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2021-01-13 騰訊網

捷克斯洛伐克,一個歐洲的小國,戰爭開始沒多久就被德國消滅了。不過,雖然說開戰沒多久就被滅了,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許多武器卻被保存了下來。比如說38T坦克,這就是二戰中被德軍採用的捷克斯洛伐克武器。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另一件明星武器——ZB26輕機槍,則不再僅僅局限於德國,而是走向了全世界,成為了二戰中的良心機槍。

一、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完了蛋,原本屬於奧匈帝國的捷克斯洛伐克順勢就獨立了。但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裝備十分混亂,差不多就是個萬國造,在這你能找到各國的武器,別說能找到俄國的莫辛納甘,你連日本的步槍都找得到。這種局面讓捷克斯洛伐克愁壞了,畢竟這種混亂的萬國造狀態,顯然不適合軍備發展。痛定思痛的捷克斯洛伐克決定,好好改進本國軍備情況。

不同於歐洲其他的小國,捷克斯洛伐克有完整的軍工體系,只要時間準許,把武器系統化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輕機槍。為了研究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採購了主流國家多款輕兵器以研思本國需要的最適構型;包括法國貝蒂埃步槍、德爾納機槍、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白朗寧自動步槍、丹麥麥德森輕機槍等武器。

在研發案當中有件代號「布拉格II」(Praha II),是由烏爾斯基·布羅德兵工廠及捷克國營兵工廠布拉格廠合作之輕量級彈鏈進彈武器。1923年該研究案啟動時,布拉格廠只是間規模比較小的武器生產廠,受限於工業產能因此決定走精密度較高的全自動武器研發方針。布拉格廠所屬的工程師瓦克拉夫·哈力克與他的兄弟伊曼紐爾·哈力克與兩位波蘭籍工程師助手在1年內完成了布拉格II計劃原型樣槍,原型槍代號布拉格vz. 24。

但沒過多久,因布拉格廠財務危機,哈力克兄弟就被排除在槍枝設計團隊外,烏爾斯基·布羅德兵工廠收購布拉格廠後繼續改良vz. 24機槍,布拉格II被布拉格I-23(Praha I-23)給代換。原本的彈鏈進彈設計被更改為彈匣供彈,並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雖然在法律上有部分問題未解,但輕機槍在1926年底開始量產,1928年進入捷克陸軍服役,代號ZB vz. 26。

二、ZB-26的技術特點

ZB-26輕機槍的工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的閉鎖結構。利用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頂部的閉鎖卡槽完成閉鎖。當你扣動扳機時,槍機就會向前運動,槍匣下面的防塵片會向前彈開,讓空彈殼能向下拋出。平時為了防止沙塵進入,這個位置會被關閉。而子彈進入彈膛後,活塞杆與槍機座就會因為慣性,向前運動,並且會打擊槍機內的撞針,最後擊發子彈。

子彈被擊發後,槍機後端會從槍機座向上頂住槍匣,完成閉鎖。而當子彈通過槍管的氣孔之後,氣體就會導入活塞筒去推動活塞杆讓槍機後退。這個時候槍機後端就會跟著底座的斜槽落下解鎖,槍機則後退,把空彈殼扔出去。此時彈膛末端退殼榫由槍機上的凹槽撞擊彈底上緣,彈殼向下彈出。最後槍機會回到開膛待機狀態,根據單連發選擇鈕,或是開膛待擊,或是立即重複上述的動作。

而ZB-26輕機槍的彈藥選擇上,選擇是7.92X57毫米槍彈,而供彈方式選擇的則是彈匣。不過彈匣如果放在機槍的槍身的中心線下方,那麼就會造成射手的射擊姿勢非常彆扭。同時因為彈匣頂住地面,會造成射擊姿勢的進一步破壞,所以還要加高雙腳架來避免問題。但這樣的進一步問題就是讓射手的射擊姿勢更加彆扭。因此只能選擇將彈匣放在槍身中心線上方。

當然了,這樣也會有一個了現代問題,那就是機槍的瞄具無法放在槍身的中心線上,所以瞄具只能選擇放到槍身的左側。瞄準裝置採用的將傳統準星和蝸輪式缺口照門,組合出來的機械瞄具。這也就是機槍側面的那個圓輪,它的作用就是作為瞄具的一部分。至於拉機柄則放到了槍身的右側,當你將拉機柄後拉,機槍就會進入待擊狀態。

而當時的輕機槍多半都是用彈匣的,裝彈量不好,普遍也就有個二十發左右。沒辦法,當時也沒什麼輕機槍是採用彈鏈的。除了德國的MG34/42和美國的M1919系列,誰也不會這麼做。所以雖然更換彈匣的空檔會出現火力中斷,但反正輕機槍也不考慮長時間射擊,因此彈匣裝彈量不足,也就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ZB-26在當時是第一個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輕機槍,光是這一點就給它加了不少分。當然,如果說這輕機槍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託肩板和託底套裡都有緩衝簧,能夠大幅度減少後坐力。

三、火遍世界的ZB-26輕機槍

得說的是,ZB-26誕生的時候,恰好是德國被制裁的時候,因此原本的軍火市場裡,德國也就不存在了。ZB-26輕機槍則趁機在市場裡佔據了一席之位,因為當時許多國家都在使用7.92X57毫米子彈,所以同樣使用這種子彈的ZB-26輕機槍就成了這些國家的首選輕機槍。毫不客氣的說,ZB-26輕機槍當時完全是市場上的明星產品。哪怕就是一個走私團夥,也會選擇買上一挺ZB-26備用的。

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就大量出口這種輕機槍,其中相當數量就賣到了中國,因為當時在國際輕機槍市場上,就沒有其它任何一種輕機槍能和這個競爭了。所以說ZB-26輕機槍以尖端武器的形象打入了中國市場,很快就獨佔了中國輕機槍市場。當然了,中國各地的兵工廠也紛紛開始著手對ZB-26輕機槍進行仿造工作,馬上這種輕機槍就成了中國軍隊的一種象徵。

而日本就在中國好好品味了一次ZB-26輕機槍的威力,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裡,十九路軍的士兵就是在ZB-26輕機槍對抗了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這一場戰役雖然最終十九路軍惜敗,但是日軍也並不好受。畢竟面對ZB-26的火力和可靠性,大正十一式就只能用糟糕來形容了,動不動就卡殼故障,而且射速還奇慢無比。

所以說日軍士兵當時對ZB-26輕機槍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能夠繳獲到了一挺ZB-26輕機槍,那麼他們會馬上把這種輕機槍納為己有,哪怕子彈不好找也必須留下。而這些繳獲的ZB-26輕機槍,也成為了日本軍方眼裡的香餑餑,某個角度上也促成了日本後來去生產仿照ZB-26生產的九六式輕機槍和九九式輕機槍的原因。

而大洋彼岸的英國對於ZB-26輕機槍也是異常感興趣,因為他們自己的維克斯輕機槍是真不怎麼樣,不僅重量過大,性能也全方位落後。但無奈偌大個英國卻沒人製造出一挺好的輕機槍。無奈之下英國只能在1935年選擇對外招標。

考慮到英國陸軍可是筆大生意,所以當時吸引了一波廠商前來競標。但在當時的測試對比中,全面勝出的仍舊是ZB-26輕機槍,這款輕機槍無論在可靠性還是技術上,都大大優越於其它參選者。

這一結果大大超過了英國軍方的預估,但這個時候英國陸軍卻來不及矯情了,因為他們終於找到自己滿意的輕機槍了。所以在沒有經過多少討論的情況下,英國軍方立刻將該槍作為了英國制式裝備,並且從捷克斯洛伐克那裡購買了生產授權,並交由英國著名的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從也就有了ZB-26的英國「胞親」布倫式輕機槍。

當然了,捷克斯洛伐克所謂的ZB-30其實就是布倫式機槍的早期型號,也是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使用的還是7.92X57毫米子彈,只不過後來給了英國生產授權而已。

而侵吞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則是另一個ZB-26輕機槍的主要裝備者。但是德國在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將大批捷克斯洛伐克庫存軍備納進了德軍的軍火庫裡,這也包括烏爾斯基·布羅德兵工廠的倉庫裡,原本要交付給英國方面的5000挺ZB-33輕機槍(ZB-30改進型,使用了英國的7.7毫米子彈)。這讓英國方面十分不滿。但德國可管不上那麼多,直接把這些武器改名為MG26/30,然後統統裝備給了德國武裝黨衛軍。從此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就成為了德軍的一份子,並得到了德軍的好評。

結語

事實上,很難想在戰爭中,有這麼一種輕機槍,能夠在戰爭雙方裡到處開花,並獲得了各國一致的好評,甚至不惜去繼續生產或是仿製。但是這另一方面也證實了,捷克斯洛伐克軍工產業的強大和先見之明。畢竟無論是他們生產的LT-38坦克還是ZB-26機槍,最終都成為了二戰中的優秀武器。這不得不說讓人感到佩服,畢竟一個小國能做到如此,已經是不容易了。

相關焦點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世界名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劉易斯輕機槍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著名的加特林機槍、諾登菲爾特機槍和馬克沁機槍就已經聲名鵲起,尤其是馬克沁機槍,在英國多起殖民地戰爭、美西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已經展現出巨大的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機槍的大量使用改變了戰爭形態,防守塹壕的一方能夠依靠笨重的機槍射殺數十倍於己的敵軍。
  • 抗日戰爭時使用的4挺輕機槍,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第一挺,你認識嗎?
    ZB-26式輕機槍:其誕生於1926年,作為捷克造最經典的一款槍械,同時也是戰爭年代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的最大用戶卻是中國,在抗戰中,常有一句話叫老兵怕機槍,說的就是它;據記載,它從推出到1939年停產,一共產量約12萬挺,熱銷十幾個國家軍隊,而我國就進口了30249挺,因其易於操作、火力強大
  • 比利時響尾蛇-劉易斯輕機槍
    飛機安裝劉易斯 1914年8月的一天,一架德國的福克飛機盤旋在馬恩河上空,對英法聯軍的部隊進行偵查,忽然,它的6點鐘方向出現了一架英國飛機,當時在各國軍隊中,飛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戰場偵查,並不屬於戰鬥編制,交戰雙方的飛行員最多也只是幹擾對方的飛行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
  • 二戰最知名的4挺機槍,其中一挺最糟糕是日本造,人人都認識!
    1.DP28輕機槍:該機槍在一戰之後,二戰爆發之前,在全球輕機槍界中處於老大哥的地位,具有易於製作、火力旺盛、動作可靠、維護簡單等優點;它在著名的冬季戰爭、衛國戰爭、二戰中均是蘇聯軍隊的主力輕機槍,一直服役蘇軍直到五十年代末期才退役,備受蘇軍的信賴。
  • 美評選全球最佳輕機槍,俄制輕機槍奪得榜首,中國機槍卻無一上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出臺了一份全球最佳輕機槍的榜單,而俄羅斯PKM系列通用機槍(卡拉什尼科夫機槍改進型)則位列榜單首位。美媒指出,俄制PKM機槍重量不到8公斤,不僅輕便耐用後坐力小,而且其性能也極為可靠,甚至可以堪稱是美軍這些年在海外遭遇的最危險武器之一。俄制PKM機槍的原型其實就是著名槍械設計大師,卡拉什尼科夫於1960年設計的PK系列輕機槍。最初PK機槍使用的是7.62×54毫米R型大凸緣彈藥,也就是著名的SVD狙擊步槍所使用的子彈,其火力強度、精準度和穩定性都非常出色。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
  • 世界上第一挺輕機槍,在中國也曾大量使用
    在機槍的發展歷史上,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是值得人們去記住的一款名槍。這不僅因為它是世界上的第一挺輕機槍,更重要的是它性能好,衍生型號多,有三十多個國家曾有所採購,包括中國在內。在「麥德森」輕機槍誕生之前,當時所使用的機槍都是水冷式機槍,笨重、機動性差。
  • 抗日戰爭中中國機槍的源頭—ZB-26輕機槍
    自從中國將火藥發明出來,流傳到西方之後,世界就逐步的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特別是在二十世紀,西方各個國家都在研發生產屬於自己的先進武器裝備,今天兵哥要介紹的是一款來自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這就是ZB-26輕機槍。
  • 長相奇特,10萬挺輕機槍成了最猛的抗日神器!
    之所以稱之為捷克造,主要原因是這是一款由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在中國它的武器代號並不是那麼響亮,但任何用這款槍的人都知道來自捷克,所以捷克造的名稱跟那個廣為所知。ZB26輕機槍除了配發給步兵使用外,它還能被架在裝甲車上使用,充當移動火力,據統計捷克本國一共生產了超過14萬支ZB26輕機槍,並銷往24個國家,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其實但從性能上來說,ZB26並不是當時最優秀的機槍,像是美國的白朗寧可能在某些層面上說就更加優秀。
  • 二戰4大兇悍機槍:第1美國造,第2被譽為收割機,來自德國
    導語:二戰4大兇悍機槍:第1美國造,第2被譽為收割機,來自德國二戰時期,機槍是最主要的核心武器之一,這種槍械火力猛持續射擊能力高,布置在固定的位置產生的威懾力很大,早期的時候都是用它們來壓制敵人,針對這點各國在後續的作戰中,奮力發明了更多越加先進的機槍,實戰效果更加出色
  • 95年前蘇聯列裝第一款輕機槍 曾經援助中國1400挺 參加抗日戰爭
    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還有一款車載型,在博物館中同樣有展示。託卡列夫父子與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託卡列夫(1871~1968)完全可以稱得上蘇聯槍械設計大師,一生共設計出27款各型槍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託卡列夫1930型手槍,中國仿製版就是54式手槍。
  • 「海豹」利器一美國MK-48輕機槍
    MK-48輕機槍由比利時FN公司的美國公司在「米尼米」5.56毫米輕機槍的基礎上,換裝7.62毫米槍管改進而來,該槍為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研製,具有性能可靠、威力大、射程遠等優點。其"祖先"是比利時著名槍械製造商FN公司的"米尼米"輕機槍,即美軍的M249輕機槍。
  • 抗戰時,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為什麼能風靡全中國?國人的智慧功不可沒! 捷克式輕機槍出口不過12萬挺,而中國就購入和仿製了同等數量的機槍,這個數目絕對可居世界之冠,以至於當時中國各方武裝中都裝備有數目不等的捷克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捷克式機槍如此風靡中國呢?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1.加特林M134加特林M134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機槍,7.62毫米彈藥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人稱"火神炮"。
  • 從7.92mm機槍到7.5cm炮,二戰德國空軍: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二戰時期的空戰可以說是最有男人味的空戰了,目標皆在視距內,機槍機炮的轟鳴,狗鬥到BZ,這是一戰時期的農藥機之間的菜雞互啄和現代戰爭的超視距雷達紅外飛彈幹架是不可比擬的,前者火力速度太弱,後者壓根看不到人。
  • 二戰美國著名機槍,曾被稱為「土豆挖掘機」,立下赫赫戰功
    (美國第一支機槍是著名的「土豆挖掘機」——柯爾特M1895)機槍在傳統的步兵作戰中的價值還是非常大的,即便在機械化開始崛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機槍列裝數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當時軍事實力的最重要標準之一。而作為二戰戰勝國,機槍也對美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太平洋戰場上大規模衝鋒的日軍部隊,美軍數量眾多的機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戰後四大著名班用機槍:第二款出鏡率最高,第四款滿滿二戰情懷!
    第一款:蘇聯RPK輕機槍,它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一款輕機槍,雖然已有近50年的歷史,但仍是世界多國的主要裝備之一。RPK輕機槍是以AKM突擊步槍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它具有重量輕、機動性強和火力持續性好的特點。
  • 抗戰時中國輕機槍巨大優勢觀點徹底錯誤?!《八佰》沒把故事講全
    從護旗橋段中日軍出現的96式艦載戰鬥機再到淞滬戰場上常見的柏克門式衝鋒鎗,無論單兵服裝/武器和重武器/交通工具都幾乎讓見慣不少國產戰爭片明顯BUG的人讚嘆不已,特別是孤軍使用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首次以20發直彈夾面貌出現,此前一些國產戰爭片甚至直接用56式衝鋒鎗的彎彈夾安裝到作為道具的捷克式輕機槍,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漏洞在今天知識愈發豐富的軍迷觀眾面前無疑是嚴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導致該片口碑和收視率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