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造碾壓歪把子!長相奇特,10萬挺輕機槍成了最猛的抗日神器!

2021-01-13 科羅廖夫

在許多的抗日影視作品中,你都會看到一挺架在地上的機槍,其彈匣位於槍身上方,鑄就其經典造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捷克造」,即ZB26式輕機槍。之所以稱之為捷克造,主要原因是這是一款由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在中國它的武器代號並不是那麼響亮,但任何用這款槍的人都知道來自捷克,所以捷克造的名稱跟那個廣為所知。

ZB26式輕機槍的研發始於1921年,當時捷克在研發這款機槍之前,曾經參考過多款槍械的構型,如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白朗寧自動步槍(其實也是一款輕機槍)等武器,為了拿下這筆輕武器訂單,捷克著名武器大廠布魯諾兵工廠和扎斯塔瓦武器公司強強聯手,提出了「布拉格II」方案,即ZB26的前身。

早期的「布拉格II」採用彈鏈供彈,雖然是一款輕量級武器,但冗雜的技術問題和結構設計讓它的複雜性不弱於其它精密槍械。所以到1926年,新改良的「布拉格I-23」方案替代了原先的老方案,並採用新式彈匣供彈,最後定型即為ZB26輕機槍。

其實ZB26「捷克造」最大的特點並不是上置彈匣,而是左偏的瞄準基線和輪型標尺,另外ZB26具有快拆槍管設計,嫻熟的士兵可以很快為這款機槍更換槍管。

ZB26輕機槍除了配發給步兵使用外,它還能被架在裝甲車上使用,充當移動火力,據統計捷克本國一共生產了超過14萬支ZB26輕機槍,並銷往24個國家,中國是最大的市場。

其實但從性能上來說,ZB26並不是當時最優秀的機槍,像是美國的白朗寧可能在某些層面上說就更加優秀。但由於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西方列強重返亞太,中國更是面臨嚴厲的武器禁運政策,英美法等國不可能像中國出售最先進的機槍,而輕量級輕機槍讓傳統的歐美大廠並不屑於去爭搶訂單,也無同等級武器可供競爭,所以ZB26能夠順利地佔據中國市場。

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戰場上開始出現ZB26的身影,抗日戰爭時期更是無處不在,成為當時中國軍隊的代表武器之一。據統計,中國向捷克購買的ZB26捷克造的數量就超過3萬多挺。

除了正規訂購,剩下的就是仿造了,由於ZB26性能不俗,且適合但並使用,很快包括廣東兵工廠、太原兵工廠、浙江鐵工廠等國內工廠就開始逆向仿製這款武器。1934年,國民政府確定捷克式為統一制式輕機槍,各兵工廠更是開始使用統一繪製的生產圖紙,以使得機械可靠度和零件互換上達到一致。抗戰期間,中國各地的兵工廠共仿製生產了大約4萬挺捷克式輕機槍。再加上由加拿大兵工廠為中國大量製造七九勃然輕機槍,ZB26輕機槍的各種型號在中國戰場上要接近10萬挺。

要知道,在1938年,蘇聯兩次售華當時世界最先進DP-28轉盤輕機槍,總共才2600挺,按當時的步兵營配備,就可以武裝20個蘇械師。

和日軍早期使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即俗稱的「歪把子」)相比,捷克造的性能更為優異,單兵可以靈活地手持使用,在500米的距離上能夠充分保證殺傷力,並有效擊倒目標。除此之外,捷克造使用腳架伏擊射擊的精度遠遠超過「歪把子」,這讓最前線的日軍蒙受了巨大損失。

所以日軍一旦繳獲捷克造,都會保留使用,繳獲的捷克造被日軍稱為「チェッコ機銃」,即「捷克機槍」。日本甚至對ZB26展開仿製,即九六式和九九式機槍,二戰之後的住友62式機槍也有參考ZB26的行程活塞瓦斯機構設計。

有趣的一點是,曾經有網友吐槽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出現插著AK彈匣的ZB26(或者說56衝的彈匣也沒問題),這其實不是抗日神劇亂拍,的確有這種彈匣,但絕不是二戰時期該有的東西。老式ZB26的7.92毫米毛瑟子彈已經停產,所以出現了使用類似AK彈匣的使用M43子彈的魔改彈匣,並插在捷克造上使用,部分槍械在退役下來後給改造成了道具槍,用於拍戲,這也就是很多抗日劇中有插著AK彈匣的捷克造的滑稽原因。

相關焦點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歪把子最大特點是採用漏鬥式供彈。由於結構複雜,所以經常會出現卡殼。射擊時經常需要副射手手協助供彈和排除故障。因此在實際作戰中,ZB26大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有效壓制歪把子。雖然日軍一個步兵班配有2挺歪把子,但面對中國軍隊一個步兵班1挺捷克式,還常常佔不到便宜。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抗日戰爭時使用的4挺輕機槍,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第一挺,你認識嗎?
    ZB-26式輕機槍:其誕生於1926年,作為捷克造最經典的一款槍械,同時也是戰爭年代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的最大用戶卻是中國,在抗戰中,常有一句話叫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它;據記載,它從推出到1939年停產,一共產量約12萬挺,熱銷十幾個國家軍隊,而我國就進口了30249挺,因其易於操作、火力強大
  • 抗戰中「國產」機槍,相傳的「老兵怕機槍」指的是最後一挺!
    2.M1915輕機槍:在一戰時期,有一款武器被公認為歷史最差勁、最不靠譜的機槍,它不但製作粗糙,造型難看,而且作戰性能極差,因其故障率太高,美軍在戰場上對它極為不滿,氣急的時候還使勁踹它幾腳;該武器就是法國的紹沙M1915輕機槍。據記載,抗戰時期,我國的金陵兵工廠曾仿製過該槍械,但是數量較少,基本上投入戰鬥的沒有幾挺。
  • 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八佰》對武器道具的還原十分到位,特別是捷克式輕機槍外觀稜角分明而十分俊朗的捷克式是當年中國抗戰時步兵分隊的重要火力支柱,也是全民族堅決抗敵的重要象徵性武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形態怪異甚至笨拙的日軍大正11年式(歪把子)輕機槍,它伴隨著日軍數不清的暴行。
  • 瑞士造、中國用。抗戰時期的SIG啟拉力輕機槍
    昨天我寫完瑞士MG51通用機槍時,評論區有小夥伴想讓我寫一下啟拉力機槍,也就是瑞士的KE7。話說這機槍一直挺冷門的,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咱們的主力機槍之一,但產量遠遠比不上捷克ZB26,所以存在感不強。倒是戰地5發布之後,KE7作為支援兵的默認機槍,而且非常容易上手,這倒讓這把槍的知名度提了一大截。我這篇就和大家聊聊它。照例先解釋名字,KE7的設計師分別是帕爾·啟拉力Pál Király和戈特哈德·恩德Gotthard End。K和E則是這兩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而7則是表示這是瑞士當年輕型自動武器計劃中的第七種原型。
  • 二戰最知名的4挺機槍,其中一挺最糟糕是日本造,人人都認識!
    1.DP28輕機槍:該機槍在一戰之後,二戰爆發之前,在全球輕機槍界中處於老大哥的地位,具有易於製作、火力旺盛、動作可靠、維護簡單等優點;它在著名的冬季戰爭、衛國戰爭、二戰中均是蘇聯軍隊的主力輕機槍,一直服役蘇軍直到五十年代末期才退役,備受蘇軍的信賴。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世界最爛的機槍:戰場上美軍經常對它猛踹,還破口大罵!
    世界最爛的機槍:二戰中美軍經常對它猛踹,還破口大罵!這挺機槍就是法國的紹沙M1915,它是被全球公認為一戰、二戰時期作戰最爛的機槍;該槍械誕生於一戰時期,是法國的制式機槍,由於在一戰時美軍裝備的槍械都是手動步槍,缺乏火力兇猛的自動武器,故而向法國購買了3.7萬挺M1915機槍服役於美國陸軍。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輕機槍。為了研究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採購了主流國家多款輕兵器以研思本國需要的最適構型;包括法國貝蒂埃步槍、德爾納機槍、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白朗寧自動步槍、丹麥麥德森輕機槍等武器。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
  • 世界上最醜的3大槍械,有一把越南造最爛!
    1.十一式輕機槍:眾所周知,紹沙機槍已經被公認為戰爭年代作戰性能最糟糕的槍械,那麼有多少人知道,排名第二爛的就是日軍的十一式機槍,因其奇葩的槍託造型,國人常稱呼為「歪把子」。都說槍械越怪,死得越快,十一式機槍也不例外,它糟糕的可靠性能頗讓日軍頭疼不已,在下雨天、起風天、有霧氣天、有沙塵天、天氣炎熱、天氣寒冷等等氣候條件下,該槍械矯情不已,故障率極高。2.司登衝鋒鎗:不知道曾有多少部抗日神劇中,有多少次司登衝鋒鎗被我軍使用的出神入化,有射不完的子彈(從沒有見過他們換彈匣),也從沒有見過該槍械有過故障,總之是一把不可多得的神槍。
  • 老兵對抗日神劇嗤之以鼻:戰場上要犯這四種錯誤,純粹就是找死!
    一部部粗製濫造,誇大其辭的抗日神劇播出後,不免讓人啼笑皆非。上過戰場的老兵更是對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直言戰場上要是犯下這四種軍事錯誤,純粹就是找死!最為常見的一個錯誤體現在了武器裝備運用上。眾所周知,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經濟水平十分落後,為了解決匱乏的武器裝備,八路軍常常需要自制土武器。反觀抗日神劇中,我軍居然用上了AK、AWM,甚至還有加特林……看得人十分出戲。
  • 二戰4大兇悍機槍:第1美國造,第2被譽為收割機,來自德國
    導語:二戰4大兇悍機槍:第1美國造,第2被譽為收割機,來自德國二戰時期,機槍是最主要的核心武器之一,這種槍械火力猛持續射擊能力高,布置在固定的位置產生的威懾力很大,早期的時候都是用它們來壓制敵人,針對這點各國在後續的作戰中,奮力發明了更多越加先進的機槍,實戰效果更加出色
  • 美評選全球最佳輕機槍,俄制輕機槍奪得榜首,中國機槍卻無一上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出臺了一份全球最佳輕機槍的榜單,而俄羅斯PKM系列通用機槍(卡拉什尼科夫機槍改進型)則位列榜單首位。美媒指出,俄制PKM機槍重量不到8公斤,不僅輕便耐用後坐力小,而且其性能也極為可靠,甚至可以堪稱是美軍這些年在海外遭遇的最危險武器之一。俄制PKM機槍的原型其實就是著名槍械設計大師,卡拉什尼科夫於1960年設計的PK系列輕機槍。最初PK機槍使用的是7.62×54毫米R型大凸緣彈藥,也就是著名的SVD狙擊步槍所使用的子彈,其火力強度、精準度和穩定性都非常出色。
  • 二戰前四種最著名的衝鋒鎗:最後一種最初被當作機槍,性價比最低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二戰前四種最著名的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是美國自動武器公司在一戰末期開始研製的一款衝鋒鎗,但最早研號M1919出現時,戰爭已經結束了。正式量產型為M1921,由於價格昂貴(最早時200美元),未能獲得軍隊大量訂單,被迫進入民用市場。
  • 機槍塞進麻袋,軍服外套棉衣,結果亮了!遇襲拿不出,死傷慘重
    由於敵軍崗樓和據點密布,使我軍主力部隊的活動受到了很大限制,無論在哪個村子駐紮,都離敵人的據點不超過10公裡。3 月8 日拂曉,日軍小隊長杉蒲奉命帶一個小隊日軍和一個中隊偽軍出發修路,出發前他命令100多日偽軍,步槍一律倒背,軍服外面套著寬大的棉袍或者大褂,把武器藏好,同時輕機槍裝進麻袋捆好,我軍內線還親自動手幫日偽軍用繩子把2挺機槍緊緊地捆在小推車上。隨後日偽軍裝作趕集的老百姓出發了。
  • 全球最猛的三大機槍,第一名是當之無愧的「戰鬥終結者」
    機槍在戰場上一直是壓制敵人與火力支援的主要武器,尤其是重機槍,火力甚至不比火炮差。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全球火力最猛的三大機槍到底有多強悍吧。3、MG42通用機槍這是德國在二戰時使用的一款7.92毫米通用機槍,它的理論最大射速可達1500發/分鐘,一秒就能打出25發子彈,比暴雨時天上的雨滴還要密集,這種火力下敵人根本不敢露頭,是壓制敵人的有效利器。不過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左右,而且因為射速太快,耗彈量非常驚人,幾秒的時間子彈就打光了,更換彈夾比較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