣不完。」水果批發商林先生說,目前他不知道怎樣讓生意回暖。為此,記者採訪了集美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副主任、廈門果品協會原秘書長楊洪波。
楊洪波建議,實體水果店可通過數位化經營的思維去轉型,例如,藉助營銷功能定時組織各種活動,包括商品優惠、抽獎活動等,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激發顧客的活躍度。
此外,農批市場可選擇「擁抱」線上平臺,加盟社區團購。農批市場就是社區團購平臺的城市運營中心,組織集中配貨,幫平臺賣果品,實現共贏。
同時,水果商販要注重商品的質量、服務的優質度。比起線上網購,實體水果店在體驗度方面更具優勢,店家要注重宣傳,可推介水果的產地、特點、採購模式等,透明化地進行宣傳,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
【記者手記】
面對社區團購
商販需主動出擊
近期,賣菜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大家對社區團購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享受著「社區團購」帶來的便利,也有人道出心中的顧慮:網際網路平臺現在以補貼方式提供低價菜品,還送貨上門,一旦網際網路巨頭佔據市場,會不會像網約車市場一樣,培育用戶黏性後,趁機提價。
相關部門喊話網際網路巨頭,進一步規範社區團購秩序,但社區團購依然是大勢所趨,每一種產業鏈的形成、發展,都帶有消費需求的趨勢。正是在消費需求的刺激下,社區團購才逐漸壯大,迅猛發展起來。
目前,更多的商販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轉型,如何主動出擊,不能「坐以待斃」。如何進行線下轉型,使線上線下充分融合,這是一個值得相關行業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文章來源:廈門網)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