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最小級的鳥,其實是蜥蜴?研究小組撤回論文

2020-08-28 聆精科技

關於從約1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的「世界最小級的鳥化石」,中國和美國、加拿大的研究小組撤回了論文。今年3月在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之後,有人質疑發表文章,認為他可能是蜥蜴和蛇的同夥。小組反駁了部分指責,但稱決定以「對系統性定位產生懷疑」為由予以撤銷。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Jingmai K. O』Connor)、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Lars Schmitz)博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黎剛研究員,以及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Ryan C. McKellar)、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易棲如博士等學者共同完成。

研究論文題目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於 2020 年 3 月 12 日凌晨(北京時間)發表於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

今日 Nature 封面

化石中是一隻有喙的小動物頭部,它進入了白堊紀琥珀。然而,發表後不久,中國和澳洲的團隊分析了相同化石的CT掃描數據,提出異議稱,由於眼睛周圍的骨骼和牙齒特徵,它很可能是蜥蜴和蛇的同夥。化石真的是一隻鳥嗎?這是一場爭論。
目前,被認為是同種動物的另一份標本也正在調查,預計今後將發表多篇相關論文。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可能是蜥蜴
    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已經被撤回,該論文曾報導過一種被認為是已知最小的類鳥恐龍的遺骸。新的證據表明,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標本可能是一種蜥蜴ーー另一種爬行動物的一部分。3月1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篇論文的作者說,他們對這塊化石的最初描述仍然是準確的。這塊化石是一個不到2釐米長的鳥形頭骨,嘴裡長滿了幾十顆牙齒。但他們承認,將其歸類為恐龍是不正確的。對於封閉在琥珀中的動物的分類的懷疑幾乎在三月份論文發表後立即出現。
  • 世界上「最小恐龍」實際是一種蜥蜴 論文被撤回但其中特徵...
    科學家在一篇論文中承認,所謂的蜂鳥大小的恐龍實際上是一種蜥蜴。今年3月11日,《自然》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保存在琥珀中的頭骨化石來自世界上「最小的恐龍」,有著類似鳥類的頭骨,長度不到2釐米,大小和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鳥類——蜂鳥差不多。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或許是只蜥蜴
    2020年3月12日,《自然》雜誌當期的封面是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論文中將在緬甸胡康河谷(即野人山)發現的琥珀中的化石確認為寬婭眼齒鳥,並發表論文稱寬婭眼齒鳥為「史上最小恐龍」。
  • 已知最小的恐龍,竟然不是恐龍而是蜥蜴
    今年3月,第一塊已知封存於琥珀中的眼齒鳥頭骨轟動全球,登上了科學期刊《自然》的封面;包括《國家地理》在內,多方媒體報導了此事。當時,科學家把這個14毫米長的頭骨解釋為有著蜥蜴般眼睛的早期眼齒鳥遺骸。這種史前鳥類被認為是恐龍譜系的一部分,這塊化石因此被當作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化石。然而,最初的化石只是一個頭骨,身體的其他部分未知。
  • 「最小恐龍」引發「最大烏龍」爭議論文撤稿
    供圖 攝資料圖:2020年3月12日Nature雜誌封面,該期發表「迄今最小恐龍」相關論文。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學術界廣泛關注與質疑的「最小恐龍」引發「最大烏龍」爭議論文——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3月中旬發表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的封面文章,北京時間22日夜間正式撤稿。
  • 「史上最小恐龍」爭議後續:新研究支持其為蜥蜴,但仍需同行評議
    關於中國學者爭論不斷的 「史上最小恐龍」 事件,本周再次有了新的進展。3 月 19 日,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將對 「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為史上最小恐龍」 論文的英文質疑文章提交給相關雜誌進行同行評審,並同時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布。
  • 琥珀中的「最小恐龍」是烏龍?作者:正在準備回應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北京時間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
  • 《自然》封面文章遭質疑,「史上最小恐龍」 還是某種蜥蜴?
    3月12日,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封面。但文章刊出僅24小時後,國內便有多位學術同行聯合發表了質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認為論文將琥珀中發現的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斷定為「最小恐龍」證據不足,它很可能屬於某種蜥蜴。
  • Nature封面「史上最小恐龍化石「撤稿,做進一步研究後重新投稿
    」 爭議焦點:是鳥還是蜥蜴 原論文在 3 月 12 日作為《自然》封面文章發表。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一塊約有 9900 萬年歷史的琥珀樣本(HPG-15-3)中發現了新屬新種。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史上最小恐龍」成史上最大烏龍
    就在幾個月前,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龍,但如今,「史上最小恐龍」成史上最大烏龍,研究人員撤回了這一發現,指出它可能只是一種蜥蜴。《自然》雜誌2020年3月12日封面文章稱,中外科學家通過合作研究,在緬甸北部一塊約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大小與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相當,並將其命名為寬婭眼齒鳥。
  • 蜂鳥大小的恐龍可能實際上是一隻蜥蜴
    現在,有證據表明它是蜥蜴的頭部。(圖片:李達星)一個化石被認為是一個小小的,有羽毛的恐龍可能根本不是恐龍,而是一個其他的什麼動物。最新研究顯示,蜥蜴,根據《自然》雜誌上的一份聲明,隨著新的批評,這項名為「緬甸白堊紀時期蜂鳥大小的恐龍」的研究於昨天(7月22日)從其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撤回。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 該琥珀價值上千萬元
    對於是否可以復活雛鳥,邢立達表示,很多人覺得這隻琥珀內容物比較新鮮。其實不是的,有機物已完全被碳化了。所以我們重建非常困難。  雛鳥為反鳥類 翅膀有小爪子  邢立達介紹稱,琥珀中的雛鳥為反鳥類,也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它的肩關節閉合方式和現在的鳥類(今鳥類)不同,外表差異是嘴巴有牙齒,翅膀有爪子,現在的鳥類沒有。
  • 世界上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封存在7釐米琥珀中(圖)
    (製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世上首例琥珀中的雛鳥標本,與恐龍同年代!知道君和發現它的中國...
    近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為其命名為」比龍「。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2016年,邢立達團隊首次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非鳥恐龍內容物。
  • 上億年前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眼齒鳥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鳥類不同,且有碩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齒,學者們建立了新屬新種——眼齒鳥。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及其環境復原圖。
  • 中外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古鳥類雛鳥標本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等學者共同完成。研究論文日前發表於國際知名地學刊物《岡瓦納研究》。  2016年,邢立達團隊就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非鳥恐龍內容物。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McKellar)、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易棲如博士等學者共同完成。鄒晶梅為通訊作者。研究團隊建立了新屬新種,即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寬婭眼齒鳥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小的鳥類,同時也是最小的恐龍。它或許在9900萬前生活於緬甸北部,不幸被針葉樹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保存至今。這塊包裹它的琥珀重量不足3克。
  • 發現一隻用琥珀包裹的古老鳥腳趾長得離奇
    曾經有一隻比麻雀還小的鳥,它生活在大約9千9百萬年前。它的腳趾怪異地長。研究人員發現這隻古鳥的右腳和腳被保存在一塊琥珀中。它的第三個數字長9.8毫米,比第二個第二個數字長約41%,比整個小腿長20%。研究小組在7月11日的《當代生物學》在線版上報告說,這種腳的形態在任何已知的鳥類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現代鳥類還是中生代鳥類。儘管不清楚超長腳趾的目的是什麼,但手指可能幫助鳥類在難以到達的地方找到食物,例如通過樹上的洞。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2020-03-12 22:3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
  • 一隻9900萬年前的小鳥,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釐米長的琥珀中
    中加美三國古生物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一隻9900萬年前的小鳥,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釐米長的琥珀中。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化石。標本保存非常理想,2釐米長的黃金色鳥足上,腳爪鋒利,鱗片、絲羽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