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將廢棄共享單車做成冰車:可騎行的爬犁

2021-01-09 煮酒小論

近日,遼寧瀋陽。廢棄在倉庫裡的共享單車,被改裝成了冰車,重新煥發活力。倉庫負責人稱,冰上項目在東北很流行,單車變冰車是一種合理而有創意的資源回收利用。目前首批改裝了50輛,免費投放各地冰上遊樂場使用。

騎行的冰車

傳統爬犁

過去,生活在冰天雪地裡的人使用爬犁當交通工具,外形像犁而不能耕地,貼地滑行而無需輪子,因而得名爬犁。爬犁一般靠牛、馬、狗、鹿、四不像等動物來牽引。只要有冰和雪,爬犁就能暢通無阻。

現在,爬犁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冰雪體驗項目而存在。在冰面上,除了那些靠雙腿打出溜的,還有一人或兩人坐在小型爬犁上,由人拉著或自己用鐵釺子劃,玩得津津有味兒。最近,又出現一種騎行的爬犁,也就是冰車。

爬犁和單車的結合

單車爬犁

遼寧瀋陽一處共享單車的倉庫裡,有一些因被破壞或噴漆而閒置的單車,可以用來騎行但是已經失去了智能服務功能。時值數九寒天,冰上項目正如火如荼,何不將這些廢棄單車改造成冰上工具使用呢?

前輪換成冰刀

於是倉庫負責人開始著手改裝單車。將前輪卸去,焊上冰刀,再在車架裝上外框增加穩定性。看似簡單的改裝,但是經過了反覆測試和優化,安全性得到了驗證。目前首批一共改造了50輛冰車,投放在了冰上遊樂場所供免費使用。

首批冰車

冰車體驗

人們體驗了這種騎行的爬犁後反響不錯,就是有的輪胎磨損嚴重而摩擦力不夠的話,會有蹬空現象,好在因為外框的支撐,就算原地打轉,冰車也不會倒。由於是首批成品,難免有不足之處,或許將來後輪兩側的冰刀應該裝上彈簧,這樣就不會在某些情況下因後輪被架空而導致蹬空。

遊客體驗冰車

小結

無論如何,把行將就木的物品重新煥發出活力,是一種資源回收利用的好創意。倉庫負責人表示很高興提供這些福利,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破壞或私藏,就像這些冰車被改造前的命運一樣。

相關焦點

  • 廢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廢品回收每噸賺上百元
    在雲九資本合伙人王京看來,目前共享單車的格局已經明顯,越來越多的非頭部企業關門、倒閉,摩拜和ofo其實也存在著一定的困境,現在共享單車正處於最危險的時刻。  共享經濟熱潮持續在減退,宣布退場的玩家接連出現。至於曾經佔據了大街小巷的眾多單車們,瞬間成為了無主的「孤兒」,市民既無法使用,也沒人將它們抬走。
  • 報告稱:共享單車累計騎行超5億公裡 相當於繞地球15000圈
    行業專家分析稱,該報告對透視我國城市慢行交通發展現狀、追蹤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推動智能綠色城市建設事業起到參考作用。  中青年佔共享單車騎行群體九成 30歲以下人群超過一半  報告顯示, 18~45歲人群成共享單車騎行的主力用戶,佔比接近90%,其中30歲及以下群體佔比達到55%,30~45歲佔比約35%。同時,在用戶男女比例分布中,不同的城市區分為了兩大派系。
  • 此景唯有東北有:雪爬犁出行羨煞南方娃
    大寒時節,我國的東北地區進入一年來最冷的季節,戶外滴水成冰,降下的雪也不會融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當地出現了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出行工具:爬犁。以前,在東北漫長的冬季裡,爬犁是當地民眾使用率很高的交通運輸工具。
  • 2018年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31.3%乘坐公交的深圳人改騎共享單車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熊海)3月21日,摩拜單車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發布2018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預計,到2020年共享單車行業將創造714億元經濟產值;同時,共享單車市場趨於飽和,過度投放已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難題。
  •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不存在的
    據燃財經了解,摩拜和哈囉兩家明確規定,如果用戶將車騎出運營區域,在運營區域外關鎖,要被收取20元車輛管理費;青桔這項費用的標準是5元。與此同時,單車平臺都開始推廣月卡、季卡、半年卡業務,努力增加用戶粘性。相較於單次起步價1.5元,月卡、季卡模式單次騎行價格僅為幾毛錢。
  • 深圳將規範兒童使用共享單車:須滿12周歲,杜絕站立車前架
    深圳將規範兒童使用共享單車:須滿12周歲,杜絕站立車前架 新華網深圳2月23日消息,針對未成年人違規使用共享單車等情況,深圳交警近日聯合深圳市教育局及深圳各大共享單車企業共同制定《關於規範未成年人共享單車使用行為的聯合聲明
  • 共享單車迎來換車潮:小黃撤離,大黃、小綠、小白登場
    在可預見的未來,共享單車的新舊交替將不斷加速。對於背靠金主的各色單車來說,未來,不再是融資輪次之爭,體驗和效率將會是企業決勝的命門。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共享單車換車潮正在上演。最近,微博上陸續有網友曬出車身為黃色、印有 " 美團單車 " 字樣的共享單車,地點多集中在北京、太原等地。
  • 消失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
    近日,位於成都的共享單車深度用戶小蔡向趣識財經透露:之前出門便能看到共享單車,去哪都方便,可是近期街道上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少,著實不便。 無獨有偶,有新聞報導,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多區域的共享單車莫名消失,哈囉單車則指出其有1200多輛共享單車被異常移動。 那麼,消失的共享單車去哪兒了?
  • 共享單車充錢容易退款難 哈羅單車不退預充車費
    目前,福州幾家共享單車平臺,都要求用戶在使用前,除了繳納押金外,還要進行充值。這些充進的餘額是否可退?如何退款?記者昨日進行了調查。  摩拜、OFO可退哈羅單車不退  據了解,目前福州已有6家共享單車平臺,總計投放單車數量已達數十萬輛。不過,多家共享單車平臺在使用前都需充值。
  • 天橋忽然「掉」下來一輛共享單車
    近日,一男子高處拋擲共享單車,不僅單車毀壞嚴重,還造成公共場所秩序混亂,引發社會熱議。記者從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站南派出所獲悉,該男子涉嫌尋釁滋事罪已被刑事拘留。2020年12月20日,廣東省汽車站的天橋下突然「掉」下一輛共享單車。
  • 共享單車背後問題湧現 「死結」如何解開?
    報告顯示,我國20座城市第一季度累計騎行5.93億公裡,相當於繞地球14794圈;日均累計騎行距離為659萬公裡,相當於地球赤道的164倍。  據了解,國內最早的共享單車企業創立於2014年,到2016年底,國內共享單車用戶數激增700%,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截至2017年3月中旬,全國共享單車投放總量已超400萬輛,北上廣深4座城市投放量佔比已超70%。
  • 共享電單車信號離奇消失,長沙100餘輛共享電單車集體被棄臭水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琦 攝共享電單車信號離奇消失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該工地,在樓盤後方的一處陡坡下,數十輛共享單車被丟棄。「我昨天晚上吃完飯散步回來,見一輛貨車運了一貨箱的共享單車,直接將它們傾倒下去。有鄰居試圖阻止,但是車上的人拒絕了。」一名目擊市民告訴記者,運共享單車的貨車上周也來過。記者在該工地附近走訪發現,共有三處丟棄共享單車的地方。
  • 被疫情喚醒的共享單車,2020年能翻身嗎?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返工大幕逐漸拉開,越來越多的人從各地返回所工作的城市,免不了有通勤的煩惱,周昂就是其中一員。他告訴燃財經,從疫情擴散開始,自己就在發愁通勤問題怎麼解決。公共運輸工具人多密閉,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周昂看到網友分享的公共運輸工具安全排序,按照感染風險從高到低排序,公交車>地鐵>網約車/計程車>自行車/共享單車,深以為然。
  • 共享單車要「貓冬」了!退卡停卡,這樣操作
    為保障用戶騎行安全、維持城市供需平衡,冬季來臨後會根據路面情況和用戶騎行需求,通過數據分析調整路面運營車輛的數量,藉此時機也會分批次對車輛進行維修保養。考慮到共享單車已融入城市公共運輸出行體系,冬季仍會有一定的騎行需求,為保證冬日日常用戶需求,還會保留一部分車輛繼續提供服務。
  • 冬天在北方滑爬犁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現在我們北方人在冬天玩兒的東西——爬犁。在野外,漫山遍野的大雪,如果如果駕駛機動車的話,機動車的輪子很容易,陷在雪裡寸步難行。但是沒關係,我們還有爬犁。爬犁的學名叫做雪車;也可以叫做冰車。但是我還是習慣稱呼它為——爬犁。因為這個叫法是我從一出生記事起,人們就這麼叫它,一直到現在。
  • 這臺共享單車竟然加了屏幕 真不怕被偷?
    【PConline資訊】日前,小藍單車在北京召開了媒體內部溝通會。在會上,小藍對之前發布的bluegogoPro2進行升級,發布了首款智能中控屏幕的智能共享單車。據悉,小藍單車這次安裝的屏幕為7.9寸,除了常規的導航功能外,還能實時顯示騎行中的速度、距離、時間等數據。
  • 共享電單車不等於共享單車,小遛黑科技助力停車規範化
    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 蒙自共享電動單車大合集!小黃小綠小藍小橘小青你最pick誰?
    >騎行範圍:蒙自城區,遠可到市政府、蒙自站、紅河學院。不規範停車會被扣信用分,一旦信用分過低將不能再使用。這是蒙自最早出現的共享電單車,剛投放到城區內,就受到大家的喜愛。收費:2元/15分鐘,超出按1元/10分鐘計算,若不在停車點還車將支付15元調度費,運營區域外還車將收取40元調度費。目前,小青是最新一批的共享電單車,而且還帶有腳踏板,若是半路沒電了,可以秒變自行車。
  • 【民俗】冰雪之舟——爬犁
    饒河縣 劉德軍  爬犁是北方地區(落雪較多地區)冬季所特有的交通工具,它是以冰或雪為載體,以動物、機械或人力為動力的重要運輸工具。在中國叫爬犁,在外國叫雪橇。  人是爬犁最早的動力來源。當人類發現冰與雪具有可滑動的功能後,便發明了爬犁這種工具,將人力無法移動的物體裝載其上運往目的地。
  • 我國很火的共享單車,在朝鮮卻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
    共享單車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剛推出的那兩年,由於運營機制還不夠完善,用的人並不是很多。而近兩年來,隨著運行制度的健全,共享單車在人群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一些騎著共享單車的人。不僅是我們了解到的中國和美國有共享單車,如今,共享單車業務已經推向整個國際,在朝鮮也有這樣的共享單車,朝鮮政府就在平壤投放了許多。但與國內不同的是,幾乎並沒有人會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