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反映漢語言及漢字文化圈影響範圍內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又稱「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今,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過完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成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的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逐漸增強,傳統春節儼然越來越向真正的」普天同慶「靠攏,除了那些原來就受漢文化影響、也過農曆春節的國家,現在只要有說漢語的地方,總能聽到幾句發音奇特的」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只要有華人的地方,總能看到街巷中耀眼的中國紅......
當春節走出家門成為「洋節」,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春節一放假,活不幹了,滿世界"買"起來!
工廠停工,商店關門,政府半停頓,股市無法交易......整個國家仿佛陷入了」崩潰「之中,而中國人民管這叫」春節「。
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出國遊,推動了整個旅遊市場的火爆發展。
各國媒體也都愈發對中國」春節「給予了特別關注。英國《每日鏡報》更是刊發了慶祝中國新年活動的日程表;還有更多國外媒體將視角轉移到中國百姓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變化,春節也成為了外媒了解當下中國的新渠道。
春節雖未至,但很快也會過去,他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卻會久久縈繞心頭……
一個春節,兩歲如意,三春送喜,四方來賀,作為代表中國」軟實力「的一張名片,春節已經走向世界,將中華文化傳播開來,也同時為華夏子孫帶來了來自遠方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