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從海水中提取核原料——鈾

2020-09-05 小小不點不小小


說起核也許你第一反應會想到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能自發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原子彈就是依靠核裂變引起的爆炸,而氫彈則是依靠核聚變引起的爆炸。


但是核除了用於戰爭的武器使用外,還是一種相對清潔的能源。核能相對於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不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和有毒有害氣體。同時,核能發電也逐漸成為了當今世界電能的主要結構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在2015-2030年期間,核電產量可能會增長56%。


鈾醯

現在核能發電的主要原料是鈾(U),但是隨著核能使用的增加,在未來一個世紀內陸地上的鈾儲量就可能被耗盡。在地球上除了陸地上含有鈾資源意外,在海水中也存在著相當於陸地上儲量1000倍的鈾,這一事實促進了國內外科學家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致力於研究從海水中提取鈾。但是,在海水中鈾的含量十分低,大約只有3.3mg/L,並且海水中也存在著其他的金屬離子,這些原因導致了從海水中提取鈾需要克服相當多的問題。


海水提鈾

從1960年起,就有科學家開始從事海水提鈾研究。在1900年到2010年間,日本研究人員在海水提鈾的研究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們在實際海洋中成功提取了1千克以上的鈾。美國能源部於2011年制定了一項研究計劃,旨在評估和開發海水提鈾的全部潛力,此後,海水提鈾方案逐漸得到了優化和發展。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海水中的鈾基本上以二價鈾醯陽離子UO22+形式存在,鈾醯離子可以和一些化學基團形成螯合,從而附著在化學基團上。其中,偕胺肟基就是一種與鈾醯離子發生螯合性較好的基團,所以國內外的科學家們,都致力於開發一種具備偕胺肟基的吸附材料,以用來從海水中提取鈾。

微生物

雖然,海水提鈾技術經過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究,但是現有的技術所提取的鈾成本還遠遠高於陸地上的鈾提取技術。同時在海水提鈾中還存在著一些其他困難,例如:將吸附材料放置於海水中的收回技術、海水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容易在吸附材料上形成生物淤積導致吸附性能下降、吸附提取鈾後的脫附以及濃縮技術。這些難題都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解決。

雖然現在海水提鈾技術還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現實。你認為海水提鈾技術能夠實現麼?你認為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從海水中提取鈾呢?

相關焦點

  • 核原料有望擺脫原始礦業開採?科學家用全新吸附材料從海中提取鈾
    若要取得核原料鈾,通常只有礦業開採這個途徑,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對採礦工人與附近居民的健康更是長期的危害,現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團隊帶來暨環保又具成本效益的海水提煉法,研發鈾親和力高的聚合物吸附材料,或許能改變人們未來開採鈾的方式。
  • 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劉翀給出了解決方案,半波整流交流電化學方法(HW-ACE)提鈾和脈衝電化學插層法提鋰。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
  • 33歲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開闢海水採礦新領域
    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實現低濃度元素的提取,依賴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以及對分離技術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我希望我們開發的電化學方法能夠在實現大規模的海水採礦的同時,能避免對海洋環境和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 33歲女科學家向海水「要」稀有金屬,採用全新電化學方法提取鈾和鋰...
    海水中存有大量的礦物資源,從海水中提取資源並不陌生,比如氯鹼工業。但是海水中濃度較低的元素,在提取技術上存在很大的挑戰。實現低濃度元素的提取,依賴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以及對分離技術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我希望我們開發的電化學方法能夠在實現大規模的海水採礦的同時,能避免對海洋環境和生態造成負面影響。
  • 新型生物啟發材料:可用於從海水中提取鈾!
    這種材料可應用於一種環境友好且經濟划算的方案,從海水中回收鈾。背景鈾(Uranium)的原子序數為92的元素,其元素符號是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擁有非常長的半衰期(數億年~數十億年)。
  • 電化學方法讓海水提鈾能力提升8倍
    原標題:電化學方法讓海水提鈾能力提升8倍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22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該團隊日前開發出一種基於半波整流交流電的電化學方法,可從海水中高效提取鈾,較之傳統的物理化學吸附法,提取能力提升了8倍,速度則提升了3倍。
  • 日本確立從海水中提取鋰的新技術
    ,並成功利用海水製備出了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原料——碳酸鋰(Li2CO3)粉末。 圖1:原理圖 JAEA實施了從海水中提取鋰的試驗,用三天時間把海水中所含的鋰提取出了約7%(圖2)。另外,用做豆腐使用的「滷水」(鋰濃度約為海水的50~100倍)代替海水,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下提取鋰時,獲得了與海水相同的回收性能。
  • 日試運行首座從核廢料中提取鈽和鈾的核處理廠
    據法新社報導,日本今天試運行首座從廢棄核燃料中提取鈽和鈾的核工廠。     此舉遭到了環保主義者的不斷抗議,但日本當局希望從中獲取急需的能源。該工廠座落在日本本州島北部的六所村。     據工廠的經營者日本核燃料有限公司的發言人稱,該公司與工廠附近的村民和市政當局正在籤署最後的安全協議。
  • 燃料鈾從大自然中提取為什麼用完不能再釋放到大自然中?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位童鞋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燃料鈾從大自然中提取為什麼用完不能再釋放到大自然中? 這是因為……鈾用完後就不是當初那個鈾了,自然不能排放到大自然中去。
  • 海南大學王寧《Nature Commun.》一種DNA水凝膠海水鈾吸附劑
    【科研摘要】從海水中提取鈾對於核能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存在的鈾吸附劑受到共存的金屬離子幹擾的阻礙。DNA酶(DNAzyme)對特定的金屬離子具有很高的選擇性,但尚無基於DNA的吸附劑可從海水中提取可溶性礦物質。
  • 可控核聚變材料提取和環流器均有新突破
    可控核聚變,是全世界公認的未來綠色潔淨能源,而且不產生核廢料。可控核聚變是核領域專家普遍認可的,可以實現清潔無窮能源的有效途徑,其將讓全球能源短缺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可控核聚變反應最基礎的原料就是氘原子和氚原子。氚通過中子和鋰反應就可以大量獲取。而氘在大氣中含量不多,主要是在海水中提取。每升海水中蘊含的氘含量是0.03克,其完全核聚變反應中爆發的能量可以媲美300升汽油。
  • 核聚變本世紀將迎來「巨變」?( 1 / 6 )
    原子核的這股巨力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釋放,一種是鈾、鈽等重原子核分裂成幾個輕原子核的裂變反應,另一種是幾個輕原子核聚合成一個重原子核的聚變反應。1945年,美國送給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讓世人領教了核裂變驚世駭俗的爆發力和綿延許久的餘威。此後,英、法、中等國也不甘示弱,陸續用原子彈試爆宣示自己也掌握了這門武功。
  • 大連理工大學在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人民網大連3月25日電 (王金海、張世安)目前的核反應堆都是採用核裂變反應,其主要兩大缺點就是:所需的核燃料鈾地球含量稀少與核輻射汙染難處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就是採用核裂變反應堆,所以由於大地震導致的核輻射元素洩露事故令全世界談核色變。由於核裂變堆的這兩個致命弱點,全世界的核物理專家都在積極探索更為安全的、持續時間更長的核能開發和利用。
  • 核原料走私觸目驚心
    核原料走私觸目驚心 2002年9月30日09:36  華商報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核材料與核武器走私也屢見不鮮。
  • 去年就已開始提純鈾
    伊朗原子能機構副主席穆罕默德賽義迪5月9日確認,伊朗在2004年暫停所有鈾濃縮活動前,已經將37噸鈾原料轉化成氣體,這些氣體可以用於濃縮鈾。  據美聯社報導,賽義迪表示,伊朗在中部地區的核設施中完成了上述轉化工作。他說:「在暫停鈾濃縮活動前,我們將37噸鈾原料(即「黃餅」)在伊斯法罕核設施中全部轉化成了UF4氣體。」
  • 明明自然界中鈾-238最豐富,為什麼還要用稀有的鈾-235做核燃料?
    從理論上來看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拿來作核裂變燃料,但因為各种放射性元素的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取得的難易程度,以及加工成本的高低,使得我們可以選擇的餘地非常小!原子彈中常用的核材料是鈾和鈽,但在核能利用的核電站中,用的卻都是鈾,為什麼選鈾呢?
  • 中科院上海應物所《JMCA》:海水提鈾取得新進展!
    而我國已探明及推測的鈾礦資源總量僅為17.3萬噸,鈾燃料缺口近90%,嚴重依賴於進口。鈾礦資源的緊缺使得科學家們紛紛將目光轉向非常規鈾資源,如海水。海水中蘊藏著約45億噸鈾,相當於全球陸地鈾礦儲量的一千倍。把海水中的鈾資源經濟有效地利用起來,可成為我國核電事業與核力量穩定發展的重要補充和保障。儘管海洋中鈾總量巨大,但其濃度低,共存離子多,海洋環境複雜,海水提鈾工業化一直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中國宣稱核研究取得突破 鈾資源可用三千年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中國科學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將鈽材料在動力堆上實現循環利用,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中國已經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到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
  • 網友問:在地球的海水中,有多少核聚變材料? - 艾伯史密斯
    在地球海水中,擁有數百萬億噸的氘核,如果這些氘核通過核聚變給人類提供能源,那麼足夠人類使用數十億年之久。4He+n,ΔE=14.6MeV;在大自然中,氫主要以氕核的形式存在,氘核的含量為0.02%,氚核更是低到10^-15%,而且氚核的半衰期不長,只有12.5年。
  • 從沙灘中提取核燃料,印度發展核電的獨門秘籍,自稱領先世界
    幾十年來,印度一直計劃從沙灘中提取,為本國提供核燃料,力求改善能源結構。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國家離目標還有多遠?多年前,印度科學家在本國的沙灘中發現含有釷,並給出30萬至85萬噸的潛在儲量,要知道,世界已探明釷資源儲備量也不過630多萬噸,而印度則擁有其中的最大頭,如果印度方面成功從沙灘中大量的提取,勢必為本國的核工業發展增加動力,但礙於技術不成熟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