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挺輕機槍,在中國也曾大量使用

2020-12-04 民兵團長

在機槍的發展歷史上,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是值得人們去記住的一款名槍。這不僅因為它是世界上的第一挺輕機槍,更重要的是它性能好,衍生型號多,有三十多個國家曾有所採購,包括中國在內。

在「麥德森」輕機槍誕生之前,當時所使用的機槍都是水冷式機槍,笨重、機動性差。戰場需求輕機槍,「麥德森」輕機槍便應運而生。與水冷式機槍相比,「麥德森」輕機槍具有鮮明而典型的外在特徵:長長的彈匣插在機身上,採用輕巧兩腳架,可以抵肩射擊。這個標配外形,在隨後的四五十年間,成為了一道戰場上耀眼的風景。

「麥德森」輕機槍的名字來源於它的設計師,基型槍的口徑為8毫米,採用槍管後退的自動工作原理,空氣冷卻槍管。1902年定型生產,1904年出口比利時,正式名稱為8毫米M1904式「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

整體來看,「麥德森」輕機槍具有三個鮮明特點:首先,是多用途性。它雖然是輕機槍,但在裝配有三腳架的情況下可以當高射機槍來用;其次,它的口徑範圍比較寬廣,可以使用多種不同彈藥種類;第三,就是它的結構簡單,皮實耐用,可靠性好。當然,「麥德森」輕機槍也有不足之處,而且這些不足還有損輕機槍的名號。比如作為輕機槍,但它重達10公斤;作為機槍,它卻沒有高射速,一分鐘才能發射400發子彈。瑕不掩瑜,在當時性能更好的新型輕機槍還沒有面世的近50年間,「麥德森」輕機槍一統江湖,壟斷了當時的整個輕機槍市場。

不同的國家需求,衍生出不同的「麥德森」輕機槍產品,只口徑就有7.92毫米、7.65毫米、7.62毫米、6.5毫米等多種類型,其中以7.65毫米口徑的輕機槍最為知名。一戰、二戰中的各大戰場,都有「麥德森」輕機槍的身影。

採用三腳架進行高射狀態的「麥德森」輕機槍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曾從丹麥購買大量「麥德森」輕機槍,型號有M1916式、M1930式和M1937式。這些型號的「麥德森」輕機槍口徑全部為7.92毫米,發射的是7.92毫米毛瑟步槍彈。「麥德森」輕機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解放軍曾繳獲過M1937式「麥德森」輕機槍。「麥德森」輕機槍為國產輕機槍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使用的4挺輕機槍,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第一挺,你認識嗎?
    ZB-26式輕機槍:其誕生於1926年,作為捷克造最經典的一款槍械,同時也是戰爭年代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的最大用戶卻是中國,在抗戰中,常有一句話叫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它;據記載,它從推出到1939年停產,一共產量約12萬挺,熱銷十幾個國家軍隊,而我國就進口了30249挺,因其易於操作、火力強大
  • 95年前蘇聯列裝第一款輕機槍 曾經援助中國1400挺 參加抗日戰爭
    5月26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紀念95年前蘇聯列裝第一款輕機槍。這款機槍就是馬克沁-託卡列夫(Maxim-Tokarev),該槍由費多爾·瓦西裡耶維奇·託卡列夫設計。就是在經典的馬克沁水冷管機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之變成風冷型輕機槍,滿足步兵攜行使用的需求。
  • 抗戰中「國產」機槍,相傳的「老兵怕機槍」指的是最後一挺!
    1.啟拉利輕機槍:如圖,說起這個奇怪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該機槍為卻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該槍械是世界知名的瑞士SIG武器公司所研發,具有操作簡單、維護方便、質量小方便作戰攜帶等優點,但是瑞士軍隊對這挺機槍並不感興趣,只是象徵性的採購了一些。
  • 世界上威力最強的4挺機槍,第一挺一天消滅敵軍6萬!
    1.馬克沁重機槍:在一戰中,這挺機槍因其恐怖的射速(速率:600發/分鐘),強大的殺傷威力,也有著殺人利器之名;它是在十九世紀由知名槍械專家馬克沁所發明,在中國它還有一個更為人知的俗稱叫「賽電槍」。據史料記載,馬克沁在推出後,在其首次參加的戰役中,英軍的一個小分隊曾憑藉四挺該機槍,滅敵三千多人,從此聲名鵲起,被世界多國大量採購和仿製生產;這還不是最厲害的,一戰中滅敵最多的槍械也是馬克沁重機槍所創,在著名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消滅了英軍約60000人!
  • 抗日戰爭中中國機槍的源頭—ZB-26輕機槍
    自從中國將火藥發明出來,流傳到西方之後,世界就逐步的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特別是在二十世紀,西方各個國家都在研發生產屬於自己的先進武器裝備,今天兵哥要介紹的是一款來自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這就是ZB-26輕機槍。
  • 國產最強機槍:第1挺令越軍膽寒,第4挺因情報錯誤,成了世界第一
    1.58式雙聯高射機槍:如圖,這挺霸氣側漏的機槍就是我國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使用最廣泛、火力最強大、最令越軍膽寒的58式雙聯高射機槍;其於1958年服役於解放軍部隊,是由當代性能最出色的蘇聯研發的ZPU-2高射機槍為藍本製作而來。
  • 世界名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劉易斯輕機槍
    一名英軍軍械部隊的測試軍官正在對一挺M1913型劉易斯輕機槍進行測試劉易斯機槍的大量列裝逐漸改變了英軍的步兵戰術和部隊編制:在1916年,英軍每個步兵排只配備一挺劉易斯機槍,到1918年年底,這一數量增加到兩挺。與此同時,由於劉易斯機槍輕便、可靠且便於維護,也被安裝到英軍的早期坦克、裝甲車以及軍用飛機上。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三、火遍世界的ZB-26輕機槍 得說的是,ZB-26誕生的時候,恰好是德國被制裁的時候,因此原本的軍火市場裡,德國也就不存在了。ZB-26輕機槍則趁機在市場裡佔據了一席之位,因為當時許多國家都在使用7.92X57毫米子彈,所以同樣使用這種子彈的ZB-26輕機槍就成了這些國家的首選輕機槍。
  • 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由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不好,所以捷克式輕機槍還曾作為該國重要的軍售產品大量出售到多個國家,而中國也在當時成為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最大使用國,反觀該槍的母國卻因慕尼黑陰謀而被納粹吞併,該槍也失去了保衛自己真正祖國的機會。
  • 世界著名的機槍,美國的米尼米排第一,那中國的排第幾
    世界著名的機槍,美國的米尼米排第一,那中國的排第幾 美國「米尼米」5.56mm輕機槍,理論初速:用美國生產的M193槍彈965米/秒,用北約的SS109彈速度915米/秒。供彈方式為彈鏈供彈。美國米尼米5.56mm輕機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和槍機迴轉閉鎖方式。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美評選全球最佳輕機槍,俄制輕機槍奪得榜首,中國機槍卻無一上榜
    美媒指出,俄制PKM機槍重量不到8公斤,不僅輕便耐用後坐力小,而且其性能也極為可靠,甚至可以堪稱是美軍這些年在海外遭遇的最危險武器之一。俄制PKM機槍的原型其實就是著名槍械設計大師,卡拉什尼科夫於1960年設計的PK系列輕機槍。最初PK機槍使用的是7.62×54毫米R型大凸緣彈藥,也就是著名的SVD狙擊步槍所使用的子彈,其火力強度、精準度和穩定性都非常出色。
  • 比利時響尾蛇-劉易斯輕機槍
    ,雖然只是划過機身並未擊中,但德國飛行員還是被驚出一身冷汗,能以這種速度射擊的武器肯定是機槍,但以馬克沁為例,它的重量接近30千克,再加上支架和水冷裝置,要把這個龐然大物裝在飛機上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 中國也能造出名槍,世界十大著名機槍中國佔據一席之地
    ,一個步兵班配發1-2挺,主要作用是中近距離對敵方進行殺傷及壓制敵方火力掩護其他作戰人員行動,多使用彈匣,短彈鏈或彈鼓供彈,一般與步兵班內的步槍使用的彈藥相同,配備2腳架,理論射速在600-1200發/分,戰鬥射速一般150發/分。
  • 長相奇特,10萬挺輕機槍成了最猛的抗日神器!
    ZB26輕機槍除了配發給步兵使用外,它還能被架在裝甲車上使用,充當移動火力,據統計捷克本國一共生產了超過14萬支ZB26輕機槍,並銷往24個國家,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其實但從性能上來說,ZB26並不是當時最優秀的機槍,像是美國的白朗寧可能在某些層面上說就更加優秀。
  • 德國造3挺著名機槍,第二挺稱為希特勒的拉鏈,美軍見了頭皮發麻
    1.MG34通用機槍:通用機槍,顧名思義就是指該槍械同時具有輕機槍和重機槍的作戰性能,可根據戰鬥需要在兩者之間轉換。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後,德國是戰敗國的身份,受約於凡賽爾條約,根據規定戰敗國嚴禁研製殺傷威力巨大的重型機槍;可是隨著德國國力經濟的恢復,希特勒不甘心受此約束,限制了他徵服全世界的野心,但是明面上又不能違反條約,於是為掩人耳目,在1935年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挺通用機槍MG34。2.
  • 因為一次報導有誤,中國研製出了世界最輕的重機槍!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各國開始重視重機槍的研製。包括當時軍工非常落後的中國,清政府也曾採購和仿製過馬克沁,在中國老百姓常稱其為賽電槍。我們知道馬克沁重機槍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它採用水冷槍管,整體質量極為的笨重,導致其靈活性和機動性能較差。特別是在山地作戰中,要運輸一挺馬克沁是非常困難的。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由於在中國戰場上,絕大多數都是步兵戰鬥,所以作為連以下分隊的火力骨幹輕機槍作用自然就很重要,那就把捷克式和歪把子進行一番對比,看看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答案是很明確的,肯定是捷克式。首先從口徑上對比:捷克式是7.92毫米,歪把子只有6.5毫米,已經差了一個級別。就是單從子彈上來比,7.92毫米也6.5毫米的殺傷力大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