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將合成魚翅浸泡水中兩小時後撈起,濾掉水分
第二步:將雞湯調味塊放入開水中
第三步:將金針菇筍絲和泡好的假魚翅一起倒入鍋中
第四步,半小時後,「魚翅羹」做好,呈透明粉絲狀,口感有嚼勁
近來,「魚翅該不該拒食」的話題在微博上引發口水大戰。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讓人關注的,是市面上銷售的魚翅,其中竟然不乏「假魚翅」以及「三無」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後,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最近,現代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南京市場也有「假魚翅」在公開銷售,主要成分有的標註為「魚膠」,有的標註為「食用明膠」,多銷往飯店。經過簡單的烹飪,這種假魚翅的確能以假亂真。有廚師透露,目前國內魚翅市場魚龍混雜,常有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的現象,但售價往往高昂,普通消費者難以辨識。
媒體曝光
食用明膠合成「山寨魚翅」
魚翅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以鯊魚的鰭製成。根據取翅鯊魚和取翅部位的不同,魚翅的價格懸殊。
然而,近來多地屢屢曝出魚翅市場混亂的現象。廣州、濟南等地不少酒店魚翅菜品價格差別巨大,從每斤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價格亂象背後,一條售賣人工合成魚翅的黑色利益鏈逐漸顯現,無生產日期、無檢測合格標誌、無進口標誌的「三無」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後,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業內專家認為,長期以來消費者對魚翅營養價值的認知也存在誤區,即使是真魚翅,其營養價值也僅相當於「豬蹄」「雞皮」,不健康的魚翅消費觀當休矣。此外,鄭州、合肥等地也相繼曝出當地有明膠合成的假魚翅流往飯店的消息。
記者調查
假魚翅80元一斤,賣給飯店
幾天前,快報記者來到南京下關惠民橋市場,這裡有不少燕鮑魚翅店。走進其中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門面房裡堆滿了各種散裝的海產品,其中以乾魚翅為主。魚翅被裝在不同的透明塑膠袋中,上面標著尺寸,有大有小,最大的有五六十釐米長,顏色也不一樣,有的呈白色,有的是淡黃色,聞起來有股魚腥味。
店員熱情介紹稱,魚翅的價位是根據品種來定,最便宜400元一斤,最貴的超過2000元。老闆稱,南京本地很多酒店都從他這裡進貨,保證是真貨,至於這些魚翅的來歷,他說多是產自國外,具體不願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