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心理學研究中,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類需求金字塔理論,該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然而這種需求說只是在心理學上的,沒有從人性二元論的角度去分析,因此只能是一個模糊又籠統的劃分。本文小編試圖將人類的需求重新進行歸納劃分。
什麼是需求
需求就是人們的身體的和精神的需要,是人類欲望的具體展現形式。不同的欲望表現形式下,展現出不同的需求,當然需求也有輕重緩急程度,有些是必須的,如我們對空氣和水的需求,有些需求是可有可無的,如我們對香菸美酒的需求,於是需求肯定是有層次等級的,這個等級的劃分就是由人的使命所決定的。
一、按人的軟體和硬體分
將人比作一臺電腦,那這臺電腦可以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電腦的硬體,另一部分是電腦的軟體;同樣按照硬體軟體劃分,人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為了區別精神)兩部分,所以人類展現出來的欲望需求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去劃分。
1、身體的需求
身體也就是我們的肉體,作為凡人我們都有肉身,這個肉身在江湖中行走會有需求,那肉身都有哪些需求呢?我們肉身是一堆物質,物質要新陳代謝,所以就需要補充物質,肉體要行動,那就需要能量,因此對於肉身來說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所以吃飯、喝水、呼吸對肉身來說是第一要務,不吃飯、不喝水、不呼吸,這個肉身就無法存在,因此肉身的需求就是要有食物,有空氣、有水。
當然肉身還有很多需求,譬如要有溫暖舒適的環境,要穿衣服、要睡覺、要曬太陽、要釋放自己的荷爾蒙,因此身體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食物、水源和空氣,這是生存下來的最基本的條件,其他的譬如說需要一所房子、需要金銀珠寶、需要配偶,知識等是在滿足身體存在的前提下才去追求的,因此儒家的食色性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身體的需求可以當作是我們自然屬性的需求,也就是自然界的生物都有的一種需求。
2、靈魂的需求
靈魂是什麼?靈魂就是我們身體所承載的信息的總和,是我們身體軟體不斷更新優化的需要,靈魂和肉體哪個重要呢?我們感受就是靈魂,而靈魂需要肉體的支撐,因此靈魂和肉體同等重要。如一個人大腦受到創傷,變成了植物人,那他的靈魂就被毀滅了,這時候這個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嗎?從肉體上來說還是那個人,可是從靈魂上來說,那個人已經消亡了。
我們的靈魂都有什麼樣的需求呢?除去一切肉體上的需求,剩下的都是靈魂上的需求,如一切情感,我們渴望親情、友情、愛情,這些都是靈魂上的需求,我們的心理需要安全、快慰和一定的刺激,這些都是靈魂上的需求,譬如我們渴望成功、我們渴望被別人認同,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戴,渴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渴望有一個知心愛人,渴望海內存知己,渴望獲得客觀世界的真相,這些就都是靈魂上的需求。
靈魂需求所對應的欲望就是尋求一種安全感、快樂感、幸福感,而能帶給你安全快樂幸福的,只能是你的社會中的其他人,像親人、朋友、愛人甚至陌生人,你的情感需要波動,而不是一潭死水,這就是我們情感生活的需要,我們要看電影、聽小曲、聽音樂、與人交流,去看外面的風景,獲得新的知識等等,就是要讓你的靈魂充實飽滿。
靈魂的需求可以說我們社會需求的一面,可以當作是我們社會屬性的需求。
二、按需求標的的形態
前面我們將人這個整體分為軀體和靈魂的需求來劃分進行分析,以下是按照人需求的事物的實體來分
1、物質的需求
形容人和社會可以用物慾橫流這個詞,那我們的需求中少不了物質,我們要吃喝拉撒睡,我們要寬敞明亮的屋子,溫暖舒適的臥室,乾淨整潔的居住場所,我們要抽菸喝酒來刺激身體,我們要香車美女,這一些都是實體物質的需要。如果把對性的需要或者配偶的需要不能算物質,那如果是逼真的仿真娃娃,娃娃完全智能化,這個算不算物質呢?因此我們對物質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沒有物質我們將不復存在。
2、精神的需求
精神的需求也就是你需要在思想意識中獲得足夠的信息,以此來滿足你的精神,那我們都需要什麼樣的信息呢?讀書看報、聽戲看電影、和朋友一起吹牛放屁、和愛人交流心路歷程、得到別人的讚許,受到別人的追捧,總而言之都是一切沒有實體的信息,可這些信息卻構成了你的整個生活,也關乎你存在的意義。
當然人的需求按照物質和精神分似乎沒多大的意義,但我們可以藉助這裡可以將宇宙的存在分為五個部分,時間、空間、物質、能量、信息,用這五個基本參量就可以描繪整個宇宙。
三、按照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來劃分
人性可以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遵從的是一種 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社會屬性遵從的是團結共生的社會規則,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協作關係,而人類存在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生存和繁衍,因此一切的行為和心理都是為了更好更優質完成生存和繁衍。
1、繁衍需求
繁衍的需求就是性的需求,就是儒家說的食色性也中的色慾的需求,而我們一生可能最大的追求,無論是名譽上還是財富上的,都是為了能夠獲取更多更好的繁衍的資源,你不僅要完成繁衍,而且要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這一切都需要你對財富、權力、名譽的追求。繁衍的需求是最本真的,最直接的,也是人終極化的需求,其他的一切需求都是為了繁衍做準備做鋪墊,因此你的各種需求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完成繁衍的使命。
2、生存需求
其實我們所做的一切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了怎麼樣才能夠生存下去,生存下去才能夠完成繁衍的使命,所以生存和繁衍雖然可以並列,但如果有主次之分,那生存的欲望要比繁衍的欲望低一個檔次,無論是動物界還是人類,為了自己的孩子犧牲自己的生命的事情比比皆是,當然不能用這個事例就證明生存要比繁衍低一個檔次,可所有生物的終極目標就是繁衍和傳遞生命。
生存需要就要我們每個人形成協作關係,協作關係怎麼形成呢,那就是人的情感的需求,情感的需求讓我們交織結合在一起,互幫互助,互相協作共同生存下去,而生存下來的目的就是要繁衍和養育後代,社會團體也更適合我們對後代的養育,所以生存的需求就讓人體現出社會屬性的一面。
小結:既然繁衍是人類最終極的目標,那麼我們接過生命的接力棒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的時候,我們對下一代的關懷、關心、關愛要更多一點,因為反哺、孝敬老人需要社會道德去提倡和約束,然而疼愛孩子卻沒有社會規則去約束,可見這是人的自然屬性中繁衍這種最重要的目標的延伸,因此你覺得父母和孩子之間,你對那個愛得更多,這個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