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裝置可改善鋰金屬電池性能

2020-12-05 環球網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一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超聲波裝置,可有效改善鋰金屬電池的性能。研究人員18日在《先進材料》雜誌上介紹了相關研究成果,並稱該裝置可應用於任何電池,而無須考慮其內部的化學成分。

鋰金屬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被認為是下一代技術。與當前被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相同重量下,鋰金屬電池容量可達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但目前這種電池卻沒能被廣泛商用,其主要原因是電池壽命太短,在充電過程中,電解質中的鋰消耗嚴重,沉積時會形成孔隙和枝晶,使得電池性能下降,甚至出現短路,導致火災、爆炸等事故。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使鋰金屬電池更安全、實用的方法。

此次,研究人員通過一個小型的100MHz表面聲波器件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表面聲波器件是現在智慧型手機中常用的一種組件,可以產生極高的聲波,在手機中主要用於過濾無線信號。研究人員將這種器件改用於鋰金屬電池,其發射的超聲波會在電池充電過程中使電解液循環流動,不僅會降低鋰的消耗量,還使鋰在沉積時不會形成枝晶,改善電池性能的同時也提升了其安全性。研究表明,配備該器件的鋰金屬電池可以充放電250次,10分鐘即可完成一次充電。

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研究證實了通過表面聲波驅動電解液流動來實現鋰金屬電池快速充電的可行性,這種方法與電池內部的化學成分無關,因此理論上可適用於任何電池。

其實在理論上,鋰金屬電池的儲電量可相當於鋰離子電池的10倍。但就像文中所說,它有一個致命缺陷,簡言之,在鋰金屬電池充放電時,鋰會不均勻地聚集在電極上,而這種積聚會大大縮短電池壽命,嚴重時則電池短路或發生起火事故。這個瓶頸導致鋰金屬電池一直未被商業化,研發人員也想出多種辦法試圖解決。如今超聲波的驅動證實可行,無疑等於在鋰金屬電池的應用之路上點起了一盞新燈,也讓進一步大幅改觀電力存儲的經濟效益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改善新一代鋰金屬電池性能的新技術
    哥倫比亞大學開發了一種防止枝晶生長的技術,其是鋰金屬陽極(負極)的主要課題。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全固態鋰電池等新一代鋰電池有望作為輕量、持久且低成本的儲能設備,為電池行業帶來革新。為實現這些電池的商業化,枝晶在鋰金屬陽極上的生長是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精細結構的枝晶在電池運行時形成,會引起短路,從而造成起火或爆炸,極具危險性。
  • 最新研究:下一代鋰金屬電池新技術
    一個主要挑戰是,儘管可充電鋰金屬陽極在新一波鋰電池的功能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但在電池運行過程中,它們極易受樹枝狀晶體的微觀結構的生長的影響,而樹枝狀晶體持續增長會導致危險的短路、著火、甚至爆炸。哥倫比亞大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今天報告說,他們已經發現鹼金屬添加劑(例如鉀離子),可以防止電池使用過程中鋰微結構的擴散。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本文轉自【快科技】;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但鋰枝晶生長是影響鋰金屬電池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根本問題之一。
  • 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在使用方面存在著怎樣的差別
    由於鋰金屬電池的化學特性太過活潑,因此鋰金屬電池無論是加工、保存還是使用,對於環境的要求都非常高。 「鋰金屬電池」技術是一項工程突破,它將大大改善電池性能,增強電池的電量持久力,大幅改觀電力存儲的經濟效益,促進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升級轉型,對人類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 美國研發可在零下10攝氏度工作的鋰金屬電池
    鋰電池,或者說鋰金屬電池都採用鋰金屬為陽極。在過去幾十年中,可充電的鋰電池被廣泛採用,用於給玩具、可攜式消費設備和電動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供電。據外媒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鋰金屬電池設計,可以克服上述缺點。研究人員發現,與之前研發鋰電池相比,新電池在低溫下的表現非常好。
  • 美國研發新型柔軟固體電解質 可改善鋰金屬電池增加電動汽車續航
    蓋世汽車訊 為了研發能夠讓電動汽車(EV)的續航裡程達到數百英裡的可充電電池,科學家們都致力於用鋰金屬陽極取代現有電動汽車電池中使用的石墨陽極。此種電解質由聚合物和陶瓷製成,可以在樹突擴散以導致電池失效之前,抑制樹突在早期成核。 該項技術是伯克利國際實驗室在其用戶設施開展多學科合作,研究新想法,以組裝、表徵和研發用於固態電池中的材料和設備的一個示例。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通過在醚類溶劑體系中添加10%左右環狀碳酸酯溶劑(例如EC、F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低溫下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的直徑,同時的在該電解液體系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多的LiF和Li2CO3晶體,而在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則只觀察到了LiF成分,無機成分較多的SEI膜改善了金屬電池的低溫性能。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McDowell(通訊作者)研究表明在醚類溶劑中加入適量的環狀碳酸酯類溶劑,例如FEC、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通常而言金屬鋰沉積過程和SEI膜的構成受到溫度的影響很大,研究表明低溫下沉積生成的金屬鋰顆粒尺寸更小,加劇了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了庫倫效率的降低。
  • 鋰電池: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區別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電池並非是單一的種類,而是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統稱。 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是以二氧化錳作為正極材料、用金屬鋰或合金金屬作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解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 雷射誘導氧化矽用於無負極鋰金屬電池
    這有幾個方面的影響,例如未來能源應用中的性能不足,這些應用需要更高的功率、更低的成本和更輕的電池。在鋰離子電池中,負極活性材料石墨在充電過程中充當主體來容納鋰離子;在電池放電過程中則相反。在沒有石墨負極的情況下,Li+可以充當鋰金屬可逆地鍍到集流體上並從集流體上剝離,使其重量比容量提高到3860 mAh g−1,是石墨負極的10倍以上。
  • AEM封面文章 | 石墨烯缺陷如何影響鋰金屬電池性能?
    鋰(Li)金屬電池(LMBs)是鋰離子電池(LIBS)的理想替代品,因為鋰金屬負極-電極的「聖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如果LMB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那麼將在需要更長運行時間的能源密集型應用領域,如電動汽車和無人機,大展身手。
  • 鋰空氣電池金屬鋰負極的一種簡單有效的保護方法
    鋰空氣電池由於具有超高的理論能量密度而備受關注,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儲存體系。但是鋰空氣電池的實際應用還面臨著諸多障礙,電解液、空氣正極和金屬鋰負極都存在各自的問題。近十年來在研究者的努力下,鋰空氣電池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主要集中在空氣正極和電解液上,很少有對鋰空氣電池用的金屬鋰負極方面的研究工作。
  • 別具匠心-鋰金屬電池中的聚丙烯酸鋰「智能」SEI膜
    文章中通過設計並用滴鑄法製備得到聚丙烯酸鋰「智能」SEI膜,與金屬鋰結合形成電極材料之後能夠作為保護層對電極進行保護。該人工SEI膜能夠與金屬鋰產生良好的粘結性,並且其獨特的柔性能夠使保護層適應金屬電極在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最終達到實現鋰金屬電池進行穩定長循環的目標。
  • 美國研發低溫電池促成劑   金屬鋰具有開發更大電池容量的潛力
    導讀:美國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改善電池性能的新方法。該小組集成了在陽極表面形成的自組裝層,防止樹突的形成。雖然他們的原型電池壽命很短,但該團隊相信,這種方法可以帶來性能更好的電池,尤其適用於低溫應用。在滿足對新的、先進的儲能技術的需求的許多方法中,鋰金屬陽極是最有前途的一種。
  • 密西根大學開發「無負極」鋰金屬電池 容量更高/成本更低
    蓋世汽車訊 鋰金屬電池的容量是現有標準鋰離子電池的兩倍,而且可以利用當前電池製造系統生產,但使用液態電解質的鋰金屬電池存在鋰枝晶生長問題,有可能迅速出現熱失控現象。
  • 鋰離子電池用金屬錫電沉積層的儲鋰性能
    結果表明:調整電沉積時間可以有效地改變錫沉積層的表面形貌;電沉積5 min獲得的網狀多孔結構的錫沉積層具有較大的不可逆容量和較好的電化學循環性能;電沉積較長時間製得的緻密顆粒狀金屬錫電沉積層具有相對較大的可逆儲鋰容量,但其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會出現容量衰退現象;錫顆粒尺寸的降低有利於改進顆粒狀金屬錫電沉積層的儲鋰性能;電沉積15 min製得的錫沉積層由粒徑較小的顆粒組成,經30次充放電循環後其可逆儲鋰容量為
  • :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增強鋰金屬電池穩定性
    然而,鋰化學性質活潑,易於電解液反應在鋰負極表面生成固態電解質界面膜(SEI)。由於SEI的組成和結構上的不均勻性,鋰在沉積過程中容易生成枝晶,從而造成電解液損耗、電極粉化以及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其不能應用於商業化電池。因此,調控SEI均勻性,抑制鋰枝晶生成,增強鋰金屬電池循環穩定性成為當下的主要挑戰。
  • 半液態金屬陽極,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包含鋰微粒的雙導電聚合物/碳複合基質,可用於下一代電池的電極材料。phys.org網站6月12日報導,最新一期的《焦耳》雜誌發文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半液態鋰金屬陽極,這種陽極設計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使用新型半液態電極的鋰電池或可具備更高的容量,並且比傳統鋰電池更安全。鋰電池是現代電子產品中最常見的可充電電池之一。
  • 同濟大學黃雲輝ESM一種用於高容量鋰金屬電池的「吃枝晶」型隔膜
    使用這種「吃枝晶」的隔膜,鋰負極的循環穩定性和可逆性得到了顯著改善,從而在碳酸酯電解液中實現了的> 1000 h的鋰剝離/沉積壽命,並且庫倫效率(CE)被提升到了> 97.6%。當將其與工業化用高面載量的LiFePO4正極(20.0 mg cm-2)結合使用時,可證明全電池循環穩定性顯著得提高了。這種策略為在實際應用中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鋰金屬電池提供了一條通用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