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確立從海水中提取鋰的新技術

2020-12-08 人民網

【相關新聞】

中國汙染危機(四)民眾監督發聲,外企也不例外

中國汙染危機(三)「PM2.5」發生源遍布全國

中國汙染危機(二)外企:撤人增倉,忙於應付規定

中國汙染危機(二)北京:PM2.5從周邊飛來,主犯被定為汽車

中國汙染危機(二):GDP至上的惡果,霧霾改變國家之貌(上)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AEA)開發出了使用離子導電體作為分離膜、從海水中分離鋰的技術,並成功利用海水製備出了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原料——碳酸鋰(Li2CO3)粉末。雖然JAEA的目的是穩定供應核聚變爐使用的鋰,但也把鋰離子充電電池的需求納入了視野。

據推測,陸地上的鋰資源儲量為3000萬噸,並不會很快枯竭。但鋰資源主要分布在智利及阿根廷等南美地區,日本使用的鋰完全依靠從南美各國進口。南美是利用龐大的佔地面積,用1年多的時間讓含鋰的鹽湖水自然蒸發來製造鋰,因此,無法滿足今後鋰需求的增加,可能會陷入資源短缺的局面。而海水中含有約2300億噸的鋰資源。

通過在離子分離膜兩側供給海水和不含鋰的回收溶液(稀鹽酸),使海水和回收溶液之間產生鋰濃度差,海水中的鋰就會移動到回收溶液中(圖1)。鋰離子移動到離子傳導體中,電極間會流過電子,產生電。離子傳導體採用的是含有鋰、鋁、鈦、鍺、矽、磷、氧的NASICON型晶體結構陶瓷。其原理類似「電池」,但又不同於電解,不使用電力,反而會發電。不過,製作稀鹽酸和碳酸鈉(Na2CO3)等原料時必須使用能源。

圖1:原理圖

JAEA實施了從海水中提取鋰的試驗,用三天時間把海水中所含的鋰提取出了約7%(圖2)。另外,用做豆腐使用的「滷水」(鋰濃度約為海水的50~100倍)代替海水,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下提取鋰時,獲得了與海水相同的回收性能。

圖2:從海水中提取鋰的試驗

雖然此次實驗使用的是海水和滷水,其實從很多其他原料中也能獲得鋰。比如,可以製造對廢舊的鋰離子充電電池進行溶解並回收利用的系統。用海水製鹽、以及用海水製造淡水時廢棄的濃縮海水也可以用來提取鋰。

鋰離子電池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鋰(Li2CO3)。利用此次開發的技術獲得的鋰以氯化鋰(LiCl)溶解在稀鹽酸中的狀態存在。因此,JAEA研究了從LiCl獲得Li2CO3粉末的工序。首先,使LiCl與廉價的碳酸鈉(Na2CO3)水溶液混合,獲得Li2CO3沉澱物。然後,通過過濾回收沉澱物,進行乾燥,就可成功獲得Li2CO3粉末(圖3)。

圖3:獲得的LiCO3粉末

另外,在提取鋰的反應中,正極可獲得氫氣(H2),負極可獲得氯氣(Cl2)。這兩種氣體的用途也非常廣泛,具備商業價值。(作者:浜田 基彥,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教授研究海水提取金屬鋰裝置,有望讓鋰取之不盡
    「該裝置可實現以太陽能為驅動能,基於組合電解液思路和離子選擇性固體薄膜的恆流電解技術,成功實現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鋰單質。」「該技術的問世為海洋鋰資源開發和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化存儲開闢了全新的道路。」出於對該裝置的好奇,我們的記者採訪到了本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何平教授。
  • 33歲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開闢海水採礦新領域
    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實現低濃度元素的提取,依賴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以及對分離技術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我希望我們開發的電化學方法能夠在實現大規模的海水採礦的同時,能避免對海洋環境和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 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劉翀給出了解決方案,半波整流交流電化學方法(HW-ACE)提鈾和脈衝電化學插層法提鋰。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
  • 海水中鋰資源相當可觀,海中取鋰卻如「海底撈針」
    作者:任芳言 玻利維亞的海水中可以提取出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電動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對鋰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種輕金屬是製造大功率可充電電池的關鍵,但其儲備量不夠豐富一直是個問題。近日,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可謂向鋰資源的無限供應邁出了重要一步:研究人員正嘗試直接從海水中提鋰。 相對於其他電池材料,鋰可以在同等重量單位下存儲更多能量。
  • 金屬有機骨架新材料可淡化海水 提取鋰離子
    新材料既可淡化海水又可提取鋰  總編輯圈點  科技日報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每日科學》官方網站消息,一個國際合作團隊日前發現,用一種金屬有機骨架(MOFs)新材料,可以為海水淡化和從海水中提取鋰離子提供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 33歲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實現低濃度元素的提取,依賴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以及對分離技術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我希望我們開發的電化學方法能夠在實現大規模的海水採礦的同時,能避免對海洋環境和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 海水提鋰有進展!美國學者利用鋰電池電極提高海水中鋰濃度
    財聯社(上海,編輯齊林)訊,隨著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使用越來越廣,對鋰電池及其重要原材料——鋰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但陸地的鋰礦資源畢竟有限,不少科學家將目光轉向蘊含天量鋰資源的海洋。但海水中的鋰含量極低,海水提鋰難度很大,始終未能投入大規模應用。
  • 諾獎得主朱棣文與崔屹再聯手:千億產業,海水提鋰技術顛覆性突破
    Li提取技術儲能技術和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已將全球鋰需求提升到了2015年的約18萬噸碳酸鋰,預計到2030年將高達160萬噸碳酸鋰。其中140萬噸的需求將用於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的鋰離子電池。
  • 國際地熱周訊:紐西蘭已成功從地熱流體中提取鋰
    由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全球對鋰鹽(鋰離子電池的原材料)的需求已顯著增加。傳統鋰資源正在迅速耗盡,從地熱發電廠中使用的流體——地熱鹽水中提取鋰資源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趨勢。目前多個國家已經開始進行了相關的資金投入及項目研究。
  • 硬核科技:從海水中提取核原料——鈾
    在地球上除了陸地上含有鈾資源意外,在海水中也存在著相當於陸地上儲量1000倍的鈾,這一事實促進了國內外科學家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致力於研究從海水中提取鈾。但是,在海水中鈾的含量十分低,大約只有3.3mg/L,並且海水中也存在著其他的金屬離子,這些原因導致了從海水中提取鈾需要克服相當多的問題。
  • 新電池材料或從海水中提取,鋰電池要成為過去了?
    [釘科技編譯]汽車電動化將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它們的動力方案及電池材質仍不「完美」。如今,大多數電動汽車都使用鋰離子電池,應用的許多電池材料,包括鎳和鈷等重金屬,都構成環境和人道主義風險。
  • 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可以高效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的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由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製備出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這種特殊的材料能夠模仿生物細胞膜的過濾功能,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一種新型多孔材料,在催化、儲能和分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 奎文鋰雲母提取鉭鈮資訊
    奎文鋰雲母提取鉭鈮資訊鋰雲母提取鉭鈮鋰有"21世紀的能源金屬"之稱,在國防工業中有著重要應用,近年來,鋰作為電池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對鋰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利用迫在眉睫。鹽湖滷水中含有多種金屬離子,如何從中分離提取鋰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 新技術助力鋰元素的回收和提取
    鋰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元素,不過鋰的儲量可能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回收提取鋰的新方法。離子選擇性膜已經被廣泛用於水處理和電滲析技術中的離子篩分。不過離子選擇性膜在Li+選擇性上表現很差,不能滿足工業要求。
  • 高校團隊採用MOF膜從水中提取鋰,一周提取量可為200輛電動車供電
    汽車氪獲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和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從水中提取鋰和其他金屬及礦物質的新型高效方法。
  • 日本高校合成摻錳鈮酸鋰 能量密度有望達6倍
    有可能將鋰離子電池的質量能量密度提高到「LEAF」(聆風)等現有EV用LIB的6倍以上的新型候補正極材料已經問世,那就是日本東京電機大學工學系環境化學科副教授藪內直明領導的研發小組成功合成的摻錳鈮酸鋰(Li1.3 Mn0.4 Nb0.3O2)(圖)。  左圖為合成的摻錳鈮酸鋰,其結構如右圖,是巖鹽型(NaCl型)結構氧化物。
  • 網友問:在地球的海水中,有多少核聚變材料? - 艾伯史密斯
    在地球海水中,擁有數百萬億噸的氘核,如果這些氘核通過核聚變給人類提供能源,那麼足夠人類使用數十億年之久。於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之一,就是提取氘核與氚核,氘核可以直接從海水中提取,地球海水總量大約為1.4*10^18噸,於是海水中的氘核含量大約為2.7*10^14噸(270萬億噸)。考慮氘核萃取不可能達到100%,海水中也存在數十萬億噸的氘核可供人類使用。
  • 溶劑萃取法分離提取鋰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對萃取工藝的創新與強化、新型萃取設備結構研究、連續化智能化過程在線監測、過程放大規律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集成,研究人員建立了溶劑萃取技術從含鋰溶液(高鎂鋰鹽湖滷水、高鈣鎂低品位含鋰滷水、沉碳酸鋰母液、廢舊鋰電池回收液等)中高效綠色分離鋰鹽的數位化工藝包。
  • IBM開發新的電池概念,基於從海水中提取成分製造使其更加安全
    打開APP IBM開發新的電池概念,基於從海水中提取成分製造使其更加安全 遠洋 發表於 2019-12-23 16:12:46
  • 海水可以提供幾乎無限量的關鍵電池材料
    現在,研究人員報告了開發實際上無限供應的鋰的重要一步: 直接從海水中提取鋰。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化學工程師張旭財(Jang Wook Choi)表示,這代表著該領域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