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拜會全臺道教會 將成立道教後援會

2021-01-11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國民黨2008年參選人馬英九昨日下午拜會全臺道教會,馬陣營將成立道教後援會。

 

  報導說,為搶攻宗教票,國民黨由黨主席吳伯雄親自操盤,不同的宗教系統將透過不同人脈紮根。對道教系統靠深耕勤訪,對政治態度較為保守的佛教、天主教,則多安排座談,以政策爭取支持。

  據報導,吳伯雄本身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佛教系統由吳伯雄與臺當局前「體委會主委」趙麗雲負責;天主教系統則有企業家洪團樟,洪團樟的哥哥洪山川是臺北教區總主教,地位僅次於單國璽(臺灣地區首位樞機主教);至於道教系統則靠國民黨考紀會主委阮剛猛等人負責。

  報導稱,馬蕭競選團隊中負責組織的前臺北市民政局長何鴻榮表示,宗教系統自主性都很強,過度介入要求宗教站出來力挺,並不是好的作法。他表示,需要多花精力經營的主要是道教部分,目前道教系統仍舊是民進黨較佔優勢。

  何鴻榮說,另外需要特別留意時間點是明年元旦至農曆過年期間,因為屆時是信徒到廟裡拜拜的高峰期,許多廟宇都會解籤詩,小廟可能會透過解籤詩來判斷誰能當選,這在地方透過口語傳播殺傷力大,不管是解籤好的結果要宣傳,或者要消毒,都要在第一時間掌握。(高大林)

 

相關焦點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庚子年 農曆八月廿四南鯤鯓萬善爺千秋:南鯤鯓代天府又稱五府王爺廟,位於臺南市北門區,由兩座廟所組成,大廟代天府,祀奉五府千歲,小廟為萬善堂,祀奉萬善爺,是全臺規模最大萬善爺的舅父得知此事,就將祂的屍體用草蓆包裹著,埋葬在這塊靈地上。萬善爺坐化的靈地上,在「五府千歲」於清嘉慶年間渡海來臺建廟時,與萬善爺發生了「爭地大戰」,最後,由赤山巖觀世音大士出面調解,協議在靈地上「五王蓋大廟」、「萬善爺蓋小廟」,共同渡救眾生。
  • 道教法物的文化內涵
    道教齋醮正式形成可以追根到祖天師的「三官手書」和寇謙之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到了南朝劉宋時陸修靜演成大型分類齋儀,陶弘景又因齋設醮,制定出醮儀。從此道教法事綿延不斷,齋醮日臻繁多,道教法物也日漸豐富多彩了。(一)法器道教將用的打擊樂器稱作「法器」,即做法用之樂器。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在日常我們談論神話傳說時,一般會把「神仙」作為一個詞語放在一起。如果細分的話,「神」與「仙」還是有區別的。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
  • 揭秘道教:道教的道觀為何大多建在山上?
    喜歡戶外旅遊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道教的很多宮觀都喜歡建在山上,例如武當山上的真武觀,道教聖地青城山的諸多宮觀,最神奇的是被稱為「秦楚一柱,絕頂道觀」的陝西塔雲山道觀,修建於金頂的大殿,地勢十分險要,三面都是數百米的深淵,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為什麼道教都會選擇在山上修建道觀呢?
  • 道教文化:道教的神仙那麼多,到底怎樣才算是「仙」呢?
    太乙真人是《封神演義》中十二金仙之一,《封神演義》又是依據我國本土宗教「道教」而成書的。《封神演義》中有著極其龐大的道教神仙系統,無疑,道教必然包含成仙的內容。春秋時期,黃老之學在中國發源,老子和莊子是其著名代表人物,道家思想核心便是「無為」。道教是在道家的思想基礎上,結合中國古代的神仙崇拜發展形成的。
  • 有趣的道教:這八位道教的神仙都是三隻眼
    很多朋友在給我留言時提到,他們發現有好多道教的神仙都是有三隻眼。除了大家熟知的二郎神以外,道教的神仙尤其是雷部體系的確有很多三目神仙,那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有著三隻眼的道教神仙。華光大帝:馬王爺民間有句俗話:「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都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 道教文化裡道教三清、四大真人、四大天師和道家八寶都包括哪些?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
  • 漳州鳳霞祖宮玄天上帝神尊首次入臺 馬英九來賀
    神尊首赴臺 馬英九來賀漳州鳳霞祖宮是臺灣眾多「玄天上帝」的祖廟昨日,漳州鳳霞祖宮的玄天上帝神尊,赴臺灣巡境6天後歸來,漳州全市約有4000名信眾迎接。漳州信眾迎回「玄天上帝」和賀詞這是600多年來,漳州鳳霞祖宮玄天上帝神尊首次入臺出巡。馬英九、連戰、吳伯雄、蔣孝嚴、王金平、江丙坤等臺灣政要名人紛紛題字祝賀。
  • 神道教與日本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一九四六年元旦,裕仁天皇發表宣言否認自己的神格地位,盟軍總司令也要求日本廢除國家神道,神道教遂成為民間宗教,雖然如此,神道教至今仍是日本人民最崇信的宗教,佔人口的80%。  「神道教」的「神」  「神道」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是誰,他們的具體司職是什麼?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道教所說的木公金母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又稱東王木公和西王金母,為道教尊神。東王木公男神領袖,住在蓬萊仙島;西王金母女仙的首領,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被道教奉為男仙領袖,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生於遠古洪荒之亂世,碧海蒼靈之華澤,因地屬東荒,指生處為名,自號曰東華。以萬物為師長,以天地為洪爐,以眾生為磨礪,執蒼何劍,守九住心,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專注一趣,亦神亦魔。座下七十二座神將,皆一時之豪傑,戰無敗績,兵行必勝,天下遂安。即天地共主之位,定仙神之律法,掌六界生死,掌萬仙籍錄,凡有登仙品階事,必謁之。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張道陵沒被神化前的經歷並不稀奇,他是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通達五經。漢明帝時,他當過巴郡江州(今重慶)令。後入鶴鳴山修道,創立早期道教,凡人道者要交米五鬥,故稱「五鬥米道」。道徒尊稱張道陵為「天師」,五鬥米道也被稱為「天師道」,成為道教正宗。天師的名位,由其後人世代承襲,歷代嗣位天師的,也就名正言順地成為全國道教領袖。
  • 道教:山靜峰秀凝神氣,道教文化是茅山之魂
    道教茅山的靈寶派創始於東晉末年,在道教經典中,「靈寶」一詞最早見於《太平經》,原為神靈寶貴之意。東晉隆安年間,葛洪的族孫葛巢甫附會引申,創作《靈寶經》三十餘卷,並羅列了一個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後嗣的傳經系統。到南朝宋時,經過著名道士陸修靜的增補,立成儀軌,形成了與茅山上清派在修煉方法、禮拜齋醮上相接近的道教派別。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具體來講,「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之上,作為天神的旨令,系道士們所使用的法術。「籙」的涵義有一:其一指秘籍,如黃籙、玉籙、經籙、符籙等;其二指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者。道教認為符籙可以遣神役鬼,鎮魔壓邪,治病求福。由於道派、師承等關係,同名之符製法不盡相同。
  • 你只知道道教三寶,那道教七寶、八寶是什麼?
    關於道教三寶,網上科普的人很多,但是道教七寶和道教八寶在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甚至有很多道士都不知道。今天筆者為您盤點道教七寶、八寶。一、道教七寶根據經典《太上老君內日用妙經》中所言,道教七寶為:「人身中有七寶事,為富國安民,精黑血滿也。
  • 中秋節起源:道教文化與中秋節的形成!
    最終,北宋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 一、開元天寶年間道教的興盛與玄宗遊月宮的傳說。這個故事從表面看是唐代道人為抬高道教地位,杜撰了道士作法,使玄宗得覽太陰仙宮並作霓裳羽衣曲的神話。然而,神話的產生皆有其深厚的社會現實基礎。開元天寶年間,社會上層崇道求仙的渴望與中秋玩月之風尚並存,玄宗遊月宮的神話只是將二者密切結合,也從側面反映出玄宗朝濃厚的崇道氛圍。
  • 馬朱首度合體造勢 馬英九:新北市建設眼睛一亮
    馬英九(左)、朱立倫(右)首次在新北市主場合體造勢,馬5次提到周錫瑋,朱始終保持微笑。記者林昭彰/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一早在板橋出席彰化同鄉會後援總會成立活動,和旅居新北的彰化鄉親熱情互動,彰化縣長卓伯源也到場「情義相挺」,朱立倫承諾將持續推動新北和彰化合作,他強調,新北鄉親來自全臺,他到其他縣市,也是在幫自己選舉。
  • 黃巖專門召開研討會 保護道教「天下第二洞天」
    4月1日下午,黃巖區召開委羽山大有宮保護修繕暨道教文化園建設研討會
  • 道家(上)——是道家成就了道教?
    宗教的道家這裡要講到道家第三個主要的宗派—道教。哲學的道家是尋求有效的管理道以便給生命正常的配額,活力的道家則是尋求增加自身基本供應;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面對流行病、旱災,都需要求神靈保護,求雨,道教對這類問題都一一進行了回應,並且將這些活動制度化了。由於受佛教的影響,三位主神(三清)被安置在萬神殿中,現被道教的天師繼承。
  • 道教神靈眾多,原來是按照這樣來分類的,道教神靈排名也與此有關
    道教的神靈非常多,陶弘景曾經編訂了道教第一部神仙譜系書籍名叫《真靈位業圖》,其中記載的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有3000名,其中有名有姓的神仙都有將近100位。那麼,在如此多數量的神仙基數下,道教是則麼樣將這些神仙一一排名的呢?
  • 道教不用檀香,竟然是這個原因
    可是宗教信仰中,除了佛教喜愛檀香之外;道教對於檀香是忌用的,或者可以說是禁用的,對於用香,道教還喜受沉香、降真。為什麼道教忌用檀香呢?其實在早期的道教文獻中,並沒有明確說不可以用檀香,而是後續的發展過程中,漸漸地的將檀香排除在外,或是在禮鬥時禁用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