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三腳坡村的故事

2021-01-08 金臺資訊

2016年3月,我有幸成為松桃苗族自治縣冷水溪鎮三腳坡村駐村第一書記,四年多駐村生涯,見證三腳坡村從窮到時富翻天覆地的變化。駐村以來,以村為家,有苦有甜,愧對妻兒父母,但看到老百姓生活一天天變好,內心無比自豪。

三腳坡村是全縣4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山高坡陡,基礎設施薄弱,產業落後,大多數群眾靠外出務工為生。如何消除貧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擺在面前的是一道艱巨的難題。

給群眾搬新家。受訪者供圖

為有效解決這一困境,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我就逐戶走訪群眾,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找準制約村子發展瓶頸,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剛駐村時,開展工作困難重重,群眾參與率低,滿意度不高。前期排查摸排中,問題不少。人口不精準,跑風漏雨房屋多,房前屋後垃圾隨處可見,村子裡沒一樣成形產業,群眾滿意度極差。

給群眾蓋瓦。胡偉 攝

經常走訪群眾,田間地頭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宣傳扶貧政策;組織攻堅隊員與群眾一同參與房前屋後人居環境整治,積極修繕跑風漏雨房屋。解決群眾燃眉之急,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工作中,慢慢得到群眾認可,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結合村情民意,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籌措,抓好產業發展。今年,新建30萬元清水魚養殖場一個。目前,我村共有9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分別投入冷水溪鎮羅袍社區泥湫養殖專業合作社、松桃聚源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及貴州松桃現代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同時,發展401畝油茶產業,建200頭生豬養殖場一個,確保該村集體經濟「一長兩短」見成效,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龍明貴與駐村工作組為受傷貧困戶進行舊房拆除。左一 胡偉 攝

雙親70餘歲,年老體衰,還要照顧95歲高齡的爺爺。三位老人吃藥住院已是常態,上銅仁一中的兒子無人照管,成績縷次下滑。患有腦血栓的父親,行動不便,作為退休老黨員幹部,從不叫苦叫累,時常勉勵我多為百姓幹好事、實事,給我樹立榜樣。

一邊是脫貧攻堅,一邊面臨家裡老人時常生病困境,工作和生活給我造成很大壓力。2016年8月16日,父親患腦血栓住進銅仁市人民醫院,2020年9月27日,母親視網膜脫落在重慶市西南醫院治療,為不影響脫貧工作,在郵政上班的妻子主動請假陪護雙親,讓我深感內疚。2020年初,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期,此時,恰好也是兒子高三備考關鍵時刻,周末、假期都沒時間看望兒子,甚至兒子生病重慶住院都沒時間陪護,以致孩子鬧情緒,造成高考成績不理想。

「村裡脫貧離不開駐村幹部,作為第一書記,我必須做出表率。」經過作妻子思想工作,後來她慢慢理解了。

與群眾談心。受訪者供圖

2017年7月6日,三腳坡村大土組村民楊素英砍柴不慎砍傷左小腿,10多釐米寬傷口鮮血直湧。當時,我正在金塘查看池子漏水情況,突然聽到有人喊:「龍書記,楊素英砍柴受傷了。」我跳下水池,與村長飛奔事發地,用自己的麵包車把楊素英送往冷水溪鎮醫院。「再來晚點,病人流血過來,就有生命危險了。」楊素英的主治醫生說。「多虧龍書記及時送醫院,我都不知道怎樣感謝才好。」楊素英滿眼淚花動情地說。

與群眾一同掃地。受訪者供圖

2019年10月10日,彭妹桃3歲孫女姚婷娜在屋後玩耍,額頭被石頭撞破10多釐米長傷口,自身殘疾的彭妹桃急得大哭。」得知情況後,我立即找來車輛,一手抱著小孩,一手捂著傷口,把姚婷娜送往醫院,途中,孩子流血過多,把我衣服染紅了大半。「再晚半小時送來,孩子就危險了。」醫院搶救時,主治醫生說。「要是沒有龍書記幫助,我孫女早就沒命了。」彭妹桃感激地說。

「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脫貧攻堅戰場中,總想為村裡幹出一番事業。如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所駐的三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收入大幅提高,滿意度不斷提升,實現脫貧摘帽,讓我倍感驕傲與自豪。(講述:龍明貴 整理:胡偉)

相關焦點

  • 玳瑁坡村的「幸福密碼」
    巖門鎮玳瑁坡村位於我縣西北部,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柑橘白芨等特色產業發展,走出一條「農民下山、產業上山」新路子。麻陽巖門鎮玳瑁坡村滿家遼易地扶貧安置點,房屋整齊林立,路面乾淨寬敞,基礎設施完善。
  • 【我的脫貧故事】李毓文:賴巖坡的牧羊人
    【我的脫貧故事】李毓文:賴巖坡的牧羊人 2020-11-16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故事】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汗水+智慧=駐村
    解決50多個發展難題  ——記2014年全省同步小康優秀駐村集體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遠莉)傳授知識、發展產業、扶危濟困……一年來,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幫助駐地解決50多個發展難題,協調資金1200萬元,幫助12個村修通產業路、通村路、串戶路110多公裡
  • 陝西大荔小坡村:黃河灘邊果飄香
    新華社西安10月1日電 題:陝西大荔小坡村:黃河灘邊果飄香 新華社記者張晨俊、薛天 金秋時節,站在陝西省大荔縣小坡村向東眺望,黃河灘地裡萬畝冬棗大棚鋪向天際,果園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甜蜜。
  • 《尋找好歌曲》作品出爐 火鈴鐺坡上村大雄MV獲贊
    搜狐娛樂訊 今年3月被由搜狐視頻和56網聯合舉辦的《尋找好歌曲》評為「最佳樂人」的大雄搖滾、坡上村樂隊和火鈴鐺樂隊,近日分別在導師張嶺、常石磊和嚴藝丹的幫助下,改編和製作一首原創歌曲,讓作品釋放更大魅力。
  • 兒童故事【三腳貓】
    它的主人是個醫生,看病的時候波斯貓就在他腳邊喵喵喵的叫。時間一長,波斯貓也學會了很多醫學的名詞,它覺得自己了不起。 有一天,波斯貓打翻了客廳裡的金魚缸,把主人的名貴金魚吃了個精光,氣得主人拿起木棍打斷了它的一條後腿,它連蹦帶跳地逃出窗口,從此成了一隻流浪的三腳貓。 它來到一個大森林裡,遇到一隻多嘴的烏鴉。烏鴉問:「喂, 唉喂,啊!流浪漢你從哪兒來?」「滾開,你只小黑炭。
  • ...見證村子從窮到富的變化丨松桃苗族自治縣冷水溪鎮三腳坡村駐村...
    2016年3月,我有幸成為松桃苗族自治縣冷水溪鎮三腳坡村駐村第一書記。四年多駐村生涯中,我見證了三腳坡村從窮到富翻天覆地的變化。駐村以來,我以村為家,有苦有甜,愧對妻兒父母,但看到群眾生活一天天變好,內心無比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那些讓我心窩暖暖的話語丨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
    走上長田鎮瓦廠村白墳組這條熟悉的鄉村小路,總會牽起我心中的許多思緒。這條路,留下了許多讓我心窩暖暖的幫扶故事。我包保的貧困戶在瓦廠村白墳組,這裡的村民們純樸善良、熱情好客。第一次踏入幫扶戶潘朝江家,我心裡有點忐忑不安,就怕他家不理我、不支持我。
  • 「我的扶貧故事」力所能及去幫助困難群眾丨冊亨縣坡妹鎮尾灑村駐...
    2019年3月10日,根據工作安排,我聽從組織派遣,被派到坡妹鎮尾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基層工作的艱辛,深知農村工作的複雜,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肩負職責和使命,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3月12日,我們一行5人奔赴尾灑村,到達駐地後,聯合召開村「兩委」、駐村幹部和下沉工作隊會議,聽取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匯報,當時該村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4戶,佔總任務96戶的14.58%。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盤州市雙鳳鎮...
    我叫陳勇,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盤州市雙鳳鎮下沙溝村參與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千千萬萬駐村幹部中的一員。近三年來,通過多方努力,下沙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大大改善,幸福感大大提升。
  • 白山市靖宇縣景山鎮三腳窩石村於殿龍:「以獎代補」鋪富路
    初冬時節,走進靖宇縣景山鎮三腳窩石村的於殿龍家,室內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鮮花盛開,淡淡花香撲鼻而來……於殿龍和老伴正在觀看電視節目,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得知記者的來意,56歲的於殿龍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說:「走,我帶你們到後院看看去!」
  • 焦作有個"中原淘寶第一村" 旺季單月銷售三四億元
    10月30日,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素有「中原淘寶第一村」之稱的桑坡:幾個月前就開始生產、訂單不斷、門店裡的取貨人不絕、快遞小哥忙碌收件、倉庫已被堆滿……近些年,伴隨著淘寶的發展,加上微商的刺激,桑坡大小實體商鋪發展至496家,網店更超1000家,年實現電商產值達7億元。一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何逆襲成為「中原淘寶第一村」?河南商報記者帶你了解背後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海南坡鹿絕境重生
    這是一個從瀕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啟示。 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歸零」——從海南坡鹿遍布低山丘陵,到最後18頭坡鹿全部被盜獵,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在1981年至1990年長達9年的時間裡,處於無鹿可保護的尷尬境地。
  • 冠縣孔村梅花拳百年傳承的故事
    一個蘊含著濃厚文化底蘊,孔聖人的傳說故事代代相傳;一個傳承梅花拳百年史的習武之鄉;一個老房與古樹鑲嵌其間、民風醇厚的古村落。今天,再次為大家講一講孔村的故事。 孔村距冠縣縣城8公裡,冉海水庫冠臨路正東2公裡,距濟館高速冠縣出口4公裡。隸屬店子鎮,人口2000餘人。1958年,孔村劃分為東孔村和西孔村兩個黨支部。東孔村原村莊四面是土城牆,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每個城門設有城樓,簡稱「圍子」。過去的老人,見了孔村的人打招呼,常問「你住圍子裡還是圍子外」,意思就是住在城牆裡還是城牆外。
  • 我的駐村故事|我的魂丟在了小王莊
    講述人:鄭州市中牟縣小王莊村第一書記蘭永傑2017年10月,我與小王莊村結緣,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時光了。我是農民的兒子,在農村長大,對農村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印象。我深知,作為駐村扶貧幹部,要想在農村把工作幹好,不僅要成為鄉親們的知心人,而且還要讓自己從內心深處成為小王莊人。
  • 海南坡鹿種群數量以每年15%速度遞增
    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尤以海南坡鹿最為珍貴。它們輕靈的身姿曾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成為瓊島動物界的「顏值擔當」,也曾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數量急劇減少,一度只剩下44頭,好在人類隨即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幫助其種群逐步繁衍恢復至1000餘頭。這是一個從瀕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啟示。
  • 重慶珍檔 | 著名畫家傅抱石曾安家沙坪垻金剛坡下,近8年間創作無數...
    關於傅抱石在金剛坡的居址,他曾在「傅抱石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有過簡要描述:「我住在成渝古道旁,金剛坡麓的一個極小的舊院子裡,原來是做門房的,用稀疏竹籬隔作兩間,每間不過方丈大,高約丈三四尺。」沙坪垻區西永街道香蕉園村,村頭樹立起了傅抱石舊居簡介牌。據史料記載,為躲避轟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決定把文化工作委員會安在重慶市西郊群山之中的金剛坡下賴家橋。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有三個「秀才」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德門村...
    我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德門村六組村民石國兵,家中6口人。在2015年,大女兒考取江西上饒師範學院後,家中就有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各一個,孩子們的學費與生活費致使家庭陷入困境。我誠誠懇懇工作,遵守生態護林員相關規定,在值班期間從未請假,也未發生森林火情。我積極尋找就業,平時和愛人進縣城和附近鄉裡打零工增加收入,不怕苦不怕累,髒活累活都幹,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能回家照顧老人。帶領群眾參與村莊整治此外,我帶頭發展產業。2017年德門村發展養豬項目,我主動申請養殖5頭,當年增收3000元。
  • 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 評選揭曉!你的笑容我看不夠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劉起福)1月11日,「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微視頻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江西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江西廣播電視臺於2020年6月28日啟動「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微視頻徵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