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一號傳回首張自拍 星基物聯網產業初見形態—新聞—科學網

2021-01-18 科學網

 

 

1月18日,九天微星更新了「瓢蟲系列」衛星在軌飛行狀態,並發布首期生態共贏計劃。「瓢蟲系列」衛星於2018年12月7日由九天微星發射,旨在驗證百公斤級衛星的整星研製能力,在多顆立方星上驗證創新技術,並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等領域開展物聯網系統級驗證。

 

其中「瓢蟲一號」衛星是九天微星研製的首顆百公斤級衛星,搭載與中科院西光所、中科天塔聯合研製的太空自拍、星光閃爍和太空VR三大載荷,目前衛星已完成平臺測試和載荷測試,所有功能運行正常,取得了良好的在軌效果。

 

「瓢蟲一號」副總設計師張振興介紹了衛星的在軌飛行狀態,展示了「瓢蟲一號」拍回的首張太空自拍,首次對地閃爍影像和太空VR照片。作為全球首顆搭載太空自拍功能的衛星,瓢蟲一號攻克了顯示屏在太空暴露中的環境適應性難題,突破了低成本磁控展開式結構設計等關鍵技術。

 

2018年12月25日,「瓢蟲一號」在北京首次測試星光閃爍載荷。由天銀星際研製的恆星敏感器,在地面清晰捕捉到當天閃爍的摩斯碼點線Merry Chrismas,並測得閃爍實際亮度為-0.5等星,高於零等星亮度的設計要求。

 

張振興介紹,衛星在五六百公裡的軌道高度飛行,對地面的某一點進行凝視,保持閃爍亮度需要很高的瞬時功率,對姿態控制的精度要求也非常高。「瓢蟲一號」在研製過程中突破了能源管理分配、高精度姿態控制等多個關鍵技術。衛星使用九天微星自主研發的姿控系統,與合作夥伴提供的姿態測量和執行部件形成整體。無論是對地凝視,還是對日、對地各種姿態變化和保持,都執行得非常完美,最終保證閃爍任務的圓滿完成。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表示,未來一方面將聯合科研院所和高校,擴大航天領域的STEAM教育服務範圍,創造更豐富和受歡迎的教育產品,滿足青少年對於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人人皆可參與航天」。另一方面,也將通過快速構建物聯網星座,快速提供物聯網服務能力,促進全球範圍內的萬物互聯和產業信息化升級,最終利用這些全球範圍內的大數據和AI技術,為真正的智慧地球而服務。

 

 

相關焦點

  • 「瓢蟲」衛星發射 將開啟「星座物聯網」驗證—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董瑞豐)「瓢蟲」系列7顆小衛星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入軌。
  • 異色瓢蟲大放異彩—新聞—科學網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方向是促進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 農業部也在促進「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實施,其中化學農藥的減量化、零增長是重要的內容。
  • 飛行200億公裡,傳回上萬張照片,旅行者號的貢獻你了解多少?
    導語:飛行200億公裡,傳回上萬張照片,旅行者號的貢獻你了解多少?就在人類短暫的航天史中,有兩枚探測器成功帶領我們觀測到了太陽系的其他景象,那便是旅行者一號與旅行者二號,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兩個探測器,累計飛行了200億公裡,創下了奇蹟,也為地球傳回了珍貴的數據。那麼旅行者號,飛行200億公裡,到底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 「瓢蟲」衛星發射 將開啟「星座物聯網」驗證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瓢蟲」系列7顆小衛星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入軌。完成在軌測試後,該系列衛星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星座物聯網」驗證。  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但萬物互聯的前提,是要有一個高效快捷的數據傳輸網絡。
  • 「瓢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瓢蟲」升空守護大熊貓 太空VR也能玩
    今天12時12分05秒223毫秒,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研製的「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在完成在軌測試後,該系列衛星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星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場景的系統級驗證。
  • 七顆「瓢蟲」來自北京民企
    這次發射的10顆小衛星,其中七顆「瓢蟲系列」衛星來自於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在完成在軌測試後,該系列衛星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星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場景的系統級驗證。
  • 九天微星「瓢蟲系列」7星發射升空
    據了解,本次搭載發射的九天微星「瓢蟲系列」由7顆小衛星組成。主星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其餘為3顆6U立方星,3顆3U立方星。其中瓢蟲一號及5顆立方星由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自主研製並運營,一顆6U立方星為聯合研製。完成在軌測試後,「瓢蟲系列」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星物聯網系統級驗證。
  • 距地65億公裡,旅行者一號傳回的一張圖片,卻震撼了整個世界
    距地65億公裡,旅行者一號傳回的一張圖片,卻震撼了整個世界 2020-11-20
  • 「瓢蟲系列」衛星應用先行
    12月7日12時12分,「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瓢蟲系列」由7顆小衛星組成。主星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其餘為3顆6U立方星、3顆3U立方星。其中瓢蟲一號及5顆立方星由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自主研製並運營,一顆6U立方星為聯合研製。
  • CATICE 2020汽車技術論壇在青召開—新聞—科學網
    本次論壇以「變革機會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袖共同研討智能網聯時代背景下汽車技術發展趨勢,解析智能汽車面臨的風險與機遇,探討新時代中國汽車行業產業創新升級之路,共論汽車技術發展之道。 青島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夏正啟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網際網路帶來的工業革命前沿,技術革命為智能網聯提供了技術支撐。
  • 除兩顆沙特衛星外 還有個「瓢蟲系列」
    【延伸閱讀】「瓢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瓢蟲」升空守護大熊貓 太空VR也能玩今天12時12分05秒223毫秒,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研製的「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在完成在軌測試後,該系列衛星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星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場景的系統級驗證。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49期:30億新基建項目落戶南京,首個全球...
    國電投集團將致力於在南京未來科技城打造城市能源網際網路綜合示範區,助力區域智能電網、5G智慧城市等產業發展壯大。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將建設南京運營中心,打造「一中心一基金兩基地四研院」。首個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獎「湛盧獎」出爐近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聯合福布斯中國評選首個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獎——「湛盧獎」。
  • 4大優勢全國領先 助成都建物聯網產業高地
    4大優勢全國領先 助成都建物聯網產業高地   2010年5月,成都市在全國中心城市率先出臺《成都市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2年,成都將打造以物聯網企業為核心、產業基地為載體、產業聯盟為支撐,立足西部、輻射和影響國內外市場的中國物聯網產業高地
  • 黑冠猴自拍照打起版權戰—新聞—科學網
    黑冠猴的自拍照 都說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是殘酷的,其實人類世界的版權之爭也好不到哪去。因為猴子的自拍照,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衛·斯萊特就打上了官司,這一打就是好幾年。最近,善待動物組織(PETA)又將這個案子提交給了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PETA聲稱自己代表黑冠猴,爭取其自拍照的版權。 關於黑冠猴自拍照的版權之爭,還得從2011年開始說起。 那一年,斯萊特在印度尼西亞中部的蘇拉威西島上拍攝黑冠猴。他用遞去食物等辦法與黑冠猴套近乎,漸漸地解除了它們的戒備。
  • 共建權威有溫度的物聯網產業共同體——深圳物聯網產業協會(籌)第...
    未來,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籌)希望跟大家一起去組成一個生態共同體,集合大家的力量打造物聯網產業共同發展的平臺,會員抱團協同發展、攻堅難點、共同制定行業團體標準,讓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更加健康、有序。」2019年7月5日下午,在熱烈的討論中,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籌)第四期創始會員座談會在東方科技大廈22樓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會議室成功召開。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39期:港珠澳大橋建5G智慧橋梁,我國年底...
    「中國車聯網示範區創新聯盟」正式成立5月9日,江蘇省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現場推進會」在無錫召開,當天,由江蘇、上海、浙江等車聯網示範區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車聯網示範區創新聯盟」,將聯合打造一個全國車聯網示範區的協作平臺、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的轉化平臺,做優產業生態,多方聯動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 國電高科呂強:天啟星座拓寬物聯網邊界,瞄準萬物互聯
    資料顯示,天啟星座在2018年10月發射了首顆衛星「天啟一號」,之後,發射進度大大加速。 開拓更多應用,壯大產業生態 儘管天啟星座還未完全建成,但已經憑藉其廣域覆蓋等特質,開始為部分行業客戶提供數據服務。呂強透露,天啟星座2020年開展了礦山水文監測,森林防火、智慧農業、智能貨櫃等8類應用,2021年的目標是拓展到15~20類,例如海洋環境監測、跨國專列物聯網資產跟蹤等。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63期:窄帶物聯網技術納入5G標準,美國...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階段建設 擬2021年底前部署完成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工程——「行雲工程」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並已在我國極地科考、地質災害監測、林業監測等領域開展行業示範應用建立新一代天基物聯網系統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萬物互聯的需求,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是萬億級規模的新產業。根據麥肯錫預測,預計2025年前,天基物聯網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
  • 傳回世界首張近距拍攝月背影像圖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3日報導,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