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評選全球最佳輕機槍,俄制輕機槍奪得榜首,中國機槍卻無一上榜

2020-12-04 新椰國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出臺了一份全球最佳輕機槍的榜單,而俄羅斯PKM系列通用機槍(卡拉什尼科夫機槍改進型)則位列榜單首位。美媒指出,俄制PKM機槍重量不到8公斤,不僅輕便耐用後坐力小,而且其性能也極為可靠,甚至可以堪稱是美軍這些年在海外遭遇的最危險武器之一。俄制PKM機槍的原型其實就是著名槍械設計大師,卡拉什尼科夫於1960年設計的PK系列輕機槍。

最初PK機槍使用的是7.62×54毫米R型大凸緣彈藥,也就是著名的SVD狙擊步槍所使用的子彈,其火力強度、精準度和穩定性都非常出色。後來蘇聯又在此基礎上為PK減重,將其重量從9公斤減到了7.7公斤左右,也就是現在的PKM系列輕機槍,它最大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理論射速每分鐘650發,實際射速為每分鐘250發以上,使用200~250發的彈鏈盒供彈,彈藥更換方式相對便捷。

僅從PKM的參數中就可以看出,它相比國際上很多通用機槍,其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比如位列該榜單第二名的比利時FN MAG 58通用機槍,也就是美國陸軍專用的M240系列機槍,它雖比之前美制M60的可靠性高一些,但重量卻在12公斤左右,不僅不夠輕便,而且通常還採用的是彈鏈供彈方式(一個人很難完成射擊)。這也是大家經常看到有人端著PKM掃射,而很少有端著M240機槍射擊的主要原因。

換言之,M240系列機槍雖然射程遠、可持續射擊時間長、火力也比較強,但卻算不上輕機槍,只能說是一款介於輕機槍和重機槍之間的槍械。再說第三名,也就是軍迷所熟知的德國MG3通用機槍,按道理它的可靠性和威力都不錯,但可惜的是MG3與M240存在著同樣的毛病,不僅重11公斤,而且射速也快,每分鐘1300發,雖也有彈鏈盒配置,但基本沒什麼用,一般仍需兩人操作射擊,理論上也算不上輕機槍。

接下來就是第四名和第五名,它們分別是南非「維克多」SS-77通用機槍和以色列「內蓋夫」NG7機槍。這兩款槍械中規中矩,前者重9.6公斤,後者7.6公斤,均採用鏈盒式供彈方式。不僅相對輕便可靠,而且火力持續性和威力都還不錯。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其實也都是通過借鑑俄制PKM或比利時M240型設計改進而成的輕機槍,由於性能也一般沒有突出優勢,因此應用和普及範圍非常小。

說白了,本想採各家之長,但綜合下來卻發現實力平平,相比原版還差了一些。最後再提一下,中國88式和95式輕機槍為何沒有上榜。88式可靠性差,人機功能設計不科學,導致故障頻出,這也是它服役不到10年就被淘汰的原因;

95式不用多說,5.8毫米班組機槍,除了75發大彈鼓之外,其它和95式步槍也沒太大區別,射程近,威力小,射擊持續性低,算是輕機槍,但距離最佳這個標準,還是差了很多。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中國機槍的源頭—ZB-26輕機槍
    自從中國將火藥發明出來,流傳到西方之後,世界就逐步的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特別是在二十世紀,西方各個國家都在研發生產屬於自己的先進武器裝備,今天兵哥要介紹的是一款來自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這就是ZB-26輕機槍。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另一件明星武器——ZB26輕機槍,則不再僅僅局限於德國,而是走向了全世界,成為了二戰中的良心機槍。 一、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完了蛋,原本屬於奧匈帝國的捷克斯洛伐克順勢就獨立了。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
  • 「海豹」利器一美國MK-48輕機槍
    MK-48輕機槍由比利時FN公司的美國公司在「米尼米」5.56毫米輕機槍的基礎上,換裝7.62毫米槍管改進而來,該槍為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研製,具有性能可靠、威力大、射程遠等優點。其"祖先"是比利時著名槍械製造商FN公司的"米尼米"輕機槍,即美軍的M249輕機槍。
  • 世界上第一挺輕機槍,在中國也曾大量使用
    在機槍的發展歷史上,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是值得人們去記住的一款名槍。這不僅因為它是世界上的第一挺輕機槍,更重要的是它性能好,衍生型號多,有三十多個國家曾有所採購,包括中國在內。在「麥德森」輕機槍誕生之前,當時所使用的機槍都是水冷式機槍,笨重、機動性差。
  • 世界名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劉易斯輕機槍
    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系列基於馬克沁機槍發展而來的槍械,包括德國的MG08機槍、英國的維克斯MkⅠ中型機槍和奧地利的施瓦茨羅斯機槍等,法國人也別出心裁地研發了氣冷式的哈奇開斯重機槍。這些機槍十分笨重,需要三名以上的士兵布設和攜行槍身、支架、冷卻水套和彈藥,戰壕防禦尚能勝任,為進攻提供火力支援就比較吃力了。顯然,部隊進攻時需要一款重量更輕的機槍。
  • 比利時響尾蛇-劉易斯輕機槍
    飛機安裝劉易斯 1914年8月的一天,一架德國的福克飛機盤旋在馬恩河上空,對英法聯軍的部隊進行偵查,忽然,它的6點鐘方向出現了一架英國飛機,當時在各國軍隊中,飛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戰場偵查,並不屬於戰鬥編制,交戰雙方的飛行員最多也只是幹擾對方的飛行
  • 抗日戰爭時使用的4挺輕機槍,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第一挺,你認識嗎?
    ZB-26式輕機槍:其誕生於1926年,作為捷克造最經典的一款槍械,同時也是戰爭年代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的最大用戶卻是中國,在抗戰中,常有一句話叫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它;據記載,它從推出到1939年停產,一共產量約12萬挺,熱銷十幾個國家軍隊,而我國就進口了30249挺,因其易於操作、火力強大
  • 盤點五款世界上知名的機槍,中國也有一款機槍上榜了
    機槍作為人類武器發明世上最具有殺傷力的一款武器,一直以來都被冠宇了人頭收割機的稱號,但是要說起世界上哪些機槍能夠在世界上排得上名號的話,那麼可就有的說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世界上五款知名的機槍吧!
  • 全球4挺優秀輕機槍:第1造型很醜陋,第2性能出色士兵最愛
    導語:全球4挺優秀輕機槍:第1造型很醜陋,第2性能出色士兵最愛1. 英國SA80輕機槍:SA80輕機槍即L86 LSW,分為L86 A1LSW和L86 A2 LSW,L86 A2LSW是L86 A1 LSW的改進版,此槍由英皇家兵工廠研製。
  • 火力最強的槍便是機槍了!詳解全球知名的三大機槍!
    隨著槍械的發展,槍已經被劃分為很多種類,並且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和特色,然而說到火力,所有槍枝中最強的就是機槍了。機槍不僅威力大,而且連續射擊能力非常強,在強大的火力網下,機槍的殺傷力也是非常可怕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三款比較知名的機槍。
  • 抗戰中「國產」機槍,相傳的「老兵怕機槍」指的是最後一挺!
    1.啟拉利輕機槍:如圖,說起這個奇怪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該機槍為卻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該槍械是世界知名的瑞士SIG武器公司所研發,具有操作簡單、維護方便、質量小方便作戰攜帶等優點,但是瑞士軍隊對這挺機槍並不感興趣,只是象徵性的採購了一些。
  • 95年前蘇聯列裝第一款輕機槍 曾經援助中國1400挺 參加抗日戰爭
    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還有一款車載型,在博物館中同樣有展示。託卡列夫父子與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託卡列夫(1871~1968)完全可以稱得上蘇聯槍械設計大師,一生共設計出27款各型槍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託卡列夫1930型手槍,中國仿製版就是54式手槍。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3.捷克斯洛伐克ZB26式7.92毫米輕機槍該槍是原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武器公司優秀的槍械設計師瓦克拉夫·胡萊克和伊曼紐爾·胡萊克兄弟於1924年開始設計的。設計中參考法國哈齊開斯輕機槍和美國白朗寧輕機槍的設計原理,集中了這兩種槍的優點,使得ZB26式輕機槍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多年來一些國內作品從兩者性能出發,一再強調抗戰時中國在輕機槍對比環節具有絕對優勢,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看法卻充其量只有一半是正確的。由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不好,所以捷克式輕機槍還曾作為該國重要的軍售產品大量出售到多個國家,而中國也在當時成為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最大使用國,反觀該槍的母國卻因慕尼黑陰謀而被納粹吞併,該槍也失去了保衛自己真正祖國的機會。
  • 長相奇特,10萬挺輕機槍成了最猛的抗日神器!
    之所以稱之為捷克造,主要原因是這是一款由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在中國它的武器代號並不是那麼響亮,但任何用這款槍的人都知道來自捷克,所以捷克造的名稱跟那個廣為所知。ZB26式輕機槍的研發始於1921年,當時捷克在研發這款機槍之前,曾經參考過多款槍械的構型,如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白朗寧自動步槍(其實也是一款輕機槍)等武器,為了拿下這筆輕武器訂單,捷克著名武器大廠布魯諾兵工廠和扎斯塔瓦武器公司強強聯手,提出了「布拉格II」方案,即ZB26的前身。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
  • 瑞士造、中國用。抗戰時期的SIG啟拉力輕機槍
    昨天我寫完瑞士MG51通用機槍時,評論區有小夥伴想讓我寫一下啟拉力機槍,也就是瑞士的KE7。話說這機槍一直挺冷門的,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咱們的主力機槍之一,但產量遠遠比不上捷克ZB26,所以存在感不強。倒是戰地5發布之後,KE7作為支援兵的默認機槍,而且非常容易上手,這倒讓這把槍的知名度提了一大截。我這篇就和大家聊聊它。照例先解釋名字,KE7的設計師分別是帕爾·啟拉力Pál Király和戈特哈德·恩德Gotthard End。K和E則是這兩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而7則是表示這是瑞士當年輕型自動武器計劃中的第七種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