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2020-12-04 迷彩派軍評

隨著亞洲多年來少見的IMAX戰爭影片《八佰》持續熱映,很多抗戰研究者也開始讚嘆該片在道具考究的水平。從護旗橋段中日軍出現的96式艦載戰鬥機再到淞滬戰場上常見的柏克門式衝鋒鎗,無論單兵服裝/武器和重武器/交通工具都幾乎讓見慣不少國產戰爭片明顯BUG的人讚嘆不已,特別是孤軍使用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首次以20發直彈夾面貌出現,此前一些國產戰爭片甚至直接用56式衝鋒鎗的彎彈夾安裝到作為道具的捷克式輕機槍,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漏洞在今天知識愈發豐富的軍迷觀眾面前無疑是嚴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導致該片口碑和收視率驟降。

《八佰》對武器道具的還原十分到位,特別是捷克式輕機槍

外觀稜角分明而十分俊朗的捷克式是當年中國抗戰時步兵分隊的重要火力支柱,也是全民族堅決抗敵的重要象徵性武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形態怪異甚至笨拙的日軍大正11年式(歪把子)輕機槍,它伴隨著日軍數不清的暴行。多年來一些國內作品從兩者性能出發,一再強調抗戰時中國在輕機槍對比環節具有絕對優勢,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看法卻充其量只有一半是正確的。兩種武器的對比,首先就要從它們各自的誕生背景和設計特色開始說起,一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建國後通過法國技術支援很快形成了自己較為發達的軍工體系,1920年該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種代號布拉格的輕機槍,測試表明該槍性能已持平或超越部分他國主流同類槍械,所以哈力克又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布拉格I23機槍,該槍具有伸縮式槍託,人機握把設計,缺口式瞄具等先進之處,而且槍管可以迅速更換,後來也就演變為著名的捷克式。英國在設計布倫式時測試對比時捷克式一舉超越了英國自主的原型設計,以至於高傲的英國人都不得不將其作為本國輕武器設計的藍本。由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不好,所以捷克式輕機槍還曾作為該國重要的軍售產品大量出售到多個國家,而中國也在當時成為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最大使用國,反觀該槍的母國卻因慕尼黑陰謀而被納粹吞併,該槍也失去了保衛自己真正祖國的機會。

當年29軍將士駐守盧溝橋陣地時就使用捷克式

早在日俄戰爭時期日本就嘗到現代化速射武器的厲害,一戰中日本雖未直接派兵參與歐戰,但也派遣了技術調查團趕赴歐戰,他們發現當時新問世的輕機槍以足夠強的火力和足夠好的可攜帶性填補了步兵火力空白,所以一戰後日本首席槍械設計師南部麒次郎也受命開發日本自己的輕機槍,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歪把子。由於日軍受制於薄弱的後勤水平,所以他們要求南部設計的輕機槍可以和步槍通用彈藥,而且可以保證不間斷的支援火力和堪比短步槍的精度。最終南部採用了漏鬥式供彈結構,即上部使用壓彈板壓住子彈,隨後向漏鬥裡放入一排排5發一組的子彈,通過壓彈板壓力使其進入彈倉,底層子彈打完後上面的子彈就會壓入輸彈位置,而漏鬥底部的推彈則會將一排子彈推上膛。理論上看,只要副射手不斷放入子彈排,歪把子就可以不間斷射擊,為保證槍管壽命歪把子的槍管外還布置了十分顯眼而又不易製造的大型散熱片。由於歪把子的漏洞位於槍身左側,所以槍託和瞄準裝置只能偏向右側才可以避免給瞄準帶來問題,理論上這種設計可以讓使用者貼臉瞄準射擊。

從性能來看歪把子對比捷克式可謂天壤之別

然而實戰中歪把子的供彈系統很容易在極端寒冷的天氣下凍住,或因進水、泥沙等異物導致故障,江南華南甚至東南亞的溼熱氣候更容易導致其內部生鏽而加劇故障,甚至質量較好的也會在射擊500發後發生故障。其歪把子設計還會將讓槍身向左偏移,所以射手還必須向右偏轉,無疑是對體力和精力的極大消耗,相比於捷克式等人機功效良好的提把,歪把子只能肩扛或手提,無疑十分不便。歪把子的支架不但過高不利於射手隱蔽,而且抓地力也明顯遜於捷克式。而且歪把子的壓彈結構很容易損壞子彈,所以射擊時副射手還需要不斷給子彈塗油才能保證順利射擊,其漏洞狀設計和大型散熱片設計又導致了其製造和保養十分不易,而且無法更換槍管。實戰中為避免炸膛,歪把子往往射擊沒多久就需要停火歇息,再加上操縱配合十分不易,所以一些經驗不足的射手甚至無法完成有效快速射擊。而該槍使用標準的步槍彈射擊時又很容易損壞子彈,最後日軍不得不為其開發了專用的弱裝藥子彈,這就使其實現一線部隊彈藥通用的設想徹底落空。而捷克式則完全稱得上是堪稱世界頂級的存在,該槍結構簡單堅固,只要有圖紙和基本工藝,哪怕是當時條件十分簡陋的敵後根據地兵工廠都可以仿造和快速維修。由於使用7.92毫米全威力彈,所以捷克式的人體殺傷力和對掩體的破壞力遠超過使用6.5毫米彈藥的歪把子,而且捷克式的精度也不亞於素以高精度著稱的歪把子,實戰中一些老兵甚至可以控制點射子彈數將其作為變相的自動狙擊武器!新兵也可以在幾天內學會連射的基本操作。此外,捷克式能夠快速更換槍管更是在實戰中優勢巨大,這就導致日軍分隊如果沒有得到重機槍,火炮或擲彈筒協助,火力上就明顯處於下風。雖然捷克式的彈夾容量為20發,理論上不如歪把子6個5發彈排彈頭火力持續性高,但由於雙方射擊性能的差距,所以捷克式反而在火力持續性和射速方面佔盡優勢。

96式讓日軍開始在輕機槍性能上逼近了捷克式的水平

然而,這種同等數量同等素質下單一武器的理想化對決並不能總出現在實戰中,首先如果假設一挺輕機槍單日彈藥消耗量為一萬發,而日軍一個配備輕機槍的步兵分隊(班)一次就可以攜帶兩千發子彈,輜重部隊還會較快地為其提供補充。抗戰時期只有早期的德械師和後期的駐印軍可以達到或超過該水準,而其他多數部隊的步機槍彈藥數量要遠低於對手。而且隨著抗戰的深入,一些高素質的老兵大量損失後新兵的訓練水平差得多,機槍的操作難度又高於步槍,這就明顯導致中方捷克式的火力效率出現明顯降低。試想下,這些營養狀況不良的新兵本就難以控制後座力較大的捷克式,而他們又沒有掌握捷克式最具威力的2-4發點射,進入實戰中往往由於心慌或操作失當導致一通掃射,捷克式的子彈口徑較大,後座力也顯然較大,在這種掃射中很容易導致子彈亂飛而無法有效殺傷敵人。此外,日軍的歪把子無論製造維護補充,質量維持還是彈藥供給都有便利優勢,早期抗戰時直接引入或國內較大規模兵工廠製造的捷克式固然性能優異,但也有不少地方簡化工藝生產的捷克式壽命和可靠性都大大低於原廠,這就導致其優勢大幅降低。更主要的是,除了德械師和後期遠徵軍駐印軍可以在班組機槍數量上抗衡日軍外,一些雜牌部隊或八路軍新四軍往往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才有個位數的捷克式,而日軍一個中隊正常情況下甚至可能配備9挺歪把子,縱然捷克式具有性能優勢也不可能抵消如此數量優勢。

進一步改進的99式甚至已經超過了中國使用的捷克式

隨著抗戰深入,捷克式在性能上的優勢也逐步被敵人趕超。早期戰鬥中日軍不少部隊都使用繳獲的捷克式而放棄歪把子,日本戰地記者深感這種現象讓本國武器顏面無光,就厚顏無恥地將捷克式稱為日軍新型槍械。由於日軍一線部隊對歪把子的不滿日益高漲,所以日軍責令南部麒次郎結合捷克式等他國輕機槍的設計亮點,並在歪把子的基礎上改進一款真正的新型輕機槍。最終,被戲稱為山寨版捷克式的96式輕機槍問世,該槍依舊採用歪把子的一些結構和導氣設計,彈藥也與之類似,但該槍不再使用偏向一側的沉重漏鬥,而是換成和捷克式一樣的上方插入式彈夾,其容量已經增至30發,超過了捷克式,而且其獨特設計還可以讓射手時刻了解彈夾內剩餘彈藥數量。再加上96式也可以快速換槍管,所以它實現了射手單獨作戰的可能性。但96式也存在不足,例如其槍機和歪把子近似,所以雖然其封閉式供彈消除了歪把子那種異物進入導致故障的隱患,但子彈依舊需要塗油才能避開卡殼,但子彈塗油後如果不迅速打出,在較多塵土的環境下就依舊容易導致故障。此外,96式的子彈威力依舊比捷克式差距明顯。不過從總體上看,96式的性能比捷克式已經十分接近了。隨後,日軍又開發了使用7.7毫米彈藥的99式輕機槍,99式通過改善結構而基本消除了卡殼問題,威力和射速也明顯增加,槍口上還增設了喇叭狀的消焰裝置。扣除它們可以上刺刀這種畫蛇添足的設計外,96式和99式幾乎不亞於歐美同類輕機槍。

十四年保家衛國硝煙中,捷克式憑藉百戰榮光樹立了自己的地位

抗戰中後期,兩種日軍新型機槍雖然配備了一些在正面戰場作戰的日軍,但受制於日本明顯遜於歐美的生產力水平,大量歪把子依舊服役於一線日軍中,特別是駐紮華北的日軍治安部隊。真正實現徹底換裝的只有在太平洋的日軍。在96式和99式面前,捷克式幾乎失去了性能優勢,特別是日軍還為部分新型機槍增設了光學瞄準鏡使其可以遠程狙擊。據說,在常德附近的一次戰鬥中一挺日軍96式輕機槍的主副射手曾龜縮在堡壘內阻擋了優勢數量國民黨軍很長時間,而新四軍了解到這些日軍新型機槍後,也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靈活作戰,其目的就在將其繳獲後反過來有效打擊敵人。每當八路軍或新四軍真正繳獲96式/99式之後,都會將其作為分隊內壓箱底的火力支援武器。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抗戰時中國並未真正因為捷克式而獲得輕機槍對比環節上的整體優勢。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為何要叫八佰?真正的原因硬漢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01 致敬,並居安思危電影《八佰》一場戰爭片,仿佛身臨其景,置身於中。向片中的英雄們致敬,看電影《八佰》,居安思危,今日的和平,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八佰》:賺盡眼淚,究竟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看完這部電影,深刻思索。
  • 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電影八佰主要講什麼電影《八佰》是由管虎導演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電影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瑞士造、中國用。抗戰時期的SIG啟拉力輕機槍
    昨天我寫完瑞士MG51通用機槍時,評論區有小夥伴想讓我寫一下啟拉力機槍,也就是瑞士的KE7。話說這機槍一直挺冷門的,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咱們的主力機槍之一,但產量遠遠比不上捷克ZB26,所以存在感不強。倒是戰地5發布之後,KE7作為支援兵的默認機槍,而且非常容易上手,這倒讓這把槍的知名度提了一大截。我這篇就和大家聊聊它。照例先解釋名字,KE7的設計師分別是帕爾·啟拉力Pál Király和戈特哈德·恩德Gotthard End。K和E則是這兩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而7則是表示這是瑞士當年輕型自動武器計劃中的第七種原型。
  •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但背後卻不是一個好故事
    我們也迎來了《八佰》的正式上映時間:2020年8月21日。這個消息對於廣大影迷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諸多影評媒體在看過《八佰》的點映之後,紛紛給出了頗高的評價。然而在讚譽之下,卻湧入了一些負面的聲音,是什麼原因導致《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卻講了一個不盡人意的故事呢?《八佰》是一部什麼電影?
  • 95年前蘇聯列裝第一款輕機槍 曾經援助中國1400挺 參加抗日戰爭
    其餘的則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交付給西班牙共和國軍隊,當時它已經在蘇軍中逐步退役,被輕得多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DP)機槍所取代。需要說明的是,蘇聯曾經援助中國1100挺DP機槍參加抗戰。總有人斷章取義說什麼蘇聯用淘汰裝備支援中國抗戰,說這樣話的人既蠢又壞。
  •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
    如果說,一開始我們還在人物的不斷出場、離場中試圖分辨出誰是故事的主角,到後來我們就完全進入了「八佰」群體之中,與他們一起在槍林彈雨中殊死決戰。雖然可能有少量觀眾仍然會執著地建構一個傳統的主人公故事,但大多數觀眾應該說都已經進入了影片所構造的「情景」之中,當陳樹生在白汗衫上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 《八佰》填補了中國電影的一處空白,太需要一部優質的二戰大片了
    2020年8月份,我們終於等到了第一部華語商業電影大片—《八佰》。該片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實則400多人的加強營)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守家衛國的英雄讚歌。
  • 美評選全球最佳輕機槍,俄制輕機槍奪得榜首,中國機槍卻無一上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出臺了一份全球最佳輕機槍的榜單,而俄羅斯PKM系列通用機槍(卡拉什尼科夫機槍改進型)則位列榜單首位。後來蘇聯又在此基礎上為PK減重,將其重量從9公斤減到了7.7公斤左右,也就是現在的PKM系列輕機槍,它最大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理論射速每分鐘650發,實際射速為每分鐘250發以上,使用200~250發的彈鏈盒供彈,彈藥更換方式相對便捷。僅從PKM的參數中就可以看出,它相比國際上很多通用機槍,其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 中國電影《八佰》在英國上映
    中新社倫敦9月17日電 (高天胤)中國電影《八佰》當地時間16日在英國上映,這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在英國上映的中國國產大片。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中國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戰役。為了掩護五十萬中國軍隊西撤,一支隊伍奉命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對抗數萬日軍,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為壯聲勢,這支四百餘人的孤軍對外稱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電影《八佰》大火,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也因此迎來參觀客流高峰。但「蘇州河」邊的實景地其實在蘇州湖邊的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鍾升 攝該片由中國導演管虎執導,張譯、姜武、杜淳等演員參演。
  • 抗日戰爭中中國機槍的源頭—ZB-26輕機槍
    自從中國將火藥發明出來,流傳到西方之後,世界就逐步的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特別是在二十世紀,西方各個國家都在研發生產屬於自己的先進武器裝備,今天兵哥要介紹的是一款來自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這就是ZB-26輕機槍。
  • 如果《八佰》用這首歌當主題曲,也許是一種圓滿
    《八佰》今日上映,風叔我今日也營業一回。其實,風叔對《八佰》的配樂和歌曲是有一些微詞的——配樂沒有存在感是見仁見智,而《倫敦德裡小調》改成《蘇州河》,找出品人閨蜜和國際巨星來合唱,就有恢弘的國際範兒了嗎?這首歌出來後的反響平平,已經說明了一切。
  • 《八佰》豆瓣8.3分,首日票房1500萬,你會去影院捧場嗎?
    《八佰》故事背景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八一三事變後期,10月26日晚,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紀念在淞滬會戰中的「八百壯士」而創作的《八百壯士歌》,曾響徹華夏大地,大大激勵了國人的抗日士氣。抗戰勝利後,《八百壯士歌》又被改成《中國一定強》,風靡一時。「八一三」事變是民族歷史上的慘痛災難,無論身在何處,何種黨派,每一位國人都應當銘記在心,永誌不忘。
  • 詳解《八佰》:國軍的雜牌軍不如王牌軍嗎?德械師是否為抗戰主力
    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故對其統稱為德械師抗戰電影《八佰》的票房與話題度不斷呈正比攀升,箇中部分情節與臺詞格外引發爭議。譬如魏晨飾演的朱勝忠痛斥「逃兵」們道「就是因為你們這幾十萬雜牌軍,國軍才讓日本人打成這樣」。
  • 電影《八佰》,其實只講了兩個字
    我以為,如果透過悲壯而熱血的劇情,去看這部時長147分鐘的電影《八佰》,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只講了兩個字:轉變。第一,謝晉元變了。從一個眼睛裡只有戰場、一往無前的熱血軍人,變成了一個格局更高、懂得在合適的時機撤退以保存實力的戰略家。
  • 抗戰中「國產」機槍,相傳的「老兵怕機槍」指的是最後一挺!
    1.啟拉利輕機槍:如圖,說起這個奇怪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該機槍為卻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該槍械是世界知名的瑞士SIG武器公司所研發,具有操作簡單、維護方便、質量小方便作戰攜帶等優點,但是瑞士軍隊對這挺機槍並不感興趣,只是象徵性的採購了一些。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文 | 李嘯天《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救市之作,大家對《八佰》的期望值甚高。據電影場的反映來看,至今表現都還不錯。不過,迅速就有資深影迷來與1975年上映的臺灣版《八百壯士》進行比較,作為林青霞的成名作,兩部《八佰》自然有得一比。
  • 抗日戰爭時使用的4挺輕機槍,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第一挺,你認識嗎?
    ZB-26式輕機槍:其誕生於1926年,作為捷克造最經典的一款槍械,同時也是戰爭年代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的最大用戶卻是中國,在抗戰中,常有一句話叫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它;據記載,它從推出到1939年停產,一共產量約12萬挺,熱銷十幾個國家軍隊,而我國就進口了30249挺,因其易於操作、火力強大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捷克斯洛伐克,一個歐洲的小國,戰爭開始沒多久就被德國消滅了。不過,雖然說開戰沒多久就被滅了,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許多武器卻被保存了下來。比如說38T坦克,這就是二戰中被德軍採用的捷克斯洛伐克武器。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另一件明星武器——ZB26輕機槍,則不再僅僅局限於德國,而是走向了全世界,成為了二戰中的良心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