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探本2.17:知之為知之,非言智也,乃言人之表裡如一也

2021-01-10 易經通

2.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本章之關鍵,在於最後一個字,知。同於智。

換言之,本章講智。但不在於智也。

由者,仲由也。即子路。

這其中的語氣蠻好玩。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都知道了啊。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才是智。你可不能糊弄自己啊。

課堂上,老師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問你懂了麼,你一定會說懂了懂了。其實還真沒懂。

可能孔子在講學的時候,看到子路有不一樣的神情或者動作,欲言又止的樣子,所以,孔子才對子路說了這樣一段話。

其實論語的很多話都是日常行為。無需過多的訓詁考證,想想生活的樣子就行了。

但是,也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言行,到了孔子這裡,實際上都賦予了儒學義理的微言大義在其中。

讀論語,明白這些日常生活言行的微言大義,才算是真正讀出味道了。

顯然,本章不是孔子告訴子路啥是智的。重點在於子路言行所折射的問題。

若是子路真沒理解孔子所教給他的,而子路說自己理解了?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誠實。

由此,本章之邏輯可以豁然也。

本章講的也是名實的問題。只不過這個問題的角度定在了言和行上。所以名實的問題就轉化成了言行的問題。

其中名實是道,言行則器也。

所以本章談的依然是言行的問題,並不是智的問題。

我們常說口是心非,華而不實。本章談的目的在這裡,並非是專門講啥是智的。

口是心非則違誠之道。誠則信也。

又心者,本也。口者用也。口是心非則表裡不一也。乃儒家之大忌,違背儒家之道也者。

君子者,內則誠明,外則成人成物也。若表裡不一,言行不一致,斯乃偽君子是也。

由此,則為政之道亦如是也。君臣都不能口是心非也,必須同心一德也。

下一章也是講言行的。本章是講言和行的一致性。

斯乃孔子本章之微言大義也。

正本清源,領略儒學義理之潔淨精微,真正的論語從這裡開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知行合一 知不棄行,行不離思,慎思之,篤行之
    知行合一是一方良藥,知不棄行,行不離思,慎思之,篤行之。知行合一更多的是一種做事方法而不是一個總綱,只要知行結合方能無往而不利。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真正了解了金玉良言的真正意義,才能學以致用,改變過往!
  • 孔子為何要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還是另有含義
    在孔子的思想中有一句話,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我們一起來看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喜歡孔子的人,覺得孔子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所服務,是有等級、有目的的,甚至於孔子的仁愛也只是針對統治階級。標點符號是個神奇的東西,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句話,我們可以分解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標點位置不同,意義完全不同。同樣對待孔子這句話,句讀不同,意義也會完全不同。
  • 上帝之鳥——知更鳥
    知更鳥在西方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比較神聖的鳥,根據英國古老傳說,知更鳥的羽毛本來是啡色,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它飛往耶穌耳邊唱歌紓緩耶穌的痛楚,耶穌身上的血於是染在知更鳥身上,自此它胸脯羽毛的顏色便變為鮮紅色。知更鳥被稱為「上帝之鳥」,一夫一妻制,雌鳥、雄鳥共同築巢。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三十五:心有餘而力不足
    出自《論語·裡仁篇》:「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仁」是我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在孔子的倡導下,儒家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悌、忠、恕、禮、知、義、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
  • 樂哉樂哉——一簞食一瓢飲曲肱枕之 化《論語》之疑解人生之惑
    云:「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又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今者眾人於老子書院,化《論語》之疑而解人生之惑,沐浴經典暢聊人生謀道憂道卻也樂哉樂哉!「朝聞道,夕死則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溫故而知新」,何其有幸,為學生於此!
  • 如何用《論語》取簡單好聽的男寶寶名,驚豔了時光
    冠威  出自《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君子衣冠整齊,目不邪視,使人見了就讓人生敬畏之心,這不也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2. 謹仁  出自《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取名「謹仁」就蘊含了其中的內涵,寓意孩子未來表裡如一,知行合一,本性真實。  3.
  •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喪家犬」——孔子
    因而,他後來創立的學派被為「儒家」。孔子雖然家境破落,地位低賤,但他從小立有大志,學習刻苦。他後來回憶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但是請注意,孔子是有選擇的學習的,並不是什麼都學。他不關心自然規律的學習也不關心生產經驗的總結,而注重對禮樂文化及其內涵的學習,換句話說,孔子不喜歡學習理科和工科,而偏好文科。孔子喜歡禮樂文化與魯國的氛圍有關係。
  • 司馬光: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
    司馬光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記載了編著該書的初衷:「每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遍;況於人主,日有萬幾,何暇周覽?臣常不自揆,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上起戰國,不終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 印光法師: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
    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心既是一而凡聖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為真信。從此信心上,發決定往生之願,行決定念佛之行。雖然,知之匪艱,行之維艱。 世有一班掠虛漢,聞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理,或由閱教參宗,悟及此理。遂謂我與佛同,而了無所用其若修若證。遂放心恣意於一切境緣之中。誤謂六塵即覺,貪瞋痴即戒定慧,何須制心攝身,無繩自縛。此種見解,最為下劣。謂之執理廢事,撥無因果。 如以畫餅充飢,陵空作屋。自誤誤人,罪豈有極。以善因而招惡果。
  • 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讀習近平 《知之深 愛之切》
    中共石家莊市委、正定縣委整理編輯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文稿,輯印成書《知之深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這是繼《擺脫貧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之江新語》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之後,習近平同志的又一本著作。 該書題目和代序均來自於習近平同志1984年發表的文章《知之深愛之切》。該書節選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的20篇講話,分別單列標題28篇。
  • 論語探本2.10:察人之道,你真正明白孔子所講這三句話的意思了嗎
    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要明本章節,需先知把本章節安排在為政篇的邏輯。而關於為政,都是孔子根據所經歷的事情有感而發的。比如孟懿子的為臣之道。不是孔子和孟懿子過不去了。實在是孟懿子對儒家義理的破壞性太大了。孟懿子問孝,孔子講無違。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原來出自《論語》?
    今天我們學習《論語》第二篇,堅持學習經典,提升文化品味,了解古代,指導未來。第二篇是《為政第二》。說的是治理國家的事情,估計是趙普喜歡研讀的部分,有哪些深刻道理,我們一起看一下。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 讀懂這些成語,就理解了《論語》
    也代指七十歲 出處:《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7.大動幹戈 解釋:幹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合用作武器的通稱,代指武力、戰爭。 大規模地動用武力進行戰爭。也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 你知道成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但是為什麼這樣,始終也沒搞明白,一直到讀了《論語》和看了南懷瑾老先生的解釋,才恍然大悟,咱們先看《論語》裡的原文:子曰。
  • 古人之於蝙蝠,你知多少
    只是而今人類變得過於貪婪,覬覦野生動物,掠為己有。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之所橫行,據傳是因為有人吃蝙蝠而傳染開去的。怪不得蝙蝠,要怨的也是人類自己,自找的。蝙蝠,哺乳動物,又名仙鼠、天蝠、飛鼠等。形狀似鼠,前後肢有薄膜與身體相連,日伏夜出,擅長飛行,捕食蚊蟻等小昆蟲。它們棲息在山洞,或屋簷的洞穴裡,長得黑不溜秋的,樣子並不討人喜歡。
  • 楊逢彬答澎友:我為何要重新注《論語》
    我們經過對《論語》成書時代典籍的窮盡統計,發現,1.a.當時回答「不知道」時常說「不知」,從不說「未知」。b.「未知」一般總要帶賓語。如「未知生,焉知死?」(《先進》)c.只是當「未知」的「知」讀作「智」時不帶賓語(當時無「知」字,知、智都寫作「知」)。2.「焉得」總是處在因果、條件複句的第二個從句。根據令尹子文推薦接班人不成功這一歷史事實,可知「未知,焉得仁」是個因果複句。
  • 小升初語文成語專項練習之寫人成語
    描寫人的成語   1.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呆若木雞 眉開眼笑 愁眉苦臉 愁眉緊鎖 目瞪口呆 垂頭喪氣 嬉皮笑臉   2.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身正氣 臨危不懼 光明磊落
  • 海賊王:五大超級寶樹,全知之樹充滿智慧,惡魔果實之樹最神秘!
    2.亞當寶樹亞當和夏娃的名字都是同時出現的,亞當寶樹的知名度要比夏娃寶樹高出跟多,一是因為他所生長的環境和位置,再者就是他為海賊們做出很多巨大的貢獻,亞當寶樹被稱之為最強之樹,不僅僅是他長得高大挺拔,最主要是用這棵樹的樹枝打造出來的海賊船非常強大,羅傑的船就是用它的樹幹打造而成的~~3.全知之樹全知之樹的強大就和他的名字一樣好理解,這顆大樹的體型非常龐大
  • 小男孩取名:10個簡單好聽的《論語》小男孩名字,簡直是人見人愛
    《論語》全書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作為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著名思想家朱熹將《論語》和《孟子》以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合編為「四書」,與「五經」並列。
  • ...書法|禮記·曲禮上|禮記·內則|論語·為政|成童|草書
    孩提小孩在2至3歲之間。《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朱嘉注曰:「孩提,二三歲之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垂髫指古代兒童下垂的頭髮,後以「垂髫」泛指兒童時期。《愚公移山》:「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總角指8、9歲至13、4歲的少年。「總」為束髮的意思,古代幼兒頭髮紮成小髻,向上分開為兩角狀稱「總角」。《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九齡指兒童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