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國洛江第九屆「十月詩會」正式開幕,全國各地50多位著名詩人、作家、媒體人齊聚洛江,在此交流研討新時代詩歌的個性化書寫,開展詩歌採風、創作等活動。
洛江區委書記洪飛躍在致辭中表示,本屆詩會落戶洛江,是對洛江的巨大鼓舞。堅信刺桐古城的厚重底蘊、大美洛江的優美景致、各位作家詩人的宏大手筆,能夠相互照亮、相得益彰。希望廣大詩人朋友,深入挖掘洛江的文化文藝資源和人文特色,以大愛詩篇「唱響」大美洛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舒婷,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志堅,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十月》雜誌主編陳東捷,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陳毅達,泉州市委副書記、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永寧,泉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主席許旭明參加開幕式。
「福建人文底蘊深厚,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海絲文化、生態文化等地域文化,以及鼓浪嶼、武夷山、土樓等世界文化遺產,先後湧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廣泛影響的知名學者、優秀詩人,如朱熹、柳永、林紓、冰心、林徽因、鄭敏等。」劉志堅表示,作為當代中國詩壇具有廣泛影響的詩歌活動品牌,十月詩會活動在福建舉辦,對於進一步推動「閩派詩歌」發展,推進福建文藝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洛江,依山、傍海、沿江,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轄區內有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的仙公山,是僑鄉和臺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吉狄馬加指出,泉州文化歷史悠久,在泉州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包容、多元,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很重要角色。泉州還是僑鄉,尤其現在對做好中華民族大文化來說,全世界有很多華人祖籍在福建,在泉州開展文化活動具有特殊意義。詩歌在我們的民族生活、平時生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詩歌書寫記錄這個時代,激勵人民為美好理想而奮鬥。
當天,召開「新時代詩歌的個性化書寫」研討會,文化大咖們圍繞主題,分享個人經驗及感悟。
「詩歌應該是延續性,把以往的生活體驗結合時代寫出它的獨特性,這才是一種時代特徵。詩歌跟小說、散文是不一樣的,它體現了詩人圓形的思維,即它隨便都是一個點,都可以連接任何一個點,具有強大的邏輯思維,可以控制得更為圓滿,破碎的東西都可以歸納。」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福建省作協副主席湯養宗表示,泉州是非常值得自豪地一塊文化聖地,在這生活的人應該以此為驕傲。作為當地的文學作者,更有責任把自己的覺養激活本土文化,如何把它融化好、整合好,然後防禦住這個時代,把握泉州人的一種生活面貌和生活目標,如果這兩點都弄透徹或者豐富,那麼就可以寫出好的跟大的作品。
下午,來賓們到洛陽橋採風,感受洛陽橋的千年古韻。身著宋代服裝的行商走販、男女老少,要麼撫琴、要麼南音會唱、要麼投壺......通過沉浸式演出的方式,重現北宋時期洛陽橋的繁榮景象,吸引往來遊客駐足拍攝。
當晚,開展未來園沙龍活動,來賓們齊聚一堂,吟誦詩歌,交流心得。在活動現場,《十月》雜誌向臧棣《我的眼淚就是我的膝蓋入門》、耿佔春《西域詩篇》、王家銘《夜雪》三組詩歌授「2018年度十月詩歌獎」。
據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福建省作協主辦,洛江區委區政府、十月雜誌社承辦。期間,還將組織來賓到泉州海交館、西街、開元寺、清源山、仙公山等地,以及西人馬聯合測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鐵拓機械有限公司等洛江區智能製造企業參觀走訪,全面了解泉州市、洛江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