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之戀》劇照
文氣與詩意是能夠將一切混亂行徑從道德批判中解脫出來的文藝方式,動人心弦的文字是詩人的通行證,詩人們和圍繞著在他們身旁的女人們相聚又分離,不斷排列組合,奏出不同節奏的樂章,時而沉重、時而情況、時而熱烈、時而舒緩,公園裡黃色的落葉與午夜時分的電車、日暮斜陽中勾勒出建築墳墓般的輪廓一道構成了《荒原之戀》的底色。
這是一部充滿分離與死亡的氣息的日劇,除了女主人公的一抹紅唇,所有事物的色調都是冷的,偷情的小旅館、親愛的女兒的婚禮現場、充當情慾釋放前奏的親子飯都散發著冷淡的氣息。
克制的言語之間,肢體語言是熱烈的,情感也是熱烈的,這些有形或無形的熱烈都被束縛住文字間,因而十分克制,文字成了詩人最忠實的奴僕,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詩人的體面。
《荒地之戀》講述的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詩人的妻子愛上了另一個詩人——她丈夫的摯友,他們相聚、相戀,然後分離,羈絆之深,以至於只有死亡才能將他們分離。
《荒地之戀》劇照
故事的男主人公是日本荒地派詩人北村太郎。原名松村文雄的詩人是簡易保險局低級官員家雙生子中的長子,關東大地震後全家搬遷到東京淺草地區開起了一家名為「小松庵」的蕎麥麵店。
18歲時進入橫濱正金銀行當會計,僅工作一周就因斥責上司而被開除。次年進入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語,二戰時加入海軍,負責破譯英美暗號。戰敗後進入東京大學法語專業學習,畢業論文方向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畢業後在商社做過兩年調查員,後來進入朝日新聞校對部做勤務,一幹就是二十五年。
除了普通上班族身份,北村的另一個身份則是荒地派詩人。
荒地派來源於創辦於1947年的詩歌雜誌《荒地》,雖然雜誌僅僅維持了一年,但對於日本文壇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些詩人中一部分來自以田村隆一為中心的戰前詩歌雜誌《舞會》(Le Bal)的參與者,另一部分來自以鯰川信夫為核心的早稻田大學學生。他們以T.S.艾略特著名詩集《荒原》(日譯「荒地」)為詩刊命名,參與者詩歌風格各異,詩社成為一個鬆散的團體。
田村隆一(右一),北村太郎(左一)田村隆一與北村太郎僅相差一歲,二人背景相似,出生地毗鄰,田村家從祖輩起開始經營一家名為「鈴村」的料理亭(比蕎麥麵店高級點),都從東京府立第三商業學校畢業後開始工作,田村更加誇張地僅上了一天班就離職了。
比起精通外國文學但沉默寡言的北村,田村的人氣很高,被周圍人評價為「很有能力,但不願意工作,是個花花公子」。
田村隆一一生結過五次婚,第一次婚姻對象是荒地派另一位核心人物鯰川信夫的妹妹,第二次婚姻的媒人則是大名鼎鼎的推理小說作家江戶川亂步,第三次婚姻的對象是日本《科幻雜誌》主編福島正實的表妹。
日劇《荒地之戀》改編自同名小說,聚焦的是北村太郎與田村隆一第四任妻子、雕塑家高田博厚之女和子的婚外戀情。
劇中,詩社與詩歌都是真實的,只有詩歌的創作者被曖昧地改變了名字,北村太郎變成了北澤太郎,田村隆一成了三田村貴一,和子與她的繼任者悅子都變成了明子。
人物關係和時間線仍然是對的。1976年,兩位詩人共同翻譯了亨利·米勒的《朋友書》(Book Of Friends),男主人公因為與女主人公的婚外戀情曝光而辭職,男主人公的詩集《狗的時代》於1983年獲得文部大臣獎,女主人公養貓,男主人公總是念叨脆弱如蒲草的帕斯卡爾。
詩意像流水一樣衝淡了市井八卦的俗氣,愛意從溪水匯集成江河再灌溉平原最後孕育出一片廣袤的溼地,流速與流量不斷變化,但從沒有停止流動過,詩人與懂詩人的女人之間的情愛成了一蔬一飯間平凡的英雄夢想——雖然它並不值得像真正的英雄一樣被稱頌。
《荒地之戀》劇照該劇在選角與人物造型上都酷似原型,豐川悅司與鈴木京香分別擔任男女主角,貢獻了充分而又克制的表演,編劇對時間線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減,人物之間綿延二十餘年的情感為了劇情安排不得不縮略成一點,兩位演員仍然能夠利用著短暫的一瞬間表現出人物情感的變化,華爾茲舞者一般進退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飾演的花花公子詩人,幾乎全程都保持著醉醺醺的狀態,這種醉態的表現和酒精一樣是有濃度的,狡黠、智慧、寂寞乃至殘忍都藏在晃晃悠悠的身體裡、藏在邋遢的睡衣與毛衫下面,混合成一種別樣的魅力。
比起平淡的北澤,與試圖掌握一切、在一切場合充當女主人的明子相比,三田村這個角色更加令人難以捉摸,同時也耐人尋味。
《荒地之戀》劇照劇中不斷出現這三人同時在場的場景,充滿戲劇張力,人性的複雜在短暫的交鋒中像洋蔥一樣被逐層剝離,無法自持的欲望、社會角色賦予的羞恥心與自責、對友情與婚姻的背叛、在愛情驅使下的勇敢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荒地之戀》在平靜的表象下拍出了人物內心富有層次的情感,空鏡頭唯美,構圖精緻,似是加長版的《花樣年華》,曖昧,充滿遺憾,詩意盎然。
《荒地之戀》劇照(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