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可以提供幾乎無限量的關鍵電池材料

2020-08-26 EdgingCatalysis


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銷售刺激了對鋰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是,用於製造充電電池的輕金屬並不豐富。現在,研究人員報告了開發實際上無限供應的鋰的重要一步: 直接從海水中提取鋰。

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化學工程師張旭財(Jang Wook Choi)表示,這代表著該領域的&34;。他補充說,這種方法也可能被證明對從廢舊電池中回收鋰是有用的。

鋰是可充電的,因為它比其他電池材料儲存更多的能量。製造商每年使用超過160,000噸這種材料,預計在未來十年內這個數字將增長近10倍。但鋰的供應有限,而且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這些國家要麼開採鋰,要麼從鹹水中提取鋰。

鋰的稀缺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未來的短缺可能會導致電池價格飆升,並阻礙電動汽車以及特斯拉動力牆(Tesla Powerwalls)等其它依賴鋰的技術的發展。動力牆是一種固定電池,通常用於存儲屋頂太陽能。

海水可能會起到拯救作用。全世界的海洋包含了大約1800億噸的鋰。但是它是稀釋的,大約是百萬分之0.2。研究人員設計了許多過濾器和膜,試圖有選擇地從海水中提取鋰。但這些努力依賴於蒸發掉大部分水來濃縮鋰,這需要大量的土地使用和時間。到目前為止,這種努力還沒有證明是經濟的。

和其他研究人員也嘗試使用鋰離子電池電極直接從海水和滷水中提取鋰,而無需先將水蒸發。這些電極組成的三明治樣分層材料旨在捕捉和保存鋰離子作為電池充電。在海水中,一個負電壓作用在抓鋰電極上,將鋰離子吸入電極。但是它也吸收了鈉,一種化學上類似的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是鋰的10萬倍。如果這兩種元素以同樣的速度進入電極,鈉幾乎完全擠出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由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家崔領導的研究人員,尋找使電極材料更具選擇性的方法。首先,他們在電極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二氧化鈦作為屏障。因為鋰離子比鈉離子小,它們更容易蠕動通過和進入電極三明治。

研究人員還改變了他們控制電壓的方式。他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給電極施加恆定的負電壓,而是循環電壓。首先,他們施加了一個負電壓,然後他們短暫地關閉了它。接下來,他們施加一個正電壓,再次關閉它,然後重複這個循環。

Cui 解釋說,電壓的變化導致鋰離子和鈉離子進入電極,停止,然後在電流逆轉時開始返回。然而,由於電極材料對鋰的親和力略高於鈉,鋰離子最先進入電極,最後離開。因此,重複這個循環使鋰濃縮在電極中。經過10次這樣的循環,只需要幾分鐘,崔和他的同事們最終得到了鋰和鈉的1:1的比例,他們在本月的《焦耳》雜誌上報導了這一結果。

&34;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材料科學家劉(Chong Liu)表示,與之前利用電池電極獲取鋰的嘗試相比,&34;劉曾是崔實驗室的博士後科學家。

劉說,這一進步可能還不夠便宜,不足以與陸地上的鋰礦競爭。然而,她說她的團隊正在嘗試使用其他類型的鋰離子電池電極來提高選擇性。

Choi 補充說,這種方法也可能被證明對從廢棄的電池中回收鋰有用,從而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並有可能為電動汽車的優勢提供超充電。

相關焦點

  • IBM造海水電池,「攪局」鋰電池產業?
    然而仔細去看,很多細節仍然值得品味,包括從海水礦物質裡提煉出的三種「新材料」、幾乎完美超越鋰電池的所有性能,以及使用了AI算法和量子計算進行研發……這讓我們不禁要問:海水電池,難道就要成為下一輪新能源電池「天選之子」了?不得不承認,海水電池,你已經成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 韓擬大力開發新型海水電池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將與韓國電力公司(KEPCO)、韓國東西電力有限公司(EWP)合作,共同開發一種可以利用海水發電儲能的新型環保電池。在過去的三年中,該項目的研究經費累計達到五十億韓元,有望加速環保、高效、高穩定性海水電池的商業化。
  • 新電池材料或從海水中提取,鋰電池要成為過去了?
    [釘科技編譯]汽車電動化將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它們的動力方案及電池材質仍不「完美」。如今,大多數電動汽車都使用鋰離子電池,應用的許多電池材料,包括鎳和鈷等重金屬,都構成環境和人道主義風險。
  • 海水電池將終結鋰電池時代?
    材料牛註:俗話說,「大海呀,你全是水」,全是水的大海可以幹嘛呢?食鹽?魚蝦?可燃冰?那你能想到有一天手機裡面也會進(海)水嗎?來勢洶洶的大海牌電池能終結鋰離子電池一家獨大的時代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化學可以提供更好的鋰離子電池嗎?
    鋰離子技術佔據了很大程度,因為能源儲存是清潔能源系統的關鍵技術,例如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以及平滑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機的電力。但正如波音787夢想飛機最近的電池問題所示,市場上的許多產品都有很多不足之處。「最大的障礙是成本,」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德克薩斯材料研究所所長Arumugam Manthiram說。他解釋說,這不僅僅是電池的標價。
  • 韓國擬進軍海水電池能源存儲系統市場
    (觀察者網訊)海水電池作為代替充電電池主流鋰電池的新動力源而備受矚目。海水電池從在海上使用電力的產品到生產儲存大規模電力的發電站已完成示範測試,正在為實現商用化而努力。圖為開發出世界首個ESS海水電池的UNIST能源和化學工程系金永植(音,左)教授。
  • 未來人造血液可以無限量供應!
    兩組研究人員能夠在實驗室中產生人工血液從而可以無限量提供血液供給之後,對獻血者日益增加的迫切需求可能很快就會得到緩解。這兩項研究都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是將近20年不懈研究和反覆實驗的結果。無限量供血可極大地造福於各種不同類型的血液疾病患者和因為免疫疾病需要定期輸血的人群。
  • 固態電解質可使電池徹底告別安全隱患啦!
    據外媒報導,日前三星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新的電池組件材料能夠為電池提供幾乎無限量的存儲容量。這種固態電解質可以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增加電池容量,並且讓電池徹底告別安全隱患。目前,常見的鋰離子電池使用的是液體電解質,這是一種有機溶劑,容易引發過熱、起火等問題。
  • 乾貨| 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
    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發展的主題和趨勢, 而關鍵材料是其基礎. 本文從鋰離子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 隔膜及電解液等幾個方面, 對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進行評述.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科學家設計的太陽能電池可以捕獲幾乎所有的太陽光譜能量
    科學家設計並製造了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原型,這種電池將多個電池堆疊在一個設備中,能夠捕獲幾乎所有的太陽能光譜中的能量。新設計將陽光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效率為44.5%,有望成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 這種方法不同於人們通常在屋頂或田裡看到的太陽能電池板。新設備使用聚光光伏(CPV)面板,該面板使用透鏡將太陽光集中到微小的太陽能電池上。由於太陽能電池體積小(小於1平方毫米),利用更複雜的材料可以開發出成本更低的太陽能電池。
  • 物理科學:在鈣鈦礦材料中,原子可以深入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物理科學:在鈣鈦礦材料中,原子可以深入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仔細觀察構成傳統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可以發現幾乎剛性的原子排列,幾乎沒有運動。結果可以解釋為什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如此有效,有助於尋求設計熱載流子太陽能電池,一個推理技術將由轉換更多的太陽光轉換為可用電氣常規太陽能電池的幾乎兩倍的效率的限制能量。一塊拼圖可以在室溫下生產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了比諸如矽的常規太陽能電池材料更便宜且可能更好的替代品,其必須在極高溫度下製造以消除缺陷。
  • 生物形態電池可以為機器人提供72倍的能量
    密西根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表明,就像生物脂肪儲備將能量存儲在動物體內一樣,新型的可充電鋅電池也被集成到機器人的結構中以提供更多的能量。當機器人縮小到微米級或以下(目前的獨立電池太大且效率低下)時,這種增加容量的方法將特別重要。
  • 2020中國」人造太陽「投入運營將獲得無限量的清潔能源石油淘汰嗎
    最新消息顯示,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3日報導稱,中國正在努力製造「人造太陽」,該外媒援引科學家們的分析稱,它的溫度將是真正太陽的13倍,並將產生與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人造太陽」的創造者們能遏制住熱核聚變的能量,那麼地球上可能會出現幾乎無限量的清潔能源,俄媒稱,預計該項目將於2020年完成並投入運營,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在能源領域或將取得重大突破
  •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
    圖片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提供     本報訊(劉敏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謝小芳)近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製的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生物形態電池可以為機器人提供 72 倍以上的能量
    密西根大學領導的一個團隊表明,就像生物脂肪儲存動物能量一樣,一種新的可充電鋅電池集成到機器人的結構中,以提供更多的能量。這種增加容量的方法將特別重要,因為機器人縮小到微尺度和以下尺度。多功能結構電池可以潛在地釋放空間和減輕重量,但直到現在他們只能補充主要電池.「沒有其他結構電池報告是可比的,就能量密度,當今最先進的鋰電池。我們改進了我們以前版本的結構鋅電池 10 種不同的措施,其中一些更好的 100 倍,使它發生,「Kotov說。他說,能量密度和廉價材料的結合意味著電池可能已經是運輸機器人的兩倍。「然而,這不是極限。
  • 在未來或許可以利用海水溫差,給人類提供所需要的能源!
    目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核電站和燃煤電廠都離不開渦輪蒸汽機驅動。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是以熱能使水沸騰,利用蒸汽帶動渦輪機,然後發電。但其產生的蒸汽要麼靠燃燒汙染大氣的煤,要麼會產生可怕的核廢料。相比之下,海洋溫差發電提供的蒸汽能量最為清潔且在理論上是沒有上限的。那麼,海洋溫差發電具體是如何運作的呢?在海洋溫差發電中,巧妙運用到了氨水和水的混合液。
  • 成本天壤之別 金屬鈷VS海水 電池研發或有新突破?
    」的短消息格外顯眼,該短消息介紹稱:「 美國科技公司IBM宣稱已研發出一種電池設計,採用從海水萃取而成的材料,無需使用成本高昂的鈷,為迫切尋找替代礦物原料的企業帶來好消息。」利用海水萃取材料取代傳統金屬鈷,茫茫海水一望無邊深不可測資源豐富,而金屬鈷在世界的分布情況,可以用下面的餅狀圖展示,世界上的鈷主要集中在剛果(金)、古巴、尚比亞、澳大利亞、新喀裡多尼亞和俄羅斯。
  • 金屬有機骨架新材料可淡化海水 提取鋰離子
    新材料既可淡化海水又可提取鋰  總編輯圈點  科技日報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每日科學》官方網站消息,一個國際合作團隊日前發現,用一種金屬有機骨架(MOFs)新材料,可以為海水淡化和從海水中提取鋰離子提供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 2018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峰會
    [摘要]2018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峰會10月即將在滬上舉行  時間: 10月15-16日   地點:中國 上海 易貿汽車攜手政府單位、燃料電池創新聯盟組織、整車廠、科研院所及數十家國內外媒體於2018年10月15-16日在上海召開以「合作創新,共享未來」為主題的中國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發展峰會暨頒獎典禮,將圍繞宏觀規劃、安全標準、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力圖打造集信息共享、經驗交流、技術支持的業內盛會,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生態圈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