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助力鋰元素的回收和提取

2021-01-13 科技報告與資訊

鋰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元素,不過鋰的儲量可能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回收提取鋰的新方法。離子選擇性膜已經被廣泛用於水處理和電滲析技術中的離子篩分。不過離子選擇性膜在Li+選擇性上表現很差,不能滿足工業要求。中國科學家最近在製備和應用一種生物啟發材料方面取得了進展,這種材料能夠實現可控的離子傳輸和篩分,特別是用於鋰離子提取。研究成果發表在《Matter》雜誌上。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納米纖維,如來自天然絲綢和聚乙烯亞胺的納米纖維來裝飾二維納米片。受自然界中生物結構的啟發,二維納米片逐層自組裝,形成類似於珍珠的堆積結構。複合膜作為一個離子門異質結,具有相反的電荷和不對稱的納米通道。

與其他已報導的材料和天然珍珠結構相比,該複合膜顯示出更高的韌性。該膜還能有效控制層間間距,實現穩定有序的納米結構。納米纖維和納米片形成的結構,在溶液中表現出長期使用的特性。同時,密閉脫水和電荷排除效應使Li+迅速通過複合通道傳導。

實驗和理論結果表明,Li+由於半徑小、電荷量低,表現出遠高於Na+、K+、Mg2+和Ca2+的優異滲透率。與體積中的遷移率相比,Li+與體積值基本保持一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離子的移動性變得比Li+在散裝中的移動性更低。

利用該方法,可以進一步探索納米通道膜內的納米流體現象,用於水處理或發電。

論文標題為《Nacre-like Mechanically Robust Heterojunction for Lithium-Ion Extraction》。

相關焦點

  • 日本確立從海水中提取鋰的新技術
    通過在離子分離膜兩側供給海水和不含鋰的回收溶液(稀鹽酸),使海水和回收溶液之間產生鋰濃度差,海水中的鋰就會移動到回收溶液中(圖1)。鋰離子移動到離子傳導體中,電極間會流過電子,產生電。離子傳導體採用的是含有鋰、鋁、鈦、鍺、矽、磷、氧的NASICON型晶體結構陶瓷。其原理類似「電池」,但又不同於電解,不使用電力,反而會發電。
  • 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可以高效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的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由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製備出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這種特殊的材料能夠模仿生物細胞膜的過濾功能,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一種新型多孔材料,在催化、儲能和分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 土耳其回收公司選擇陶朗分選技術,提升HDPE和PET回收效率
    另外,Burkasan新建的塑料回收工廠也是土耳其首個實現HDPE高品質再生的產線。其中,陶朗的光電分選技術,是實現HDPE高品質回收再生的關鍵。新廠投產後,Burkasan公司在全國布局的回收設施,每月可處理1.5萬噸混合垃圾入料。
  • 美國「火星技術」以新材料打造可回收房屋
    「人工智慧空間工廠」提取新材料 堅固超混凝土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人工智慧空間工廠」表示,他們研發了一種3D列印房屋,而該房屋所需的材料是一種火星上發現的天然材料中提取出來生物聚合物,被稱為玄武巖複合材料。其執行長馬洛特還稱,在地球上也發現了同種材料,該材料經測試比混凝土更堅固、更耐用。
  • 新技術探測液—液界面化學過程,為回收鈷的化學分離提供了新視角
    Dept. of Energy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研究人員捕捉到的實時測量數據,為回收鈷的化學分離提供了新視角。鈷是一種用於現代電池和磁鐵的關鍵原材料。近日,發表在《ACS應用材料和界面》上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從含有相似物質混合物的溶液中獲取鈷的分子動力學機制。「理解分離元素所需的分子事件是優化或創造新的、量身定製材料回收技術的關鍵。」
  • 舊手機回收價永遠比其它平臺高,蘇寧圖什麼?
    事實上,舊手機能提取出黃金早已不是個秘密,大約一噸廢舊手機中可以提取出來150克黃金,而一噸金礦石中才能提取出來50克黃金,用舊手機提取黃金比用金礦石提取的還要多。而中國一年能產生多少舊手機呢?「誰家都有幾部舊手機,但是原來大家不太願意把舊手機拿出來,而蘇寧通過技術解決了隱私安全的問題,同時聯合品牌廠商拿出了大力度的補貼政策,我們會時刻對標其他的手機回收平臺,在各個價格段定了不同的規則,保證舊手機在蘇寧的回收價格,會比其他平臺上的價格要高,這樣對消費者、品牌商以及蘇寧都有好處。」顧偉表示。
  • 環保型萃取劑研發為靈芝多糖提取分離提供新方法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麻纖維產品與加工技術團隊發明一種可回收型綠色溶劑,即溫度響應型低共熔溶劑作為環保型萃取劑,並將其應用於靈芝多糖的提取分離。該研究不僅對靈芝多糖提取分離提供了新方法,也為其他天然產物活性成分提取分離提供了新的思路。
  • 金屬有機骨架新材料可淡化海水 提取鋰離子
    新材料既可淡化海水又可提取鋰  總編輯圈點  科技日報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每日科學》官方網站消息,一個國際合作團隊日前發現,用一種金屬有機骨架(MOFs)新材料,可以為海水淡化和從海水中提取鋰離子提供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 聖湘生物新冠單混檢全自動核酸提取整體解決方案上市|高特佳...
    經過多年的技術探索與沉澱,通過大量應用端客戶的實踐反饋和技術工程師的不斷優化,聖湘生物繼推出Natch S、Natch CS、Natch CS2全自動核酸提取系統後,基於超順納米磁珠法技術平臺,隆重推出通量更靈活、時效性更高、拓展性更強的Natch24/48/96全自動核酸提取系統。
  • 四川銷售多功能提取濃縮機組哪家強
    四川銷售多功能提取濃縮機組哪家強,    公司包括第一生產車間、第二生產車間、第三生產車間、產品研發部、安全生產部、辦公室、銷售部、售後服務部、人事部、配件採購部、製圖室、財務室、服務部、協調部、客戶意見落實部、安裝調試部、技術部、質量檢驗部、發貨部、精品倉庫、展廳、試機廳共二十二個部門組成公司始終以人文精神與科技創新為動力,中高級技術人員佔公司員工的較大比例
  • 【中國科學報】鋰電池回收有了新技術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所)獲悉,該所「鋰電池廢料短程利用與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日前獲得生態環境部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從傳統方法到現代化控制 中藥提取技術加速變革
    【中國製藥網 技術文章】中藥生產主要採用批量的方式,工藝一般包含中藥提取、濃縮、沉澱、分離、純化、吸附、洗脫、精餾等環節。中藥提取是一個關鍵環節,它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
  • 崑山市廢品回收站-附近回收地點
    崑山市廢品回收站-附近回收地點如果隨意棄置這些廢舊金屬,既造成了環境的汙染,又浪費了有限的金屬資源。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估計:回收一個廢棄的鋁質易拉罐要比製造一個新易拉罐節省20%的資金,同時還可節約90%~97%的能源。
  • 回收羊毛並提取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製成智能紡織品
    回收羊毛並提取製成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可用於智能紡織品,醫療設備這種材料是用角蛋白製成的,角蛋白是一種在頭髮,指甲和貝殼中發現的纖維蛋白。研究人員從用於紡織製造的剩餘Agora羊毛中提取了角蛋白。該研究發表在《自然材料》上。 這項研究將有助於減少時裝業的浪費,這是地球上最大的汙染源之一。斯特拉·麥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等設計師已經在重新構想該行業如何使用材料,包括羊毛。
  • 天然香料的提取分離技術
    由於其操作高真空的特點,分子蒸餾能耗較大,且適用於熱敏性和高附加值物質分離,限制了應用領域。  2.超臨界CO2萃取技術  超臨界流體萃取是一種較新的萃取技術,是由萃取和分離兩部分組合而成的。具有在較低的溫度下操作、效率高、溶劑易分離等特點,同時用CO2作萃取劑,萃取過程不發生化學變化、不燃燒、無味、無臭、無毒、安全性高、價廉易得、不造成環境汙染。
  • 新界進口工具機回收,倒閉工廠設備回收,重信守諾
    實現惠企惠民的效果,從企業層面助力打造國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圍繞「發展數字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話題,嘉賓開展了精彩對話,中國工經聯工業經濟中心副主任劉興波擔任主持,賽迪裁呂萍,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信息產業處處長孫瑞生,合盈數據(懷來)科技產業園副總裁、北京中科合盈數據科技有限公裁、技術官徐銳,上海至本裁王維鋒,中工服工惠驛家信息服務有限公裁鍾軍同臺,共同探討如何培育數字經濟,以及如何有效與實體經濟合力發展,為區域發展賦能。
  • 相達生物科技新冠病毒提取試劑盒PHASIFY(TM) VIRAL獲得歐盟認證
    PHASIFY VIRAL是一款有效的全球抗疫新產品,以高度濃縮和純化技術,有效提升、提取樣本中的病毒含量,提高下遊檢測的靈敏性,並可更早期檢測到患者的感染情況,提高下遊檢測的靈敏性,增強公眾對新冠病毒(COVID-19)測試結果的信心,助力全球新冠疫情的控制 。
  • 溶劑萃取法分離提取鋰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針對鹽湖滷水以及其他含鋰溶液的資源和環境特點,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李麗娟研究團隊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袁承業團隊長期深入合作,從事鹽湖鋰資源高效分離提取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設計合成了系列新型高效綠色分離鋰的萃取劑和萃取體系,完善了鋰萃取基礎理論,為工藝優化與設備結構設計奠定了基礎,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25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 澳大學開發可攜式核酸提取技術有望快速測新冠病毒
    新華社雪梨10月8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的一種可攜式核酸提取技術,有望快速準確完成新冠病毒現場檢測,為沒有專業實驗室的機場或偏遠地區防疫檢測提供便利。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實驗手冊》雜誌上。
  • 奉化硫酸鈷提取項目應用
    萃取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部分,正是由於萃取技術的發展,才開創了現代離心萃取機溼法冶金中萃取銅的新局面。浸取時,酸與銅礦石反應使銅溶解進入溶液,萃取過程中銅離子和萃取劑的質子交換,進入有機相,質子進入水溶液,萃餘液酸度重新提高。萃餘液返回浸取段。有機相中負荷的銅用電積殘液反萃,得到富電解液,電解液的酸度下降,而使萃取劑恢復酸的形態,返回離心萃取機溼法冶金中萃取銅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