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詩歌雜誌《筆記本》近日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在拉丁美洲國家發行,產生廣泛反響。
《筆記本》季刊由智利聶魯達基金會主辦,是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誌。剛剛出版的第83期封面用中文和西班牙文標註「中國當代詩歌專刊」,收錄了莫言、吉狄馬加、胡弦、沈浩波、周瑟瑟、黃禮孩、李少君、嚴力、伊沙、蔡天新、明迪、李成恩、顏艾琳、陸漁、秦菲、夢亦非等20名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的詩歌作品,詩歌文本中西雙語版對照,封面照片為聶魯達在長城,設計、插圖均採用了大量中國元素。
該期專刊篇幅達110頁,超過平時雜誌頁碼的兩倍,創雜誌辦刊以來單期紀錄。聶魯達基金會執行主席費爾南多·薩艾思·加西亞在給中國詩人的郵件裡說:「本期專欄向中國詩人致敬。這是本刊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詩歌特刊。特別感謝孫新堂先生,是他成就了本期特刊。」
北京語言大學教師、阿根廷國會大學榮譽教授,目前在智利大學教授中國文學的孫新堂策劃和翻譯了這一期從封面到封底都是「中國當代詩歌」的雜誌。他在拉美工作和生活多年,曾主持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的「中國作家講壇」項目,邀請過50多位中國作家、詩人訪問拉美,並與聶魯達基金會多次合作舉辦交流活動。
中國和智利的文學交流源遠流長。聶魯達基金會主席勞爾·布爾內斯·卡爾德隆在特刊前言中寫道:「以『中國當代詩歌專刊』形式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智利共和國建交50周年,令人倍感欣慰。1970年12月15日,在智利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的推動下,中智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智利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南美洲國家。建交之前,巴勃羅·聶魯達曾多次到訪中國,並結識了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艾青,兩人的清風高誼推進了中智兩國政治聯繫和各項交流。」
除了聶魯達外,智利詩人埃弗拉因·巴爾克羅、阿曼多·烏裡維、巴布洛·羅卡、貢薩洛·羅哈斯等都在中國工作生活過,並以詩歌書寫中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去年8月,孫新堂和《筆記本》主編、詩人塔米姆·毛林商定,出版一期中國詩歌,紀念中智詩歌交流的歷史淵源,同時獻給2020年兩國建交50周年。
作家、前智利作家協會主席拉蒙·迪亞斯是西班牙文譯文的審定者,他表示,本期作品質量很高,讓他對中國當代詩歌有了新的認識,審稿過程非常享受。阿根廷詩人格萊茜拉·馬圖羅認為,專刊內容和設計精美,中西文雙語版是個創舉。哥倫比亞詩人何塞·迪亞斯·格拉納多斯說,專刊意義重大,豐富了我們時代的文學認知。墨西哥漢學家拉嫡娜認為,在拉美嚴重的疫情期間,出版這本專刊彌足珍貴,是世界詩歌對話的一大貢獻。
中國詩人、《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表示:《筆記本》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的出版,數十位中國詩人作品的集體亮相,是一個耀眼的文學事件,它像一個新的島嶼的誕生,通過它,遠在地球另一側的人們,也許已望見了一個詩歌大陸隱約浮現的身影。
孫新堂在專刊前言中寫道: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開展中拉詩歌交流,假如聶魯達在世,定會樂見這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