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布全球地下水地圖監測全球乾旱狀況

2021-01-10 中國氣象局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發布全球地下水地圖,幫助監測全球乾旱狀況。

  在地表,土壤水分隨天氣條件的改變而迅速變化;根區土壤(土壤最上層90釐米左右)的水分變化稍慢,但仍對天氣非常敏感;最不敏感的是地下水,因為它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地下水通常是作物灌溉的水源,在乾旱期,地下水仍能保持一定的流量。對於預測長期旱情或低洼地區的洪水風險而言,地下水是值得關注的重要指標。

  「重力反演及氣候實驗後繼衛星」 (GRACE-FO)是GRACE的繼任衛星,由一對衛星組成,可根據地球的重力變化來探測地球上的水流運動。

  研究者將GRACE-FO獲取的水分布變化數據和其他數據集一起代入到一個模擬水和能量循環的計算機模型中,模型可輸出三種深度下水分隨時間的分布變化圖,即表層土壤水分、根區土壤水分和淺層地下水。

  模式輸出的地圖空間解析度為13.7千米左右,可提供全球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狀況的連續數據。

  土壤水分是植物根系可利用的水,因此監測土壤溼度對於管理農作物和預測其產量至關重要。雖然美國早在2012年就已經有了乾濕狀況地圖,但這是首次發布基於衛星的每周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狀況全球地圖。

  該地圖由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國家乾旱減災中心在線發布,以支持全球乾旱監測。

  「重點是獲得更相關、更準確、更及時的乾旱信息,包括土壤水分、地下水和河流徑流量等。更加準確地預測乾旱狀況和水分布變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用水增加等問題。」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教授布萊恩·沃德洛說。

  藉助GRACE-FO衛星數據,NASA還開發了新的預測產品,可預測美國未來30天、60天、90天的土壤溼度和地下水情況。(來源:NASA 編譯:吳鵬 責任編輯:申敏夏)

相關焦點

  • NASA發布首個全球地下水地圖,幫助發現乾旱問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日前發布首個全球地下水地圖,幫助發現乾旱問題。NAS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全球地圖的目標之一是使相同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都能使用,特別是在沒有任何地下水監測基礎設施的國家。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2020-11-27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災難不斷?500年來最嚴重!疫情陰影下歐洲遭遇「超級乾旱」
    2019年年末到2020年初的這個冬天裡,全球很多地方都經歷了異常溫暖的冬天,比如我國就是如此,經歷了相當少見的「超級暖冬」,讓很多人記憶猶新。而除了我國意以外,歐洲2019-20冬季也是相當溫暖,甚至很多地方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而且幾乎沒有積雪。
  • 乾旱危機正在形成,美歐澳非多地已受侵襲,或將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美國媒體報導稱,近幾個月時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發生了持續性的乾旱,而美國相關部門4月30日的監測報告顯示,乾旱的面積正在進一步向外蔓延,最遠甚至到達了美國北部的華盛頓州。除了縱向擴張,這種狀況還向東延伸至薩斯州西北部。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衛星遙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
  • 「東邊太陽西邊雨」,我國南方「雨大」,全球許多地區仍在熬乾旱
    而國外許多地區乾旱的情形也差不多。(一)今年初以來,全球各大洲有些地方正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數月不息的澳大利亞山火,就是由乾旱引發的山火所致。全球進入四、五月以來,不同的大洲,乾旱的形勢也有所不同。在歐洲,最乾旱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部、東部地區的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
  • NASA推動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創新途徑
    為了研究和監測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變化以及世界上數量巨大的生物體,科學家和公民科學家們記錄了他們在野外的觀測情況。同時,地面、衛星和機載傳感器可以在區域乃至全球範圍內進行動植物監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了四個項目,以創建新的虛擬門戶網站,使這些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信息成為關注焦點,以幫助向全球科學家、土地管理人員和決策者提供有關陸地生態系統狀態和健康狀況的相關信息。
  • 乾旱半乾旱地區是全球陸地表面增溫最顯著地區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黃建平及其帶領的團隊發表了一項關於全球半乾旱地區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確指出半乾旱地區是全球陸地表面增溫最顯著的地區。  據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黃建平介紹,乾旱半乾旱區作為全球陸地的特殊組成部分,是近100年來溫度增加最顯著的地區,尤其在冬季北半球中緯度乾旱半乾旱區增溫達1.72度,是全球陸地平均增溫的2倍,是全球變化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 乾旱半乾旱地區更要合理利用水資源
    去年內蒙古遭遇嚴重乾旱,重旱以上區域佔全區總面積的50%以上。在牧區,乾旱和高溫導致牧草生長困難,產草量下降,缺少植被覆蓋的地帶最容易產生沙塵。今年內蒙古又連續出現高溫和乾旱,全區春季平均氣溫為9.3℃,比歷史同期平均值偏高2.7℃,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同時降水普遍減少,在乾旱嚴重的地區,降水比正常年份減少80%-90%,幾乎沒有有效降雨。
  • 2017全球十大最值得關注農業創業公司
    Connecterra阿姆斯特丹,荷蘭Connecterra是一家荷蘭動物智能穿戴技術公司,公司成立於2014年,該公司生產的奶牛專用智能硬體,通過機器學習和傳感器監測奶牛健康狀況,在去年獲得了180萬的種子投資。
  • 全球尺度下樹木乾旱死亡的水勢閾值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全球變化與植物功能性狀研究組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定量了全球尺度下不同群系樹種乾旱死亡的水勢閾值,為理解氣候變化背景下樹木的死亡提出了新見解
  • 2019年澳大利亞乾旱預測及影響:全球糧食危機正在逼近
    澳大利亞乾旱造成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具體內容詳解請看下文。澳大利亞—圖:unsplash2019年澳大利亞乾旱預測據澳大利亞氣象局報導,2019年5月30日發布的冬季氣候報告顯示,今年澳大利亞東部和中部地區降雨量偏少,未來三個月該局部地區會比全國大部分地區更溫暖,更乾燥。
  • 點我即查:全球實時疫情地圖!
    點我即查:全球實時疫情地圖!9000萬大關變異病毒來襲歐美、日本面對巨大壓力有效疫苗陸續出現為全球注入一線曙光抗疫仍任重道遠《國際金融報》引用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特此發布「全球新冠肺炎實時疫情地圖」希望能早日見證全球新增病例歸零
  • ...全球財經要聞」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周全球財經要聞(2020年5...
    亞開行: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損失或高達8.8萬億美元 負面5月15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報告稱,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在5.8萬億至8.8萬億美元之間,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4%至9.7%。亞開行預計,如果疫情全球大流行持續3個月,亞洲東部和大洋洲地區(亞太地區)經濟損失將達1.7萬億美元;如果持續6個月,該地區經濟損失將達2.5萬億美元,佔全球產出下滑總額的30%。
  • 蚌埠市啟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印發的《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2020年12月29日,蚌埠市召開了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項目啟動會。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及各縣區生態環境分局等19個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啟動會。
  • 英語新詞:由全球氣候變暖到「全球異常」
    在大家都擔心全球變暖的時候,有些地區在近兩年經歷了極度的嚴寒或乾旱天氣。這個時候,用全球變暖(globalwarming)似乎已不足以說明問題,有人說用globalweirding(全球異常)來描述更加準確。氣候可能會更冷,可能會更乾旱,可能會更潮溼,也可能會變暖。如果你不能用這些氣候變化現象作為全球變暖的確切證據,或許你應該改稱其為「全球異常」。全球異常(globalweirding)指全球範圍內極端或無法預知天氣狀況發生的機率在增加。
  • 中科院團隊發布首套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劉良雲研究員團隊對外發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目前該數據集已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網站免費共享。地表覆蓋分布是氣候變化研究、生態環境評估及地理國情監測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信息
  • 全球變暖馴鹿變瘦,聖誕老人好煩惱
    另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6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稱,2016年將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全球溫度高出工業化時代之前水平約1.2℃。而炭疽桿菌可以在凍屍中存活上百年,在解凍之後被釋放出來,進入地下水。亞馬爾半島曾於2014年出現多個沉洞,科學家認為這也與全球變暖有關,因為凍土解凍後可能造成地下氣體發生爆炸。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編者導讀佔全球陸地面積41%的乾旱區是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系統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養育著世界38%的人口,其中90%的人口位於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是當今科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