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發展史記:16世紀後,歐洲對新的治國政策的探索(上)

2021-01-16 香卉聊天下

羅馬帝國在拉丁教廷瓦解後,也變得動蕩不安。16世紀,歐洲各民族尋求新的治國政策,在黑暗中他們想著如何應付新形式。回顧古代歷史,朝代一直在不斷更迭,民族文化和語言也在變更,特別是那些被徵服的地區,相對穩定的是在君主或神廟的控制下的政府形式。百姓的生活漸漸地穩定安寧下來。對16世紀初的現代歐洲而言,人們更多關注多樣的政治與社會組織的實驗。我們已提到過,16世紀以來,新情況發生不斷的變化,為適應新形式,人類自發完善和調節自己的政治和社會,主要致力於世界政治史。新情況變化迅速並且極為複雜。人們只是無意識地適應,也就是在形式變化後,才開始想著適應。16世紀以後,周圍是失衡、躁動、繁雜的政治和社會制;這一時期以後,人們在新的需要和可能性的激勵下,有計劃有意識地度;探求人類社會整體模式。

哪些人類生活打亂了存在於農民、商人、牧師和王國之間的平衡?那就是周期性的野蠻徵服,在舊世界1000多年的歷史中,人類的活動因此有人是高智慧的生靈,活動變化更是複雜多樣的。這主要歸因於人類知了某種特定的旋律。識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擴展,起初由小批有才智的人緩慢傳播,但到了最近的500年,已經普及到了廣大的民眾之間。人類生活的精神變化,也引起了人類生活的變化。人開始不滿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去汲取更多的知識,探求更廣闊的空間,投入更多的事務中,作出更多的貢獻。這就是過去20多個世紀中世界的主要宗教開始用精神處理問題,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佛教等這些宗教處理人的精神問題的方法,就效果和性質而言,不同於以往的以教皇、神廟為中心的血祭宗教,這種新興方法改進和替換了早期的宗教。

人們開始注重個人自尊,提高人類對事業的責任感、參與感。帝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古代文字的簡化和普及。籤訂和實行各地政治協定成為可能。其次是出現了多樣運輸的工具。車輛取代了馬匹、駱駝,在寬闊的道路上暢通無阻,鐵在軍事上發揮了效力。新契約方式改變了交易、債務和債券的實質,那就是鑄幣,雖然有危險和安全的兩面,但還是引起了經濟的深刻變革。在這種形勢下,人類的思想不斷發展,重視真實記載歷史和地理書籍,為了掃除無知。開始系統研究知識。各帝國的疆域面積也越來越大。地方的神靈已經消失,人類歷史邁進了新時代,即諸神混合、世界性宗教交易主宰民主的時代科學在希臘和亞歷山大時興起,由於種種原因曾一度被切斷。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族的入侵,包括日耳曼人、蒙古民族的侵襲,瘟疫的蔓延以及宗教改革引起的動亂,也威脅著政治和社會秩序。

到處是衝突和混亂,文明卻重新崛起,經濟生活基礎發生了變化。造紙廠給印刷品提供了原材料,印刷品使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繫更密切了,信息迅速傳播。在不同的地方,人們還在追求知識、系統研究科學。自16世紀開始,一系列的發明與設計應運而生了。這些發明與設計追求更廣闊的活動範圍,看重利害關係、注重合作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面對這種事情,人們根本就沒有做好迎接新事物的準備,史學家們似乎也不能解釋新發明帶來的局面,也不知道該讓人們如何做。到了20世紀初期,人們的思維變得靈活起來。過去4個世紀人類歷史可以這樣說:火災發生在牢房中,熟睡的犯人沒有醒來,他把炙熱的火焰和燃燒聲當成是過的夢,他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危機和機遇。影響人類歷史的發明有很多。

16世紀,印刷品和航海指南針已經得到了較廣泛的傳播,它們都是最主要的新發明。印刷品的出現,普及了知識和信息,推動了教育傳播、公共信息探討和政治活動的進程,因而引起革命性的變化;海航指南針遠洋航行實現了人們環遊世界的夢想。還有一點同樣重要,那就是13世紀,蒙古人入侵,西方世界首次接觸到了槍枝和火藥,並於後來應用和改進了槍枝和火藥。冷兵器已經不再使用,貴族躲進城堡,城市變得危在旦夕,封建制度被摧毀。西班牙的槍炮摧了秘魯和墨西哥,君土坦丁堡也是在槍林彈雨中陷落。到了17世紀,淺顯系統的科學出版物得到大大發展,新時代也是在它的基礎上產生了。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出現一位最傑出的人物,也就是後來的維魯拉姆勳爵,英國的大法官。

他師從考徹斯特的實驗哲學家吉爾伯特,寫了富有想像力和說服力的《新大西洋島》,為老師代言,並發誓要為科學研究獻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朗西斯·培根爵士(1561-1626年)後來,湧現了很多學會,如倫敦皇家學會、佛羅倫斯學習會等,有的國家為了鼓勵學術研究,國家機構也開始注重出版和交流。在這些歐洲學術團體中,很多發明家批評怪異神學,他們指出那些邪說禁錮和破壞人類思維,並且舉出了有力的事實。十七八世紀中,紙張和遠洋航船直接推動了人類的變革,人類知識和科學也在不斷積累。到了19世紀,這種積累已經碩果纍纍了。這期間,他們進行著勘探地形和繪製世界地圖的實驗。發現很多新區域,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19世紀,英國開始用焦炭製作鐵,產生了廉價又優質的大鐵塊。

這預示著近代機械工業時代即將到來。科學經歷了足夠的發展開始結果。自19世紀以來,科學的果實持續增多。交通運輸領域一片繁榮:出現各種機器,開啟先河的是蒸汽機、鋼鐵和鐵路,然後是橋梁、建築和巨大的油輪等。這所有的發明和創新,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電子科學也帶領人們進入了更深的知識空間。前面,16世紀以來的政治和社會生活,好比那個火災現場仍在做夢的囚徒。

相關焦點

  • 16世紀歐洲通過軍事革命開啟了政治、經濟等發展的新紀元
    整個16世紀的歐洲都通過浩浩蕩蕩的軍事革命開啟了政治、經濟等發展的新紀元,而在世界另一個大陸的古代中國,正值明朝嘉靖皇帝統治時期,明朝時期中國的經濟雖然較為發達,但這時候其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尤其是當時的中歐,通過三次軍事革命一躍成為世界最強的大陸,改變了世界進程。
  • 解析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
    引言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長期展開。在與田野人士最為接近的學者中,圍繞 以下雙方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一方是賽普爾韋達及其後繼者,他們所持的觀點是文化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和價值的不平等,他們特別使用食人習俗來為殖民主義辯護;另一方是 拉斯·卡薩斯的支持者們,他們相信本體論上的平等,忽視文化的差異,對食人習俗保持沉默,並且為捍衛土著人的權利而戰。
  • 歐洲公元十六世紀的歷史大事件—大航海時代
    1、大航海時代大航海時代,又稱地理大發現,指在15世紀-17世紀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發起的廣泛跨洋活動與地理學上的重大突破。這些遠洋活動促進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間的溝通,並隨之形成了眾多新的貿易路線。歐洲則在這個時期快速發展並奠定了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人們不僅在這個時代中發現了新的大陸,增長了大量的地理知識,也極大促進了歐洲的海外貿易,並成為歐洲資本主義興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新航路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的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也是複雜而矛盾的。
  • 16、17世紀的倫敦何以從邊緣走向中心 成為國際大都市?
    《倫敦的崛起》,[英]史蒂芬·奧爾福德著,鄭禹譯,後浪丨九州出版社2020年9月版作者 | [英]史蒂芬·奧爾福德摘編 | 徐悅東在歐洲,1500年的英格蘭只是個邊緣化的閉塞地區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打破了所有歷史發展規律:一座城市,如何在高死亡率和疾病等大規模且反覆發生的人口危機中不斷發展,並應對大規模的移民問題?
  • 歐洲歷史上的8大重大事件
    歐洲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歷程。各國的影響力和力量遠遠超出了大陸,觸及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歐洲不僅因其政治革命和戰爭而聞名,而且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社會文化變革。文藝復興,新教改革和殖民主義各自帶來了一種新的理想主義,其影響在今天仍然存在。為了充分了解其影響,讓我們探討這些改變歐洲人類歷史進程的巨大事件。
  • 《女王與蘇丹》:16世紀英國與伊斯蘭世界的友好往來
    1535年,查理五世遠徵突尼西亞,在艱苦的圍城戰和激烈的市郊戰鬥後,擊敗了海雷丁。這是16世紀時,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最激烈的衝突之一。戰爭的勝利被藝術家用掛毯的形式記錄下來,也暗示著人們異端需要被消滅,並且將會被戰勝。由此可見,歐洲對伊斯蘭世界的定位是異端,穆斯林的殘忍冷酷威脅著歐洲社會,因此需要在可能的情況下根除或消滅。
  • 經濟決定勝負:公元16世紀至18世紀歐洲軍事變革的成果與影響
    20世紀英國最有名的歐洲軍事歷史專家查爾斯·奧曼爵士曾經在他的著作《中世紀戰爭藝術史》中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16世紀的歐洲軍事是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誠如他所言,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前,歐洲軍事發展的腳本沉重而且緩慢,但是這並非意味著當時的軍事技術已經陷入停滯。
  • 歐洲史:16世紀重商主義和威廉·配第(一)
    英國作為西歐近代經濟發展的最典型的國家,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也大約開始於15世紀和16世紀初期。和更早發展商業的國家一樣,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首先是在商業領域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隨後才在生產領域形成了原始積累的規模。這是因為商品流通是資本的出發點,商品生產和發達的商品流通(也就是商業)是資本得以形成的歷史前提。
  • 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標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方位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變」是指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有了新的時代內涵,當代中國發展有了新特徵,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了新的時代坐標、依據、要求。
  • 14世紀的歐洲大瘟疫,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01基督教在亞洲得到發展上一篇文末,我們提到了十字軍東徵的失敗,基督教徒面對這樣的結局他們將會怎樣努力?所以基督教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在亞洲發展的機會。在蒙古寬容與和善的統治策略下,得到發展的不止有宗教,還有經濟。就像穆斯林在7世紀徵服世界,導致關稅、貢品、資金從世界各個角落流向伊斯蘭中心並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一樣,蒙古人在13世紀也取得了同樣的成就。
  • 我讀︱《女王與蘇丹》:16世紀英國與伊斯蘭世界的友好往來
    1535年,查理五世遠徵突尼西亞,在艱苦的圍城戰和激烈的市郊戰鬥後,擊敗了海雷丁。這是16世紀時,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最激烈的衝突之一。戰爭的勝利被藝術家用掛毯的形式記錄下來,也暗示著人們異端需要被消滅,並且將會被戰勝。由此可見,歐洲對伊斯蘭世界的定位是異端,穆斯林的殘忍冷酷威脅著歐洲社會,因此需要在可能的情況下根除或消滅。
  • 《中華大帝國史》:令16世紀歐洲人首次認識中國的奇書
    《中華大帝國史》 [西]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著 孫家堃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9年10月出版內容簡介本書為當時的歐洲人打開了認識中國的窗口,使他們從通過充滿神秘色彩的傳聞「想像」中國,跨入通過中國的現實認識中國的時代,回答了歐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即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同時為歐洲國家制定對華策略提供了依據。
  • 穿越到16世紀的歐洲會發生什麼?這款Steam遊戲裡能體驗復古時代
    穿越到16世紀的歐洲會發生什麼?這款Steam遊戲裡能體驗復古時代
  • 中國和美洲: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蔗糖技術上的革新與同化
    引言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中國和美洲的蔗糖業都在改變。綿可數百英畝廣闊單作種植園的發展,及依賴奴隸耕作,成為巴西、秘魯和加勒比海糖產區殖民地的範例。在為歐洲市場儘可能多地生產糖的命令下,生產的技術參數有了轉換。在中國,17世紀蔗糖輸出額上升,甘蔗種植產生了巨大的擴展。社會變革也推動了技術革新。
  • 從上帝到科學,是歐洲中世紀稱霸世界的原因
    全知的神這個世界充滿未知,這是現代人的共識,但科學革命之前卻並非如此!15世紀前,這個世界被認為全知是的世界,就算個人不知道,也是神認為一些不重要的,所以沒告訴人類。全知則無需探索,沒有探索則不會有新的發現。那時候政府和富有的贊助者雖然也會將資金投入教育和作為獎金,但一般來說只是為了維持現有能力,而不是取得新的能力。
  • 16世紀後期開始,隨著歐洲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開始走出去
    我們掌握的數據證明,1800年前後對於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發展來講是一道分水嶺,它從此走上了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人口增長方式的道路,直到16世紀末,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口出生率才出現明顯差別。但即使在1800年之後,歐洲人也大多在青年時代便早早去世,18世紀80年代法國農夫的孩子能存活到成年的機率,同20世紀的印度農民後代或者生活在羅馬封建政權下的義大利人後代差別不大。18世紀前的歐洲成年婦女總是先於她們的配偶死亡,因為總是成為鰥夫,男人們一生中結兩到三次婚的並不少見。當然在歐洲各個地區,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
  • 16世紀,葡萄牙人,在果阿建立起主要的印度洋貿易中心
    16世紀,葡萄牙人,在果阿建立起主要的印度洋貿易中心歡迎來到百家號飛絮說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關於歐洲的歷史故事,歐洲在15世紀實現工藝和冶金技術的巨大飛躍,製造出了遠比世界其他地區優越的武器。此後還有更驚人的改良,使歐洲人的相對優勢進一步加大,並延續到20世紀。
  • 16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當時的人們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
    如果一個現代歐洲人可以通過時空隧道回到500年前的歐洲,並且坐在儒勒·凡爾納書中所描述的熱氣球懸浮在空中,那他將幾乎認不出腳下這片土地就是歐洲。因為他往下看時會好奇:人都跑哪兒去了?今天我們就聊一聊16世紀的歐洲到底是怎樣的。
  • 是什麼讓14世紀後的歐洲人「戀戀不忘」?
    藍色在亞洲和歐洲,藍色具有各種各樣的象徵意義,比如亞洲和歐洲工人階級的日常服裝都是藍色的。在我國,藍色通常象徵著自然世界、春天、青春和不朽。是什麼讓14世紀後的歐洲人「戀戀不忘」?鈷是一種天然形成的銀白色的金屬,與其他礦物質反應形成的化合物能夠賦予玻璃、陶瓷、油墨和顏料一種獨特的深藍顏色。
  • 世界歷史:16世紀大西洋的命運
    從16世紀開始到1580年,伊比利亞人,即地中海人,著手在塞維亞和安的列斯群島之間橫渡大西洋,用皮埃爾·肖尼的話來說,這就是「塞維亞的大西洋航線」。此外,還有葡萄牙人以裡斯本為起點的漫無邊際的遠洋航行。除去少數法國海盜外,實際上沒有人能躋身於這些海上禁臠。沒有人能夠打斷或阻撓這些航行的發展。塞維亞的大西洋遠航在越過巴拿馬地峽後,同秘魯至阿里卡——波託西礦山的港口的海路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