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民 春天的「菜王」上市了 可炒可燒也可煨煮

2021-01-10 中國江蘇網

幾場春雨過後,春筍破土而出,成為餐桌上最新鮮的食材。春筍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稱為春天的「菜王」。

昨天上午,記者在淮海路菜場轉了一圈,發現賣春筍的攤位有十多家。碗口粗的春筍有大有小,疊在一起,有的筍殼表面還沾著泥土,非常新鮮。「其實立春後市場賣的就已經算是春筍了,不過大多數人說的春筍還是指這段時間上市的新筍。」蔬菜攤主劉師傅介紹,春筍上市差不多有半個月了,前一陣的價格是每斤15元,現在每斤10元左右。春筍應季時間不長,現在吃筍,是一年中最實惠、最鮮美的時節。

記者了解到,淮安市場上的春筍一般都不是本地的,大多來自浙江、福建、雲南等地。因為是純天然生長,所以是真正的無公害蔬菜。

市民趙阿姨一口氣買了一大袋春筍。「春筍又嫩又鮮,家裡人都愛吃,買回去做油燜筍、燉湯味道都很好。」趙阿姨說。交流中,趙阿姨熱情地同記者分享起自己的挑筍竅門:「筍殼要選嫩黃色的,筍肉顏色要往白裡挑,鮮筍的節與節之間則關係到肉質的鮮嫩,越緊密越好,最後還得看看筍體,頭大尾小的鮮筍肉多殼少,味道更加脆甜鮮嫩。」

春筍的吃法很多,可炒可燒也可煨煮。資深大廚蘇彪介紹,一支竹筍的不同部位鮮嫩程度不一,適合不同的烹飪方法。最精華的是頭部筍尖,最為鮮嫩,不妨炒蛋或作為餡心的配料,清甜味鮮。中間部分筍節緊密,口感清脆,適合切片或切絲,用來清炒。底部的筍質地相對較老,適合煮、蒸、煨,以及和肉類一起煲湯,味道肥美。蘇彪說,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春筍味道鮮美,但是性寒味甘,難以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烹製春筍前最好能在沸水裡先焯一下。■融媒體記者 張紅

相關焦點

  • 它是春天菜王,比魚鮮,長壽地區生長,20塊1斤,這月不吃等一年
    萬物復甦的陽春二三月,一想到春筍,油燜春筍、春筍步魚、南肉春筍、筍尖燒賣、筍乾燉湯……煎炒煨燉、細白纖纖、鮮嫩清脆,心就已經飛走啦……大詩人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舌尖上的中國採訪長壽老人,不但居有竹,也經常食用竹筍。春季吃筍,可是相當利於健康的。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
  • 宗氏菜餚 煨煮飄香
    4.鍋內放少許油,放入蔥、姜、蒜、麻辣醬煸炒出香味後,加入上等清湯、黃瓜條、土豆條和調料,煮2分鐘,盛入湯盆之中。  5.將牛蛙丁放入盆中,利用湯的餘溫浸泡1分鐘,最後將少許蒜末、幹辣椒、花椒炒香,澆在上面即成。   邊做邊說:  殺牛蛙是個技術活,還好超市裡有買加工好的,我們直接買來用就可以了。
  • 可煮可炒的海豆芽,一種有著億萬年歷史的「活化石」,你吃過嗎
    以前,在湛江的各大市場裡,你經常會看到它,可如今,你卻是偶然才會看見它的身影了。不過,在夜晚的湛江夜宵市場,倒是可以經常尋覓到它的美味。炒海豆芽兒時我吃過不少的海豆芽,因為我老爹很喜歡吃海豆芽,所以經常會買來煮了送酒。而在我們本地,有著下酒菜,一「鱟」二「咖蛪」三「花生米」的說法,可見它的鮮美程度了。
  • 煲湯技法有講究,煨燉燒汆燴,一個都不能少
    煨是用微火慢慢地把原料煮熟的一種烹調方法。一般原料經過炸、煎、煸或水煮後裝在砂鍋內,加上湯水及調味品,用旺火燒開,然後用微火長時間煨制使熟透即成。 燉和燒相似,所不同的是,燉製菜的湯汁比燒菜的多。
  • 煨糯米飯吃
    煨糯米飯(家鄉人又叫煨淘飯)吃,印象中是家鄉人在冬季最喜歡做的事。在家鄉農村搞集體的年代,因為物資緊缺,多數人家都是缺衣少食,糯米更是稀缺。煨糯米飯因為更耗米和油,且吃的人又因為糯米飯好吃而吃得多些,因此一般人家都不會隨意煨著吃。偶爾能吃上一餐糯米飯,真比吃餐酒席打場牙祭還高興。一年之中,人們就只會在冬季茶籽收摘之後,去榨茶油時,在油坊裡煨糯米飯吃。
  • 民樂:反季節草莓成熟上市 市民可入園採摘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民樂 民樂:反季節草莓成熟上市
  • 煨、煲、燉、煮……中國人的禦寒,先從舌尖開始
    儘管如今的科技為人們提供了多種跨越季節時令的飲食選擇,但當冬天來臨時,餐桌上總有一個無論南北地域都必須要履行的儀式:煨、煲、燉、煮……冬補的時候到了。這種飼養了一年半到兩年的老母雞有著緊實的肉質,適合長時間煲煮。在入鍋前衝洗淨血水,能確保煲出來的湯色清澈明亮。椰子個頭勻稱飽滿,汁水甘甜濃香。開蓋之後放入雞塊與配料,佐以適量的食鹽,便可以蓋上蓋子慢慢煲了。四個小時緩慢地過去,原本各不相干的食材們在椰汁的浸潤下互相交融滲透,再揭蓋時,濃香撲鼻。「整道菜從頭至尾沒有另外放一滴油,純粹用雞自身的油來煲煮。
  • 種的菜不如野生的菜香,路邊隨手可摘的美味,春天可以好好補補
    今年春天不同往年,本以為可以穿上美美的漢服在櫻花下拍照,或折柳踏青,或漫步桃林,結果只能窩在家裡「雲賞花」,幸而草木復甦,野菜新鮮上市,嘗上一口春天的滋味才算不負春光。童年的我們,凡在田間地壟瞧見的各色不知名且的植物通通視為「雜草」,年紀漸長便知有些能吃的植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野菜。
  • 贛江食府進駐江西大廈 西安人可吃到地道江西菜
    贛菜製作頗有講究,注重火候,以燒、燜、燉、蒸、炒為主。在刀工處理上,有三法十八種,要求厚薄均勻,長短一致,不能藕斷絲連。配料時注重營養成分的搭配和利用藥膳的營養原則,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效果。上漿掛糊採用麵粉和生粉均可,但必須在加熱前上漿。烹調時注意調味和火候。菜成後,還要選好盛具,講求裝盤的造型美,並適當選用異形盤,直奔主題,引起人們的食慾。
  • 這種蔬菜抗寒力強,可多次採收,人稱「冬寒菜」,你吃過嗎?
    從冬寒菜的名字可知,它性喜冷涼氣候,忌高溫,抗寒力強,耐熱力弱,輕霜不枯,低溫可增強其品質。因此,廣東的冬季是冬寒菜品質最佳的時候。此外,冬寒菜還是一種可多次採收的蔬菜,有條件的市民在家裡種上幾株即可滿足食用需求。由這冬寒菜,又想起小時候吃冬寒菜的舊事來,小時候母親也喜歡煮冬寒菜,寒冬臘月,冬寒菜和白菜便是餐桌上的主角。
  • 東山白煨羊肉:200年的古法煨煮
    蘇州味道【東山白煨羊肉:200年的古法煨煮】蘇州的秋冬是被「藏書羊肉館」包圍的季節,而與藏書羊肉齊名的還要數東山的湖羊肉了,其中又以白煨羊肉為一大特色,據說,這種烹製方式已經傳承了200年以上。東山的湖羊,是分布於太湖流域的國家一級保護地方畜禽品種,肉質細膩嫩滑。
  • 記憶中的老四川味道:煎炸炒煨燉,3000餘種烹飪方式出的美食盛宴
    地方特色明顯的川菜的烹飪方式特別多,煎、炒、炸、爆、熘、煸、熗、烘、烤、燉、燒、煮、燴、燜、氽、燙、煨、蒸、滷、拌、泡、生煎、小炒、幹煸、幹燒、酥炸、油淋、糟醉等近40大類3000餘種。
  • 酸豆角炒肉,辣椒炒豬耳,素炒藕條,紅燒肉的做法
    酸豆角炒肉主料:自製酸豆角、豬肉、蔥、豆瓣醬、鹽、 五香粉 、醬油、料酒做法:1、準備好所有食材,備好適量的酸豆角,小蔥和豬肉。2、將豬肉切碎沫,鍋中入油燒熱倒入肉末翻炒出水分,放入蔥末炒香。3、然後加入豆瓣醬和料酒炒勻,再放入酸豆角炒勻。
  • 煮肥腸筍子米粉煮肥腸筍子米粉的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米粉豆豉姜煮肥腸筍子米粉是在四川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的一種美食,大家都知道四川是以辣為主,所以這道菜也不例外,口味以辣為主,這道菜中所用的米粉是傳統鮮米粉軟滑爽口,容易消化,老少皆宜。我們就來看看肥腸筍子米粉的具體做法吧。
  • 這些才是青島人最惦記的春天滋味
    具體做法:馬齒菜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金銀花金銀花享有「藥鋪小神仙」的美名,它天性甘寒,善於清熱解毒,適合夏天。具體做法:將蒲公英放入鍋裡煎水,取淨汁500毫升;再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綠豆,煮至綠豆開花,吃綠豆喝湯。穿心蓮金香草(穿心蓮)是在春天食用再好不過的食物了,油亮亮的穿心蓮具有清火的功效。
  • 玉米須煮水喝可祛溼
    &nbsp&nbsp&nbsp&nbsp玉米須煮水喝可祛溼 柳揚&nbsp&nbsp&nbsp&nbsp中國江蘇網7月6日訊 連續大雨,很多南京人都感到體內溼氣很重,很不舒服。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祛溼的食物,這個季節不妨多吃一點。
  • 汪曾祺筆下的淮安味道:獅子頭松而不散,入口即化
    淮安是淮揚菜的發源地,汪先生津津樂道的魚、雞、鴨、野菜、蔬果、鹹菜、炒米等各種高郵的食物,在淮安都很常見,做法也差不多。汪先生與淮安很有緣分。民國時期,他家在高郵城裡開了兩家中藥鋪,中藥鋪裡從掌柜到夥計都是淮安人;汪先生對這些人很熟悉,曾將他們作為人物原型寫入小說《異秉》。
  • 青豆別再煮著吃了,和肉泥一起炒,簡單又美味,常吃可降低膽固醇
    青豆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減少癌症發生。每天吃兩盤青豆,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青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葉酸、膳食纖維和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尤以賴氨酸含量為高。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青豆的,患有嚴重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動脈硬化、低碘者應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