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提鋰有進展!美國學者利用鋰電池電極提高海水中鋰濃度

2020-12-06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齊林)訊,隨著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使用越來越廣,對鋰電池及其重要原材料——鋰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但陸地的鋰礦資源畢竟有限,不少科學家將目光轉向蘊含天量鋰資源的海洋。但海水中的鋰含量極低,海水提鋰難度很大,始終未能投入大規模應用。不過,美國學者最近一項成果,對於海外提鋰的推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估計,海水中擁有1800億噸鋰,而目前全球每年鋰的需求超16萬噸,即使未來十年內需求增長10倍,海水中的鋰資源供應亦是綽綽有餘的。不過,海水中含鋰僅百萬分之二,而且與鈉、鎂等金屬共存,提取鋰的難度相當大。

斯坦佛大學一群學者近日在全球知名學術期刊《焦爾》(Joule)發表文章稱,他們利用鋰電池正負電極,成功提高了海水中鋰的濃度,從而使海外提鋰朝經濟性量產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鋰離子電池中使用一個嵌入的鋰化合物作為一個電極材料,例如磷酸鋰鐵、鈷酸鋰等等。

突破性進展

若要提高海水中的鋰含量,可以通過將海水中的水(H2O)大部分蒸發,但這需要時間和大面積地塊,象曬鹽一樣提高鋰濃度。而斯坦佛的學者卻嘗試使用鋰離子電池電極直接從海水和滷水中提取鋰,而不需要先將水蒸發。

在海水中,負電壓作用可使鋰離子吸附於電極,從而將鋰離子拉入電極中。但它同時會吸收化學性質類似的鈉,在海水中鈉含量大約是鋰的10萬倍。如果這兩種元素以同樣的速度進入電極,鈉幾乎完全擠掉了鋰。

斯坦佛的解決方案是:一是在電極上塗上一層薄薄的二氧化鈦,這樣更小的鋰離子可以更容易進入電極;二是不給電極施以恆定的負電壓,以負電壓、短暫關閉、正電壓、短暫關閉的方式循環,由於電極材料對鋰的親和力更強,這樣電極中可以吸收到更多的鋰。就這樣簡單的10個循環後,研究者就獲得了1:1的鋰與鈉。

不過,目前這種方案的經濟性尚不具備優勢,不足以與陸地開發鋰礦的成本相比。研究小組正選用其他原材料試驗能否降低提鋰成本。

相關焦點

  • 海水中鋰資源相當可觀,海中取鋰卻如「海底撈針」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電動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對鋰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種輕金屬是製造大功率可充電電池的關鍵,但其儲備量不夠豐富一直是個問題。近日,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可謂向鋰資源的無限供應邁出了重要一步:研究人員正嘗試直接從海水中提鋰。 相對於其他電池材料,鋰可以在同等重量單位下存儲更多能量。
  • 諾獎得主朱棣文與崔屹再聯手:千億產業,海水提鋰技術顛覆性突破
    為了提高低濃度Li的選擇性,該團隊利用了兩個有效途徑,第一個是利用TiO2塗層增加工作電極和海水之間的界面接觸並且提升Li的離子傳導;假設採出水中Li的濃度為100 ppm,則採出水中每年將回收35萬噸鋰。Li資源的供應問題被日益關注,一種高效的Li提取技術可以直接從海水中提取Li,開採過程中無需耗時的蒸發環節,將大大提高鋰的生產能力,以滿足未來幾十年對Li的預期需求。目前的相關研究包括開發吸附材料(例如MnO2或H2TiO3),利用選擇性透析。
  • 日本確立從海水中提取鋰的新技術
    ,並成功利用海水製備出了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原料——碳酸鋰(Li2CO3)粉末。而海水中含有約2300億噸的鋰資源。 通過在離子分離膜兩側供給海水和不含鋰的回收溶液(稀鹽酸),使海水和回收溶液之間產生鋰濃度差,海水中的鋰就會移動到回收溶液中(圖1)。鋰離子移動到離子傳導體中,電極間會流過電子,產生電。離子傳導體採用的是含有鋰、鋁、鈦、鍺、矽、磷、氧的NASICON型晶體結構陶瓷。其原理類似「電池」,但又不同於電解,不使用電力,反而會發電。
  • 南京大學教授研究海水提取金屬鋰裝置,有望讓鋰取之不盡
    為什麼要開發提取金屬鋰的技術呢?何教授介紹道,鋰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被廣泛應用於陶瓷化工、醫藥、核工業以及廣為人知的鋰電池工業中。隨著電動汽車及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普及,鋰電池市場的規模大幅增長,預計未來30年將消耗目前全球可開採鋰儲量的1/3(圖1A),這將導致未來鋰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 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劉翀給出了解決方案,半波整流交流電化學方法(HW-ACE)提鈾和脈衝電化學插層法提鋰。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
  • 33歲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開闢海水採礦新領域
    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實現低濃度元素的提取,依賴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以及對分離技術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我希望我們開發的電化學方法能夠在實現大規模的海水採礦的同時,能避免對海洋環境和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 33歲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實現低濃度元素的提取,依賴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以及對分離技術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我希望我們開發的電化學方法能夠在實現大規模的海水採礦的同時,能避免對海洋環境和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 IBM造海水電池,「攪局」鋰電池產業?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這些鋰金屬材料從哪裡來?鋰電池對環境有沒有影響?這些電子產品用完後,鋰電池怎麼處理?相較於化學燃料,鋰電池正被視作一種清潔能源的成熟技術應用,尤其是對於我國這樣的嚴重依賴煤炭、石油的能源消耗大國。但其實這裡仍然存在一大問題。鋰電池本身只是一種儲能技術,它所儲存的電力仍然來自現有電網。
  • 青島能源所揭示下一代鋰金屬電極的工作機制
    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鋰金屬電極有鋰枝晶產生,由鋰金屬電極組成的鋰金屬電池,其庫倫效率低、循環壽命短。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學者提出各種方法來提升鋰金屬電極的使用壽命。雖然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鋰金屬電池的循環壽命(<800圈),但與商用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2000圈)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 這一次我們「親眼」看到負極嵌鋰過程中的Li濃度分布
    石墨作為一種嵌入型的負極材料,在嵌鋰的過程中主要會產生兩種產物:LiC12和LiC6,LiC12是一種中間產物,最終完全嵌鋰的石墨材料會生成LiC6產物,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由於Li+在石墨中的擴散係數較小,因此會在局部首先生成最終產物LiC6,而其他部分仍然處於貧鋰狀態,從而在石墨負極內部產生濃度梯度,已經有許多模型預測了這種Li濃度梯度的存在,但是準確的測量這一現象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鋰電池: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區別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電池並非是單一的種類,而是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統稱。 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是以二氧化錳作為正極材料、用金屬鋰或合金金屬作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解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 中國學者提出抑制鋰枝晶生長新辦法,提高鋰電池壽命和安全性
    從科學層面而言,鋰電池爆炸的原因通常是電極表面鋰沉積不均勻導致「枝晶」(dendrites)生長,使得電池的充放電效率降低,甚至電池內部出現短路,從而引發電池故障或安全隱患。科學家們都在試圖找到解決方案。日前,中國學者提出採用一種微球(microspheres)結構捕獲鋰,來限制鋰沉積和抑制枝晶生長(dendrite growth)。
  • 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可以高效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的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由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製備出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這種特殊的材料能夠模仿生物細胞膜的過濾功能,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一種新型多孔材料,在催化、儲能和分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 目前在鹽湖滷水提鋰的主要方法都有哪些?
    鋰在自然界中是一種主要以固體鋰礦石形式存在於鋰輝石、鋰雲母等偉晶巖中,以鋰離子形式存在於鹽湖滷水、地下滷水及海水中。據統計,世界已發現和新發現的鋰資源中,滷水鋰資源更豐富,約佔地球鋰資源的91%。近年來,由於滷水提鋰具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等優勢,且固體鋰礦資源日益枯竭,市場上由固體礦物生產的碳酸鋰、氯化鋰等鋰產品大量減少,來源於滷水的鋰產品比例大幅度提高,鋰資源開發及應用方向發生了重大轉折。我國是一個鋰資源大國,已探明的鋰資源工業儲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玻利維亞。遠景儲量更為可觀,尤其是液體鋰礦資源非常豐富,滷水鋰佔79%。
  • 鋰電池的聖杯:崔屹課題組揭示金屬鋰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機理
    金屬鋰的極圖 為了闡明電化學沉積鋰中的織構形成研究人員評估了電流密度,SEI層和抑制劑的影響。電流密度是鋰沉積中最重要的參數之一,當其超過極限擴散電流密度 時,鋰離子消耗的速率大於其擴散補充的速率。在Sand's time之後,工作電極離子濃度降至零。這種濃度極化會引起電鍍物種的枝晶化(圖2A)。
  • 鋰電池正極材料上市公司名單(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
    車研諮詢研究了鋰電池產業鏈2000多家企業(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極液/六氟磷酸鋰材料、鋰礦/碳酸鋰/氫氧化鋰、鋰電設備、鋰電池回收利用)。其中,《2021-2025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1版)》,對全國350多家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母公司與分/子公司單獨計算)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 另外一個角度看待磷酸鐵鋰鋰電池安全性問題
    目前所做的鋰離子電池安全性測試和評估都是抽樣將成品電池在不同濫用狀態下進行各種安全性試驗,而磷酸鐵鋰材料以及磷酸鐵鋰電池的優異安全性能也是在這些條件下測試出的。而關係到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的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材料以及電池的內在原因而存在的短路的可能性以及短路的較高几率。而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鋰二次電池就是因為存在在充放電過程中由於鋰枝晶的產生會刺穿隔膜引起內部短路的安全問題而被放棄。
  • 海水可以提供幾乎無限量的關鍵電池材料
    鋰的稀缺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未來的短缺可能會導致電池價格飆升,並阻礙電動汽車以及特斯拉動力牆(Tesla Powerwalls)等其它依賴鋰的技術的發展。動力牆是一種固定電池,通常用於存儲屋頂太陽能。海水可能會起到拯救作用。全世界的海洋包含了大約1800億噸的鋰。但是它是稀釋的,大約是百萬分之0.2。研究人員設計了許多過濾器和膜,試圖有選擇地從海水中提取鋰。
  • 進展 | 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張正銘:多孔電極、濫用測試和金屬鋰析出
    另外對鋰離子的參比電極都有一個認識。歸根到底就是想說說原理,然後在我們今後怎麼可以把這個鋰離子電池做的更好,鋰離子電池以外我們又可以做一些什麼東西?比如說鋰流、鋰金屬之類的。  這個原理主要取源於美國,我們和全世界很多大型的企業,尤其是汽車行業和電池行業進行了合作,做了很多的模型以及實驗。  今天講一講這個東西,先講一下什麼叫多孔電極,多孔電極很簡單,就是有很多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