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下的分裂·《二十四個比利》,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是誰

2020-12-05 瘋狂八卦迷

說到最近很火的IP題材,人格分裂,就不得不提起人格分裂相關作品中,最經典的長篇小說《二十四個比利》。這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小說的開始非常具有戲劇性。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在聽說這件案子後,前往法庭、監獄、精神病治療中心多地,與這本書的主角,現實主人公比利米利根(實際上主要是第二十四個人格「,老師」)接觸、溝通,期間逐漸熟悉掌握了比利的多個人格,最後通過收集其帳單、消費記錄、犯罪記錄、檔案等方式,拼湊出「失落的時間」而寫成的真實經歷記錄。

現實主人公比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犯下強姦、搶劫等重罪,卻被判無罪釋放的人。他的一生奇特而富有傳奇色彩。

比利的童年非常不幸,在喪父後,母親嫁給了具有暴力傾向的繼父,繼父對幼小的他進行威脅、折磨,包括用電線將他捆起來,把他用土埋起來只給一根吸管進行呼吸,往他的臉上撒尿等行為,比利身心俱疲。八歲那年,繼父對他實行了強姦,這成了壓垮比利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後,繼父用母親威脅他不準聲張,比利開始逃避現實,分裂出了自己的第一個人格,隨著年齡的增長,比利不斷受到外界的各種壓力,這使得他分裂出一個又一個的人格。最終,在十六歲那年,脆弱的比利不堪重負,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體內的人格卻在此時跑了出來,阻止了比利的自殺,並且讓比利(核心人格)陷入沉睡,長達七年之久。在比利沉睡期間,他體內的人格不斷出現,每個人格都有獨立的性別、性格、興趣取向和名字,他們輪流操控這具身體,最終分裂人格達到了23個之多,這些人格之間,有的知道別的人格的存在,有的對此一無所知,這使得比利的身體長期處於一種特殊狀態。

這些人格的出現有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原因。擁有南斯拉夫口音的暴力人格,裡根,是出於對暴力的恐懼和反抗,在生命受到威脅的壓力下出現的人格。膽小而害怕陌生人,尤其是害怕男人的丹尼,是出於對童年陰影的逃避,而熱愛藝術的人格。常常精神恍惚,代替其他人承受痛苦的戴維,是在身心的痛苦壓力下產生的承擔人格,他的存在只是為了承擔痛苦······

「比利」常常是處於清醒的狀態,只是總覺得自己陷入沉睡,這是因為體內的24個人格輪流出現,分別做著這些人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比利」一直在奔走,不停地幹著奇怪的事。每當一個「比利」醒來,總是很難知道自己在哪,要做什麼,在他「沉睡」的時候,仿佛失落了時間,常常還要為「其他人」幹的事情承擔責任,這些因為壓力而分裂出的人格沒有使得比利的日子變得好過,反而增添了更多的壓力。其中幾個人格所犯下的重罪,將比利帶上了審判庭,也將比利帶到了公眾面前。

相關焦點

  • 《24個比利》到底是煞氣還是人格分裂?
    我們平時生活中有一些奇怪的病,大部分是由煞引起的,比較典型的就是人格分裂。著名的紀實文學《24個比利》詳細描述了這種現象,書中描述了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比利。法庭上,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誓證明其存在嚴重的精神錯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 「慣犯」居然獲判無罪,24個比利,今天你是誰?
    而他本人也表示..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最後,他接受了法庭的精神心理評估..... 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被判無罪之後,他被送往當地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在治療的開始,醫生發現了比利的10個人格....
  • 每個人都有的「多重人格」,我們都有可能成為「24個比利」
    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比利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最後比利被獲判無罪,成為了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這位犯下重罪,卻對此毫無記憶的嫌疑人比利,擁有24個人格。這些人格有著不同的國籍、年齡、性別,甚至智商和性格都不相同。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可以控制比利的身體。
  • 《24個比利》:這部美國禁止出版的紀實小說,直抵靈魂
    一個人究竟要受到多大的創傷才會分裂出24個人格,以致於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比利: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多重人格,學術上叫分離性身份障礙,又稱為多重人格障礙等,表現為身份的瓦解,出現兩個或更多的相互獨立的人格狀態(分離性身份),伴明顯的自我感及主體感的中斷。
  • 《24個比利》——一個只有在文明社會才會發生的悲劇
    這是一本基於真實案件而出版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像一部驚悚獵奇的犯罪或者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少年時受到的虐待令比利產生了人格分裂。記憶中的時間缺失,突然忘記自己前一秒做了什麼,腦子裡同時多個人物登場。24種截然不同的人同時擁有1個身體。對於人格分裂的各種探究真的令我瞠目結舌。
  • 《24個比利》: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她以身體裡的兩個人格Max、Alex開了Youtube頻道「AlexMax Han」,講述多重人格患者的日常生活,網友第一次可以看到「24個比利」變身的神秘樣貌。多重人格分裂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患病率只有2%不到,90%發病是由於兒童時期(7歲之前)被身體虐待,承受巨大壓力,嘗試逃避一些糟糕的回憶,這時候孩子正在人格形成期,孩子會在面對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放空」自己,以達到這個恐怖的事跟我沒關係——有人會來保護我。
  • 24個比利|著名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案例
    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幻化出各種「保護者」的角色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糾結在一起,讓比利無法區分幻想與現實的界限。到後來愈演愈烈,逐漸將比利本來的心智撕成碎片 。比利的這個身體被輪番佔領,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裡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等人格。分裂中的比利,顯露出各具天賦的一面。其中的幾個人格都有繪畫的天賦,甚至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
  • 1977年的「比利」事件,擁有24個人格的罪犯,最終結局如何?
    ,從身體姿態,說話語氣,甚至是口音,像是成了不同的人,他時而暴躁,時而溫和,時而沉默,法院召集了數名精神病醫生對比利進行診斷,結果驚人,比利竟然是一名多重分裂人格的患者比利解釋:犯罪的是他身體的一個女同性戀人格,她能掌控身體主動權,自己則無能為力。
  • 怎樣給自己壓力?
    生活本就是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漸漸的改善,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需要每一個人加油。不是每天做在家裡,就可以無所事事的。也不是每天回家就可以躺在床上睡覺的,這個社會需要不斷的前進,不然你就不適合在這個地方住下去。唯有給自己壓力,也就是給未來的自己幸福。
  • 這些看完懷疑自己人格分裂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於是傑克決定疏遠泰勒,但讓他驚訝的是,每到一處,他都被認為是泰勒,並被尊為教父。這讓傑克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他開始反思自己到底是誰,泰勒又是誰?在兩人最終的撕打搏鬥中,傑克始終無法擊中泰勒,於是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當槍聲響起後,誰死誰生?結局也是費勁心機,一個小小的線索就能引發你內心的海嘯。
  • 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我們不僅看到了張一山分裂七角的炸裂演技,更看到了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飽滿人物形象。話說,這多重人格分裂的劇情一向是影視劇偏愛的題材,尤其是一些懸疑驚悚劇,彎彎繞繞了半天,最後來個意想不到的驚奇結尾,你看到的都不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都能超過你以為。
  • 人類個體的壽命早就被決定了,科學家:你無法決定自己活多久!
    如果有兩個選擇擺在你面前:人類成為最強大的宇宙文明,或者你自己長生不老。我想大部人人會選擇後者。所以說,生死問題,才是科學研究的終極目標。但是長生不老註定只是一個夢,永垂不朽註定是天方夜譚,只有死神才能永生。在生命科學技術看上去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無法保證任何東西的永垂不朽,就算是旅行者1號身上攜帶的黃金唱片,也只有幾億年的保質期。
  • 能感覺自己並不是一個人!九部高分「人格分裂」電影_遊俠網 Ali213...
    總結九部中外關於人格分裂的影片。人格分裂這種類型的電影本來就十分難拍,十分考驗演員的演技,因為演員要通過表情,眼神,肢體語言,甚至語調來表現角色的不同人格,可以這麼說,每一個人格都是一個新的角色,主演的演員演完這種類型的影片也就以為這演了多個角色。
  • 永遠不要期待別人的拯救,只有自己才能升華自己
    永遠不要期待別人的拯救,只有自己才能升華自己真正的愛,是一秒生情,一生不忘;真正的夫妻,是兩個人的堅守,一輩子的相愛。二、愛最大的苦惱在於你讓我得病,可你又是我的藥。四、沒有誰能夠一直陪著你,總有些事情你必須要自己面對、自己解決。而孤獨不過是一種人生狀態,你依然可以在這個狀態裡做很多事情。五、記得有一個雨天,你說你會疼我,現在又下雨了,帶走了我們所有的誓言……六、最尷尬的就是:每次都會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位置。
  • 有些人只有去世了,才能留下一張自己的攝影「照片」
    攝影沒發明之前這個世界還沒有攝影,任何影像的記錄全部靠筆畫,或者說那時候就沒有「影像」這個詞,只有「像」這個概念衍生出來的詞彙。記錄「像「一直屬於有錢人的專屬,因為要請昂貴的畫師,如果自己畫的話,第一個是畫不準確,第二個是沒有時間,窮人要忙於生計,哪有時間來搞這檔子事,這些都是文人墨客做的,或者窮人也只有小孩子才會有時間,精力去做這樣的事。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西班牙工蟻自己決定誰做蟻后
    螞蟻也會「鬧革命」
  • 在愛情中的你是否患得患失,覺得自己人格分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在愛情中的你是否患得患失,覺得自己人格分裂》其實身邊有非常多的人都和我是一樣的感受,在愛情中,有時候真的不是很了解自己,一方面自己非常的喜愛對方,表現得非常的溫柔或者是大方得體,另一方面有時候可能因為對方的一些言行舉止自己變得非常的謹慎多疑。
  • 遇見未知的自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而「真我」,則是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東西,是由內而外的綻放,即使外界因素不存在,真我也是喜悅而和平的。  那麼,我是誰?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我快樂嗎?  書中講到,我們人類一生中追求的東西,不過五個字就可以概括——愛、喜悅、和平。而這些,就是真我的定義。
  • 怎麼樣才緩解心理壓力?自己如何解決心理壓力?
    也正因如此,知識型勞動力的增加導致市場就業競爭力大,人們就業的壓力不得不增加了許多。不僅在這方面,還有許多方面也如此,家庭,社會,學校等等。人們面對的競爭越來越大,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那麼人們怎麼樣才能緩解心理壓力呢? 1、尋找心理醫生 如果有著長期的心理壓力,那麼尋找心理醫生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