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2021-01-08 木木課堂MuKer

這個假期,相信不少家長都帶著家裡的小朋友們去親近自然、回歸田野,自然也就免不了和各種各樣的動物打交道。其實在數學裡,也有形形色色和動物有關的問題,今天,木木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求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數學中的「動物魅力」。

可愛的兔子

雞和兔子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家禽,所以,雞和兔子也難免會產生交集。在我國古代的《孫子算經》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個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用我們現代文翻譯,就是雞和兔子在同一個籠子裡,總共有35個頭,94條腿,那麼一共有多少雞和兔子?

勤勞的公雞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雞有一個頭,兩條腿,兔子也是一個頭,但是有四條腿,所以最後腿的數量既不是頭的兩倍,也不是頭的四倍,說明籠子裡既有雞,又有兔。

如果到了初中階段,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想到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假設有x只雞和y只兔子,那麼頭的數量就是x+y,腿的數量就是2x+4y,所以就可以得到下面的方程組:x+y=35,2x+4y=94。把x+y乘以2,得到2x+2y=70,然後就可以算出y=12,繼而解出x=23。所以,雞有23隻,兔子有12隻。

會下蛋的母雞

但在《孫子算經》裡,卻用了一種算術方法求解。用腿的數量的一半減去頭的數量,就得到了兔子的數量。算出來94/2=47,47-35=12,所以兔子有12隻。可以看到,這個解法相當於是解方程方法中的第二個式子除以2,再和第一個式子相減得到的結果。但是為什麼可以直接這麼求解呢?因為如果腿的總量除以2,相當於每隻雞看作只有一條腿,每隻兔子看作只有兩條腿,而雞和兔子的頭都只有一個,所以每多一隻兔子,就多一條腿,因為腿(除以2之後)減去頭的數量,就是兔子的數量。這種方法也被有趣地稱為「金雞獨立法」。

一隻兔子有四條腿

類似於第二種解法,我們還可以用假設法,即假設籠子裡都是雞或者都是兔子。我們以籠子裡都是兔子為例,如果有35隻兔子,那麼總共就有35*4=140條腿,和現在的94條腿相差了46條。然後我們分析雞和兔子,每隻雞比兔子要少兩條腿,所以現在相差46條,就應該有46/2=23隻雞,也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一隻小雞有兩條腿

如果家裡的小朋友年齡還比較小,對於假設或者方程還不能完全理解,那麼我們還可以用最原始的窮舉法來求解,雖然比較耗時,但是也可以順便培養孩子的基礎計算能力。比如如果有1隻雞,那麼就有34隻兔子,總共就有2+136=138條腿,和94不相等,所以不對;如果有2隻雞,那麼就有33隻兔子,總共就有4+132=136條腿;依次類推,計算到23隻雞和12隻兔子的時候,總共就有46+48=94條腿,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貓和tuzi

如果小朋友對於數字的變化比較敏感的話,就可以在窮舉法基礎上利用規律法進行求解。我們還是從一隻雞出發,計算腿的數量,就可以發現,1隻雞對應138條腿,2隻雞對應136條腿,3隻雞對應134條腿,所以每多一隻雞,就少兩條腿,用134-94=40,所以,再多20隻雞,腿就少到了94,加上現在的3隻,總共就得到23隻雞。

雞媽媽和一群小雞

這就是數學的神奇之處,也同時反映了我們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能夠將數學問題和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很好的結合。大家對於「雞兔同籠問題」還有什麼不一樣的解法嗎?或者還有沒有更加有趣的數學中的動物問題?歡迎給木木老師留言。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省級優質公開課教學設計
    雞兔同籠《雞兔同籠》省級公開課教學設計(人教2011課標版)教學目標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2.嘗試列表枚舉、算術、方程等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4.體會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學情分析「雞兔同籠」題目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
  • 巧妙使用雞兔同籠解答小學數學問題,能做出來,你就是優等生
    雞兔同籠數學問題,非常挑戰腦力,而且題目變化多樣,一些奧數級別的數學問題,往往要使用到雞兔同籠的解答方法,進行巧妙運算,如果你能快速解答出來,證明你的數學很厲害!我們都知道,解答雞兔同籠,一般採用比較簡單的轉化法,即把所有的雞和兔,都看作是兩隻腳,比如這道數學題:雞、兔共64隻,腳共有184隻,雞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先假設雞兔都是兩隻腳,那麼,64隻雞兔,就有64×2=128隻腳,再用184-128=56隻腳,這56隻多出來的腳,其實是每隻兔子的另外兩隻腳,所以兔子就有56÷2=28隻,雞則有64-28=36隻。
  • 一招教你秒殺數學經典題型——雞兔同籠!
    比如典型的「雞兔同籠」,  相信同學們都不陌生吧!  抬起一條腿、抬起兩條腿,  把腿分它一條、兩條……  這個問題成為了困擾小學生的重要數學問題!    雞兔同籠  這道讓無數學生和家長頭痛的問題  還是古人發明的呢!
  • 事業單位常考經典問題——雞兔同籠如何解題?
    數學運算的考點全,難度相對於其他模塊大許多,想要在數學運算部分拿高分,需注重對於平常很多知識點的儲備和各種題型的多加練習。盈虧思想是常用的解題思想,其中的雞兔同籠問題也是高頻考點之一,今天和福建中公一起來學習雞兔同籠的解題思路。一、例題盈虧思想的原題是:上有35頭,下有94足,問雞兔各有多少只?
  • 令學生爆笑的雞兔同籠問題解法,早知道能這樣做,早愛上數學了
    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奧數和小升初試卷上都有涉及。雞兔同籠問題指的是把雞和兔子關在一個籠子中,根據頭數和腳數等已知條件求出雞和兔子各有多少只的題目。很多小學生認為雞兔同籠問題非常難,最怕遇到這類題目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有趣的解法,很多學生因為這個解法愛上了雞兔同籠,愛上了數學。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神奇的解法到底多有趣。
  •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雞兔同籠」問題》教學設計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板書課題)課件呈現古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抽生回答。(籠子裡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條腳。雞和兔各有幾隻?)師:這道雞兔同籠問題記載於《孫子算經》一書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今天我們也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讓我們做這麼麻煩的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種數學模型,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模型,不一定就是雞兔問題,他包括的範圍很廣。《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和初中都是很重要的數學課題。每個階段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有所區別,側重點不同。雞兔同籠四年級以前沒學過方程時主要以奧數為主,方法主要有列舉法和假設法,抬腿法和減半法是補充,一般以假設法為主,主要訓練孩子的假設思維。學了方程到八年級以前主要以一元一次方程為主,主要訓練學生的方程思維。
  • 用英語學數學 | 列算式求解「雞兔同籠」
    上周的推文《用英語學數學 | 「雞兔同籠」英文版》為二年級的露西講解了「雞兔同籠」的畫圖解法,並且布置了作業,作業的答案已經公布在本文末尾。如果雞兔數量太多了,沒法畫圖,只能列算式,怎麼辦?今天,仍然用中英雙語,為露西講解「雞兔同籠」的算式列法。
  • 雞兔同籠:為什麼不是別的什麼動物同籠,偏偏選擇了雞和兔?
    「雞兔同籠」的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令我們感嘆先民在寓教於樂和聯繫生活實際的教育理念已經走在了前列。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 四年級雞兔同籠問題專項複習
    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紀我國的古書《孫子算經》中就提到了「雞兔同籠問題」,其表述為:「今有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雞兔同籠問題而雞兔同籠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解答方法有列表法、假設法、抬腿法、公式法、方程法等多種方法。例題:今有雞兔同籠,共有頭8個,共有腳22隻,問兔子和雞各有幾隻?
  • 包貝爾神解「雞兔同籠」奧數題 「智商秀」秒殺眾人
    原標題:圖文:包貝爾神解「雞兔同籠」   楚天都市報訊   上周五的《奔跑吧兄弟》中,鄧超、李晨、鄭愷等七兄妹被鎖進密室,需要尋找線索逃出,這時,明星們智商的短板就一一暴露,比如鄧超因寫不出「學霸」的「霸」字遭人恥笑,而陳赫面對許多人的童年噩夢、小學奧數經典題目「雞兔同籠」,苦思冥想了一小時。
  • 雞兔同籠書評
    第一次來烏鎮,第一次知道青賽,看了六場,最愛《雞兔》。看的是決賽場次,烏鎮的每一天有多累不用再說了,晚上在青旅,朋友說,但你還是應該早起,早起,確保能看到那部《雞兔》。此前我看了《劇院故事一則》,也看了《大海中有不死的神龍》,都是相當不錯的作品,故事、演員、道具、創意……都頗可圈可點甚至好於商業市場上不少小劇場話劇。
  • 頭差腿和的雞兔同籠問題怎麼做?
    前天有人問了這樣一道題課本上的雞兔同籠問題只涉及頭和腿和,課外練習中有時難免會遇到頭差腿和,就比如上面這道題。那這類問題怎樣來解呢?接著往下看。人教版方程是在五年級上冊學的,雞兔同籠問題是在四年級下冊學的,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主要是介紹了假設法,後續在五年級學習方程時,也會遇到雞兔同籠問題,包括六年級總複習時同樣會遇到。所以這兩大類方法,本文都會介紹。
  • 3歲萌娃解四年級奧數雞兔同籠,網友想起包貝爾算法,妙!
    文|雷鳴(公眾號童雷鳴)3歲萌娃解奧數雞兔同籠近日,一則視頻驚嘆了網友。一位3歲7個月的萌娃,用畫圖的方法將小學四年級奧數雞兔同籠問題解出來了。其解題思路非常清晰,有網友看了之後,表示:「天哪,我幾十年沒搞懂的雞兔同籠終於被三歲萌娃教明白了!」而且有同感的網友還不在少數。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小朋友的解題思路。
  • 除了「雞兔同籠」問題,這本古書中的這三個問題也很燒腦、有趣
    對於「雞兔同籠」這個數學問題,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我們初中學方程式的時候,它是數學老師必講的經典題目之一。那麼「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出自哪兒呢?還有沒有和他類似的燒腦且富有趣味的題目呢?經典題目回顧「雞兔同籠」這個問題出自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書的作者和生平不詳,成書時間大約在1500年前。好了,話不多說,先看題目吧!一、雞兔同籠問題一天,一個人突發奇想,將很多雞和兔子關在一個籠子裡(原因不曉得,反正他們不會打架就行)。他數了一下雞和兔子的腦袋,一共三十五個,又數了下雞和兔子的小腳爪,一共九十四隻。
  • 四年級《雞兔同籠問題》這麼解才對,內容豐富,做對三道就是學霸
    雞兔同籠本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求解的問題,但因為出現在四年級的課本中,暫未接觸方程的概念,所以我們今天就用一種數學思想——化歸思想來解決!化歸思想是數學三大思想之一,伴隨著整個學段的學習,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化歸思想即把複雜的問題轉化為較為簡單的問題,以更好地解決我們的數學問題!
  • 四年級下冊數學:「雞兔同籠」怎麼做?老師教你六種解答方法
    「雞兔同籠」問題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解雞兔同籠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老師來介紹幾種方法。
  • 用思維導圖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又快又簡單
    此外在小學五年級之前,數學期中、期末考試都很簡單,考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點,但到了五年級以後,考試的難度一下就增加了,基本上都是思維題,有些孩子一下就不能適應了,成績也直線下降。這下孩子犯迷糊了,父母發愁了。然後就拼命給孩子加量,做各種應用題,最後讓孩子感覺很疲憊,一點都不想做,甚至有些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 用英語學數學 | 「雞兔同籠」英文版
    今天,用中英雙語,為二年級的露西講解「雞兔同籠」的數學題(Chicken-and-Rabbit Problems)。題目中的詞彙:altogether,意思是「一共」。題目中的句型:How many ... are there? 意思是有多少個……?題解中的詞彙:represent,意思是「表示,代表」;assume,意思是「假設」。
  • 這種「雞兔同籠」解法很少見,卻能讓6歲小朋友也真正理解
    「雞兔同籠」問題是小學奧數中的常見題,讓人聞而生畏。我們上小學那會算是比較快樂輕鬆了,小縣城中根本沒有什麼課外培訓班,在學校學好課本知識就夠啦。那會也沒有微信,家長不過多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多就是考試試卷請父母大人閱完籤字。現在的孩子,真不知該說他們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