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引進的外來魚,曾為餐桌明星,如今身價大跌

2020-12-05 愛野釣的糟老頭

埃及引進的外來魚,曾為餐桌明星,如今身價大跌。

大家對這種魚應該不會陌生,釣魚人亦如此,因為野釣很容易釣到那種魚。

同時這種魚曾經經常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面,因為肉質細嫩,多肉少刺,價格低廉,所以一時間全民都喜歡上了這個外來物種,成為了餐桌上的明星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埃及鬍子鯰魚,我國在81年的時候就開始引進了,由於這種魚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所以在我國繁育速度很快。

但是最近幾年,大家對這種魚的興趣逐漸降低,身價也大不如以前,筆者認真總結了它身價大跌的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性情殘忍,互相殘殺

這種魚吃起食物來,可以達到互相殘殺的效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連自己的魚卵和仔魚也不會放過,這種吃自己親生骨肉的行為,讓很多人起了厭惡之心,所以這是大家對這種魚沒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第二生長環境惡劣

這種魚的適應能力簡直太強大了,超乎人們的想像,而且非常耐低氧,由於它耐低氧的特性,這就決定了它可以在那種渾濁不堪的水域裡面生長,而且越是渾濁的水域,它生長得越好,長得越快,所以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對它的食慾也是大大減少,導致它逐漸不受人歡迎,地位也逐漸下降。

第三養殖方式不當

很多養殖這種魚的地方,都是對其投飼料,投雞,投鴨子等,而且養殖的地方不大,但是養殖的密度非常大,常常看見,水裡面烏雲一團,水質能好到哪裡去?因為網絡的發達,很多人都在網上親眼見到養殖環境的惡劣,水質的汙濁,真的讓人沒有多少胃口。

曾經有釣魚朋友說,這種魚小時候他們老家到處都是,掉進糞坑裡面,它能活好幾年,如果哪天天下大雨漲大水,這種魚從糞坑裡面跑出來過後,大家還真把它當野生魚來吃了,當然不知道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是無疑不在說明一個事實,它特別適應各種生活環境,哪怕這種環境非常骯髒。

第四建議

其實這種魚本身肉質鮮美,怎奈它對生活的環境太不挑剔了,所以如今大家對它沒有多少好感,其實這種魚在清水裡面,也能存活很好,也希望養殖的人能夠給它創造一個好的養殖環境,重新讓它成為餐桌上的明星。

相關焦點

  • 入侵中國的「大肚魚」,最初為引進了滅蚊,如今人們拿它沒辦法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頻繁,很多外來物種隨著人類腳步進入不同國家和地區,而每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都是經過成千上百年的磨合,才形成如今穩定平衡局面,而外來物種在當地新環境下沒有天敵,因此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更有一些物種成為全球性入侵物種,導致很多國家都深受其害。
  • 不僅佔領餐桌,還要到處入侵
    01 羅非魚這條原產自非洲的魚雖然被近幾年紅紅火火的小龍蝦搶了風頭,但它絕對穩坐中國引進水產中淡水養殖量及知名度的頭把交椅。雖然被稱為「非洲鯽魚」,但羅非魚屬於慈鯛科(麗魚科),而非鯽魚所在的鯉科。圖為尼羅口孵非鯽Oreochromis niloticus丨Magdy A.
  • 同為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牛蛙、小龍蝦受追捧,有種魚卻無人問津
    雖然它們普遍不招人待見,不過這幾年,很多入侵到中國的外來物種,都被人做成了端上餐桌的美味菜餚,小龍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今年分布的《雲南省外來物種名錄》中,小龍蝦就成功上榜,這種原產於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動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引入到中國,之後又迅速的擴散到全國的各個省市,雖然很多人認為小龍蝦的生長環境並不乾淨,可是還是有廣大吃貨沒能抵擋住美食的誘惑。
  • 愛吃腐肉的進口「垃圾魚」泛濫,學會分辨魚的品類,讓你少拉肚子
    每一個外來物種入侵到本國的生態系統都會讓很多人頭疼。我國也曾經有很多個物種入侵,但是由於我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很多入侵物種在中國廚師的手中都能變成美味的食物。 而埃及鬍子鯰也是一種外來物種。經常有人將它與本地鯰魚或者是本地鬍子鯰弄混,如今埃及鬍子鯰在我國已泛濫成災,面對這一個外來物種人們想到的第1個解決的方法就是將它吃進肚子裡,但據說埃及鬍子鯰還不能吃?
  • 中國有一種外來物種,曾造成巨大危害,如今吃得只能靠養殖
    ——羅素(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51,閱讀約2分鐘說到外來物種,人們總是深感厭惡。這是人之常情,因為外來物種往往會對當地造成難以彌補的破壞。不過,並不是所有外來物種都沒用,比如小龍蝦。如今的小龍蝦幾乎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野生小龍蝦幾乎被人吃掉,幾乎滅絕。只有育種,才能滿足中國人的飲食需求。
  • 曾被引入中國餐桌如今泛濫成災,能在化糞池中生活,誰敢吃?
    曾經有一種魚,因為刺少肉多生長速度快而被引進中國。這種魚在埃及一些河流中泛濫成災,成群的魚浮水水面覓食時,放眼看去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鬍鬚,因此有人將它們叫做鬍鬚鯰,也有地方稱之為塘鯴。這種魚被引入到中國後,曾一度被中國的養殖戶將養魚技術發揮到了巔峰。超高密度養殖,魚塘裡面基本看不到水,餵食瞬間魚群瘋狂翻滾猶如水沸。
  • 這種魚很像鯽魚,但它卻是外來魚種,在南方很常見,有釣友認識嗎
    並且在日常的垂釣過程中,鯽魚也是主要的垂釣目標魚。不過最近小編卻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編在外出釣魚的時候,卻釣獲了一條奇怪的魚,為什麼說它奇怪呢?這是因為它跟我們經常垂釣的鯽魚非常的相似,但是在仔細觀察之後,卻發現這魚並不是鯽魚。
  • 中國曾引進的「大肚魚」如今億泛濫成災,各路吃貨都拿它毫無辦法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現在很多人在閒暇之餘喜歡去河邊釣魚,在河邊你是否常常見到一種體型小又扁長,但是肚子很大的小魚,這種小魚叫做食蚊魚,也叫大肚魚,是一個在中國南北省市中都可以看到的一個物種,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魚不是產自我國,而是一種入侵物種。
  • 1935年我國為滅蚊引進「大肚魚」,後在國內泛濫,如今怎樣
    就拿玉米這個東西來說,作為農作物之一,它實際上是一個外來物種,當時也是破壞了一定的生態平衡,後來隨著人們及時調整,這才讓玉米融入到了整個大自然的環境中。相比同樣引進而來的物種小龍蝦,大肚魚現如今可以說是泛濫成災,飽受詬病。小龍蝦味道可口,很多人喜歡吃這個東西,連著吃好幾天都不會膩。而大肚魚就不同了,它的味道首先是沒有小龍蝦這麼好,其次吃一回就會感到膩。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會吃那麼多,自然就多。
  • 曾被稱為「水中珍品」,十分鮮美,如今卻被人稱「髒髒魚」,為何
    咱們今天就來說一種這樣的魚類,曾被稱為「水中珍品」,十分鮮美,如今卻被人稱「髒髒魚」,為何?鯰魚除了魚子有雜味不適合食用之外,它的全身都是寶,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為水中珍品。
  • 原產非洲的「鬍子魚」,引進中國39年後泛濫,重達百斤卻沒人敢吃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對外貿易也逐漸增多,除了一些工農業產品外,各個國家之間也經常會引進一些物種,比如在美國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就是美國人主動引進,雖然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物種入侵,但它們也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
  •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外出旅遊越來越喜歡去一些大自然的景點,可能是已經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所以更想去風景秀美的山川河流看看。但是隨著地球的進化和環境的破壞,如今的生物多樣性已經在慢慢的遞減,就拿魚這種種類來說,以前品種豐富的魚類,現在可能只剩下一種了,除了是受到環境破壞的影響以外,外來物種入侵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原因。
  • 此魚曾被嫌棄,農民用來餵貓,如今身價「暴漲」1斤80元味道好吃
    導語:此魚曾被嫌棄,農民用來餵貓,如今身價「暴漲」1斤80元味道好吃在我國農村,有很多豐富的物產,這裡相信很多城裡人也認可的,特別是一些本身就是從農村搬遷或者買房到城裡的人們。當然,這些很多都是一些年齡偏大的老人,而年輕人中,也有很多人認為農村物產非常豐富。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但如今卻已經泛濫成災。雖然滅蚊魚的體型比較小,但是你可不要小看它的滅蚊能力,一條成年的食蚊魚一天能吞噬2000隻左右的蚊子幼蟲。不過滅蚊蟲雖然在滅蚊方面有著不俗的實力,但並不招人喜歡,因為滅蚊魚是屬於外來物種,原本在中國是沒有滅蚊魚的存在的,但因為世紀初我國科技並不發達,國內發生了許多瘧疾等蚊蟲傳播疾病,因此我國就向國外引進了滅蚊魚,而且中國不只有一次引進了食蚊魚。
  • 洱海驚現外來物種,攜帶6000多條寄生蟲,卻被國人當成餐桌美味
    如今的福壽螺在我國,已成為一大隱患。 但是像這樣的外來物種,我國越來越多。 最近在廣州一些小區內,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身影。 它們就是非洲大蝸牛。 它們的體型最大可達20釐米。
  • 引進自埃及的「鬍子鯰」,在髒水裡也能存活,泛濫成災卻沒人吃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自然也就容易接觸到更多的美味小吃,比如琳琅滿目的海鮮,麻辣小龍蝦就是其中一個,至於魚類就更加豐富多樣,專門養殖的商家數不勝數,畢竟它已經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只不過也有一些是屬於比較特殊的,即使泛濫成災也很少有人食用。
  • 曾經有「神龍之說」的金鯽,如今為何身價大跌?
    這個故事曾在明代學家李清的一本書上講過:「上為信王時,曾夢烏龍蟠殿柱。又偶遊本宮花園,園有二井,相離甚遠。上戲汲於井,得金魚一尾,再汲一井,復得一尾,活潑光耀。左右皆知其異,秘不敢言。」由此可見,當時金鯽的地位可謂是魚生巔峰啊!
  • 最大不過2斤,我國曾作為食物引進,如今卻成最危險的物種之一
    導讀:最大不過2斤,我國曾作為食物引進,如今卻成最危險的物種之一我國有不少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及水產品,如番茄(即西紅柿)、洋芋(即土豆)、紅薯、小龍蝦等,因為它們其中有不少有著較高的食用價值,現如今都發展成了農民主要的種植品和養殖品
  • 因滅蚊而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好心辦壞事,泛濫在中國多地水塘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受外來物種危害的國家,就目前常見的外來物種,中國就發現了29種,並且平均每年遞增小1-2種。而這些外來物種會因為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性導致人類社會產生損失。就目前所知道的數據,外來物種對於中國農業漁業和生態系統物種資源造成了直接或間接損失了1198..8億元,造成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資源的間接損失達到了每年1001.1643億的地步,這些數據都告訴我們對於外來物種的入侵並不能輕視。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外來物種都是壞的,有些物種一開始是因為一些好處而被引進的。就比如這個「食蚊魚」就是如此。
  •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在上個世紀咱們國家雖然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隨著人們的需求,本土魚種只有極少數品種適合人工養殖,為此我們國家引進了不少外來物種,來帶動農民水產養殖的積極性,其中不乏品質優良的魚種經濟效益已經隱隱超過「四大家魚」,就比如下面這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