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3點,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美食(菜譜)文獻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從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為止的1500多冊(件)菜譜文獻及菜單票證,通過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等主要線索,全景式展現中國各地美食文化的歷史、變遷與美食文化的發展。
在此次文獻展上,可以看到《醒園錄》《四川滿漢全席》《成都通覽》《北京飯店四川美食文化回顧系列》等重要川菜文獻,著重介紹四川美食文獻內容與展示非遺(或失傳)美食烹製技藝。
《醒園錄》是清代蜀中大才子李調元所著的一部飲食專著,記載了古代飲食、烹調技術。炒、滑、爆、煸、熘、熗、炸、煮、燙、糝、煎、蒙、貼、釀、卷、蒸、燒、燜、燉、攤、煨、燴、淖、烤、烘、粘、氽、糟、醉、衝……據悉,書中記錄了烹調方法39種,釀造方法24種,糕點小吃24種,食品加工25種,飲料4種,食品保藏5種,涵蓋了葷菜、蔬菜、醬菜、糕點、飲品、乳品、蛋品等,被譽為「川菜第一部食譜」,而且其中不僅有川菜,還包括相當數量的江浙菜式。
《成都通覽》是晚清成都人傅崇矩主編的一部叢書,共70萬字,堪稱晚清成都的「百科全書」。不過對「吃貨」來講,可能會覺得《成都通覽》完全就是當時的「大眾點評」嘛,因為書中記錄了當時成都地區的1000多種川味菜餚、454家茶館。
展覽以菜譜文獻為基礎,通過多媒體、影像立體展示,形成光影構成的藝術化視覺場景,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和體驗美食的樂趣。
「四川文獻」就是其中單獨設置的展區,有近300冊(件)與四川、重慶相關的菜譜及食單,還有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初成都各種糧油肉票。「四川食單」也有單獨的陳列區域,包括成都餐廳、金牛賓館、錦江賓館、岷山飯店、努力餐等四川著名賓館飯店食單。其中最為特別的是1959年由一代川菜烹飪宗師蘭光鑑指導,其嫡傳弟子張松雲、孔道生二位大師操刀的「成都滿漢全席」。
此次展覽還設置了「外文中國菜譜專櫃」,其中有1本《中國美菜》,這是已知這個世上最早的英文中國菜譜,1923年在紐約出版。
據策展人介紹,研究傳統菜譜是挖掘、傳承、轉化和利用的過程,正是老菜譜和老師傅讓如今創新傳承菜餚成為可能。在這些老菜譜中細細追溯,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美食發展的脈絡,感受到飲食文化波瀾壯闊的發展,以及一代代的傳承和延續。
據悉,展覽將持續到6月15日。
本報記者 汪蘭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