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從地熱水中提鋰新工藝 一旦成功可使德國電池製造商「自...

2020-11-29 極客網FromGeek
  • 人閱讀
  • 2020-07-21發布
  • 來源:財聯社 黃君芝

  • 相關關鍵詞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可謂是日新月異。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而隨著「綠色主題」的興起,電動汽車也愈發受到人們的喜愛。有鑑於此,當前世界對鋰金屬的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長。但陸地的鋰礦資源畢竟有限,科學家們只能不斷研發新技術,從其他地方提取鋰資源。

近期,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KIT)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Jens Grimmer博士與英格勒-邦特研究所(Engler Bunte Institute)的Florencia Saravia博士,共同研發出了一種從地熱中提鋰的新工藝,將其命名為「Grimmer-Saravia工藝」,並為其申請了專利。

據了解,「Grimmer-Saravia工藝」主要分為兩步:

1.將鋰離子從熱水中濾出;

2.進一步冷凝,直到鋰以鹽的形式沉澱出來。

KIT能源中心的科學家們表示,德國地熱供暖和電力設施的熱水循環系統中溶解了大量的鋰資源,足以滿足德國大多數電池製造商的需求。Grimmer博士說:「據我們所知,每公升地熱水中鋰含量高達200毫克。如果我們持續利用這種潛力,我們可以滿足德國相當一部分的需求。」

「鋰被提取出來後,熱水返回到地下,該過程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也不會破壞地熱發電和熱能,並可在幾個小時內從地熱工廠的熱水循環系統中連續提取鋰。」他補充說。

不同於南美鹽湖滷水和澳大利亞偉晶巖中的傳統提鋰方法,該工藝利用了現有的地熱設施來實現提鋰。而且相比之下,南美滷水的富集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並且高度依賴於天氣。在常規的鋰生產中,強降雨會導致數周甚至數月的延遲。此外,這個新工藝還可以同時從熱水中提取其他稀有元素,如銣和銫。

該研究進展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如今,德國有許多正在運營或在建的電池廠,以滿足國內汽車工業的需求。巴斯夫(BASF)去年宣布,將在布蘭登堡新建一家工廠,距離特斯拉的新工廠不遠。寧德時代(CATL)也正在聯邦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建造其歐洲第一家電池工廠。出於對亞洲公司主導汽車製造商電池供應的擔憂,德國已撥出20億歐元,鼓勵德國企業在該國建立電池工廠。而當地的鋰資源將大大推動這些計劃。

據了解,萊茵河上遊平原的地熱資源豐富,該地區建有大量地熱工廠,每年有多達數十億公升的熱水流過這些工廠。兩位科學家與幾個行業合作夥伴正在開發一種測試設備。第一臺原型機計劃在萊茵河上遊平原的地熱設施中安裝,最初將提取幾公斤碳酸鋰或氫氧化鋰。如果試驗成功,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計劃建造一個大型工廠,每年可為歐洲電池製造商提供數千噸的鋰。

電動汽車的批評者總說,製造電池是一個碳密集型的過程,因此許多汽車製造商現在熱衷於減少製造電動汽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如今,可持續性是大眾和寶馬的主要考慮因素。對這些公司來說,能夠以一種幾乎不影響環境的方式從當地獲取鋰,將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國際地熱周訊:紐西蘭已成功從地熱流體中提取鋰
    由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全球對鋰鹽(鋰離子電池的原材料)的需求已顯著增加。傳統鋰資源正在迅速耗盡,從地熱發電廠中使用的流體——地熱鹽水中提取鋰資源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趨勢。目前多個國家已經開始進行了相關的資金投入及項目研究。
  • 電池新技術前瞻:用鈉代替電池中的鋰
    來自NUST MISIS,俄羅斯科學院和Helmholtz-Zentrum Dresden-Rossendorf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以特殊方式「堆疊」的鈉(Na)可以代替鋰(Li)用於電池生產。鈉電池將比現有的鋰電池便宜得多,並且具有同等甚至更大的容量。研究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
  • 廢鋰電池無害化處理_廢鋰電池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工藝機器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設備項目技術起點高,具有較高的附加值,有廣闊的銷售市場,產品與工藝都與工廠的設計狀況有針對性,設計中選用工藝方案及設備具有合理性、經濟性與先進性,工藝比較合理,可保證生產綱領的實現。現在我國使用鋰電池的量比較大,因此廢鋰電池的報廢量也比較大,廢鋰電池中,鋰、鈷等金屬離子的回收利用具有較高的價值,因此,就需要合理利用廢鋰電池,在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前提下,使廢鋰電池創造出一定的經濟效益。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新智元 發表於 2021-01-11 09:52:58 當大家的注意力還停留在特斯拉和馬斯克身上時
  • SK創新合作美國電池公司 研發能量密度、循環壽命高一倍的鋰金屬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一家專注於研發第一款可充電鋰金屬電池的民營企業PolyPlus電池公司宣布,將與韓國最大的能源化工公司SK創新(SKI)合作,共同研發鋰金屬電池。
  • 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的區別
    2、鋰聚合物電池容量密度大,其容量密度是鎳氫電池或鎳鎘電池的1、5~2、5倍,或者更高。   3、鋰聚合物電池自放電小,在放置很長時間後其容量損失也很小。   4、鋰聚合物電池壽命長,正常使用其循環壽命可達到500次以上。   5、鋰聚合物電池沒有記憶效應,在充電前不必將剩餘電量放空,使用方便。
  • Nature:重大突破,鋰空氣電池在美國研發成功!
    近日,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稱已經成功研發出「鋰空氣」電池,該技術產品最終可能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最佳替代者,有可能幫助突破電動汽車裡程瓶頸。
  • 日本科學家:用鈉代替鋰做電池、用WIFI給手機充電,會成功嗎?
    因此,只有電池夠好的情況下才可以呢!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它更持久呢?當然不是讓它充電充一整晚嘍!但是出現這個情況也不全是壞事,因為製造商知道之後也會不斷的優化電池,盡力避免損害,如果說我們的手機上有這個功能:當手機充滿100%的電之後就會自動斷電,那麼就把這個事情解決了,但是沒有那麼簡單的,因為當手機充電時,到99%的時候,會充電耗電很多次,這樣的話呢,也會讓電池衰退。
  • 新裝置可改善鋰金屬電池性能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超聲波裝置,可有效改善鋰金屬電池的性能。研究人員18日在《先進材料》雜誌上介紹了相關研究成果,並稱該裝置可應用於任何電池,而無須考慮其內部的化學成分。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使鋰金屬電池更安全、實用的方法。 此次,研究人員通過一個小型的100MHz表面聲波器件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表面聲波器件是現在智慧型手機中常用的一種組件,可以產生極高的聲波,在手機中主要用於過濾無線信號。
  • 斯坦福研發新型電解液制鋰金屬電池 可減輕電動汽車重量/延長續航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與鋰離子相比,鋰金屬電池更輕、能量密度更高,或許會成為下一代電池。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鋰基電解液,可能為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鋪平道路。
  • 納川股份重組擬收購星恆電源 開啟錳酸鋰電池新空間
    公告介紹,星恆電源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動力鋰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電池的二次壽命和梯次利用,主要瞄準新能源汽車和輕型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星恆電源自2014年起開始布局切入,其具有極高性價比優勢的超級錳酸鋰產品使其快速成為國內眾多新能源物流車製造商的第一供應商。
  • 德國科學家: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可提升至 30% 以上
    IT之家12月15日消息 今年一月,德國柏林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B)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鈣鈦礦 / 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實驗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並不是傳統的矽基材料,而是鈣鈦礦 / 矽串聯電池,效率達到了 29.15%,這已經非常接近 35% 的理論極限。
  • 日本在室溫下合成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 可加速鋰金屬電池上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本首都大學東京(4月變更為東京都立大學)研發了一種為鋰金屬電池打造陶瓷柔性電解質薄片的新方法。由於研究人員在室溫下進行合成,因而與現有在高溫下(> 1000°C)進行的工藝相比,該新方法的耗能大大降低。此外,該電解質能夠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工作,是一種前景非常好的電解質,可用於電動汽車等設備的電池中。
  • 目前在鹽湖滷水提鋰的主要方法都有哪些?
    鋰在自然界中是一種主要以固體鋰礦石形式存在於鋰輝石、鋰雲母等偉晶巖中,以鋰離子形式存在於鹽湖滷水、地下滷水及海水中。據統計,世界已發現和新發現的鋰資源中,滷水鋰資源更豐富,約佔地球鋰資源的91%。近年來,由於滷水提鋰具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等優勢,且固體鋰礦資源日益枯竭,市場上由固體礦物生產的碳酸鋰、氯化鋰等鋰產品大量減少,來源於滷水的鋰產品比例大幅度提高,鋰資源開發及應用方向發生了重大轉折。我國是一個鋰資源大國,已探明的鋰資源工業儲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玻利維亞。遠景儲量更為可觀,尤其是液體鋰礦資源非常豐富,滷水鋰佔79%。
  • 由LG開發的鋰硫電池驅動的無人機成功在平流層試飛
    [釘科技編譯] 綜合《insideevs》和《electrive》消息:鋰硫電池被認為是幾種能顯著提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電池技術之一。近期LG宣布,由其新開發的鋰硫電池驅動的太陽能無人駕駛飛機EAV-3成功在平流層飛行。
  • 終極電池在哪裡?鋰空氣和燃料電池值得期待
    鋰電池挑戰設計鋰電池很簡單。當電池充電時,電子流通過電路傳送到負極,吸引電解質溶液中的鋰離子(一種可帶電粒子)。當我們使用電池時,離子會通過溶液轉移到負電極,它會釋放電流給設備充電。這是相當基本的化學過程,結果就是很難改進。只有幾種元素可以使用,而事實證明鋰是最適合的。
  • 新型自組裝化學層可防止鋰金屬電池因枝晶生長而失效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表示,其開發的一種將鋰金屬摻入陽極的技術,有望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全新的水平。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藉助「自組裝層」來解決困擾研究人員已久的一個問題 —— 幫助鋰金屬電池保持正常的工作。此外通過將銅和石墨換成純鋰陽極,不僅能夠催生 10 被容量的電池、還可極大地改善充電速度。
  • 海水提鋰有進展!美國學者利用鋰電池電極提高海水中鋰濃度
    財聯社(上海,編輯齊林)訊,隨著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使用越來越廣,對鋰電池及其重要原材料——鋰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但陸地的鋰礦資源畢竟有限,不少科學家將目光轉向蘊含天量鋰資源的海洋。但海水中的鋰含量極低,海水提鋰難度很大,始終未能投入大規模應用。
  • 比克電池:正極補鋰技術將助力高能量密度電池突破發展
    比克電池:正極補鋰技術將廣泛應用於下一代大圓柱中高端產品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終端電量不夠用?  與會專家提出,目前在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眾多方式中,負極補鋰是最為常見的補鋰工藝。這一工藝在補鋰後不會留存任何雜質,但由於鋰金屬的活性對環境的高度要求,材料PH值高,漿料不穩定,使得負極補鋰工藝繁瑣且安全風險大,電池成本高,一致性差,在實際生產中很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