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匠心-鋰金屬電池中的聚丙烯酸鋰「智能」SEI膜

2021-02-15 清新電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郭玉國教授&文銳研究員(共同通訊)在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了題為 「Smart Solid ElectrolyteInterphase Layer for Long Life Lithium Metal Anodes」 的文章。文章中通過設計並用滴鑄法製備得到聚丙烯酸鋰「智能」SEI膜,與金屬鋰結合形成電極材料之後能夠作為保護層對電極進行保護。該人工SEI膜能夠與金屬鋰產生良好的粘結性,並且其獨特的柔性能夠使保護層適應金屬電極在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最終達到實現鋰金屬電池進行穩定長循環的目標。

圖1「智能」SEI膜的設計策略以及製備

從上圖中看出,人工SEI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鋰,從1c圖中可以看出該種材料良好的柔韌性,1d-1f圖與1g-1i的對比圖說明了在使用「智能」SEI膜前後,金屬鋰電極在循環過程中的表面變化,可見在人工SEI膜的加入後,塗層具有良好的自適應能力,防止金屬鋰電極的失效。

圖2金屬鋰電極表面的形貌和結構表徵

圖中的2a、2c、2e、2g圖與2b、2d、2f、2h圖分別是直接使用金屬鋰電極和加入了人工SEI膜的金屬鋰電極材料的循環前後形貌和結構表徵圖。用SEM圖和AFM的測試結果看出,在進行人工SEI膜保護之後,電極表面的高度和形貌在循環前後變化較小,防止了如圖2g中類似於「苔蘚狀」凹凸不平表面的出現,同時圖2e、2f的飛行時間次級離子質譜儀(TOF—SIMS)分析,證明了人工SEI膜與金屬鋰電極良好的結合力與其約20nm的厚度。

圖3循環過程中金屬鋰表面的原位原子力顯微鏡(AFM)表徵

通過搭建原位的AFM測試電池裝置,對經過不同時間後,鋰沉積/剝離過程的表面變化進行表徵,觀察到是否有人工SEI膜對表面高度變化的直觀反饋。3d、3g圖中更是通過曲線圖表現了人工SEI膜的自適應性後,鋰金屬電極表面較小的高度波動範圍,進一步證明了製備得到的人工SEI膜對金屬電極表面的保護。

圖4是否利用人工SEI膜的金屬電極電化學性能對比

在金屬電極進行人工SEI膜的保護之後,材料可以進行長達700h的穩定循環(圖2a),在1mA/cm2的電流密度下也能保持250 h的穩定循環(圖2b),裝成全電池之後的比容量也說明,在進行人工SEI膜包覆之後材料能保持較高的比容量值。

相關焦點

  • 人造快離子導體SEI膜,助力高性能鋰金屬負極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沉積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極化的因素,會導致鋰枝晶的生長,這不僅會造成電池庫倫效率的降低,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嚴重的情況下過度生長的鋰枝晶還會刺穿鋰離子電池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嚴重的安全問題。
  • 清華大學:氟化SEI膜大幅提升鋰金屬二次電池循環穩定性
    金屬Li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石墨材料的十倍以上,將石墨材料替換為金屬鋰能夠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40-50%,因此金屬鋰二次電池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但是金屬鋰負極在Li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枝晶,這一方面會導致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另一方面鋰枝晶過度生長還會引起正負極短路,導致安全問題。
  • AEnM:水系鋰、鈉離子電池SEI膜的原位構建
    鋰離子電池由於較高的能量密度和環境友好的優勢,大量用於儲能電站。但是有機電解液的使用,使其規模化應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鉛酸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優點,通過摻碳電池壽命可達5000次,能量密度達到40瓦時/千克,廣泛應用於儲能系統,但是其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缺陷。因此,安全性高、無汙染的綠色水系金屬離子二次電池非常適用於儲能系統。
  • 鋰空氣電池金屬鋰負極的一種簡單有效的保護方法
    鋰空氣電池由於具有超高的理論能量密度而備受關注,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儲存體系。但是鋰空氣電池的實際應用還面臨著諸多障礙,電解液、空氣正極和金屬鋰負極都存在各自的問題。近十年來在研究者的努力下,鋰空氣電池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主要集中在空氣正極和電解液上,很少有對鋰空氣電池用的金屬鋰負極方面的研究工作。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通過在醚類溶劑體系中添加10%左右環狀碳酸酯溶劑(例如EC、F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低溫下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的直徑,同時的在該電解液體系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多的LiF和Li2CO3晶體,而在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則只觀察到了LiF成分,無機成分較多的SEI膜改善了金屬電池的低溫性能。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McDowell(通訊作者)研究表明在醚類溶劑中加入適量的環狀碳酸酯類溶劑,例如FEC、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通常而言金屬鋰沉積過程和SEI膜的構成受到溫度的影響很大,研究表明低溫下沉積生成的金屬鋰顆粒尺寸更小,加劇了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了庫倫效率的降低。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小材科研 發表於 2020-12-23 17:19:07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鋰一次電池是什麼_鋰一次電池結構
    以金屬鋰為負極,固體鹽類或溶於有機溶劑的鹽類為電解質,金屬氧化物或其他固體、液體氧化劑為正極活性物。   通用的圓形鋰二氧化錳(Li/MnO2)電池和鋰氟化碳〔Li/(CFx)n〕電池分別用字母CR和BR表示,其後的數字表示電池的型號。鋰一次電池是這一類以使用金屬鋰為負極材料的化學電源系列的總稱。
  • 河南大學趙勇教授團隊Angew: 液/液電解液界面抑制鋰金屬電池中鋰...
    當鋰負極與高能量密度的正極(硫和氧氣等)耦合使用時,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較高而受到廣泛關注。但高活性的鋰金屬對於大多數電解液組分(溶劑、多硫化物、添加劑等)具有熱力學不穩定性。在電池循環過程中,鋰負極會發生嚴重副反應和枝晶不可控生長,嚴重降低了鋰負極的庫倫效率和循環穩定性。
  • 一文看懂準固態鋰金屬電池中的鋰枝晶及SEI形成過程
    但鋰金屬電池在鋰離子沉積/脫出過程中會遭受不可控的鋰枝晶生長及嚴重的體積膨脹。同時,不穩定的固體電解液界面膜(SEI)造成了大量的不可逆鋰消耗,導致鋰金屬電池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且循環壽命過短。目前,採用固態電解液(SSEs)及凝膠態聚合物電解液(GPEs)取代傳統電解液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主流策略,此外,更換新型電解液添加劑和構建穩定的SEI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2 鋰硫電池硫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1675mAh/g),與金屬鋰構建的 鋰 / 硫二次電池理論比能量高達 2600Wh/kg,是最有前景的 新一代動力電池之一。在鋰硫電池走向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放電過程中間產物聚硫化鋰易溶於電解液,電池容量衰減快,循環穩定性差;(2)S和硫化鋰都是絕緣體,導 電性差;(3) 充放電過程中正負極材料體積收縮和膨脹易導致 電池損壞;(4)聚硫化鋰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反應」,降低充電庫侖效率;(5)金屬鋰電極充放電過程中易形成枝晶與「死 鋰」,體積變化大,SEI 膜反覆形成 - 破裂,消耗電解液,
  • 固態電池有望提振遠期鋰市場空間,碳酸鋰供不應求仍然是2021年的...
    事件:2021年1月9日,蔚來汽車(NIO.US)在其2020年NIO Day上正式發布了蔚來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並將搭配150kwh半固態電池包技術,預計將於2022年Q4推出,能量密度達到360Wh/kg,負極將採用預鋰化的矽碳負極。固態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未來的發展方向。
  • 新裝置可改善鋰金屬電池性能
    鋰金屬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被認為是下一代技術。與當前被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相同重量下,鋰金屬電池容量可達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但目前這種電池卻沒能被廣泛商用,其主要原因是電池壽命太短,在充電過程中,電解質中的鋰消耗嚴重,沉積時會形成孔隙和枝晶,使得電池性能下降,甚至出現短路,導致火災、爆炸等事故。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一家研究機構。它的研究成果「固態鋰金屬電池」或能突破現有電動汽車鋰電子離子電池的局限,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15分鐘80%快充,並且更安全。
  • 電解液電池對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由於電流分布的不均,會 引起枝晶的產生和生長,進而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安全事故。 電解液設計對於金屬鋰負極界面的SEI膜成分、結構和電流分布等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 具有超疏水鋰保護層的鋰空氣電池
    儘管近年來對鋰空氣電池的研究已取得了逐步改進,但大多數先前的研究仍集中在真正的鋰空氣電池,必須在環境空氣中啟用電池操作。通常,Li-O2電池的理想反應基於Li2O2的形成和分解,當切換到環境空氣時,CO2,H2O和N2可能與Li2O2反應,鈍化鋰金屬負極,並加速鋰空氣電池的降解。正極中的副反應會導致副產物(即LiOH和Li2CO3)的積累和電池在循環過程中的極化。
  • 鋰電池的聖杯:崔屹課題組揭示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機理
    然而,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循環充放電下氧化和還原的可逆性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針對這一挑戰,史丹福大學崔屹組史菲菲博士從鋰金屬的沉積和剝離著手,以兩篇PNAS論文,深入揭示了鋰金屬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形貌、結構、和晶體學特性的演化及其機理。請看知社的深度介紹。
  • 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在使用方面存在著怎樣的差別
    鋰離子電池具有循環壽命高、比能量大、自放電小、電壓高等特點,因而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中,比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鋰離子電池在動力汽車領域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從電化學原理區分:只要是使用鋰金屬單質作為電極的電池就是鋰金屬電池。鋰金屬電池主要以電子傳遞產生電流,是一種一次性電池,無法完成二次充電功能,且易於爆炸,所以不在應用範圍內。
  • 【乾貨】鋰離子電池vs鋰金屬電池:未來屬於誰?
    對於那些成為我們身體延伸部分的設備,如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以及電動汽車,對高能量密度的追求是其核心。鋰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最具負電性的金屬,是負極的最佳選擇。然而,由於鋰金屬具有很強的反應活性,在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逐漸銷聲匿跡,並被鋰離子電池逐步取代,在鋰離子電池中,不含鋰金屬。隨著電解液方面的最新進展,鋰金屬實現了強勢回歸。SolidEnergy公司於2012年成立,在鋰電池產業處於混亂之際,在電池安全和能量密度方面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並引入了新的商業模式。
  • 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關係辨析
    鋰元素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都離不開的手機、電腦上所用的鋰電池。因此,我們耳邊經常會聽到「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等概念。它們是同樣的東西嗎,不是的話,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