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男子獨愛菊花,自比陶淵明,嫌富愛貧,卻終是口是心非之輩

2021-01-13 阿呆放映廳

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自古以來被文人雅士喜愛,菊花清麗淡雅,花香襲人,百花凋零後,菊花獨自開放,從不與百花爭豔,有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獨愛菊,其性格耿直,清明廉政,不願卑躬屈膝侍奉權貴,憤然遠離官場,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所以,古往今來,陶淵明都被看成菊花高潔品質的化身。

今天的聊齋故事,咱們來講一個男子愛菊,自比陶淵明的故事,說的是:

馬子才愛菊如痴,嫌富愛貧,自比陶淵明,覺得自己為人高潔,為學陶淵明,甘願過著貧窮生活。

後來偶遇菊花精靈姐弟,姐弟自稱姓陶,後來陶生為了生活,開始販賣菊花,馬子才不屑與之為伍。

馬妻死後,馬子才續娶陶生姐姐,不願過富貴生活,在豪宅內結廬而居,還怡然自得。

只是,馬子才畢竟是口是心非之輩,最後還是沉淪在富貴生活中。

話不多說,今天的聊齋故事,開講了~

話說順天人馬子才,愛菊如痴,家中世代也都是愛菊之人,到了馬子才這輩,家中已經收集了很多名貴菊花。

馬子才雖然家境貧寒,但是聽說哪裡有名貴菊花,他一定相方設法取得,就算為此跋涉千裡,也不在乎。

一日,馬子才招待金陵來的好友,席間,好友說金陵有名貴菊花,並不在馬子才收集之列。

馬子才聽說後,非常開心,就跟著好友到了金陵,在好友的幫助下,馬子才求得兩株幼芽,珍重地收藏起來,就起程回家。

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年,騎著小毛驢,跟在一輛馬車後。

少年長得英俊瀟灑,氣度不凡,馬子才與之攀談,結伴而行。

談話中得知,少年姓陶,也是酷愛菊花之人,得知馬子才是為名貴菊花,長途跋涉來金陵求取名種後。

就對馬子才說:「菊花品種,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悉心照料,全都是名種。」

又跟馬子才談起培育菊花的心得,馬子才聽完少年心得,深以為意。

馬子才問少年要到哪裡去?

少年說:「我們姐弟本是金陵人士,只是姐姐最近在金陵住的厭煩了,想去北方住下,具體要到哪裡,還沒有定下。」

馬子才高興地邀請他們去自己家居住,說自己家雖然貧寒,卻也有幾間茅屋可以住下。

這時,馬車上帘子拉開,一名二十來歲的絕美女子開口說:「住的地方好壞沒有關係,但是院子一定要寬敞。」

馬子才眼前一亮,忙說家中院子很寬敞。

陶家姐弟於是跟著馬子才回了順天。

馬家宅子南邊有幾間茅草屋,陶家姐弟就在茅草屋內安頓了下來。

陶生擅長種植菊花,就到北院馬家給他侍弄菊花,馬子才侍弄不周到,致使一部分菊花枯萎,陶生來了以後,這些菊花經他侍弄,又變得枝繁葉茂,這讓馬子才非常開心。

只是陶家姐弟從不自己生火做飯,每次都是到馬家吃飯。

久而久之,本就不寬裕的馬家,生活也是越來越捉襟見肘。

馬子才倒是不說什麼,陶家姐弟卻心中有點愧疚。

一天,陶生對馬子才說:「為生活所迫,日常都要花費金錢,不如摘掉菊花,賣給愛花之人,也好換點錢財,補貼生活用度?」

馬子才聽他這麼說,鄙夷地看著他,說:「我還以為你是高雅之士,也能安於貧窮生活,而能自得其樂,誰知你卻想用菊花換來銅臭錢,當真是對菊花的侮辱。」

陶生卻笑著說:「為擺脫貧窮自食其力,又有什麼不對?再說賣花為業,怎麼也不能說是庸俗吧!為求富貴,無所不用其極,當然不對,但也沒必要為了顯示自己高雅,而主動追求貧窮生活吧!」

馬子才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呆在原地不說話。

從那以後,陶生總是把馬子才扔掉的菊花殘枝撿回去,也不再去馬家吃飯。

只有馬子才專門去請他,他推脫不過,才去一次。

沒過多長時間,菊花盛開,一天,馬子才在家裡突然聽到南院吵吵嚷嚷,就跟菜市場一樣。

他心中疑惑,出門一看,發現陶生正在販賣菊花,這讓他心中不痛快,偷偷一看,發現所有菊花都異常美麗,全都是他沒見過的品種。

這讓他心中升起憤怒之情,一是陶生竟然真的販賣菊花,二就是陶生竟然藏私,自己留著名貴花種,不給自己。

他怒氣衝衝上門責問陶生,還想跟他絕交。

陶生對他的指責也沒放在心上,他拉著馬子才進門,讓他自己看。

這時,馬子才看到,整個南院已經種滿了菊花,再仔細一看,哪有什麼自己沒有的名貴品種,這些分明就是自己拔出來扔掉的那些菊花。

這下倒好,責備別人不成,還狠狠打了自己的臉,這讓馬子才羞愧不已,狼狽地就要跑回家。

陶生拉他進屋,讓姐姐準備些酒菜,他要陪著馬子才喝點。

沒過多長時間,姐姐吆喝:「三郎,酒菜好了,你端過去吧。」

陶生把酒菜端過來,馬子才好奇地問他:「你姐姐為什麼還不嫁人?」

陶生笑著說:「還沒到時候。」

馬子才又問什麼時候出嫁?

陶生說:「四十三個月以後!」

馬子才還要再問,陶生卻不說話了,拉著馬子才一個勁地喝酒。

因為販賣菊花掙了錢,陶生買了足夠的酒,兩人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馬子才出門,看到昨天明明已經賣掉的菊花,竟然又長的枝繁葉茂。

就去問陶生怎樣做到的?

陶生笑著說:「你又不用販賣菊花謀生,又何必學呢?」

幾天過後,南院漸漸安靜下來,陶生把剩餘的菊花,一塊打包,裝了幾大車,拉著去外地販賣。

一去大半年時間,陶生又從南方帶了些珍奇花卉回來了,又用販賣菊花的錢財,在城裡開了間花店,所賣花卉,被人搶購一空。

春去秋又來,陶生去年所賣的菊花,有人想留下花根,來年栽種,誰知,第二年,菊花變得平平無奇,只能再來找陶生購買。

陶生就靠著販賣菊花,漸漸地變得富有,就把南院的茅草房拆掉,新建了豪華宅院,又花錢買下大片土地,全都用來種菊花。

一年秋天,陶生又裝滿幾車菊花,去外地販賣,第二年春天卻沒有回來。

當時,馬子才妻子因病去世,他就盯上了陶生的姐姐黃英,想要迎娶她過門。

他找人去探黃英口風,黃英只是紅著臉微笑,好像是同意了,不過要等陶生回來再說。

誰知這一等就是一年,陶生一直沒有回來,期間黃英指導家中僕人種植菊花,所有菊花也是枝繁葉茂,跑來求購的人很多,陶家宅院也是越建越豪華。

一日,有人從廣東帶回了陶生的信,信中說道,希望姐姐嫁給馬子才。

馬子才自然很高興,張羅著要迎娶黃英過門,想起陶生說的黃英要過四十三個月才能嫁人,仔細一盤算,從兩人對話到陶生寄信的日子,不多不少,剛好四十三個月,這讓馬子才大為驚異。

馬子才家中貧窮,也還是要準備聘禮,黃英卻堅決不要,再加上陶家現在家大業大,黃英想要馬子才搬過去住。

這一下子就傷到了馬子才的玻璃心,他說什麼也不去,弄的自己像上門女婿一樣。

為了照顧他的情緒,黃英善解人意的搬到馬家破舊屋子裡成親。

兩人成親以後,為了方便去督促僕人種菊花,黃英就在牆上開了個門,直通南院。

因為妻子家富貴,馬子才覺得用她家東西,臉上無光,就刻意讓黃英分立帳目,以免混淆家中東西。

然而,馬子才畢竟太窮,家中所用東西總是靠黃英從南院拿來使用。

沒過多久,家中所有東西就都是從南院拿來的了。

馬子才執意讓僕人把所有東西全拿回去,以後也不要再從南院拿東西來用。

可是,不到十天,馬家又布滿了黃英帶來的東西。

這讓馬子才大為光火,他馬上又把所有東西送到南院。

來來回回好幾次,馬子才是又煩又惱。

這時黃英對她說:「相公如此,為學陶公而刻意追求貧窮生活,難道不累嗎?」

馬子才被黃英問得面紅耳赤,羞愧不已,也就不再過問家中事,一切都聽黃英的。

黃英有錢,她把南院豪宅再次擴大,把馬家小破屋也收到豪宅內,雖然照顧相公面子,不再售賣菊花,但是畢竟積累了大量財富,吃穿用度都非常奢華。

馬子才心中不安,他對黃英說:「我這三十多年,清廉自守,潔身自好,自從娶你進門,一切都被你破壞了。我如今靠著妻子家財過活,真讓我羞愧不已,世人都盼望榮華富貴,我卻希望咱家快點回到貧窮生活啊!」

黃英說:「世人都說陶公愛菊,卻清貧一生,是沒有富貴的本事。所以相公你要為陶公爭一口氣,也為愛菊之人爭口氣,證明愛菊之人,也能大富大貴。再說了,從貧窮到富貴難,從富貴到貧窮還不容易嗎?我們家的錢,隨你拿去揮霍,我絕不憐惜。」

馬子才又說:「花別人的錢也是很丟人的!」

黃英無奈地說:「相公不想富貴,我又不願貧窮,這樣吧,我在家中再建幾間茅草房,你住進去吧!咱們以後就分開住,你去堅持你的清高,我這俗人,就沉淪在這俗世中了。」

馬子才還真不客氣,茅草房建好後,馬上就搬了進去,住得還挺開心。

不過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吃慣了大魚大肉,才吃了幾天蘿蔔白菜,就受不了了。

沒過幾天,馬子才腆著臉又跑去南院吃喝了,不過為了自己的臉面,晚上還跑到茅草房去睡。

就這樣這邊吃飯,那邊睡覺,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一天,黃英笑著對馬子才說:「相公東食西宿,真正高潔的人可不是這樣的啊!」

馬子才一聽,也笑了,以後就不再堅持自己的假清高,搬回去跟黃英住在了一起。

黃英說的「東食西宿」也是有典故的,說的是「齊國有個美女,有兩個人上門提親,東家的有錢,長得很醜;西家的長得很帥,卻沒錢。父母問她怎麼選,她說,我想在東家吃飯,去西家睡覺!」

一日,馬子才有事去金陵,當時正值菊花盛開的時候,他路過一家花店,只見菊花開得非常漂亮,跟陶生養的菊花很像。

他就進店查看,發現店主人果然是陶生。

他想拉著陶生回家。

陶生卻說:「我本就是金陵人,也想在這裡娶妻生子,我這裡有點錢,姐夫帶回去給姐姐吧!」

馬子才執意拉著他回去,陶生推脫不過,就跟著他回了家。

回到家裡,黃英仿佛早就知道弟弟要回來一樣,早早地收拾好了房間,讓他居住。

回來後,黃英張羅著給弟弟娶妻,陶生卻不怎麼上心,只顧著種菊花。

黃英無奈,安排一個貌美丫鬟去照顧他。

過了三四年,丫鬟給陶生生了個女兒。

陶生愛飲酒,有千杯不醉之量。

馬子才有個朋友姓曾,酒量也很好,馬子才就介紹他們相識。

兩人一見如故,經常聚在一起喝酒。

一日,兩人又在一起喝酒,曾生先撐不住,醉倒在桌子上。陶生哈哈大笑,站起來又喝了幾杯酒,踉踉蹌蹌來到菊花畦邊,一不小心跌倒在地。

奇怪的事發生了,陶生跌倒的地方突然冒出一株大菊花,足有一人高,正好看到這一幕的馬子才,嚇得趕緊去找黃英。

黃英一來,咕噥一聲怎麼醉成這樣?然後把菊花拔出來,放在一旁,讓馬子才不要大驚小怪,回去休息就好。

隔天一早,馬子才跑來一看,只見陶生躺在地上,還沒醒來,他這才知道,陶生姐弟都是菊花精靈,對妻子也更加喜愛。

既然已經暴露,陶生也不再遮掩,自那以後,就敞開了喝。

又有一次,陶生又跟曾生喝酒,曾生醉倒,被他的僕人帶了回去。

陶生也醉倒在地,變成了菊花,馬子才有了上次經驗,學著黃英的辦法,把菊花拔出來,放在一旁。

被拔出的菊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枯萎下去,馬子才大吃一驚,趕緊去找黃英。

黃英聽他一說,變了臉色,說:「你害死我弟弟了!」

說完,跑到菊花旁邊,只見菊花已經完全枯萎。

馬子才非常悔恨,心中對來找陶生喝酒的曾生也充滿了怨恨,跑到他家裡要找他算帳。

到了曾家才知道,曾生竟然醉死了。

他無奈回到家,看到悲痛欲絕的黃英,剪下菊花梗,埋在盆中,帶回自己房中,每天澆灌,悉心照料。

過了一段時間,盆中竟然又冒出了枝芽,到了秋天竟然開出了粉色的花朵,還散發出濃鬱的酒香。

要是用酒灌溉,它就開得更繁茂。

因為是陶生死後所化,就給它取名「醉陶」。

好了,今天的聊齋故事講完了。

看完故事的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歡迎留言評論,寫下你的感受!

今天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關注、評論、點讚收藏轉發啊,咱們下期再見!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愛菊花,他卻寫詩諷刺菊花,愛陶詩的人看了卻無憤懣之意
    在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詩人大加讚賞了這野菊的魅力,其用詞之高實在是把這野菊當成了一個完美的人來描寫的。你看,和那些家養的菊花比起來,這野菊是多麼的孤傲自由。它並沒有去給那些喜好風雅的文人墨客們作為觀賞或者是佩戴的飾品,而那些每年一度的重陽節,滿上遍野的菊花,這簡直就是菊花們附庸風雅的場所啊,這些野菊又怎麼會效仿呢?
  • 陶淵明醉酒後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彰顯自己孤高潔淨的人格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 -427) ,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一名潛,字元亮,是名將陶侃的曾孫。魏晉時期戰亂災害頻繁,政權更迭不斷,士人內心潛藏深沉的苦惱和恐懼,想要尋求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獲得生命的寧靜與安頓。陶淵明早年雖然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為,但時代動蕩,壯志難伸。曾數次出任官職,終因不滿政治黑暗和官場虛偽,從而辭職歸隱。
  • 于謙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剛剛盛開的菊花,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而這首《過菊江亭》正是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滿地的菊花,詩人想到了陶淵明的一生鍾愛菊花,同樣品格高尚,充分肯定了他的才華,還有獨立的人格。這也正是于謙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過菊江亭》 明代:于謙 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
  • 酒詩第一人之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名潛,字淵明,諡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是以飲酒為題材,大量創作酒詩的第一人。他的詩,可謂篇篇有酒,寄酒為跡。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飲酒·疇昔苦長飢》:「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 秋天賞菊正當時,這些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
    黃巢是個落地書生,但是卻寫出了關於菊花最霸氣的詩句,真是令人震撼無比。明明是科舉不中的無奈傷悲,但是在黃巢這裡,悲傷沒有了,鬱悶消失了,只剩下自信和霸氣,既是寫菊花,也是寫自己,菊花和人在這一瞬間合二為一了。黃巢和菊花可以說相互欣賞,在眾多鮮花絢麗盛開之時,菊花還只是不起眼的雜草,黃巢也只是不起眼的落地秀才。
  • 秋實散文:秋之韻之——菊花
    菊花每年在秋末開放,故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亦作「窮」字講,其意是說菊花是一年之中花事之尾。當百花凋謝之時,秋菊則花好葉綠。看上去好像殘缺不全的菊葉掛在挺拔的菊杆上,顯得堅強而滄桑,仿佛只留片甲也要護圍和映襯著枝頭上那朵堅毅的宋美人。菊花既爛漫多彩又傲霜而立。她笑在澄明的天空下,笑在迷人的金黃中;她立在瀟瀟的淒雨裡,立在秋風的落葉間。
  • 《聊齋》故事:菊精
    陶生每天幫子才侍弄菊花,那些平庸的品種經過他的手,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某日,陶生對子才說:你家裡並不富裕,現在添了我們姐弟兩張嘴,更加捉襟見肘,為何不出售菊花換些財帛呢?子才是個直性子,聽了這話,很鄙視地說:風流雅士,安貧樂道,以菊花賣錢,是對花的侮辱。陶生聽他這麼說,笑了笑不言語,撿起子才院裡的幾根殘枝離去。以後只在子才招呼時,才偶爾上門吃飯。
  • 聊齋:菊花精黃英清新脫俗,嬰寧天真,紅玉溫柔可人,宦娘成熟
    《聊齋志異》中的人物也應該這樣來理解。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細緻入微地刻畫了中國女性的美,可以說,在整部《聊齋志異》中,刻畫得最有光彩的人物就是女性。如果對這些女性角色做一番細緻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部小說中的女性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別開生面】石濤《淵明詩意冊》:菊花開,正歸來
    丨文 / 誰最中國丨 自從陶淵明在東籬採了一捧菊花,每到秋天都會想起他。 蘇東坡曾說,中國的文人愛標榜不要,但陶淵明是真箇兒不要。他喜讀閒書,不求考據、不為功名,不過是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他愛寫文章,不為發表、不為評職稱、也不為換五鬥米,無非是以示己志,讓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活在文字之中。
  • 古琴逸事-陶淵明彈無弦琴,琴聲出自哪裡?
    陶淵明的鼎鼎大名,大家應該都知道。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一生厭惡仕途,只喜歡山山水水,種種菊花。雖然陶淵明歸隱田園,但他也不是真的與朋友再無來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對於純粹,沒有俗利糾葛的朋友,陶淵明還是很歡迎的。
  • 陶淵明田園詩的三重境界
    《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此「在野」即與「在朝」「在位」相對,也就是不當官從政之人。這也與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大背景相適應。而這種現實的生存環境,在陶淵明田園詩中有著清晰的描繪。首先,陶淵明田園詩中的居住環境是現實的。「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 聊齋故事:馬子才故意把陶三郎灌醉了,三郎倒到地上,變成菊花!
    聊齋故事:馬子才故意把陶三郎灌醉了,三郎倒到地上,變成菊花!白牡丹花香玉在小說裡先後以花、花神、花魂、花中美人四種姿態出是真實的花,黃生喜歡牡丹,他住在勞山下清宮,看到一株「牡丹高丈餘,花時璀璨似錦」。這是真實的花。
  • 陶淵明詩文選集(收藏版)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 陶淵明「與子疏」,「真氣盎然」,於如今子女教育亦有可借鑑之處
    陶淵明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很高,對後代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尤其是宋元以後,人們推他為屈原以後、杜甫以前之第一人,歐陽修甚至有「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之評。著有《陶淵明集》。《與子儼等疏》原文告儼、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聖賢,誰獨能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透過菊文化古今變遷,談古人為何偏愛菊花
    菊花經過人類長久栽培,出現許多變異,總的看來,它的花大而態美色多,開放持久,博得國人喜愛然而它在我 國花卉中博得的位置,卻強烈表現為一種人文歷史的產物。 只有梅花可與之媲美.梅與菊是發揚我國民族抗爭精神最突出的代表,是 一種愛祖國、愛鄉土情操的象徵物。  菊花的黃色,在我國被看得最為珍貴.
  • 有一種勸人惜時之作叫陶淵明的雜詩(上)
    古詩詞中,有一種勸人惜時之作叫陶淵明的雜詩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就是時間,想抓抓不住,想留留不住,金錢萬貫都買不到,這才最令人抓狂。存於世間,生而為人,總有追求,但無論什麼樣的追求,又都不得不藉助世間。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在中國古詩詞中,勸勉世人惜時的作品——陶淵明《雜詩》陶淵明的《雜詩》共有十二首,我們主要介紹的是其一和其五。「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植物的根部,深藏於泥土,除了吸取養分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緊緊抓住地面,在狂風中不至於東倒西歪,甚至隨風飄零。「蒂」是連接植物花果與枝莖的地方,相當於一個樞紐,不可或缺。
  • 換心換頭終富貴,知足常樂還是持祿養交,《聊齋》這故事發人深省
    在《聊齋志異》中有許多離奇詭異的故事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隨著影視劇的普及,這些故事也幾乎婦孺皆知。《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中原因無疑是故事離奇、寓意深刻。初次接觸到「聊齋故事」則是從1987年內地經典電視劇《聊齋》開始。儘管多年過去,至今猶記得片頭曲開場時那陰森恐怖的音樂,還有那換頭、換心的片段,曾是兒時揮之不去的陰影。
  • 最常見的菊花品種
    菊花一直是人們喜愛的傳統花卉之一,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 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 菊花的44個別名,你知道幾個?
    重九之花,指菊花。陶淵明《九日閒居》詩序:「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四、九花。同九華。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庋廣廈中,前軒後輊,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清·蘭陵憂患生《京華百二竹枝詞》之一一七:「名類紛繁色色嘉,秋來芳菊最堪誇。如何偏改幽人號?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修辭藝術的魅力
    本文使用映襯的句子有四處:1、悟「已往」之諫,知「者」之可追。2、覺「今是」而「昨非」3、「世」與「我」而相違4、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休」。以上四句都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從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描述,形成強烈對比的修辭手法,這種映襯稱作對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