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佛說自己一生未曾飽,舍利佛問佛吃啥,聽完說算了

2021-01-08 七葉講堂

無論你是佛菩薩還是世間凡夫,因果報應不爽。業報來時,縱使你有通天本事也躲不掉!連佛的修行之路都是如此。我們知道,佛是生生世世修來的。成佛之前,他也不過凡夫。自然也有惡業果報。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中記載了佛的一則本生故事:佛的前某世為修行人,因緣際會他成了一個國王。可為女色所迷,開始奢淫荒暴,最後身死國滅,墮入地獄。受種種苦,最後投生畜生道,成為一隻野幹(似狐的小野獸)。野幹因被獅子所逐,墮於枯井。將死之際,生清淨真實之心,並向十方諸佛皈依懺悔。

恰彼時帝釋天(舍利弗的前世)正十分迷惘,喜聞佛法,歡喜不已,並將野幹從枯井中救了出來。野幹為之演說修行菩薩道之法,乃六波羅蜜,四無量心。帝釋天歡喜不已,願發菩提心,修行菩薩道,打算供養野幹(佛)。

準備什麼呢?按說天上美味珍饈無數,隨便拿一點都是人間最勝味。不過你是為供養佛菩薩,你得問人家喜歡什麼。於是帝釋天(舍利弗)問:「和尚飲食,發用云何?唯願教示,當設供養。」您平時喜歡吃什麼呢,我好派人為你準備。

野幹(佛)苦嘆:「其所食法,不中人聞。何以故?罪業因緣所食之物,極是不淨。形似畜生,不異餓鬼,幸可不須問其所食物!」佛說,我吃的東西說出來不堪入耳。因為前世罪業,此時所食,極不乾淨。我這一生,外形似畜生,其實與餓鬼無異。還請不要再問我吃什麼了。

帝釋天(舍利弗)皺皺眉頭,說:「既然是惡業果報,還請告之我們。好亦當示,惡亦當語。讓我們更好的領會緣業果報,同時宜設供養,以報答您的說法之恩。」

既然如此,野幹(佛)也不再搪塞,便對諸天眾說:「常食師子虎狼屎尿,及食冢間死人骸骨。弊衣皮革脫不能得,如斯之食。飢窮所逼,亦食泥土。罪苦果報,從生至死。雖食不淨,未曾充飽。」佛說,前世有罪,今成畜生。靠吃虎狼屎尿,死屍遺骸。甚至這樣的不淨之食都得不到。飢餓的時候只能吃土。一切都是罪業的苦果,而且我這一生都吃這樣不淨之食,卻從未飽食過一頓!

呃……這種食物帝釋天(舍利弗)即便能找到,而且能讓野幹(佛)吃飽,他也不可能去準備,當下尷尬無比。時,帝釋天(舍利弗)悲傷涕淚,語佛道:「如師所言,弟子供養您的願望恐怕是不能實現了。我們將返回天宮,弟子該如何報答您的說法恩情呢?」

佛說:「展轉教化,開悟諸天,令信受行。非但報我,亦報一切諸佛之恩。」供食是報我一人之恩,弘法則是報一切佛菩薩的恩德,而且自己也功德無量。

帝釋天謹記佛的教誨,並發願:「福盡命終。皆應生彼兜率陀天。與師相見。奉侍教授。誓如今也。」爾時,野幹弘法畢,便不離本坐,一心專念,十善行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終,往生兜率天宮,成為天王子。

佛說:「彼時野幹,就是佛自己;彼時帝釋天,便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從兜率天始,便追隨佛陀。故千萬弟子眾,舍利弗智慧最勝,為上首大弟子……

歡迎關注七葉君,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佛教中的佛經,是佛說的嗎?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內容,與佛陀的言行是否一致,這是每個學佛人都必須要了解的,不然就容易誤入歧途,把每一本佛經都當成了是佛陀說的話,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並非全部都是佛說的,也並非與佛陀當年講法時說的話完全一致。在佛陀滅度後百年時間內,從口口相傳再到經典的幾次集結,這過程中有很多內容,已經不完全與佛陀當時說法時的言行是一致的了。
  • 佛經故事|佛說:「自今以後,如來更不說戒!」
    比如佛子羅睺羅出家時,佛即命舍利弗為其經師,目犍連為戒師(《佛說未曾有因緣經》)。而佛不僅為眾生講經法智慧,同時也會定期講戒律。《增一阿含經》中就有「世尊十五日說戒」的慣例。不過,「說戒」慣例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隨著佛教的發展,比丘僧團如雪球般日益壯大時。突然有一天,佛不願再為學佛比丘說禁戒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佛認為已無說戒之必要了嗎?
  • 佛經真的不是佛寫的?!
    因為依託於人的視角和人性基礎的觀念,就是我也看不見佛,我也找不著他,所以我只能依託於印刷體。佛教從印度傳到我國有2000多年的時間,我們又繼續的發揚光大,這個過程中究竟發生了多少變化?只給大家一個啟發,如果你真的信佛,你要信一個最偉大的、無上的、所有性的一個佛。我們從很多佛經裡看到的以及聽很多師傅說的,佛是挺可怕的一個存在,你不能對佛不敬,否則你會下地獄的。
  • 就大乘佛經是否為佛說與道友展開之四點爭論
    要知道佛者覺也,意譯過來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其中「自覺」代表羅漢道,「覺他」代表菩薩道,二者圓滿便是佛境界。而大乘小乘只是相對而言,如牛車、馬車、羊車,選擇坐哪個車都能到達目的地,只是牛力氣大快一點,羊慢一點,但你自己若暈車的話還是坐慢點的羊車好,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在於是否適用於修學者,絕對沒有貶低,你所認為的只是現代人在翻譯時用詞的問題。
  • 關於大乘是不是佛說的
    首先這是個概念問題,佛不一定指的是印度的悉達多。大乘佛法一定是佛說,但不一定是印度悉達多太子說。為什麼佛教內部對這個爭議大呢?首先就是我們把佛和印度的悉達多太子等同起來了。所以我們一想到佛,就想到印度的悉達多太子。
  • 佛說眾生平等,眾生指的是什麼?
    佛說眾生平等,並不是說「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享有平等的權利地位!事實上,在物質基礎不對等的前提下,道德永遠只是站在制高點的人的一種施捨!佛說眾生平等,追求的是擺脫物質欲望後,人與人之間平等!馬鳴菩薩編撰的《大莊嚴論》中有這麼一則故事:阿育王賣人頭!
  • 佛既不立文字,佛經都是誰寫的?
    佛陀入滅前,對大迦葉和阿那律說:「你們替我教誡佛子,在經律論及寶雜藏諸經集結整理完成前,莫取滅度。」交代完一切後,佛入無餘涅槃。大迦葉等遵照佛陀遺囑,以轉輪聖王之禮將佛身荼毗。周邊八國得知佛涅槃的消息,紛紛遣使要迎回佛之舍利,局勢一時緊張。
  • 為什麼要念《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發心,為了一切的九法界眾生,同生西方極樂世界,攝一切有緣、無緣,同歸西方極樂淨土,修學淨土法門。這次學習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此時此刻讚嘆諸位,能夠列到這個修行法會之列。
  • 佛經中的千億佛,現實生活中,他們在哪裡?
    佛經裡面的文字,只要不是文盲,這些文字大家都認識,但是形成佛經,整篇地閱讀卻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多數人總是說讀不懂,其實早期接觸佛經,就是讀文字,文字熟悉之後,裡面的內容慢慢就會懂,這裡懂會讓我們在生活中處處發現佛法的美妙。
  • 佛教:佛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存在嗎?
    在《彌勒上生經》中,佛多次提到西方極樂世界,甚至在《壇經》中,禪宗六祖慧能也同樣多次談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存在嗎?如果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存在的話,它在哪裡呢?如果只是某種虛構的名稱,那麼,佛為何又多次提到呢?而且還被記錄於佛經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
  • 家裡的佛經不能隨便亂放,會對佛不敬,折損福報!
    學佛人家裡都會有幾本佛經,如果你家裡也有佛經,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隨便亂放,會對佛不敬,折損福報。《金剛經》上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我們對待佛經,要跟對待佛菩薩一樣,要恭敬對待,如果你對佛經不敬,就等於對佛不敬。有人說家裡的佛經,不能跟其他書擺放在一起,也有人說家裡的佛經最好不要放在床頭,更不能放在枕頭下面,會對佛菩薩不恭敬。
  • 讀真正的佛經,學生活中的佛
  • 佛說:想什麼就是什麼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93有一個疑惑,如果佛是佛,眾生是眾生,他是完全沒關係的兩個東西,沒有交錯,完全絕緣,不同的世界和人生的話,但凡夫可以成佛,佛又可以到凡夫的世界來度眾生,怎麼連接的呢?由此他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位面、平臺都可以叫,而體現不同的內容。
  • 佛說:一切眾生平等。這是真的嗎?
    ~簡簡單單學佛法,自由自在過生活~佛說:一切眾生平等。這是真的嗎?可是你生來所見所聞所感卻都是眾生的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有的人高大,有的人矮小;有的人漂亮,有的人醜陋;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病苦;有的人幸福,有的人痛苦;有的人積德行善,有的人為非作歹;……所以你對佛所說的話有了懷疑,起了動搖之心!
  • 上夢下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6-5)
    這個是按娑婆世界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成佛在娑婆世界算已經有十劫了,就是這個時分就有十個劫這麼長。一個劫就好多呢?這個時分算起來,就是咱們以娑婆世界算,人的壽命從十歲開始,過一百年增一歲、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再過一百年減一歲,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算一個時分,這個時分就叫劫,劫就是時分,這個時分。
  • 佛經中最常見的「佛」字,也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錯的,為什麼呢
    題記:讀了十幾年的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這句經文的含義一直困擾著我,一直沒有著落,今天終於有了清晰而明確的答案。「佛」字出自佛經,常見於佛家經典之中,絕大多數的佛經經文都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開始,佛經是釋迦牟尼對弟子們的相應開示,是佛法舍利。
  • 佛說:夫妻之間的「因果」關係,看完恍然大悟
    佛說:前世欠下的債,今生都會償還。所以說,今生的相遇和離別,都是命中注定。這世上有一種相遇,是在心裡,而不是在路上。人生無常,緣起緣滅,緣聚緣散,好好珍惜眼前人。愛情,自古都是永恆的話題,美好的姻緣人人嚮往,但是人們總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 朝暮課誦:《佛說猘狗經》 賣戒的果報
    清淨的蓮花(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印媛)  佛在羅閱只月十五日說戒。時阿難長跪白佛言。今佛為一切。救開化五道童曚盲冥者。使脫惡道。佛般泥洹後留舍利十二部經。於世間當令諸弟子持佛威神。傳佛經戒開度人民。授其戒法。使人供養。是為如佛無異。佛言。若有人。從我弟子受戒。而有還嫉妒其師者。是人當從惡道中來。阿難問佛。何謂惡道。佛語阿難。過去佛時。有猘狗還齧其主。前佛慈哀。呪願猘狗。猘狗見佛威神即歡喜。是狗今在泥犁中罪未畢。佛般泥洹後。罪畢用前歡喜故。
  • 佛說:萬事萬物皆講究一個緣字,你是一個具有佛緣的人嗎?
    命運如此奇妙,其實學佛也是很奇妙,萬物皆因緣而起,那麼學佛也要講究一個佛緣,你若與佛有緣,那麼學佛之路必非常順暢,你若與佛無緣,那麼學佛之路便也註定坎坷,說到這裡,你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嗎。一,心懷慈悲的人有佛緣。佛以及佛家子弟,這是心懷慈悲之人。我們普通人想要學佛,那必也要心懷慈悲,不然的話根本無法與佛結緣。
  • 佛說「眾生平等」,是否意味著不必拜佛?
    佛的眾多說教中,在小編看來,最為稱道的當屬「眾生平等」。三界六道十法界,佛說眾生都具有平等無二,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只要斷惡修善,生活即修行,那麼人人都有成佛作祖的潛質。但是,眾生平等,是否意味著拜佛是錯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