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張天師》電影網絡熱播,對於道教文化你怎麼看

2021-01-18 冬青讀詩

由於疫情的影響,影院遲遲不能營業,所以今年大部分電影都是在網絡上播出。

這不,前幾天由樊少皇主演的《龍虎山張天師》這部電影就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上播出,反響熱烈,冬青也是特意去看了這部電影。因為有了樊少皇的緣故,所以精彩的動作戲也是了該片的一大亮點。

《龍虎山張天師》是依據張天師雲遊巴蜀,大戰八部鬼帥,拯救百姓於水火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影片講述了一代天師在攜弟子云遊巴蜀時被捲入一場驚天陰謀當中。張天師堅持本心,胸懷大愛,不為利慾所惑,最終阻止巴蜀邪惡組織殘害百姓的祭祀,並教化了當地百姓。

劇情還算中規中矩吧,不過為了避免同質化,《龍虎山張天師》比較偏向略帶武俠風格的歷史紀錄片。將張天師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貼近真實的歷史人物,還原了更為真實的道教,而非玄幻小說中的怪力亂神。從玄幻仙俠中的道士做法、降妖除魔的桎梏中跳脫出來,給予張天師以真情實感的價值表達。

龍虎山是道教發源地和道教祖庭,在道教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仙靈都會」之稱,而龍虎山上有著一個特殊的宮殿,那就是天師府。天師府便是張道陵的居住地,張道陵也被稱之為張天師,也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創教之祖,又稱「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等號,民間則常俗稱張天師。

而道教文化作為古老深邃的東方哲學,在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貢獻,引領了華夏諸子百家的學術風潮,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道教思想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根底所在。

與以往的仙俠玄幻電影不同,影片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特效和炫技,冬青從中看到兩點,那就是宗教與人性。

縱觀歷史上的宗教,都是在戰亂或者災難的背景下產生或者崛起的,人們無助,只能求助於神靈尋找內心的依賴,將未來和美好寄託於來世。

在《龍虎山張天師》電影當中也是如此,人們顯得很愚昧,信奉邪教,這也是由於無助,也由此提醒我們,在面臨困境時應該樹立正確的信仰。

看完電影,冬青覺得《龍虎山張天師》告訴我們: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就是告訴我們要駕馭七情六慾,滅卻心頭火自涼,日日不可追,步步是修行。

最後,影片主角並不是完美的,張天師這個傳說中近乎神話、完美的人物,在影片中也有拯救眾生而不得,有心無力的痛苦掙扎。是基於歷史真實人物的改編,將道家文化與動作武俠完美結合,傳統道教文化的弘揚光大。

影片也加入了一些東方奇幻類的元素和橋段,比如來自東方神秘傳說的蠱毒,以及探墓、挖寶、蜈蚣、祭祀等,也有展現克蘇魯神話的多元視覺。

電影重在重新回歸傳統文化,積極做好文化傳承,以道教文化為藍本,把優秀傳統文化中教人向上,教人向善植入到人物角色之中,讓這些抽象的理論教義電影化、形象化,讓觀眾在影片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行道立德,濟世立人」的道教思想文化。

總的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龍虎山張天師#

相關焦點

  • 《龍虎山張天師》中的蠱母與龜殼!
    《龍虎山張天師》是最近熱播的一部國產電影,電影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中國元素,接下來讓我們一同了解一下。張天師原名叫張道陵,因為他是正一道創始人,是正一道的祖天師,所以被稱為張天師。張天師創立正一教派至今,在中國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正一道不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中華傳統文化思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故事是根據古代傳說改編的,東漢時期太上老君授給張天師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帥。在本部電影中古瑪要打開天門召喚八大鬼帥,不知道本劇是否還有續集,因為還有六大魔王。
  • 印信丟失,掌教易姓,傳承千年的道教聖山龍虎山,就不是聖山嗎?
    收下弟子無數,俗稱「張天師」, 被世人稱為天師教。因 「掌教之位,非我親子孫不傳」這一教規,歷代掌教都被稱為一句「張天師」。傳承至第四代掌教張盛始時,或是出於對開山祖師的尊重,抑或是為了更好的修行,舉教遷移至龍虎山。以至於那個時候去龍虎山,大家都想著你是得道高人,在外歷練回來。站在後來人的角度,可以說一句,這是龍虎山和張天師一脈綁定的歷史性時刻。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開卷第一回中講到:「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這說的便是宋仁宗時,京師瘟疫流行,張天師在江西龍虎山未卜先知,乘鶴駕雲而去,在東京做了七晝夜羅天大醮,普施符籙禳救災禍,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可見張天師的道行不凡。
  • 中國著名的「無蚊村」,全村都沒一隻蚊子,據說是張天師造成的!
    中國著名的「無蚊村」,全村都沒一隻蚊子,據說是張天師造成的! 走遍祖國的大好山河,胖狗與豬帶你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
  • 道教正一教,到底是哪一教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宗教,在長達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幾經演變,從一個教派到分支到各個教派。而今道教教派眾多,有茅山的茅山派,三清派、靈寶派、全真派,以及正一派等等。正一派的起源其實正一派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道教宗派,而是由多個教派組合而成。其起源於張道陵於四川青城山所創立的五鬥米教,所經張衡、張魯等發揚宣傳。至南北朝時期五鬥米教改稱為天師道,這個名稱一直持續到元朝。直至龍虎山天師道一脈受封正一教,這才將天師道改為正一教,全稱為「正一盟威之道」。
  • 龍虎山張天師—師傅因愧入魔,徒弟因色進瘴,這電影究竟想說什麼
    而電影《龍虎山張天師》便拋出了一個這樣的疑問,人,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在物慾橫流中自救,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精神淨土呢?《龍虎山張天師》圖片01禍從欲來《龍虎山張天師》在開局便告訴觀眾一個道理,那就是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慾念過重而造成的
  • 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都是哪位神仙
    我們知道,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有著一個完備的神仙體系,道教的神仙眾多,當然,神仙們所居住的山,也就多;那麼,你聽說過道教的四大名山嗎?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又都是哪位神仙?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約20公裡處,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國家5A級景區。
  • 為何嗣漢天師府內會供奉一對狐妖,難道龍虎山是藏汙納垢之地?
    筆者前段時間去了龍虎山,結果卻發現身為道門正宗的龍虎山卻有一間狐妖殿?專門供奉一對狐狸精母女,這是怎麼回事?要知道狐狸精可是差評不少的東西,怎麼會和道門扯上關係?後來查找了一些資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今天也寫下來給大家看看。
  •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水秀、林幽、山雄,你去過哪個
    國內四座山是道教的聖地,被稱為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別有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和安徽齊雲山,這四座名山從東漢開始建道場一直延續到清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國家保護,修路觀,現在成為了國內外有名的宗教、觀光地。
  • 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全景一覽
    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加封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領三山符籙」,三山即龍虎山、茅山、閤皂山。當時江南的道教,統歸張天師管轄。明朝,朱元璋命張天師「永掌天下道教事」,並賜十五鎰白金在今址上興建天師府地。因張天師號「大真人」,所以府名「大真人府」。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
  • 道教的神仙那麼多,你知道他們都是怎樣成仙的嗎?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從道教的齋醮儀式上就能看出,道教舉行的羅天大醮儀式中,會供奉1200個神位,據《雲笈七籤》卷一百三:「其下曰祈谷福時壇,凡星位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法物儀範,降中壇一等。」而周天大醮會供奉2400個神位,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個神位,由此可見道教的神仙之多。
  • 張天師軟禁狐狸精的傳說
    一天,張天師外出因回府很晚,忘記收回門上的三道法術。就在這天晚上,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這時狐狸精又跑到天師府的大門口,它意外的發現門上的法術未收回,肯定是天師外出不在府。它再次試探了三道門,猛虎毒蛇張牙舞爪仍在守衛,不敢進去。
  • 淺談:道教音樂研究,看完長知識了
    ,並有計劃地對包括北京白雲觀、蘇州玄廟觀、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等在內的全國主要道教宮觀和道教勝地的道教音樂進行地域性與跨地域性的系統研究。該計劃第一階段的研究,共有20餘項成果問世,目前已由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的論著有《中國道教音樂史略》、《龍虎山天師道教科儀音樂研究》、《海上白雲觀施食科儀音樂研究》、《巨鹿道教音樂研究》、《蘇州道教科儀音樂研究》和《武當韻——中國武當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等(註:《中國道教音樂史略》 曹本冶、王忠人、甘紹成、劉紅、周耘編寫,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 《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研究》 曹本冶、劉紅著
  • 別再只關注華山和黃山了,這個名山同樣多嬌,被稱為「道教名山」
    這座山是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裡處,與其他山不同,龍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形風景,除此之外,龍虎山也是我國道教的發祥地。龍虎山位於江西,屬於亞熱帶溫暖溼潤季風氣候區,這種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和雨水充足,這裡四季的開始和長度的變化伴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另外,比較高的地方氣溫也比較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就下降0.0.0.6,龍虎山被認為非常適合旅行,下雨的時候帶傘出門,夏天也最好帶幾件大衣,山裡本來就很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