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的主要商業超市都直接連夜下架了三文魚,因為北京進口三文魚案板測出了新冠病毒,北京餐飲防控也因此調至二級管控措施,專家也建議三文魚無罪但暫時不要生吃。那麼,為什麼之前大家都喜歡吃生的三文魚片,而不選擇清蒸或者水煮一下呢?
三文魚是生吃好,還是適度加熱更好?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水煮過的三文魚肯定是可以食用的,這樣還可以將三文魚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殺死,而日本異尖線蟲病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便跟習慣性吃生的三文魚刺身存在關聯。事實上,生吃三文魚不僅會因為其中含有的硫胺素酶導致食物中的維生素B1被破壞,同時加熱之後三文魚含有的蛋白質更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
之所以三文魚如此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尤其是年輕群體,一方面是因為三文魚的確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優質蛋白,但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大家覺得這個東西生吃就是有格調。但不可否認,吃純正野生三文魚的體內的確有不少的寄生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異尖線蟲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生吃三文魚之後會容易發生腹瀉和腹痛。
哪些魚才可以被稱為三文魚?
雖然不少人都曾吃過所謂的三文魚刺身,但是,你生吃的三文魚可能並不見就是日本人吃的那種。總的來說,三文魚並不是特指某一個小種類的魚,只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三文魚品種就多達30多個,有的地方也將三文魚叫做蛙魚、大馬哈魚或撒蒙魚。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三文魚包括4種鮭魚和2種鱒魚,它們分別是北極白點鮭、大西洋鮭、銀鮭、太平洋鮭、金鱒和三文鱒這6種。當然,不管是哪一種三文魚,它們都具有溯河洄遊性特徵,它們的生存環境可以是海水,也可以是淡水,對於人類說,這兩個的區別主要在於淡水三文魚中的寄生蟲,會比海洋三文魚中的寄生蟲生存更長時間。
為什麼很多時候大家吃到的三文魚都不是剛剛說到的這幾種,這是因為它們主要都分布在日本、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所以才有人用看似相同的魚肉來替代三文魚,而其中最具爭議性的當屬一直頂著冒牌三文魚頭銜的虹鱒魚。雖然已經處理好的虹鱒魚看上去的確和三文魚很像,從顏色到紋路似乎都如出一轍,但兩者終究還是不同亞目和種類的魚。
野生三文魚和養殖三文魚有哪些區別?
可以肯定地說,一般情況下都吃不到野生三文魚,原因很簡單,它們自然生長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熟,具有低脂肪、肌肉發達和肉質緊實的特點。而人工養殖的三文魚就明顯不同了,有專門的飼料餵養,生存環境也避免了競爭,所以,大家知道的三文魚一般都是那種一年時間都用不到,就可以長到20斤左右的養殖三文魚。
當然,從營養價值上來說,野生三文魚和養殖三文魚的差別並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大,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人工養殖的三文魚會含有相對更多的脂肪,如果懂的人仔細看也能從切好的魚片上看到脂肪線。但是,養殖的三文魚口感還是比較鬆軟,並含有比較全面的胺基酸組成,不管是呈味胺基酸和必需胺基酸的質量,還是總量都算得上優秀,所以,大家要是能用比較合理的價格吃到這些營養價值比較高的三文魚也是可以的。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地方的人吃三文魚都是生吃,比如,北歐人就更喜歡吃醃製、或者燻制以後的鮭魚。而我們國家流行的三文魚刺身,其實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傳統清淡菜式之一,在他們看來,這樣的烹製方式能夠更好的保留三文魚的營養成分,而且製作方式和吃法也相對簡單得多。
當然,在我這個四川人眼裡,沒有什麼肉是一把辣椒不能解決的。畢竟我這樣沒有在沿海呆過的人,幾十年的生活習慣的確難以接受生吃魚片,像乾鍋基圍蝦這道菜都可以被不少人說破壞了蝦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是感覺罷了,正如三文魚刺身就沒有被加熱過後的三文魚更適合人體吸收它的營養,而且生吃還可能存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