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考古學就是根據古代人類遺留下來的實物,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科學。現今的很多學者為何鍾情於考古,主要在於: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去驗證一個遠古的世界,還原一段失落的文明,甚至,發掘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並且,在這期間更是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幾則考古小故事。
提到「墓室」,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某處的地下墓葬,但是,你聽說過海盜船墓室嗎?
在偏遠的蘇格蘭西部Ardnamurchan海岸,考古學家發掘出了一個維京海盜船。據考證,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可是在英國大陸首次發現的海盜船墓室。因此,在考古專家看來,墓室主人的地位應該不低。這條海盜船長約16英尺,屍體附近還有一把寶劍,劍柄鑲銀,還有一盾牌、長矛及斧頭。也許,這些都是海盜們的日常裝備,另有一隻角狀的酒壺。
如今養寵物可是一種常態,那麼,人類是從何時開始馴化狗的呢?
對此,考古學家了拿出證據,證明在31500年前,人類就開始馴養狗了。在2011年的一場歐洲考古研究中,比利時的考古專家發現了3個犬科動物的頭骨,有人類馴化的痕跡。雖然,這些狗的祖先是狼,不過,在人類的馴養下,它們具有了短寬的嘴部以及較寬的頭部。
在古羅馬的競技場,會讓人對「力量」生出一種嚮往。那些角鬥士們不僅靠力量徵服了觀眾,還延續了自己的尊嚴。在奧利地的卡農圖姆城,就發現了角鬥士學校。不過,這項研究主要是依據勘測和虛擬技術,最後,通過探測雷達(GPR)技術發現的。
現代考古技術,不再拘泥於「實證」,在勘測的基礎上,通過數位化處理,完全可以還原千年前的面貌。而這個4世紀的角鬥士學校,就是通過此項技術,讓後人得知了當時的建築結構。其中,有地熱系統、浴池及複雜的步行通道。因此,該學校是目前為止,古代第四大角鬥士學校。
任何一項考古學上的新發現,都有可能重新界定前人的定義,如:約旦南部Faynan地區的一處發現。當時,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的社區中心,面積大概有4500平方英尺,距今至少有12000年。不過,這些古建築並沒有這個時代農業住宅區的特徵,建築呈現出高高的塔狀結構。
所以,專家們認為,這種建築群應是表明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是公共活動性和宗教儀式相結合的。也許,還可以解釋人類從狩獵的生活方式如何逐步過渡到定棲的社區群居方式。
卡扎菲政府的瓦解,居然給考古學者們帶來了紅利。其中,非洲大陸的遠古建築群,「阿拉伯之泉」在此期間被發現。另外,在原政府銀行的地下室裡居然還發現了「班加西寶藏」。其中,有來自昔蘭尼古城的史前文物,及8000多枚的青銅、銀、金幣。
其實,瑪雅文明一直都是世界考古者的關注焦點。在瓜地馬拉納庫姆瑪雅遺址,發現了神秘的墓陵,屬於瑪雅王室。但讓人驚訝的是,這位統治者居然是一位女性。此外,他們的墓葬方式很獨特,這位2000多年前的女性頭骨,被置於一個碗狀容器內,並放於兩個大碗之間。
雖然,考古學家無法給出解釋,但在他們看來,這並非孤例,在蒂卡爾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
關於人類起源的話題,一直都是爭論不休。那麼,人類到底是進化產物還是某種外來物種?
可能,在南非發現的兩具人類祖先屍體沒準能提供一些線索。據考證,這兩具屍體可追溯到190萬年前,屬於南方古轅,大概是氣候乾燥所致,這兩具屍體還殘留有木乃伊樣的皮膚。他們的骨骼完整,一具是女性,一具是兒童。也許,通過對他們的研究,可以告訴後人人類祖先是如何生活的。
城邦的研究,其實,就是研究居民的聚集生活方式。美國的一支研究小組在秘魯的喀喀湖北部末端附近,發現了一處公元一世紀的遺址,是早期城邦形成的有力證據,該城邦的主線為灰層和殘骸層,有38碼長。當年,這裡曾是「貴人區」,有較高身份的人聚集於此,也是該地區的政治中心之一。此外,研究小組在這裡還發現了大量的碳化茅草屋頂及土磚牆壁的粉末。
捕鯨雖是很殘忍的一種做法,但很多人對此卻是樂此不疲。曾經,美國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艘1823年沉沒的捕鯨船——南塔基特捕鯨船。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只以為它是一艘普通的船。後來,居然發現了3隻鐵鍋,專門用來提煉鯨脂中的油。雖然,這艘船屬於美國,但發現的沉沒地,卻是在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可見,當時捕鯨的做法已經開始向全球擴張。
最後,來看看中國百姓在戰國時期都吃些什麼。在新疆和陝西的一些考古中,居然發現了千年前的菜餚,它們被保存得非常完好。而這些在青銅容器或黏土鍋中的食物,居然是吃剩下的狗骨頭,還有小米做成的麵條,可見,千年的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狗肉了。
參考資料:
【《考古學》、《美國捕鯨史》、《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