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跑高速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高速主路上快速行駛時,雖然車速不低,但碾壓過瀝青路面的胎噪聲卻比較小,也很柔和;但是在下高速之後,進入到收費站時,由於路面變成了普通水泥路,胎噪會瞬間變大。
因此,大家心中或許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高速收費站,不能像主路那樣,設計成瀝青路面?在今天,我們就全方位來了解一下這個設計上的問題。
根本原因:水泥路面成本更低,也更結實
在大家的常識中,瀝青路面的鋪設成本會遠遠高於水泥路面。但是在收費站為什麼用水泥路這個問題中,卻並不是因為瀝青路面的造價更高,畢竟動輒成百上千公裡的高速路主路不也都用的是瀝青路面嘛?
之所以說是出於成本考慮,其原因更多的是在於養護、維修成本。在高速主路上,不管是小型車還是貨車,都是不間斷運行著的。但是在高速路收費站,甭管是十幾噸還是幾十噸的重載貨車,都會停在閘道前等著稱重或者是收發卡。由於長時間的停留,重載車會對路面造成一定的損傷。而柔性路基+柔性路面組成的瀝青路,並不能長時間承受這樣的重量。
此時,造價更低的混凝土水泥路,就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由於是混凝土澆築,其抗壓能力更強,即便是「百噸王」停留,也不見得會對其造成太大的傷害。並且,即便是水泥路被碾壓損害了,其修補難度和修補成本也遠遠低於瀝青路面。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高速公路的運營者,從維修成本出發,你會選擇時不時地就以高成本、關閉出入口的代價來維護高速收費站的路面嗎?
相關原因:降低施工難度並保護工作人員
其實除了瀝青路面維護、修整成本高昂之外,還有兩大更現實的原因擺在高速公路建設者面前:那就是施工難度和對人員的保護。
在施工層面上,由於高速路鋪設瀝青時,都會用上大型機械。而高速路收費站,在閘口位置,其寬度僅為3米左右。對於大型施工設備來說,想要「擠進去」施工顯然是不夠現實的。而如果在鋪設好路面後,再修建閘口,依然會面臨後期修補維護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瀝青路面會用到很多石油成分,所含有的有機性揮發物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而揮發,如果在夏日,不管是異味還是化學危害物,都會對長時間停留在收費站的工作人員造成身體傷害。所以,出於施工難度和工作人員的保護,瀝青路面顯然不會被用於高速路收費站。
【結語】
話說回來,高速公路的收費站之所以不用瀝青路面,而直接採用造價低廉的水泥路面,並不是修建方「忘記鋪路」了。從經濟性到便捷性,各方面的原因決定了路面的性質。當然,筆者在此猜測,使用水泥路面還有一大原因,就是通過胎噪的增大,來提醒駕駛者需要減速行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