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人的妻子愛上另一個詩人

2021-01-13 澎湃新聞

《荒地之戀》劇照

文氣與詩意是能夠將一切混亂行徑從道德批判中解脫出來的文藝方式,動人心弦的文字是詩人的通行證,詩人們和圍繞著在他們身旁的女人們相聚又分離,不斷排列組合,奏出不同節奏的樂章,時而沉重、時而情況、時而熱烈、時而舒緩,公園裡黃色的落葉與午夜時分的電車、日暮斜陽中勾勒出建築墳墓般的輪廓一道構成了《荒原之戀》的底色。

這是一部充滿分離與死亡的氣息的日劇,除了女主人公的一抹紅唇,所有事物的色調都是冷的,偷情的小旅館、親愛的女兒的婚禮現場、充當情慾釋放前奏的親子飯都散發著冷淡的氣息。

克制的言語之間,肢體語言是熱烈的,情感也是熱烈的,這些有形或無形的熱烈都被束縛住文字間,因而十分克制,文字成了詩人最忠實的奴僕,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詩人的體面。

《荒地之戀》講述的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詩人的妻子愛上了另一個詩人——她丈夫的摯友,他們相聚、相戀,然後分離,羈絆之深,以至於只有死亡才能將他們分離。

《荒地之戀》劇照

故事的男主人公是日本荒地派詩人北村太郎。原名松村文雄的詩人是簡易保險局低級官員家雙生子中的長子,關東大地震後全家搬遷到東京淺草地區開起了一家名為「小松庵」的蕎麥麵店。

18歲時進入橫濱正金銀行當會計,僅工作一周就因斥責上司而被開除。次年進入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語,二戰時加入海軍,負責破譯英美暗號。戰敗後進入東京大學法語專業學習,畢業論文方向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畢業後在商社做過兩年調查員,後來進入朝日新聞校對部做勤務,一幹就是二十五年。

除了普通上班族身份,北村的另一個身份則是荒地派詩人。

荒地派來源於創辦於1947年的詩歌雜誌《荒地》,雖然雜誌僅僅維持了一年,但對於日本文壇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些詩人中一部分來自以田村隆一為中心的戰前詩歌雜誌《舞會》(Le Bal)的參與者,另一部分來自以鯰川信夫為核心的早稻田大學學生。他們以T.S.艾略特著名詩集《荒原》(日譯「荒地」)為詩刊命名,參與者詩歌風格各異,詩社成為一個鬆散的團體。

田村隆一(右一),北村太郎(左一)

田村隆一與北村太郎僅相差一歲,二人背景相似,出生地毗鄰,田村家從祖輩起開始經營一家名為「鈴村」的料理亭(比蕎麥麵店高級點),都從東京府立第三商業學校畢業後開始工作,田村更加誇張地僅上了一天班就離職了。

比起精通外國文學但沉默寡言的北村,田村的人氣很高,被周圍人評價為「很有能力,但不願意工作,是個花花公子」。

田村隆一一生結過五次婚,第一次婚姻對象是荒地派另一位核心人物鯰川信夫的妹妹,第二次婚姻的媒人則是大名鼎鼎的推理小說作家江戶川亂步,第三次婚姻的對象是日本《科幻雜誌》主編福島正實的表妹。

日劇《荒地之戀》改編自同名小說,聚焦的是北村太郎與田村隆一第四任妻子、雕塑家高田博厚之女和子的婚外戀情。

劇中,詩社與詩歌都是真實的,只有詩歌的創作者被曖昧地改變了名字,北村太郎變成了北澤太郎,田村隆一成了三田村貴一,和子與她的繼任者悅子都變成了明子。

人物關係和時間線仍然是對的。1976年,兩位詩人共同翻譯了亨利·米勒的《朋友書》(Book Of Friends),男主人公因為與女主人公的婚外戀情曝光而辭職,男主人公的詩集《狗的時代》於1983年獲得文部大臣獎,女主人公養貓,男主人公總是念叨脆弱如蒲草的帕斯卡爾。

詩意像流水一樣衝淡了市井八卦的俗氣,愛意從溪水匯集成江河再灌溉平原最後孕育出一片廣袤的溼地,流速與流量不斷變化,但從沒有停止流動過,詩人與懂詩人的女人之間的情愛成了一蔬一飯間平凡的英雄夢想——雖然它並不值得像真正的英雄一樣被稱頌。

《荒地之戀》劇照

該劇在選角與人物造型上都酷似原型,豐川悅司與鈴木京香分別擔任男女主角,貢獻了充分而又克制的表演,編劇對時間線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減,人物之間綿延二十餘年的情感為了劇情安排不得不縮略成一點,兩位演員仍然能夠利用著短暫的一瞬間表現出人物情感的變化,華爾茲舞者一般進退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飾演的花花公子詩人,幾乎全程都保持著醉醺醺的狀態,這種醉態的表現和酒精一樣是有濃度的,狡黠、智慧、寂寞乃至殘忍都藏在晃晃悠悠的身體裡、藏在邋遢的睡衣與毛衫下面,混合成一種別樣的魅力。

比起平淡的北澤,與試圖掌握一切、在一切場合充當女主人的明子相比,三田村這個角色更加令人難以捉摸,同時也耐人尋味。

《荒地之戀》劇照

劇中不斷出現這三人同時在場的場景,充滿戲劇張力,人性的複雜在短暫的交鋒中像洋蔥一樣被逐層剝離,無法自持的欲望、社會角色賦予的羞恥心與自責、對友情與婚姻的背叛、在愛情驅使下的勇敢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荒地之戀》在平靜的表象下拍出了人物內心富有層次的情感,空鏡頭唯美,構圖精緻,似是加長版的《花樣年華》,曖昧,充滿遺憾,詩意盎然。

《荒地之戀》劇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詩人顧城在紐西蘭實現三人愛情,情人妻子相繼離開他憤而殺妻!
    但是現實中的顧城並沒有用他的眼睛尋找光明,他的雙眼被他自私、幼稚的思維蒙蔽,他殘忍地用斧頭砍死自己的妻子,然後上吊自殺。顧城1956年生於北京,他的父親是一位詩人,受到父親的教育和薰陶,顧城也喜歡詩歌。顧城12歲就輟學在家養豬,並且開始其詩歌創作生涯。14歲時顧城就寫出「朦朧詩」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23歲時寫下成名作《一代人》。
  • 食指與餘秀華:是大牌詩人看不慣業餘詩人,還是另有原因所在?
    這個腦癱詩人極具爭議,而且爭議的地方有二點,其一就是對於她的詩,很多讀者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二就是對於詩人的個性與言論,又有著不同的看法。甚至連朦朧詩派的食指也出面指責她,不帶好臉色地表示「餘秀華的詩,全都是情啊愛的,根本不具人文壇詩者的樣子,太俗套,毫無口味可以言!」真的是這樣子嗎?
  • 新詩人與老詩人:餘秀華與食指
    對不起,詩人,我把你們的名字放在一起,看上去好像情侶一樣。怪我嘴笨筆拙,但我沒辦法,誰叫你們掐架掐得厲害。食指爬到餘秀華頭上,餘秀華大喊:這次又被食指強姦了一次!餘秀華用了一個「又」,我還疑惑食指怎忒無奈了,居然「二次」強姦餘,後來我查資料,才知道餘的「又」是指之前被詩人王家新強姦過一次。王家新是怎麼強姦的,我不清楚。是不是踩在人家頭去了?如是,這是不對的,不能老詩人欺侮新詩人。
  • 把女詩人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的大詩人食指,自己寫的詩到底如何?
    食指和餘秀華,兩個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詩人,因為一場詩壇論戰被聯繫到一起。食指先生不理解,為何大家要捧餘秀華,他表示餘秀華的存在讓新詩的嚴肅性無從談起,並找了數個論點將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對此,餘秀華用了一篇《兼致食指,不是誰都有說真話的能力》來回應。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來源: 新華網)因為風的緣故,送他隨風而去眾人告別詩人洛夫   新華社臺北4月11日電(記者石龍洪、賈釗)「昨日我沿著河岸/漫步到/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以衡陽鄉音吟誦寫給妻子的詩,詩人洛夫向親友告別,也為自己「送別」。
  • 詩人西川:「詩人生在中國,真是太不幸了」(圖)
    記者詢問了幾個詩人,回答是:「現在?現在詩歌朗誦會能有40人就相當不錯了。」一位當紅詩人諷刺道,「別再指望回到過去了。」   「簡直是騾馬市!」西川這樣比喻中國的詩歌朗誦會,「有時候臺下人激動了,還衝上去念幾首,毫無秩序和規矩。這與國外形成截然的反差。」曾有一個瑞典詩人打算在中國開辦詩歌朗誦會,徵詢西川:「一人收兩百塊錢的門票費,怎樣?」西川兜頭一瓢涼水:「兩百?
  • 90後詩人燒炭自殺:詩人的最高追求是死亡?
    12月6日,本是普通的一天,朋友圈突然討論起一個在燒炭自殺的詩人,名叫左秦,原名鄧聲朝。左秦是一位1994年3月24日出生的年輕詩人,畢業於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自稱詩歌瘋子,重度抑鬱者,崇尚肢體寫作、下半身寫作。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多產,曾有人傳言他一天能寫上百首詩。
  • 兩個「詩人」的愛情是什麼樣的?這部萊昂納多主演的電影告訴你!
    ,詩人魏爾倫收到了蘭波寄給他的幾首詩,魏爾倫吃驚於這個年輕詩人的才華,回信叫蘭波立即前往巴黎找他。蘭波到了巴黎直接闖進魏爾倫的家,魏爾倫的妻子和嶽父對蘭波的粗俗無禮感到不快,魏爾倫則與蘭波一拍即合,很快成為親密的朋友。魏爾倫驚訝蘭波的動作如同女人一般優雅,當聽說他才十六歲時,魏爾倫更加欣賞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魏爾倫的嶽父不能忍受蘭波的粗俗無禮,當知道蘭波偷走了他的一個十字架後,他把蘭波趕走。
  • 世界史冊:俄國詩人,心靈本與生命的本原一體,詩人的詩人
    1911年他入彼得堡大學,不久進入文學界,與古米廖夫組織的「詩人車間」接觸,隨後成為阿克梅派重要詩人和理論家,從實踐與理論方面探索俄國象徵派陷入危機後的現代詩歌藝術。他於1910年發表處女作,191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石》,博得好評。20年代是他創作的旺季,出版了《哀傷》、《第二本書》、《詩集》、《詩論》、《時代的喧囂》、《埃及的郵票》等作品集。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相思詞,化用另一位詩人的名句,卻寫出了新意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等等,他對於唐詩可謂是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在他之前,很多的唐詩,那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大部分的詩人在創作時,並沒有真正的融入進自己的情感,這也使得很多的詩作,讀起來很拗口;另外還喜歡在詩作中,處處堆砌典故,使用一些生僻的字
  • 詩人酒館|李威:永遠做一個千與千尋
    身體越來越臃腫,哦,越來越發福……想起小女孩千與千尋,她發誓救出因貪食而變成肥豬的父母孩子,如果老爸給你一個明天回學校的祝願,那就是:永遠別忘了你童年的心願,永遠做一個千與千尋!雖然你遲到了許多年我依然為你的到來而高興2021.1.10上午8:35▎裝 神小女孩問爸爸:你們常說的裝神是裝神仙呢,還是裝神經病小女孩又自答:我覺得吧,裝神仙的是神經病裝神經病的呢是神仙爸爸問:如果又裝神仙又裝神經病呢小女孩說:是詩人
  • 詩人食指與詩人餘秀華吵架,文人之爭,你的神經興奮啥
    詩人食指批評餘秀華的一段話,是出自詩人內心的使命與責任,並不是故意的刁難,可沒想到引起了一場文壇少有的吵架,正如有人說,作為文壇的「風流餘韻」,文人吵架不是壞事,圍觀這些文人吵架,總比盯著那些明星的私生活有意思多了。
  • 李商隱悼念亡妻,這首古詩描寫生動,詩人不愧為晚唐才子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年少苦讀,卻仕途坎坷。他成家後與妻子非常恩愛,可是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到處奔波。一方面他感慨自己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另一方面痛惜自己無法盡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經常深感自責。李商隱於大中三年冬天,告別離妻子遠赴徐州。大中五年春末,其妻子王氏病重,李商隱自徐州盧弘止幕歸,解職還京。未久,妻子王氏亡故,遂寫下這首哀蜿動人的悼亡詩。此詩十六句,四句一段。前四句寫曉來所見的景色,詩人卻悲極如痴。
  • 當你老了,諾貝爾文學獎詩人——葉芝愛了一生,被拒絕了一生的愛情...
    一個追求了一生,一個拒絕了一生,1917年53歲的葉芝,如同勞動一生的車船,終於累的愛不動了,此時距離他在蘋果樹下對茅德.剛的一見鍾情過去了整整28年,他也愛了28年,追求了28年。
  • 《少年安得長少年》: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唐朝詩人故事
    在《少年安得長少年:唐代詩人的恣意人生》中陳舞雩主要寫了12位詩人的少年故事,雖然也不僅僅是少年,其實也寫盡了詩人的一生,只是,注重於寫詩人在少年時意氣風發的狀態。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的唐朝詩人故事在作者的筆中又重新活了過來,他把自己變身為詩人的好友,甚至有時候是詩人自己。他用不同的稱呼去描述詩人,稱李白為小白,王勃為小王,稱高適為阿適,杜甫為「我」,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詩人的距離,讓我們讀起來很放鬆,與詩人的距離不再遙遠,也讓我們在故事中認識詩人的另一面。
  • 不愧為鄭鷓鴣,晚唐詩人鄭谷的成名作,構思實在精妙
    晚唐詩人鄭谷,因一首鷓鴣詩而成名,被人稱作「鄭鷓鴣」。那麼這首題為《鷓鴣》的詩究竟好在哪裡?歷來學者都認為,詩人的構思非常精妙。但是,構思又有何妙處呢?學者們沒說太細。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找找詩人的精妙構思。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 詩人應該寫真實的鄉村,而不是虛構一個世外桃源
    獲獎詩人管清志寫的一首詩裡有這麼一句:「我至今無法/把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稱為往事/依然無法/把一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叫做故鄉。」這幾句詩多少代表了有著鄉村生活經驗的當代詩人面對自己曾經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的複雜心情。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打工潮掀起,以及新媒體的普及,中國鄉村發生了前所未見的巨變。
  • 向中國詩人致敬!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詩歌雜誌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
    聶魯達基金會執行主席費爾南多·薩艾思·加西亞在給中國詩人的郵件裡說:「本期專欄向中國詩人致敬。這是本刊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詩歌特刊。特別感謝孫新堂先生,是他成就了本期特刊。」建交之前,巴勃羅·聶魯達曾多次到訪中國,並結識了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艾青,兩人的清風高誼推進了中智兩國政治聯繫和各項交流。」除了聶魯達外,智利詩人埃弗拉因·巴爾克羅、阿曼多·烏裡維、巴布洛·羅卡、貢薩洛·羅哈斯等都在中國工作生活過,並以詩歌書寫中國。
  • 楊焄|詩人已逝,詩人不朽!
    楊牧詩人楊牧一個月前在臺北悄然病逝,相關報導大多聚焦於他在新詩創作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甚至稱許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爭奪者,卻很少提及他同時還是一位傑出的古典文學和比較文學專家。他編著過一本非常別致的《陸機文賦校釋》(洪範書店,1985年),就很能彰顯其獨特的研究旨趣和深湛的專業造詣。
  • 汶川地震震醒了先鋒詩人
    「還有這樣一塊淨土」      研討會主持人、《中國詩刊》「八面來風」版面責任編輯南鸝在會上講了這樣一件事情:曾有一名熱心的網友給詩刊主創人員發來一封信,信裡說:「看了你們編的詩刊,令我萬分感動的是,在現今這樣一個為物慾所累、為人情所苦的功利主義強盛時代,還有《中國詩刊》這樣一塊淨土,遠離城市的喧囂和人心的躁動,堅持純詩歌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