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別名是什麼《戰國策》作者是誰《呂氏春秋》內容駁雜

2021-01-10 筆寫趣史

《國語》

《國語》是一部國別史著作,二十一卷,大致成書於戰國初年,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又稱之為《春秋外傳》,和作為「春秋內傳」的《左傳》並列,兩書互為表裡、互相參證。

《國語》是一部歷史文集彙編,關於春秋八個國家史事的記載詳略不同,文風迥異,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為當時各國史官所記載,再經整理潤色而成,至西漢劉向考校最後定型。《國語》以國分類,各自成章,其所記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徵犬戎,下至韓、趙、魏三家滅智伯,約五百年的歷史。

以記言為主,兼以記事,通過上層統治階級士大夫的言論、辯論來反映歷史事件,探討興衰治亂之根源,史論結合,在史學思想上是一個進步,且其記敘涉及到邊遠地區,也記載了諸如經濟、制度、風俗等方面的內容,可補《左傳》之缺。

《戰國策》

《戰國策》是彙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原來的書名不確定,經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

總共三十三篇,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而寫。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狀況。

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戰國策》既體現了時代思想觀念的變化,也體現出戰國遊士、俠士這一類處於統治集團與庶民之間的特殊而較為自由的社會人物的思想特徵,不完全是為了維護統治秩序說話。

由於《戰國策》突破了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又不完全拘泥於歷史的真實,所以就顯得比以前的歷史著作更加活潑而富有生氣。 《戰國策》在文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秦漢的政論散文、漢代的辭賦,都受到《戰國策》辭採華麗、鋪排誇張的風格的影響;司馬遷的《史記》描繪人物形象,也是在《戰國策》的基礎上更為向前發展的。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是秦國呂不韋集門客各著所聞而成,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和《六論》三部分,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其中《十二紀》是全書的大旨所在,是全書的重要部分,分為《春紀》、《夏紀》、《秋紀》、《冬紀》。

每紀都是5篇,共60篇。十二紀是象徵"大圜"的天,所以,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來作為組合材料的線索。《春紀》主要討論養生之道,《夏紀》論述教學道理及音樂理論,《秋紀》主要討論軍事問題,《冬紀》主要討論人的品質問題。

八覽,從開天闢地說起,一直說到做人務本之道、治國之道以及如何認識、分辨事物、如何用民、為君等。六論,共36篇,是雜論各家學說。 《呂氏春秋》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儘管《呂氏春秋》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並非沒有體系。《呂氏春秋》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此書對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從客觀出發,對各家都抱公正的態度,並一視同仁的。

除了保存著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學說,《呂氏春秋》還記載了不少古史舊聞、古人遺語、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學知識,其中不少內容是其他書中所沒有的。《呂氏春秋》深得人們的好評。司馬遷稱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在《報任安書》中,甚至把它與《周易》、《春秋》、《國語》、《離騷》等相提並論。東漢高誘在給它作注時說它「大出諸子之右」。

相關焦點

  • 《國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今天我們進入新的一本國學經典《國語》的學習,這是《國語》內容的第一篇,按照慣例,我們會用一篇文章的時間來搞清楚,要學習古籍的調性。01三部史學經典先秦時代有三部史學經典,分別是《左傳》、《國語》和《戰國策》,在整一個先秦時代殘留下的史料以東周最多,東周又分為春秋與戰國。《春秋》、《左傳》主要覆蓋的就是春秋時代的歷史,而《戰國策》顧名思義主要記錄的就是戰國時代。《國語》記載的時間段大部分與《左傳》重合,但是要比《左傳》長一些,大概:是從西周中段開始,一直到「三家分晉」,歷時515年。
  • 《呂氏春秋》數字形式之寓意
    《呂氏春秋》十二紀按十二月順序,將各種人事分類編排於其下,而其內容又貫通了對終極的、普遍的天道的追尋,它對「12」這一數字的運用,正表現了「12」作為具體的「十二個月」和抽象的天道象徵這雙重涵義。 「12 」既是「天之大數」,天人類推,便也可以用來表示人道的極致。上引《左傳》及《後漢書》文表明,在古人眼裡,「天之數」即是「天子之數」。
  • 《呂氏春秋》中十句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是雜家的代表著作,成書於秦始皇八年左右,為戰國末期秦相國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全書26卷,160篇,內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呂氏春秋》中十句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1.
  • 大秦賦:呂不韋親任主編的《呂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嗎?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為戰國末年秦相邦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成書之日呂相曾高調地將全書謄抄整齊並懸掛在首都鹹陽城門(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宣告但凡「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可謂大手筆、好魄力。只是懸賞的對象乃「諸侯遊士賓客」,相當於昭告天下,而非《大秦賦》裡一臉賤兮兮地在城門口跟眾大臣顯擺。
  •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釋義是什麼?
    出處物極必反 出處:《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鶡冠子·環流》:「物極則反,命曰環流.」否極泰來 出處《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周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
  • 橫向對比宋襄、秦穆、闔閭、夫差、勾踐,誰更有資格入選春秋五霸
    指的是春秋時期在中原這個舞臺上主持過諸侯盟會,並建立過顯赫霸業的諸侯。因此,是否主盟中原,是衡量諸侯能否入選春秋五霸的重要標準。同時,這五個霸主應該是得到周天子任命,並在某種形式上得到諸侯共同認可的。  前文作者所舉出的三個關於春秋五霸的版本中,有三位霸主是公認、無爭議的霸主,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 網友惡搞博士上當 誤稱「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
    漫畫/王啟峰媒體上刊登的博士的訪談內容  在動物園可以看到「臥槽泥馬但是,上海的一位博士就受其誤導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臥槽泥馬一詞出自《戰國策》」,引得網上一片譁然。  網友譁然  博士訪談內容雷倒眾多網友  2月23日,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段凡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結合金融危機下白領推遲跳槽計劃,回答了關於「臥槽」與「臥槽泥馬」的有關話題。
  • 春秋戰國百爭鳴,除了儒道墨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學派?
    兵家關於兵家的起源,說法眾說紛紜,而其中較為可信的是,兵家起源於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兵家匯集了當時的軍事理論思想,除過孫武,還湧現出了孫臏、吳起、尉繚等人,而他們的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等。
  • 東周為何要分春秋與戰國
    什麼是編年體,就是按以時間為軸記錄歷史,所以我們看編年體經常看到,某年春發生了啥事,某年秋誰怎麼了!還有另外一種史書則史紀傳體,紀傳體是以某個人物為軸,比如史記裡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等!魯國史官整理的這部書,後來孔子進行了梳理,定名字為春秋!
  • 抖音誰隱藏春秋誰在大雨之後是什麼歌 極惡都市歌詞全文
    誰隱藏春秋誰在大雨之後這首歌在抖音上還是挺火的,據了解,這首歌歌曲歌名叫《極惡都市》,是夏日入侵企畫樂隊唱的,下面來看一下。誰隱藏春秋誰在大雨之後什麼歌  歌名:極惡都市  歌手:夏日入侵企畫  6月24日,網易雲音樂石頭計劃3搖滾季經過激烈的終極決選後,這個夏天最熱的樂隊夏日入侵企畫憑藉《極惡都市》勇奪搖滾季冠軍,獲得專屬唱片製作、樂隊MV拍攝、網易雲音樂全平臺曝光等海量資源支持。
  • 光輝歲月粵語國語歌詞碰撞,誰能更勝一籌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這首歌有了國語版,歌詞也被何啟弘,周治平改動,當然,曲風依舊是beyond風格。也許大家也有聽過,下面,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些自己的觀點。而歌詞改動後的國語光輝歲月,詞境也談得上層次,一點一滴記錄了奮鬥的歷程和感想,「一生要走多遠的路程,經過多少年,才能走到終點。」人永遠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還能走多久,這也是一種感嘆。「夢想需要多久的時間,多少血和淚,才能慢慢實現。」這句也許每個人都深有感悟,是啊,人都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沒有追求,空虛得可怕。
  • 國語版《失落的宇宙》都是誰配的音?
    國語版《失落的宇宙》都是誰配的音?《失落的宇宙》(日文名 ロストユニバース ,香港譯名: 宇宙特警 ,大陸譯名: 宇宙刑警, 臺灣譯名: 神警妙探無敵艦/迷失太空/迷失宇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配音師吧!郭志權凱恩的配音師郭志權,香港配音演員。
  • 《戰國策》成語英譯
    我們現在常用的不少成語都出自古書,比如《戰國策》、《左傳》以及《孫子兵法》等。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幾個來自於《戰國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的成語不同的英文譯法。
  • 聖殿春秋故事內容怎麼樣 聖殿春秋遊戲詳細介紹
    導 讀 聖殿春秋是Daedalic Entertainment製作同名小說改編的視覺小說遊戲,相信許多玩家還不知道這遊戲怎麼樣,故事內容又如何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聖殿春秋遊戲詳細介紹
  • 饕餮到底是什麼?
    我們接著上期饕餮繼續今天的內容。那麼最早的饕餮紋是什麼樣的呢?因此就可以知道,商代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不可能有個什麼傳說中的怪獸,如果說有怪獸就是那兩條在頭對頭角牴的龍(或夔),自然不可能是「饕餮」,更不會是蚩尤,《呂氏春秋》裡的說法,也許是東周人關於獸面紋的一種猜想,並沒有實際證據。至於羅氏父子的說法,那更是揣測加想像了。
  • 誰是勝公子?《春秋戰雄》角色背景大起底
    誰是勝公子?《春秋戰雄》角色背景大起底 作者:佚名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6-07-18 11:41:44 春秋一夢,風雲再起,所謂亂世英雄,誰將又是這天下的主宰?經典港漫IP打造,武俠新時尚卡牌手遊《春秋戰雄》100%還原原著,形象各異、性格迥然的角色再聚指尖,四大陣營人才輩出,然而,誰才是真正的強者?武將背景實力大起底,還你一個真正的春秋世界。武將身份曝光,誰才是最強者?神脈傳人——勝公子在這個看臉拼爹的時代,顏好才能成為焦點,有背景才能足夠任性。
  • 【別名辭海】之《蟬的別名》
    《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陸德明 釋文引晉司馬彪曰:「惠蛄,亦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故不知歲有春秋也。」清 惲敬《釋蟪蛄》:「蝭蟧木居,似馬蜩而差小,黑黃色,其鳴自呼曰蝭蟧,夏蟬也,非蟪蛄也。」黃侃《論學雜著·蘄春語》:「今北方謂青色小蟬六七月間鳴者,曰蝭蟧,音低了。」都了寒蟬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