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元素,不過鋰的儲量可能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回收提取鋰的新方法。離子選擇性膜已經被廣泛用於水處理和電滲析技術中的離子篩分。不過離子選擇性膜在Li+選擇性上表現很差,不能滿足工業要求。中國科學家最近在製備和應用一種生物啟發材料方面取得了進展,這種材料能夠實現可控的離子傳輸和篩分,特別是用於鋰離子提取。研究成果發表在《Matter》雜誌上。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納米纖維,如來自天然絲綢和聚乙烯亞胺的納米纖維來裝飾二維納米片。受自然界中生物結構的啟發,二維納米片逐層自組裝,形成類似於珍珠的堆積結構。複合膜作為一個離子門異質結,具有相反的電荷和不對稱的納米通道。
與其他已報導的材料和天然珍珠結構相比,該複合膜顯示出更高的韌性。該膜還能有效控制層間間距,實現穩定有序的納米結構。納米纖維和納米片形成的結構,在溶液中表現出長期使用的特性。同時,密閉脫水和電荷排除效應使Li+迅速通過複合通道傳導。
實驗和理論結果表明,Li+由於半徑小、電荷量低,表現出遠高於Na+、K+、Mg2+和Ca2+的優異滲透率。與體積中的遷移率相比,Li+與體積值基本保持一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離子的移動性變得比Li+在散裝中的移動性更低。
利用該方法,可以進一步探索納米通道膜內的納米流體現象,用於水處理或發電。
論文標題為《Nacre-like Mechanically Robust Heterojunction for Lithium-Ion Ext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