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有聲 人工耳蝸風雨裡程20年暨第17屆寶迪康植入者日活動

2021-01-16 美通社

北京2017年11月27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11月25日,北京山水美術館,賓客雲集,「讓愛有聲  聆聽世界」人工耳蝸風雨歷程20餘載寶迪康記憶暨第17屆植入者大會活動盛大開幕。這是寶迪康公司董事長張亦軍女士進入人工耳蝸行業的第20個年頭,寶迪康公司也從最初的3人,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包括術前諮詢和就診服務,術後維護和調機以及言語康復培訓為一體的近百人的大型企業。

人工耳蝸20餘載寶迪康記憶歷程牆

中國聾兒教育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萬選蓉教授,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巍先生,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何漢理事長、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緊急救助中心大愛無聲慈善基金創始人曾祥寬先生、科利耳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新宇先生、北京寶迪康公司董事長張亦軍女士等蒞臨活動現場。此外,還有聽障患者及家人、醫療專家、殘聯、各級康復教育工作者、愛心公益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以及新聞媒體工作者、合作夥伴等共計200餘人參加了開幕活動。

活動現場賓客如雲

科利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新宇先生代表科利耳公司發言,肯定了張亦軍女士在20年間對人工耳蝸事業所作出的貢獻,雙方現場互贈了象徵20年情誼的禮品,其他嘉賓也對本次活動表示祝賀並發言。

寶迪康公司董事長張亦軍女士在活動中發言

張亦軍董事長在慶典上致辭,她提到了8個感謝:感謝15000個植入者及其家人對公司的信任,感謝他們選擇寶迪康公司,用戶的信任就是寶迪康的責任;感謝寶迪康努力、能幹、可愛的員工們,公司取得的成績都是員工用心血打造的;感謝所有相關的醫務人員,他們承擔著重大的使命,是他們用嚴謹的醫風和精湛的技術給植入者帶來了聲音,帶來了快樂,帶來了希望;感謝政府部門和殘聯的大力支持,國家制定了好政策,扶持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如今國家和地方人工耳蝸扶持項目惠及百姓,造福千年;感謝20年間共同拼搏,陪伴自己成長的最親密的夥伴澳大利亞科利耳公司,是他們的信任與支持讓自己一路堅持下來;感謝康復中心、特殊教育機構、基金會等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奉獻;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宣傳是國家政策,是愛心,是正能量,是人性。這是新聞人的睿智,是強烈的社會責任使然;感謝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支持。張亦軍女士的演講內容,一次次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活動現場播放了進入人工耳蝸行業20年輝煌歷程的紀錄片,紀錄片共分為風雨歷程,感恩同行、共贏未來三個篇章。

為了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植入者自強不息、奮發向上,寶迪康在活動現場還頒發了大學生助學基金,大學生助學基金是寶迪康公司從2012年啟動的公益項目,寶迪康公司每年從眾多當年考入大學的植入者當中評選出5-10位佼佼者,授予大學生助學基金,今年共有孫川霖、王天一、黃一凡、汪伊美、呂維漢、王佳宜、林煒、崔佳寧、張坦、劉哲源等10位應屆高考畢業生獲得了「寶迪康大學生助學基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當中有三人考取的是211院校。

寶迪康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當中最長的已經在寶迪康工作了16年,最短的也在寶迪康工作8年以上,他們是寶迪康非常寶貴的財富。活動現場,張亦軍董事長和前寶迪康總經理楊樹發先生,為這些老員工們頒發寶迪康之星榮譽獎章,感謝他們與公司風雨同行,感謝他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人工耳蝸事業,他們是寶迪康核心凝聚力的較好體現。

近20年來,寶迪康公司在張亦軍女士的領導下一直在人工耳蝸事業上不斷耕耘,努力成為人工耳蝸行業內最可信賴的公司,植入者日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七屆,歷年來都是通過歌舞表演的形式來展現孩子們的才藝,今年恰逢寶迪康創辦人張亦軍女士進入人工耳蝸行業20周年,為更好的發揮植入者日活動的公益性質,為了讓更多的聽障兒童有自我展示的機會,也為了讓社會各界對聽障這個特殊群體進一步關注,寶迪康公司此次植入者日活動首次選擇以展覽的形式展示用戶們的作品,此次展覽主要以寶迪康用戶的繪畫、書法作品、手工作品、攝影作品等為主,並通過投影的方式去展示有唱歌、跳舞、朗誦等方面的才藝,本次活動旨在從多方面去展示這些重返有聲世界孩子們的才能。

植入者們用自己的巧手,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畫卷,國畫、油畫、素描、兒童蠟筆畫,種類繁多,無一不精,讓參觀展覽的人應接不暇。

此次展覽,寶迪康公司還特意邀請了張鈺靜、魏徠、李明熹3位植入者來講解現場的展品,他們用生動的語言為嘉賓講解了現場作品,雖然三位大小朋友都是第一次講解畫展,但他們的表現真是超棒的,專家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他們。

植入者們用藝術的手筆完成了一臺別開生面的展覽。如不是身臨其境,人們會很難想像這些多才多藝的孩子們曾經在無聲的世界裡徘徊。

北京寶迪康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於澳大利亞人工耳蝸在中國的推廣,為提高中國廣大聽障患者的聽力水平和生活質量而工作。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人工耳蝸對於聽障人群的意義,希望更多的社會公眾了解聽障人群、關愛聽障人群。在政府的關懷與領導下,通過社會各方的關注與扶植,更通過植入者自身的堅持和努力,會有越來越多的聽障患者回歸主流社會。

相關焦點

  • 人工耳蝸除了貴,你更應該知道什麼?
    人工耳蝸品牌人工耳蝸品牌主要包括有澳大利亞 Cochlear 科利耳人工耳蝸,1981 年創建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現屬科利耳公司(Cochlear Limited)所有,市場普及率最高,預估市場佔有率 50%;奧地利 MED-EL人工耳蝸,1977 年創建於奧地利維也納,為創始人私人擁有(Erwin Hochmair+Ingeborg Hochmair)預估市場佔有率30%
  • 人工耳蝸手術多少錢?做人工耳蝸費用明細
    人工耳蝸品牌選擇的費用人工耳蝸的選擇主要有國產品牌人工耳蝸和國外品牌人工耳蝸。目前國內的人工耳蝸品牌主要是上海力聲特和杭州諾爾康。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最大特點是性價比高,是目前最便宜的耳蝸產品,適合工薪階層家庭使用。不過,目前該耳蝸僅供18歲(含)以上成年人使用,17歲及以下患者尚不能植入。
  • 這位父親請了解一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據大河報記者報導,10月18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19年兒子的急切心情。但是當他接到親生兒子的消息並做了DNA鑑定以後,卻遲遲不去相認。兒子韓全欣的養父韓平軍懷疑劉義功是因為兒子是聾啞人心生嫌棄而選擇放棄認子。
  • 植入人工耳蝸 讓天使聽見愛
    5月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代曉強在出租房裡抱著女兒代欣瑞。  5月9日,5歲小姑娘代欣瑞在四川成都市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後首次開機,第一次聽見這個有聲世界。平日裡代曉強在家具廠打工,奶奶則照看小欣瑞。2018年4月,在愛的分貝公益組織和蝦米音樂公益平臺的共同幫助下,代欣瑞獲得愛心善款,在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順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代曉強說,打算繼續讓女兒接受語言康復訓練,今後能像其他孩子一樣過上正常的生活。  新華社記者 劉坤攝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請注意:不同的聽障史,術前助聽器佩戴時間,語前聾還是語後聾等因素,都會讓使用者有不一樣的使用反饋,所以我這裡的分享只能作參考。
  • 關於人工耳蝸植入的那些事兒---觀《耳蝸》電影有感
    該片於2015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獲得了廣泛好評,因為感人至深,賺取了觀眾的大把眼淚,並獲第15屆百合獎優秀故事片一等獎、第47屆納什維爾國際電影節優秀國際電影獎和田納西州州長特別獎。1、      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所以又稱電子耳蝸,是一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變成電信號刺激,電流繞過外耳、中耳和受損的耳蝸毛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的螺旋神經節而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是用來恢復重度和極重度感音性聾患者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 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後天藥物致聾或者其他原因喪失聽力後,在重度和極重度級別的聽力重建中,人工耳蝸植入是一個常常被醫生提供給患者的方案。那麼,這個時候,做人工耳蝸需要多少費用?就成為多數患者關注的首要問題。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不算手術費的話,這個耳蝸價值20萬元。如果再把腦袋裡的植入物拿出來,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是20萬元可以衡量的了。」她還強調,丟失的人工耳蝸對於別人來講,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為它只對應李明腦中的植入物。截至目前,警方、地鐵沿途各站工作人員分別進行了尋找,但尚未找到。
  • 致力於純「中國芯」 力聲特的15年人工耳蝸國產化之路|約見·資本人
    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耳蝸「中國芯」誕生人工耳蝸主要通過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2019年6月4日,全景網走進力聲特2004年,力聲特通過技術轉讓獲得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人工耳蝸技術的全部智慧財產權,之後組建開發團隊,踏上了人工耳蝸「產、學、研、醫」的產業化之路。
  • 人工耳蝸丟失相當於損失半套房!醫生說聽力不好的這4類人最好戴
    人類的「新耳朵」—人工耳蝸,目前,全世界已有十萬餘名聾兒和成人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並重回有聲世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嬰兒中最小的僅六個月。可見人工耳蝸已經非常普及。人耳是聽覺器官,由外耳,內耳,和中耳三部分組成。聲音通過耳廓,外耳道震動鼓膜,再經過聽骨鏈將聲音震動傳入內耳,內耳內的液體再將聲音震動傳給毛細胞,毛細胞感受聲音震動,並將聲音震動轉換為電信號。
  •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
    20萬元人工耳蝸原來是進口 國內拿不出一副優質人工耳蝸?,一則「小夥丟失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社會關注。經過網友們的熱心轉載、盡力尋找,事件到20日下午卻陡然翻轉,陷入「價值不菲的人工耳蝸丟沒丟」「商家惡意炒作濫用善心」的迷局。
  • 中國同日領養日暨第十四屆石家莊領養日活動舉辦
    長城網4月22日訊(記者 高琳哲 王棋)4月22日下午,第三屆中國同日領養日暨第十四屆石家莊領養日活動在石家莊樂匯城舉辦。本屆領養日活動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成都等34個城市同時舉辦。第三屆中國同日領養日暨第十四屆石家莊領養日活動舉辦。
  • 人工耳蝸國產替代進口加速 海南海藥助患者「從深海上岸」
    2016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專門提到,要重點開發人工耳蝸等高端植介入產品。2018年,我國正式啟動「十三五」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為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實施人工耳蝸產品植入和給予手術費用及康復訓練費用補助。目前,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浙江省和廣東省等省市已將人工耳蝸器械列入報銷範圍。
  • 「愛的分貝」聽障兒童人工耳蝸公益救助項目在山一大一附院啟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毛瑞鋒「愛的分貝」聽障兒童救助項目是由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支持和管理,由眾多播音員主持人共同發起的一項針對貧困聾兒進行救助的公益項目。通過人工耳蝸手術植入資助、聽力語言康復資助、聽障兒童家長培訓、愛耳知識宣傳等多樣化的形式,項目在資金支持、政策諮詢、就醫指導、康復教育培訓等多個方面為聽障兒童及家庭提供支持和幫助,讓聽障兒童能夠早日回歸有聲世界。
  • 丟失人工耳蝸的海珠寶寶獲贈最新款體外機,有了新「耳朵」!
    7月19日,因三個月前在地鐵上遺失人工耳蝸而備受關注的聽障兒童小添,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之下,收到由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捐贈的最新款諾爾康人工耳蝸體外機,重返有聲世界。
  • 鄭州市兒童人工耳蝸手術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在鄭州市三院正式啟動
    央廣網鄭州12月30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姜偉)2020年12月29日,「鄭州市兒童人工耳蝸手術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啟動儀式暨人工耳蝸術後康復患兒經驗分享會」在鄭州市三院順利舉辦,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張松振、鄭州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處長張嵐、中國聾人協會副秘書長楊華、鄭州市三院院領導以及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的
  • 十分鐘看懂人工耳蝸,不管開不開顱,我們都會幫你找回來
    這幾天,一個小夥在北京地鐵上不小心弄丟人工耳蝸體外機的事,在各大網站和朋友圈裡刷屏,但意外的是,原本只是一場單純熱心、想要幫當事人找回耳蝸的活動,卻意外攪出了一股漩渦,出現較多的言論有「人工耳蝸體外機丟失了,到底要不要開顱?」「人工耳蝸體外機真的那麼貴,確定不是惡意炒作?」」丟個機器而已,事情至於鬧這麼大嗎?」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就是「體外機丟了,到底要不要開顱」。
  • 十張圖了解中國人工耳蝸發展現狀與前景 人工耳蝸價值20萬,且聽且...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引爆社交媒體熱議,對於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不少網友懷疑其真實性。目前,全球人工耳蝸的製造商主要為Cochlear公司、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MED-EL公司,分別佔領了55%、20%及20%的市場份額。早在1960年,全球就出現了首件將人工耳蝸技術應用於臨床並獲得成功的案例;1984年美國FDA正式批准植入人工耳蝸作為一種進口三類醫療器械在美國上市,因此長期以來我國人工耳蝸的主要來源都依賴進口。
  • 前沿人工耳蝸落地海南,一歲先天性耳聾患兒首獲益
    12月5日,一名來自山東先天性耳聾的一歲患兒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進行了一場特殊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這臺手術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主刀,給患兒植入的人工耳蝸雖然採用了最新技術但尚未在中國內地獲批。國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的專家與未在內地正式獲批的最新款人工耳蝸是如何相遇在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