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精力放在了健康養生上,而蜂蜜作為一種具備健康養生功效的飲品,已經逐漸走進大家的視野,高成熟度的蜂蜜不僅香甜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但說到蜂蜜,大家就不禁會想到蜜蜂,很多人並沒有真正養過蜜蜂,可能只是通過電視中看到蜜蜂蜇人的場景,對蜜蜂會有一種畏懼心理!其實,大家看到的蜇人的蜜蜂是蜂群的工蜂,它們負責的是蜂群的守衛工作,只要大家不去惹它們,它們一般還是很乖的!
蜜蜂因為毒針構造的原因,在蜇一些大型動物後,毒針無法拔出,會連同尾部部分內臟一起留下來,也就宣布了蜜蜂的死亡。實際上,這些去蜇人的蜜蜂都是群裡的工蜂,為了保護蜂群,這些工蜂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我們卻很少看見蜂王蜇人,即使生命受到威脅,蜂王也從來沒有想過反擊!這是為什麼呢?真相令人動容,不得不感嘆蜂王的敬業!
1、蜂群中的「約定俗成」
大家都知道,蜜蜂是一種社會群居性動物,在整個群體中,各個蜂種分工明確的,蜂王負責產卵,工蜂負責照顧幼蟲、採集花蜜、釀製蜂蜜等大部分工作,雄蜂負責與蜂王交尾……這種明確的分工,最終導致蜂王的所有活動幾乎都是圍繞著繁殖來展開的,蜂王毒針與繁殖有著重要關係,除了與繁殖和蜂群運作有關的事情,蜂王就很少參與了!因此,無論面對怎樣的情況,只要不是蜂王的繁殖地位受到威脅,蜂王都不會用毒針進行反擊。
2、為了避免蜂群失王
秦地原品在上面也說到過了,蜜蜂蜇一些大型動物時,毒針是直接留在大型動物身體上的,會連同蜜蜂的部分內臟一起留下來,蜜蜂必死無疑!而在蜂群中,通常只有一個蜂王,卻要負責整個蜂群的繁殖工作!蜂王主動攻擊大型動物,無疑會置自身於險境,導致蜂群失王。雖然蜂王的毒針與工蜂不太一樣,蟄過後也可能不會立即死亡,但也沒有蜂王願意冒這樣的風險。因此,蜂王即使面臨危險,也不會主動發起反擊。
1、與其他蜂王決鬥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蜂群中只有一隻蜂王,但有些時候也會出現雙王同群的情況,比如蜂群中蜂王自然老化,新王出臺後,新老王就會同時出現在蜂群中,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幾個月之久,這種情況下,蜂王是不會進行決鬥的,等老王去世之後,新王就會徹底掌控蜂群。而如果蜂群中是兩隻同時出臺的蜂王,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蜂群是一次培育多個王臺的,有時候也會疏忽大意,導致兩個蜂王同時出臺,在這種情況下,兩隻蜂王就會進行決鬥。因為蜂王的外表都有一層外殼保護,所以很難通過撕咬決出勝負,而決定勝負的關鍵就在毒針上面!蜂王需要通過毒針刺中另一隻蜂王的蜂王腹節來決出勝負,活下來的就是新的蜂王。
2、殺死未出房的蜂王
蜂群在培育蜂王的時候,並不只是建造一個王臺,而是建造多個王臺,但最終只會有一隻蜂王。最先破開封蓋出臺的蜂王,會去咬開其他王臺的封蓋兒,然後用自己的毒針,將那些還沒有出臺的蜂王蟄死!研究表明,蜂王毒針的毒性是要遠遠高於工蜂的,而且這些小蜂王也不是大型動物,蜂王也不用過於擔心自身的安全性。因此,這些未出房的蜂王可以說是必死無疑,新出房的蜂王也不用為此付出代價!
在養蜂過程中,如果蜂王出現老化,養蜂通常都會捏死或踩死它們,但卻很少看見蜂王的反擊,上面這些就是原因所在!蜂王的毒針只有在自己的繁殖地位受到威脅時才會動用毒針,這可能也算是蜜蜂之間的一種生存法則吧。
我是秦地原品,普及專業養蜂和蜂蜜知識,如有疑問,歡迎私信或在評論區留言,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關注,感謝支持!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