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nM:水系鋰、鈉離子電池SEI膜的原位構建

2020-12-06 騰訊網

隨著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大規模推廣,儲能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多。鋰離子電池由於較高的能量密度和環境友好的優勢,大量用於儲能電站。但是有機電解液的使用,使其規模化應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鉛酸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優點,通過摻碳電池壽命可達5000次,能量密度達到40瓦時/千克,廣泛應用於儲能系統,但是其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缺陷。因此,安全性高、無汙染的綠色水系金屬離子二次電池非常適用於儲能系統。

自從1994年加拿大科學家Dahn首次報導一種LiMn2O4/VO2水系鋰離子電池以來,研究人員報導了多種水系鋰離子電池例如:LiCoO2/LiV3O8,LiMn2O4/LiV3O8,LiMn2O4/TiP2O7,LiMn2O4/LiTi2(PO4)3, LiFePO4/LiTi2(PO4)3等。然而,水系電解液電化學穩定窗口窄(1.23V),限制了電極材料的選擇以及電池工作電壓,導致水系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低。Wang 等人報導了一種雙三氟亞胺鋰超高濃度水溶液作為電解液(21mol/kg),雙三氟亞胺陰離子基團參與形成鋰溶劑化層在電極材料表面發生電化學還原反應生成SEI膜將電解液電化學穩定窗口拓寬至3.0 V以上。

江蘇理工學院錢逸泰侯之國課題組提出一種新思路:向電解液中添加具有強配位能力的有機分子,參與形成新型[Li(H2O)x(organic)y]+溶劑化層結構,有機分子的電化學穩定窗口比水分子更窄,在電極表面先於水分子發生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產物沉積在電極材料表面形成SEI膜。SEI膜的形成使得電解液電化學穩定窗口拓寬至3.0 V。該策略不僅適用於水系鋰離子電池體系,而且也適用於水系鈉離子電池體系。通過向電解液中添加尿素,LiMn2O4/Mo6S8水系鋰離子電池工作電壓達到2.1 V 循環壽命達到2000次。此外,採用Na3V2(PO4)3作為電極材料組裝的對稱水系鈉離子電池工作電壓1.7 V,循環壽命達到1000次。

該研究策略也可適用於其他金屬離子電池體系,比如水系金屬鋅離子電池體系等。研究者相信,此項研究將會為水系離子電池電研究打開一扇新的窗戶。並且該策略方法簡單,使用的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能夠有助於推動水系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 10.1002/aenm.201903665)上。

相關焦點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小材科研 發表於 2020-12-23 17:19:07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別具匠心-鋰金屬電池中的聚丙烯酸鋰「智能」SEI膜
    文章中通過設計並用滴鑄法製備得到聚丙烯酸鋰「智能」SEI膜,與金屬鋰結合形成電極材料之後能夠作為保護層對電極進行保護。該人工SEI膜能夠與金屬鋰產生良好的粘結性,並且其獨特的柔性能夠使保護層適應金屬電極在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最終達到實現鋰金屬電池進行穩定長循環的目標。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此外,鈉電池材料的新進展使得能夠採用一些不含稀有元素(如Li、Co、Ni)的高電壓和高容量正極,從而為低成本的NIBs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得其在能量密度上可與鋰電池相媲美,而又能夠同時服務於大規模電網儲能的需求。
  • 廈大: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勇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現象。 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勇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現象。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二硫化鉬共價組裝超結構用於鋰/鈉離子電池,同濟教授為解決二維層...
    二硫化鉬共價組裝超結構用於鋰/鈉離子電池,同濟教授為解決二維層狀材料能源應用中的固有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5-29  瀏覽:
  • 高比能高倍率準固態鈉離子微型電池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並揭示了鈉離子多方向傳輸機制。 近年來,無線傳感器、植入式醫療設備、可穿戴電子器件等微電子和微系統發展迅速,高性能的微型電池開發需求迫切。鋰離子微型電池是目前最流行的微型電源,但是存在鋰資源稀缺、成本升高等問題。相對於金屬鋰,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與鋰的電化學性能相似,因此發展鈉離子微型電池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長循環壽命鋰離子電池用鋰金屬上堅固雙相表面層的原位構建
    長循環壽命鋰離子電池用鋰金屬上堅固雙相表面層的原位構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31:06 河南大學趙勇團隊開發了長循環壽命的鋰硫電池用鋰金屬表面堅固雙相表面層的原位構建策略。
  • 清華大學:氟化SEI膜大幅提升鋰金屬二次電池循環穩定性
    金屬Li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石墨材料的十倍以上,將石墨材料替換為金屬鋰能夠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40-50%,因此金屬鋰二次電池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但是金屬鋰負極在Li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枝晶,這一方面會導致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另一方面鋰枝晶過度生長還會引起正負極短路,導致安全問題。
  • 進展|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鈉離子電池兼具鈉資源儲量豐富和水系電解液本質安全的雙重優勢被視為一種理想的大規模靜態儲能技術。此前,我們針對這水系鈉離子電池體系做了一些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7, 1701189)。
  • 大連理工黃昊團隊MTE: TiS2原位構建長壽命Li-S電池
    然而,有研究顯示,一些過渡金屬硫化物在完全嵌鋰的情況下能實現原位構建S複合正極。在很多TiS2的研究中,為了保證容量的高度可逆性,TiS2僅被輕度鋰化為LiTiS2三元化合物。這使得我們對TiS2在完全嵌鋰情況下是否也能實現原位構建Li-S電池正極以及構建後其對Li-S電池性能的改善感到好奇。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蘇州納米所在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獲進展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在眾多負極中,金屬鋰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和低的電極電勢。然而,壽命短和穩定性差等問題阻礙其商業化進程。金屬鋰負極面臨挑戰:電化學形成的固態電解質中間相(SEI)的脆性與疏鬆性,使金屬鋰發生不均勻沉積與溶解,最終形成枝晶;體積膨脹引起的電極結構變形和粉化。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近日,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通訊作者)等使用無定型碳納米纖維(CNF)作為集電器,通過原位電子顯微鏡首次在納米尺度下對鈉電鍍/退鍍的動力學進行觀察。使用固態電解質,作者發現金屬鈉以納/微粒的形式在單一CNFs周圍所有可能的區域(甚至在其網絡)可逆的生長和溶解。值得注意的是,實驗證實了纖維內的鈉離子運輸,使得更多鈉均勻的沉積於網絡內部而沒有接觸電解液;這是無枝晶鈉電鍍的關鍵,尤其是在全固態鈉電池。
  • 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雙單體原位共聚製備三維網絡結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方法,同時構建了基於該新型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所得電解質展現出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寬的電化學工作窗口。良好的安全性、熱穩定性以及無液體洩漏是鈉離子電池(SIBs)成為大規模能量存儲體系的基本要求。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在目前的各種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佔據了大部分的可攜式電子市場,並成為了電動汽車等儲能系統的首要選擇。但是, 有限的鋰資源會推高鋰電池材料的價格,從而阻礙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廉價可替代鋰電池的相關儲能技術十分重要。鈉離子電池因為具有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從而在能源存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
  • 鋰離子電池SEI膜化學、機械和熱失效機理
    負極在嵌鋰的過程中電極電位持續降低,直到接近金屬鋰的平衡電位,然而目前電解液中常用的溶劑在這一電位下並不穩定,因此會在負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分解反應,這一過程會在石墨負極的表面產生固體的分解產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EI膜,從而阻止電解液在負極的進一步反應。但是SEI膜並非絕對穩定,在電池循環的過程中因為化學、機械和熱的作用還會發生分解反應,引起電池的失效。
  • 【期刊】2018-2019發表的鈉離子電池文章 | 物理化學學報
    摘要:使用電解液成膜添加劑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提高電池循環穩定性的方法。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最低未被佔據分子軌道(LUMO)能量較低,易被還原,通常被認為是很好的負極成膜添加劑,但因其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能量也較低,抗氧化性較好,故其被認為不在正極上發生作用。本工作結合電化學,形貌分析,化學成分表徵,原位結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FEC添加劑在鈉離子電池中的作用。
  • AEnM:「鈉有可為」 —基於FEC的NaClO4電解液構建穩定正極電解液界面實現高穩定性Na2/3Ni1/3Mn2/3O2正極
    在與硬碳構建的全電池中,當充電速率從0.3 C增加到10 C時,仍有88%的容量利用率,在5 C下經過1000次循環後仍能保持94%的初始容量。這項工作強調了電解液溶劑和相關的CEI形成對層狀正極材料長期循環穩定性的重要性,為發展應用於電站儲能的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