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年後將棄用太空梭 新型太空飛行器像太空艙

2021-01-13 搜狐網

  新型太空飛行器像太空艙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正在醞釀一場載人航天工程的巨大轉變,涉及的內容包括新型太空飛行器的研發製造、太空人訓練方式的改進以及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員工結構的調整。美聯社10日報導說,再過4年,「年老」的太空梭將退出航天舞臺,新一代太空飛行器將於2014年接過載人航天「接力棒」,擔負起將人類送上月球和火星的使命。

  改變登月將分兩步完成

  「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甚至比我們首次登月那會兒還要重大,」NASA領航人格裡芬最近在一次講話中說。

  美聯社介紹說,替代太空梭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形狀就像登月時期的太空艙。這種太空飛行器在把太空人送上空間站的任務時可以搭載6名太空人,在執行登月任務時能攜帶4名太空人。這種太空飛行器最多可以重複使用10次。

  按照目前的設計方案,美國下一次登月時,發射任務將分兩部分進行。太空人乘坐的太空艙將通過一枚火箭送上太空,而登月艙和助推火箭則將通過另一枚推力更大的火箭送上太空。進入既定軌道後,太空艙、登月艙和助推火箭將在太空實現對接,然後繼續飛往月球。太空艙最終將藉助降落傘返回地球。

  設計方案獲得通過後,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將從今年8月起按照此方案建造新型太空飛行器。

  改變太空人訓練將做調整

  為了配合新的載人航天工程,太空人的訓練也將大幅度改進。

  執行登月和登陸火星任務的太空人將參與一些新的訓練課程。例如,他們將學會駕駛或乘坐與太空梭大不相同的新型太空飛行器。此外,他們還需要學習如何從月球土壤中提取氧氣等資源,如何在月球上的溫室裡種植蔬菜,以及如何在月球表面進行地質勘測。

  此外,飛往火星的太空人將在茫茫太空中度過3年的漫長時光,美國的太空專家正在研究如何讓他們適應這種太空生活。最後,那些太空人還將學習如何從火星表面提取燃料和其他資源。

  「在(星球)表面生存對未來的航天計劃至關重要,」格裡芬說。 作者:劉路(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相關焦點

  • 小型太空飛行器太空艙可能取代太空梭(組圖)
    降落傘會在沉沒前被潛水員撈起,以便能在以後的測試中再次使用,而太空艙在被貨運直升機吊起、回收後也將再次使用—它將使太空旅行的成本大大降低。很多人都認為,美國航空航天局現在需要一種從未擁有過的新式太空飛行器:一種沒有機翼、能在太空梭或者CEV出現問題時能將航天員迅速送往國際太空站或執行其他低軌道任務的「備用」載人太空飛行器。  「發現號」太空梭接連不斷的問題使美國航空航天局認識到,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 太空梭接班者:SpaceX太空艙將運載太空人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太空終極之旅將圓滿完成30年人類太空任務。屆時美國宇航局將沒有美國太空飛行器運載太空人抵達空間站,作為權宜之計,美國宇航局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從2014年至2016年花費7.63億美元搭乘俄羅斯火箭完成12次太空任務。
  • 美私營太空艙成功試飛 將接替太空梭(組圖)
    12月8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美國宇宙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太空艙發射升空。 當日,「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太空艙發射升空,太空艙進入預定軌道3個多小時後返回地面。這是私營企業首次實現太空艙的發射與返航。
  • 美國淚別太空梭時代(組圖)
    這架太空梭退役後將成為甘迺迪航天中心的一件展品。它的兩個兄弟「發現」號與「奮進」號現已分別落戶華盛頓與洛杉磯的博物館。  1985年首次升空至今,「阿特蘭蒂斯」號沿襲科學考察船的探索精神,出色完成多項太空任務。1989年,「阿特蘭蒂斯」號將「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和「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送入太空,1991年搭載「康普頓」伽馬射線望遠鏡升空。
  • SpaceX太空艙與兩名美國太空人安全著陸
    美國載人太空艙是九年來的第一次,成功完成了太空飛行任務。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在國際空間站呆了兩個月後,按計劃於周日降落在墨西哥灣的SpaceX太空艙內。自從NASA的太空梭計劃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依賴俄羅斯的飛彈。 如實況圖像所示,「龍」號太空艙按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下午2:48,美國東部時間晚上8:48)在佛羅裡達州沿海的墨西哥灣降落。
  • 厄瓜多唯一一枚衛星被太空垃圾撞致失靈(圖)
    這枚衛星升空不足一個月,與太空中火箭殘骸相撞失靈,凸顯太空垃圾對航天安全日益嚴重的威脅。太空垃圾指在繞地球軌道上運行、不具備用途的各種人造物體,包括發射後遺棄的火箭、棄用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分解、腐蝕或撞擊產生的碎片等。人類加快太空探索腳步後,太空垃圾數量大增,對太空飛行器的安全威脅日益嚴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介紹,地球周邊目前有超過50萬塊太空垃圾。
  • 美國將拍賣蘇聯時期太空艙 曾載一隻狗環遊太空
    據新華社電美國蘇富比拍賣行打算拍賣蘇聯時期一座測試用太空艙。  這座太空艙名為「東方3KA-2」號,直徑不超過2.5米,材料為鋁合金。在1961年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進入太空前數周,這座太空艙搭載一名人型模特和一隻狗圍繞地球飛行一周並返回地面,為人類首次載人航天任務鋪平道路。  路透社24日報導,太空艙返回地球、通過大氣層時燒焦,現陳列在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總部,定於4月12日拍賣,成交價預計在2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
  • COLMO「子母太空艙」洗衣機正式發售
    這款COLMO"子母太空艙"洗衣機,無論從外觀設計到技術創新全面致敬中國航天,汲取太空飛行器設計靈感和工藝技術,並延續了COLMO品牌純粹的科技基因,才最終打造出了這款極具未來風格的黑科技產品
  • 太空人體驗新型充氣太空艙 寬敞卻寒冷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 據美國科技網站CNET6月6日報導,國際空間站(ISS)現增加了畢格羅可擴展活動太空艙(BEAM),這種充氣模塊增加了太空人生活和工作空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傑夫•威廉士和俄羅斯太空人奧列格•斯克裡波奇卡本周一首次體驗了這種充氣模塊。威廉士稱,BEAM太空艙內部看起來十分嶄新,但是溫度較低。他在艙內沒有檢測到任何壓縮跡象。
  •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腹部發現鑿槽(組圖)
    據美國媒體報導,這個溝槽的大小約為3平方英寸(19平方釐米),是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在「奮進」號與國際站對接之際拍攝到的。  負責「奮進」號任務管理的約翰·香農稱,目前還不清楚「奮進」號腹部出現鑿槽意味著什麼。他說,如果鑿槽太深,「奮進」號的太空人將不得不在太空行走時將其補上。
  • "獵戶座"太空艙發射演示動畫
  • 59年前,美國送上太空的黑猩猩哈姆,後來怎樣了?安全著陸了嗎?
    但儘管這種美好的願望已經持續了上千年,而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卻是上世紀50年代才起步。最先進行太空探索的兩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和蘇聯,它們都是當時的航天強國。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而美國也不甘落後,不管是人造衛星還是載人飛船的研究上都緊追不捨。
  • 天宮神八先分離再對接 4個彈簧推開8噸重太空飛行器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攜手遨遊太空已近兩周,14日它們將迎來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記者來到兩個太空飛行器對接機構的研製單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詳細了解它們將如何在太空「相別離」。
  • 在太空建房子有多難?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2021年,我國將進行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三步,建設我們自己的空間站。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
  • 太空艙設備找移宿空間太空艙,投放效果更好
    充滿創意的特色民宿和特色的新型住宿方式受到人們的追捧喜愛,對於景區和投資者而言,選擇好的特色項目尤為重要。而太空艙民宿就是目前最具特色的旅宿項目了,打造特色太空艙民宿,對太空艙設備的選擇決定了後期在宣傳推廣端能不能,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 從SpaceX「龍飛船」太空艙看地球是什麼體驗?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
    從SpaceX「龍飛船」太空艙看地球是什麼體驗?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太空視頻!11月25日,美國宇航局太空人維克多·格洛弗分享了來自太空的第一個視頻,他和其他三名太空人在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飛越了地球。
  • SpaceX 18年裡程碑,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的前世今生
    當然,這酷炫的太空服也必須通過NASA的各項嚴苛測試,以滿足航天任務所需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發射1分鐘後,火箭將飛船推入8.1千米高空,此時飛船飛行速度已經達到1000公裡/小時。5分鐘後,飛船飛行速度已經超過1萬公裡/小時,進入200公裡的近地軌道。同時,「獵鷹9」號火箭也順利在海上平臺被回收。飛船將在太空飛行19個小時,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10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COLMO子母太空艙「真分區真健康」成消費者最信賴洗衣機
    不同於眾多打著「分區」旗號實則卻「假分區」的雙滾筒洗衣機,COLMO子母太空艙汲取太空飛行器的空間運作科技,突破了雙滾筒的技術壁壘,升級了分區洗護的多維健康功能。「航天級冷萃銀除菌+內艙升容技術+同洗同脫零時差」為消費者帶來的高端體驗,區別於市場上的「假分區」雙滾筒洗衣機,雙艙實現絕對的獨立與融合,行業唯一實現同時脫水,真正做到了同洗同脫,零等待才是「真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