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雞兔同籠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老師來介紹幾種方法。
題目1:籠子裡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0隻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列表法
根據列表可知,籠子裡有6隻雞和2隻
畫圖法
解題思路:先把每隻動物各畫2隻腳,這樣一共畫了16隻腳,根據題中「共有20隻腳」可知,還少了4隻腳。
再將少了的4隻腳再畫到圖中,每隻動物多畫兩隻腳,剛好畫在兩隻動物上,這樣這兩隻有4隻腳的動物就是兔子,其它的動物就是雞。
畫圖法和列表法有共同的缺點:只適合數量較少的情況,對數量較多的情況不太適合。
題目2: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抬腿法(吹哨法)
解題思路:假設雞和兔都訓練有素,吹一聲哨,所有動物(35隻)都抬起一隻腳,這時腳著地的只數還有:94-35=59(只);再吹一聲哨,每隻動物又抬起一隻腳,這時腳著地的只數還有:59-35=24(只),此時雞的腳全都不著地,這24隻腳全都是兔子的腳。所以可以知道兔子只數有:24÷2=12(只),則雞的只數有:35-12=23(只)。
砍足法(金雞獨立)
解答思路:假如砍去每隻雞和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腳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94÷2=47隻);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孫子算經》裡就是用「砍足法」這種方法來解答這個問題的,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方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嘆不已。
假設法
先假設它們全是雞,根據每隻雞有2隻腳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隻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少了多少.每少2隻腳就說明有一隻兔被看成了雞;將少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我們稱這種解題方法為假設法。當然,也可以先假設全是兔。概括起來,解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關係式和步驟是:
①假設全是雞(或兔)
②求總腳差
③總腳差÷單只腳差=兔的只數(或雞的只數)
注意: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如果假設全是雞,則先計算出來的就是兔;如果假設全是兔,則先計算出來的就是雞。
④總只數減去先算出來的動物數量等於另一種動物的數量。
方程解法
用方程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是比較好理解的,但是需先學習方程相關的知識,由於教材版本編排不同,一些地區四年級同學還沒學習方程。解題方法:先設雞或兔有x只,再根據雞、兔的總腳數來列出方程,就可求出雞和兔的只數了。
這六種解「雞兔同籠」的方法你都學會了嗎?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呢?
【往期好文推薦】
四年級數學下冊「簡便運算」,七大方法,例題解析,附同步練習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乘法分配律》不熟練掌握,簡便運算路坎坷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0分鐘回顧單元所有知識點
四年級下冊數學:《三角形》易錯題,輕鬆駕馭這些題,95分沒問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三角形》,概念匯總,判斷題解析
感謝朋友們閱讀!喜歡的朋友點個讚關注一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轉發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