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中國)-伯豪生物單細胞研究聯合實驗室助力單細胞多組學研究

2021-01-08 鳳凰網

2019年10月18日-中國上海,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伯豪生物」)攜手BD(中國)(以下簡稱「BD」)成立BD(中國)-伯豪生物單細胞研究聯合實驗室,並成功舉行了揭牌儀式和單細胞測序前沿技術應用交流會。

BD大中華區基因組業務部高級經理於莉、伯豪生物總經理肖華勝和雙方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該聯合實驗室基於伯豪生物完整的單細胞組學研究整合平臺以及BD公司旗下的單細胞研究利器——BD Rhapsody™ Single-Cell Analysis System而建立,此次雙方強強聯手將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創新單細胞多組學研究方案,助力相關檢測技術的研發及轉化醫學應用。

單細胞組學研究是指通過測序等技術手段對單個細胞不同的組學層面等進行高通量分析,獲得單細胞解析度的數據信息,進行細胞分類和身份鑑定、新細胞類型發現、時序分析等研究,解決以往用多細胞樣本研究無法解決的異質性難題,為深入解析細胞群體中的單個細胞行為、機制及其與機體的關係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在基礎研究和精準醫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作為國內單細胞組學研究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領導者,伯豪生物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單細胞水平的研究平臺,貫穿起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蛋白組、免疫組等多組學交叉領域,也整合了包括SMART-Seq在內的多種經典單細胞測序技術和包括Rhapsody™在內的創新單細胞分析技術,涵蓋單細胞基因組測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單細胞ATAC測序、單細胞轉錄組和蛋白質標誌物平行分析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伯豪生物專注於打造從單細胞測序樣品的製備、保存、測序到生物信息學分析的完整閉環,已經自主研發並商業化了國內外首個單細胞測序組織保存液,不僅可大大延長應用於單細胞測序的離體組織的保存時間,還可有效保持其單細胞活性和基因表達水平。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多元化的研究項目,伯豪生物也開發並優化了一整套覆蓋多物種、多組織和多類型的樣品處理、測序和分析體系,技術資質和實力均位於國內領先的水平。

伯豪生物總經理肖華勝博士在揭牌儀式上表示:「今年,伯豪生物聚焦於單細胞研究業務,重磅打造了單細胞多組學研究整體解決方案,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單細胞多組學整合的研究模式可深度挖掘樣本信息,從多個組學的角度驗證數據結果的可信度,成為單細胞研究的『新寵』。在單細胞多組學研究的這條路上,BD將成為伯豪生物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BD旗下的單細胞分析平臺——Rhapsody™ 不僅可進行常規單細胞測序分析,還可整合 Ab-Seq等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蛋白表達和基因表達分析,助力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進步。」

BD大中華區基因組業務部高級經理於莉女士同時表示:「作為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學和醫療技術行業的領導者,BD在細胞分離、分選和分析技術上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用戶口碑。BD也始終致力於加強和拓展與國內外用戶的緊密合作,共創價值、共贏未來。我們會繼續加大與伯豪生物的合作,以這個聯合實驗室平臺為基礎,不斷融合新技術、優化新流程,開發新應用,為國內外的研究型用戶提供高價值、高質量和低成本的單細胞分析產品和服務。BD未來也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攜手聯合實驗室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

揭牌儀式後,雙方共同舉行了「單細胞測序前沿技術應用交流會」,BD與伯豪生物的技術專家分別就「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與應用」、「單細胞多組學整體解決方案」、「單細胞測序的樣本製備」以及「單細胞測序高級分析思路與方法」等話題,與到場的嘉賓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討論。

關於BD

BD是一家全球化的醫療技術公司,通過改善醫學發現方法、醫療診斷效果和護理質量以引領世界健康。BD關注並支持每位一線醫務工作者,致力於通過研發創新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幫助患者改善臨床治療,並幫助醫護人員改進臨床流程。BD及其65000名全球員工秉承高度的熱情和信念,致力於幫助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高效的護理給藥流程,協助實驗室科學家們更有效地診斷疾病,並提升科研人員研發新一代診斷及治療疾病的能力。BD在幾乎所有國家均設有分支機構,與全球範圍內的組織機構積極合作,攜手應對最具挑戰的全球健康問題。通過與客戶的緊密協作,BD以改善治療結果,降低醫療成本,提升診斷效率為己任,幫助加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並擴大醫療可及性。2017年,BD歡迎巴德及其產品加入BD大家庭。

關於伯豪生物

伯豪生物於2008年12月成立,是一家以科技服務、疾病與健康檢測服務、分子檢測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已形成了全基因組檢測、生物信息分析、標誌物篩選和分子檢驗驗證、基因功能驗證的科研一站式服務,同時提供試劑盒開發、生產以及檢測應用的轉化醫學一站式服務。公司自成立以來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浦東新區企業研發機構、院士專家工作站、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負責「上海市高通量疾病標誌物服務平臺」和「上海市基因晶片專業服務平臺」的運營)、上海名牌、上海科技小巨人企業等系列資質,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伯豪生物於2016年入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一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承擔運行「高發腫瘤及遺傳性疾病基因檢測示範中心」。

相關焦點

  • 致力打造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
    產品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尋因生物是一家提供基因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它致力於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平臺產品的自主開發及臨床轉化。  相比國內競爭品牌,尋因生物研製的「SeekOne MM單細胞轉錄組建庫試劑盒」操作簡單,無需配套硬體及設備,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和成本,簡化了現有實驗流程,縮短了從組織處理到建庫測序的所需時間。同時,尋因生物開發上線了獨有的在線單細胞分析平臺「SeekOne Tools Online」,讓用戶實現了對單細胞數據注釋分析的可視化和自動化需求。
  • 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旗下自主研發的單細胞測序產品開始...
    1月8日,藍鯨財經獲悉,專注於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的北京尋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尋因生物」)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博遠資本領投,辰德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助力尋因生物加速單細胞測序平臺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完善自主開發產品在國內科研領域的商業化布局,並推進單細胞測序技術及相關數據在臨床及藥物開發中的應用。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飛速發展,高通量低成本的單細胞數據獲取使其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目前,單細胞測序的全球潛在科研市場體量已經達到130億美元。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Nature:用單細胞基因組探索多樣性
    如今,兩個新的大規模研究利用單細胞基因組,直接從未培養的環境樣本中恢復了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Rinke等人利用螢光活化性細胞分選從9個環境樣本中隔離了9,600個單細胞,包括海水、淡水、熱液以及沉積物,其中3,330個單擴增基因組(SAG)是通過多重置換擴增得到的。
  • Nat Methods:新型基因組工具CITE-seq或能實現單細胞大規模多維度...
    2017年8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NYGC)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或能幫助推動單細胞RNA測序的進程,單細胞RNA測序是基因組研究的重要領域,其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深入解讀單細胞的特性,同時還能夠幫助有效區分不同的細胞類型,以及在單細胞水平下研究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
  • 初中生物《單細胞生物》這樣複習,應該沒有問題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一、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眼蟲(含有葉綠體)、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考點一:學會辨認幾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1.下列全為單細胞的組生物是( B )A.如果在實驗室觀察單細胞生物,你認為正確的方法是( D )A、用放大鏡觀察 B、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C
  • Nat Biotechnol:科學家發現能準確高效進行單細胞轉錄組特性分析的...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確保單細胞RNA測序能夠使用最好的方法,日前研究人員對13種方法進行了基準性的測試,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日本理化所開發的Quartz-seq2方法或許是進行單細胞RNA測序的最佳手段。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反向基因組學助力未知細菌鑑定
    反向基因組學助力未知細菌鑑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 22:41:56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Mircea Podar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進展。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四種新的單細胞生物物種
    科學家在太平洋深處發現了四種新的單細胞生物。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阿米巴蟲這四種新的單細胞外生真菌是由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夏威夷大學和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的。四個新物種是在西克拉裡昂·克裡伯頓地區(western Clarion Clipperton Zone)使用水下無人機發現的,那裡的海底深度超過3英裡。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該研究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
  • 深海發現不怕熱的單細胞生物,120℃還能生存!
    該國際研究小組包括3位美國羅得島大學海洋學研究生院科學家,其中海洋學教授阿瑟·斯皮瓦克(Arthur Spivack)稱,地球表面的水沸點為100攝氏度,然而我們發現溫度達到120攝氏度的深海沉積物中也存在單細胞微生物。該研究結果是基於2016年為期兩個月的海洋考察數據,並於2020年12月發表在《科學》上。
  • 科學家利用單細胞分析揭示蠑螈再生肢體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採用一種誘導型Cre-loxP螢光系統建立遺傳標記的轉基因美西螈品系用於分離成體肢體組織中的CT細胞和芽基中的CT細胞後代。他們利用scRNA-seq沿著芽基形成和再生胳膊長出的密集時間過程以及胚胎肢體的發育階段對CT細胞進行分子分析。這種分子分析表明CT細胞表達一進入誘導再生時就失去的成體表型。
  • 第十七屆世界肺癌大會:單細胞「PET-CT」助力快速鑑定腫瘤細胞
    我國肺癌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受邀在大會上交流來自肺癌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施奇惠課題組與附屬胸科醫院陸舜團隊合作的一項名為「肺癌患者胸水與血液中基於代謝活性的稀有腫瘤細胞快速檢測「的研究。
  •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36:06 英國牛津大學Alison Simmons、Hashem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 單細胞測序破譯人類睪丸的發育過程
    單細胞測序破譯人類睪丸的發育過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8 12:30:14 美國猶他大學Bradley R. Cairn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單細胞測序解析人類睪丸的發育過程。
  •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5:16:34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oseph R. Ecker和Jesse R.
  • 我國基因組深度注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武漢9月11日電(記者譚元斌)對複雜的基因組進行深入研究,確定哪些基因翻譯蛋白質,哪些基因不翻譯蛋白質,以及對這些基因的分布和結構進行精準描述等,是國際學界探尋生命奧秘的前沿課題之一。我國科研人員在該課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全新的研究成果已在線發布於國際期刊《分子植物》。
  • 我國科學家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吳言攝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難以估量。據介紹,原生生物分布極為廣泛,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存在。
  • 單細胞生物沒大腦 但智商卻挺高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由於沒有大腦或神經細胞,單細胞微生物通常被認為是簡單而原始的生物然而,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喇叭蟲等原生動物在遇到糟糕情況時,能夠做出「複雜」的決定。喇叭蟲是一種喇叭狀的生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池塘、湖泊、河流和溝渠中。它們附著在藻類或水下廢棄物等堅硬的物體表面上,用嘴巴一樣的開口來吸收食物,其中包含成千上萬被稱為纖毛的微小毛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