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劉湘是四川省的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上將,外號「四川王」。一九二六年八月,劉湘宣布「易幟」,當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時,其部下人馬近十萬。接著裁軍約6萬人。一九三二年「二劉大戰」時,劉湘有十萬軍隊。
在「七七事變」之後,劉湘發動了反日運動,當時全國共有三個軍,共九個師,還有兩個獨立師和七個獨立旅。
從1909年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的劉湘,後來加入北洋軍,約1915年任川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二年後任師長,並在四川各地辦「傳習所」訓練軍官,形成「傳習幫」,其中不少人後來都成為他的副手。當劉湘1920任川軍總司令時,僅有兩個師。
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三日,劉湘電告吳佩孚,支持國民革命軍北伐。後來他從北洋軍閥的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的軍長。
根據歷史記載,劉湘起初「易幟」時,兵員眾多,但勢力範圍很小。曾因戰敗而被擊潰,僅剩今日重慶的巴縣、壁山兩個要塞,被戲稱為「巴壁虎」。
但「巴壁虎」的部隊當時只有七個師,加上一個獨立旅。每個月的工資需要112萬元。經過四個月的改造,劉湘的部隊終於控制住了六萬人。一九三七年國民政府將劉湘的軍隊「國有化」時,每個師每月工資九萬元。
當時,川軍對外宣稱兵力30萬,總共不到一百萬。所以推測1928年劉湘的軍力可能遠遠超過10萬,1928年解除武裝後一直到1933年為止都在10萬左右。
在二劉戰役中,劉文輝兵力十二萬,劉湘十萬。接著,劉文輝敗給了西康,劉湘成成為四川的王。到了七七事變爆發,才短短的兩年時間,劉湘的軍隊如何由十萬變到三十萬?事實上,這是因為劉湘統一四川後,收編了地方土匪勢力。在四川統一後,劉湘抽空去消滅當地的大山賊,把他們全部充軍。接著,當地的「保安團」又都歸他的部隊管轄。
蔣介石在西安被張學良俘虜。在劉湘手底下,有人鼓動他派軍隊包圍國民黨在重慶的營地。在劉湘猶豫不決中,老蔣脫離了困境,但蔣介石從此對劉湘保持警惕。很多國民黨元老們總覺得劉湘是個傻瓜,一直在招兵買馬,對他很是不放心,所以他們就加速「國有化」川軍。
劉湘也不是素食主義者,他以前是北洋軍閥,後來雖然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但軍閥意識依然存在。所以他自己就把川軍的一部分直接算作普通的「保安部隊」。
1936年前後,蔣介石曾打算將劉湘的川軍調到兩廣,與李宗仁、陳濟棠進行消耗戰。但劉湘堅決拒絕。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前一日,蔣介石派何應欽派人對川軍實施「川軍軍改」,將川軍的財政、醫療等一切大權都牢牢掌握在手中,又讓劉湘交出地方「保安團」的權力。這時劉湘忍無可忍,於是在七月十日通電全國抗日。為鼓勵全川上下共同抗擊外敵,當眾宣布可以出兵三十萬川,誓言與祖國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