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如今是什麼樣?

2020-12-05 小徐八遊戲

1934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如今是什麼樣?

長徵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件事,當時的紅軍非常的被動,為了改變現狀,在領導的英明決定下,開始了25000裡的長徵,長徵途中紅軍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怎麼辦,餓了吃樹皮,吃皮帶,渴了喝雪水,爬雪山,過草地,就這樣憑藉著他們的毅力,創造了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舉動。

那麼大家都知道,當年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雪山呢還是當年那個「夾金山」常年積雪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紅軍過的那片草地呢?它的位置在哪,現如今又發展的怎樣了?還請大家耐心往下看,小編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

這片草地在四川境內,這片草地呢他叫「潘松草地」面積有15000多平方公裡,這麼大的草地給我們的感覺是不是就像大草原,跟蒙古的大草原一樣,但是咱們大家都想錯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片草原上基本上都是沼澤。

根據長徵時的老兵回憶道,紅軍過草地是最艱難的時刻,在布滿沼澤的草地上,經常會起大霧視線也看不清楚,在這麼惡略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順著一條直線前行,這還不算什麼,這些表面上看著是一片草地,但是當你腳踏上去的時候,整個人就掉了下去,這些草地下面有很多暗流,這就讓人防不勝防了,偏逢屋漏連雨夜,這片沼澤草地本來就難走,那個時候還經常下雨,晚上戰士們怎麼睡覺呢?他們就三五成群,用自己隨身帶的物品拿過來防雨,儘管條件在艱苦,紅軍戰士還是把它給克服了。

那麼現在這片草原是什麼狀況呢?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家的號召下,群眾們自發出行大改動,將這片沼澤之地變成了良田,牧場,咱們都知道現在的條件是越來越好,我國公民都喜歡去一些抗戰時期的地方懷念一下,如果說這片沼澤之地不被開荒,那麼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損失,現在這個地方還成為了影視基地,長徵的過程被我們後人翻拍成電視劇,這裡就是取景之一。

我們能有現在的繁華,完全是靠當初那些老英雄,他們克服種種困難,拋頭顱灑熱血。我們理應向他們致敬,感謝有你們。

看完文章後覺得小編寫的還不錯的話,還請各位給小編點個讚。

相關焦點

  •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紅軍為什麼要過草地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從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紅軍三過草地指的應該是四方面軍。
  • 紅軍當初過的草地,你知道在哪裡嗎?如今它又是什麼樣的呢?
    在我們小時候應該都聽過爺爺奶奶給我們講紅軍的故事吧,小編我還記得當時我的奶奶和我講以前紅軍非常的艱苦,和在歷史課本上都會看見紅軍過草地爬雪山的故事,這一路上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一大片的草地,可以一望無盡來形容,在草地上全是水草、沼澤和泥潭,根本就沒有路可以走,如果要走的時候只能從一個草甸跳到另一個草甸上才能前進
  • 1934年長徵出發時,五大紅軍軍團長分別是誰?後來結局又如何?
    關於長徵路途的畫面至今都讓人無法忘記,那是一場奇蹟般地「話劇」,也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記錄,同時更是一段幸福而痛苦的記憶。戰士們在兩年的時間裡,通過非凡的智慧與勇氣,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勝利到達根據地。
  • 紅軍長徵中的「毛張周」領導體制是怎樣形成的?
    今年是中央紅軍長徵出發70周年。紅軍被迫撤離蘇區而遠徵,是以王明為主要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造成的結果。但長徵本身具有偉大的意義,長徵是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長徵途中產生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新的中央領導。  長徵中,「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以下簡稱「毛張周」)中央三人領導體制的確立是極為重要的。這個領導體制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
  • 重溫紅色瞬間,銘記長徵精神:紅軍翻越過的幾十座雪山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體能大比武要進入第七個賽段、「夾金山段」的賽程了,之所以叫「夾金山賽段」,這是一段翻越重重雪山的艱難歷程——《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美國記者斯諾曾經統計過:紅軍在長徵途中一共翻越了18座山脈,其中5座是終年冰雪覆蓋的雪山。
  • 中央紅軍長徵的五大軍團,軍團長分別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軍之上,一般下轄若干個師或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先後成立了七個軍團,其中有兩個軍團在長徵前夕奉命先遣,分別是蕭克領導的紅二軍團、尋淮洲領導的紅七軍團。
  • 【網絡媒體「走轉改」】日乾喬大沼澤:昔日草地革命徵途 今朝紅色...
    而對於當年已經走過一萬多裡路,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紅軍來說,要通過日乾喬大沼澤更是困難重重。  1936年8月上旬,紅二、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部分指戰員從阿壩縣出發經紅原縣渡過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徵服廣袤草地、茫茫澤國的艱難歷程。「80年前的日乾喬大沼澤,草海、泥潭密布,氣候無常,有可能一天變七八道,時而冰雹、時而大風、時而豔陽高照,被稱為陸上『死亡之海』。」
  • 義救紅軍--黨史頻道-人民網
    86歲的殷汝才,看著眼前的紅軍橋、紅軍紀念亭、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回憶起他們家與紅軍戰士結下的深厚情誼,淚水溼了眼眶。 草醫救人 落坐紅軍橋上,一場大雨瓢潑而下,殷汝才的思緒緩緩展開。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隊伍抵達長坪村一帶宿營。各處風雨橋上、鼓樓裡、廟宇中,都駐紮了紅軍。
  • 為什麼82年過去了,毛澤東的「長徵詩詞」還是那麼火?
    爬過千裡冰封的皚皚雪山,走過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越過泥濘崎嶇的條條小道,一路走來,歷盡千辛萬苦,有烏江天險、有大渡激流、有彎彎赤水…紅軍戰士用雙腳踏出如此氣壯山河、激昂澎湃的英雄畫卷。頃刻間,歲月的年輪迴轉到八十年前,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瘋狂圍剿,紅軍戰士擦乾身上的血跡、埋好戰友的屍體,浴血奮戰、英勇頑強,於1936年10月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以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壯烈的燎原之勢。長徵前後,詩人毛澤東創作了多篇詩詞,集中體現了長徵精神和詩人情懷。
  • 她是紅軍最年輕的女團長
    其實,在她生命裡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她曾和鄧穎超、曾志、蔡暢、金維映等人一起走過長徵路,與她們並肩作戰;她曾與王首道將軍結婚,卻在長徵路上失散,50年後才重逢;她曾是紅軍西路軍婦女先鋒團的團長……暴動  走進革命隊伍1913年,王泉媛出生於江西吉安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 上海動畫片《犟驢小紅軍》給全國孩子上好「長徵」一課
    日前,當上海出品的動畫片 《犟驢小紅軍》 在全國6家省級衛視同步播出時,片中的主人公五鎖再一次給全國孩子上了一堂長徵精神課。  12集電視動畫片 《犟驢小紅軍》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出品,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作為2016年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夢」重點動畫項目,也是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的獻禮作品。
  • 苗寨百姓82年 自發守護「紅軍墓」
    該縣教育局副局長潘興東告訴記者,瑤光小學旁邊就是紅軍當年渡河的地方,河對面有一處苗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和第六軍團長徵先後經過並宿營在那裡,當地群眾與紅軍結下了濃濃魚水情。80多年過去了,這裡的老百姓依舊為當年犧牲在這裡的紅軍守墓——1934年9月下旬,紅六軍團在清水江流域擊潰黔軍周芳仁旅,並在苗族、侗族群眾的幫助下,用木船、木排、門板搭成浮橋,從劍河南加裡格渡口、錦屏河口渡口,順利渡過清水江。
  • 紅軍最年輕女團長被俘做妾,50年後遇前夫,他已是副國級
    其實,在她生命裡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她曾和鄧穎超、曾志、蔡暢、金維映等人一起走過長徵路,與她們並肩作戰;她曾與王首道將軍結婚,卻在長徵路上失散,50年後才重逢;她曾是紅軍西路軍婦女先鋒團的團長……暴動  走進革命隊伍
  • 明星·天使:長徵中的女紅軍
    ,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沿著當年紅軍長徵的路線進行了實地採訪,隨後寫下了《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這本後來引起廣泛關注的書。 據相關統計,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有蔡暢、鄧穎超、康克清、賀子珍等30人。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有李貞、陳琮英、馬憶湘、蹇先任、蹇先佛等20多人。參加紅軍長徵的婦女,以紅四方面軍最多,有2000多名,曾編成婦女獨立師。參加紅25軍長徵的有周東屏、戴覺敏等7名女性,人們稱之為「七仙女」。
  • 高虎腦:長徵前夕的激戰地
    到達高虎腦時,再經過一條仿古街道,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便映入眼帘。此碑為1985年籌建,碑高12米,佔地290平方米。看著碑文,似乎令人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三場大規模戰鬥,即大寨腦戰鬥、高虎腦戰鬥、萬年亭戰鬥。  因三場戰鬥均在高虎腦境內,故稱為高虎腦戰役。
  • 長徵中紅軍女戰士動人故事:綻放在冰雪的雪蓮(圖)
    閱讀長徵中那些普普通通甚至沒有留下姓名的紅軍女戰士的故事,會讓人們很自然地聯想起雪蓮那美麗、堅韌、高潔的形象。紅軍女戰士以特有的堅強,書寫著漫漫徵途上動人心魄的詩篇,她們如同一朵雪蓮花。王泉媛與王首道在遵義新婚,而別後再見時,已是「鬢髮各已蒼」的半個世紀後……張吉蘭從硝煙未散的戰場走過,倒在血泊中的丈夫讓她昏厥,醒來後她擦乾淚,放了一把牙刷在他的口袋裡,說:「他的牙有毛病,不刷不行……」     這是什麼樣的愛情?我無力將其定義。但那愛情與理想融合後凸現的偉大,的確讓我感動,以至於崇拜。這些愛情,堅貞而不失浪漫,純粹又異常動人。
  • 重走賓川新莊紅軍長徵路 大理潘正偉
    紅軍橋下水湍激,長徵精神永不息。附註:說起賓川縣,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至於新莊,知道的人那就更少了;而說到雞足山,那就是老幼皆知了,畢竟雞足山是中國十大佛教聖地之一。雞足山就在賓川縣境內,新莊是賓川縣喬甸鎮海稍村委會的一個小村莊。1935年11月,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向西南出發進行長徵。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這是遵義會議前的兩份重要史料,一份是蔣介石要求全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手令:「黨國命運在此一役」。一份是中革軍委急電:「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這是1934年11月的兩份電報,由此引發了關係紅軍生死存亡的命運決戰。血戰湘江之後,中央紅軍雖然突破了湘江,但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
  • 腳底板下走出的輝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長徵記 _投資收藏...
    策劃人語   長徵的路途是艱苦的,長徵的記憶是珍貴的。1934年,毛澤民率領第十五大隊,離開瑞金渡過於都河,用扁擔挑著一個國家銀行,跟著整個蘇維埃共和國開始了艱難的徵程。兩萬五千裡路途中,戰士們用生命和血肉,堅守住國家銀行資產安全,為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他們不畏艱險,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意志戰勝各種困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積攢下良好口碑。
  • 一份絕密情報,一名紅色特工,一段崎嶇的山路,紅軍被迫走上長徵
    1934年10月,江西廬山牯嶺鎮,夏日剛過,深秋送來了肅殺之氣,蔣介石在此召開了絕密軍事會議,他在德國軍事顧問塞克特的建議下,部署了一個企圖將紅軍全部消滅的「鐵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