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伍高速伍市塘沙屋遺址發掘情況介紹

2021-01-10 騰訊網

平江(湘贛界)至伍市高速公路,是湖南省「七縱七橫」中的第三橫——平江(湘贛界)至安化高速公路的最東段,與平江(伍市)至益陽高速公路、益陽至馬跡塘至安化高速公路共同構成湘北地區的東西大通道。同時是湘贛高速省際通道,與 G60 滬昆高速公路、大瀏高速公路-銅鼓至南昌高速公路、長瀏-上慄至南昌高速公路組成 4 條江西北部與湖南的省際通道。

2017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嶽陽市文物管理處、平江縣文物管理所,抽調業務人員組建了平江(湘贛界)至伍市高速公路項目文物調查勘探隊,調勘發現高速公路項目沿線涉及文物點共計5個,分別為位於三市鎮的石灣裡遺址、大園裡遺址,三陽鄉的泗洲塘墓地,長壽鎮的鵝公嶺墓群和伍市鎮的塘沙屋遺址。新建高速公路工程屬於破土工程,工程的施工勢必影響文物的保存,施工前須對項目沿線涉及文物點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20年6-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業務人員對塘沙屋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以下對塘沙屋遺址發掘情況作以簡要介紹。

01遺址概況及工作方法介紹

塘沙屋遺址位於伍市鎮汨羅江南岸一處山前二級臺地之上,東部地勢較高,大部分山體基巖出露,整體地貌類型屬於構造剝蝕作用形成的丘陵地貌。整個臺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多被現代房屋所佔據,本次發掘選取合適地點,布設10米×10米規格探方6個,實際發掘面積為600平方米。

圖一 遺址整體航拍照片

02本次發掘收穫

1地層堆積

第1層,表土層,灰褐色黏土,較疏鬆,孔隙較大,厚8-20釐米,為長時間耕作形成,整體水平分布於發掘區內;第2層,墊土層,淺黃色黏土,厚14-28釐米,為近現代平整田地時形成,普遍存在於發掘區內;第3層,清代文化層,黃褐色黏土,夾雜少量磚石塊、青花瓷片,厚5-30釐米,整體呈東北厚西南薄傾斜狀分布於發掘區內。

圖二 發掘區地層剖面照

圖三 層出土瓷片

2晚期墓葬

在發掘區東部,發現一晚期墓葬,編號M1,疊壓於第2層之下,打破第3層,墓葬在上世紀平整田地時被破壞,封土無存,券頂塌陷至墓底,未見隨葬器物。

M1為長方形並列雙室券頂磚室墓,墓室平磚錯縫順砌,以楔形轉券頂,未鋪地磚。其中左右室營建年代早晚有差異,據墓壙打破關係得知,左室營建、下葬年代晚於右室。

塋園整體平面形狀為近扇形,墓室後側有一半圓形石砌墓圍。墓圍以條石壘砌,中填以黃泥,寬0.6-0.8米,直徑5.2米。墓室前端為石塊壘砌成花瓣狀「祭臺」結構,兩側有石砌八字擋牆形成對墓室的合抱之勢。塋園最前端弧形石圍由單層石塊形成,長16.2米,寬0.3-0.42米。祭臺外側石牆均由兩層石塊堆砌而成,寬0.4-0.6米。墓室前端石牆依生土壁由三層石塊壘砌而成。墓前祭臺平面前低後高,墓室所處第二級臺地高於墓前祭臺平面0.4米。整個塋園規劃利用原地貌進行改造,形成整體中軸對稱、前低後高、逐級抬升、墓室位於塋園核心和最高位置的特點。遺址第3層中出土青花瓷片年代特徵為清代早中期,據地層關係判斷,M1年代上限應為清代中期。

圖四 M1俯視照片(自西南向東北)

圖五 M1平剖面圖

地表塋園的出現、發展,是喪葬習俗領域內的重大變革,也是唐宋之際厚葬表現方式由地下轉移至地表的重要物化體現。[1]這一習俗轉變始於北宋,至南宋中後期時發展成熟,對後世墓葬無論是墓室、隨葬品,還是地上建築及附屬設施方面影響至深,這在本次發現的塘沙屋M1中亦可見一斑。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宋墓》,科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第35頁。

文章出處:「湖南考古」微信號

作者:張世軒

相關焦點

  • 湖南羅子國城遺址再現楚文化遺存
    記者9日從羅子國城遺址考古發掘專家現場會上獲悉,羅子國城遺址可能就是楚國安置羅國移民之地,也是目前中國國內僅見的能夠實證羅國史跡的唯一一處遺址。羅子國又稱羅國,與荊楚同祖,是夏商時代羋部落穴熊的一個分支。據《漢書·地理志》應劭注和《水經注·湘水》等文獻記載,楚文王時將羅子國自枝江遷徙到羅縣一帶。
  • 羅城遺址:楚文化入湘最早的切入點之一
    華聲在線1月9日訊(文/圖記者 吳岱霞)9日羅子國遺址(羅城遺址)考古發掘及專家現場會在嶽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舉行。根據考古發掘成果,來自武漢大學、鄭州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的專家認為:羅城遺址是目前所知典型楚文化進入湖南最早的地點之一。(羅城遺址。)
  • 江西省發掘5000年前土城遺址 系最古老土城之一
    據新華社11月3日電 江西省樟樹市博物館透露,迄今發現的中國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土城之一,樟樹市築衛城遺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發掘工作日前啟動。  築衛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是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為主的遺址,也有青銅時代的遺存,距今已有5000多年。
  • 開封市推進千年州橋發掘與保護 再現「州橋明月」美景
    日前,開封正式啟動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並將根據發掘進度同步啟動州橋遺址本體保護展示方案設計。經持續考古發掘,作為北宋都城開封的標誌性建築——州橋露出橋面,這座埋藏於泥土千餘年、見證北宋市井繁華、作為「汴梁八景」之一的古橋,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 貴州省土城黃金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本體保護方案
    受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紅色旅遊文化有限公司委託,2016年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了《黃金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本體保護方案》的編制工作,在對黃金灣遺址的現狀保存情況及病害原因進行綜合勘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遺址保護與展示的需求,制定了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
  • 重慶合川猴清廟遺址出土唐代存錢罐 存千枚銅錢
    合川猴清廟遺址 驚現唐代存錢罐  本報訊 (記者 詹遙)同一區域內,疊壓著從商周時期至清朝,共6層不同時期的文物,有裝滿「開元通寶」的錢罐,有商周時期、漢代的房屋遺址,甚至還有新石器時代的陶片。
  • 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發掘出唐代鸚鵡銜綬鏡(圖)
    ▲唐代鸚鵡銜綬鏡▲出土的陶俑(上)和陶器◥文物發掘現場(記者 林明傑樂夢融)上海考古獲得新年開門紅,青浦青龍鎮遺址發掘出一批有價值的文物。青浦區文化廣播電視局局長曹偉明昨天向本報獨家透露,前幾年的勘探發掘都是零星,2012年年底開始了有規劃的考古發掘工作,現在仍處於發掘的初步階段。上海博物館和青浦博物館等考古工作人員在遺址上布點,發現了幾處紅色燒土堆積的場所,推測下來,這是經過冶煉的土質,因此這裡很有可能是銅和鐵的冶煉地,先祖在港口旁建立了一個成規模的製造工場。
  • 遊記:沙屋套房值得體驗
    我們在JAmanafaru住的前兩個晚上都是沙屋,而且有幸升級成了沙屋套房房型,管家為我們簡單介紹了房間設施。沙屋套房真的超大,分為客廳、臥室、浴室、私人泳池、私人院子等五個區域,空間寬敞明亮,寶寶有的是空間爬行。還事先準備好了嬰兒床。
  • 湖南最小壹市寸布票,你用過沒
    近日,湖南第三屆全國糧布票交流大會在長沙大麓古玩城舉行,來自全國的票證收藏愛好者們攜「寶貝」亮相。這些已經「過時」的紙質票證,見證了曾經數十年的國人生活。    撰文/本報記者伍婷婷    「世界面額最小油票」伍分伍釐    伍分伍釐,這麼小的食用油票怎麼用?
  • 放心,江口沉銀遺址文物沒事兒!
    那淹沒在江口沉銀遺址(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文物會受到影響被衝走嗎?近日,不少文物愛好者發出類似擔憂。四川省文物局文寶保處負責人專門就此表示:已經發掘完畢的遺址早已沒有文物,而尚未發掘的區域,文物掩埋江底泥沙下面兩三米處,基本不會受到洪水衝刷影響。
  • 從莞深高速沙埔互通放通 市區往廣州從化省半小時
    從莞深高速公路惠州段路線長約30km,設福田、沙埔、石灣東、園洲東互通立交共4處,全路段已經於2019年開通運營。昨天開通的沙埔樞紐立交,今後南北走向的從莞深高速公路將和東西走向的廣惠高速公路實現互通。
  • 青島大珠山遺址收穫豐 疑猛獁象牙化石現身(圖)
    近處的水塘就是1982年村民挖出準備當水井用的  記者昨天從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半個多月的發掘,來自中科院、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黃島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大珠山遺址出土了普氏羚羊、野豬、馬、鹿、疑似猛獁象等10餘種典型的更新世晚期動物化石500餘件,以及大量石器,為遺址提供了很好的年代依據,對研究我國乃至東亞現代人起源與遷徙問題提供了科學的證據
  • 湖南高速能源今日揭牌|高速服務區|長益|馬捷|高速集團|何海鷹
    8月31日上午,湖南高速集團服務區經營管理公司在G5517長常北線高速長益段(即長益擴容工程)長沙西服務區舉行「為奮進新時代加油——湖南高速能源品牌揭牌」活動。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楊平,省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捷共同為「湖南高速能源」品牌揭牌,省高速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何海鷹主持揭牌活動。
  • 開封市10位市民代表親身體驗州橋遺址現場考古
    3月23日,在前期汴河遺址發掘工作的基礎上,開封市正式啟動了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目前,考古發掘工作進展順利。為了讓更多人走進州橋,了解考古,4月6日上午,開封市州橋遺址發掘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特意邀請東方今報、河南經濟報、大公河南、旅遊商報、開封日報、開封電視臺、鳳凰網河南等多家省市媒體代表以及10位市民,與考古親密接觸,共同體驗探索歷史文化的樂趣。
  • 深圳光明區鳳凰街道-塘家城市更新項目
    光明區鳳凰街道-塘家城市更新項目心海開發 關注微信公眾號:深圳回遷房舊改網 開發商:深圳市京聯房地產有限公司 項目名:光明區鳳凰街道-塘家第一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位置鳳凰街道,光橋路北側,龍大高速西側
  • 「良渚古城遺址」新晉世界遺產,海寧這30個地方火了
    周建初介紹,良渚古城的發現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在1988年9月第一次做考古隊長時就來海寧發掘荷葉地遺址,經過考古發掘,證明荷葉地遺址是一處良渚文化中等級貴族墓地,「當時出土了大量的良渚文化玉器、石器和陶器,其中的大玉璧規整、光滑,做工精細,是良渚文化遺物中的精品,反映了當時玉器製作工藝已經非常先進了。」
  • 浙江上山遺址:從「萬年前的一粒稻」走向「遠古中華第一村」
    從1999年春到2000年夏,樓家橋遺址進行了三期發掘。遺址早期發現了前所未見的陶器組合,它們雖與河姆渡文化共存,但又具有不同的個性。這個發現令發掘者很興奮。於是,考古隊決定將工作深入進行下去,在遺址周圍地區調查發掘,以探索小區域文化與河姆渡等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包括浦江、諸暨、蕭山三縣(區)在內的"浦陽江流域"考古概念,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了出來。
  • 農村三大忌諱:「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啥意思?
    「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家敗人亡」,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句俗語。這三樣其實是農村人非常忌諱的事情,因為無論哪一項,都有著「家敗人亡」的危險,不妨學習一下。生人借房其實指的是孕婦在家裡生孩子,如果大門正對著池塘就很容易出現意外,屋上砌牆就更是一件犯忌諱的事情。
  • 荷蘭「沙屋酒店」:房間沙子砌 用完就推到(圖)
    「沙屋酒店」內部環境。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外媒報導,沙雕節全世界各地都有,但是只有在荷蘭參加沙雕節才有機會在臨時砌成的「沙房」裡過夜。近期,荷蘭推出全球第一批用沙子砌成的臨時酒店。而建造「沙屋酒店」的靈感來源於瑞典和芬蘭的冰雪酒店。
  • 陝西發掘雍城遺址,專家艱難尋找秦國皇室大墓,最後被一農民找到
    《史記》司馬遷花費了十三年時間寫成的一本紀傳體通年史,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多做介紹了,在史記中記載的陝西鳳翔,古時候是叫雍城,甚至在秦國的時候,在此地建立都城就將近300年的時間,嬴政在登基的時候就是在雍城大鄭宮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