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應該寫真實的鄉村,而不是虛構一個世外桃源

2020-12-05 澎湃新聞

詩人應該寫真實的鄉村,而不是虛構一個世外桃源

2020-12-05 0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傅小平 文學報

日前,第四屆「詩探索」中國春泥詩歌獎頒獎活動在山東平度舉行。獲獎詩人管清志寫的一首詩裡有這麼一句:「我至今無法/把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稱為往事/依然無法/把一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叫做故鄉。」這幾句詩多少代表了有著鄉村生活經驗的當代詩人面對自己曾經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的複雜心情。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打工潮掀起,以及新媒體的普及,中國鄉村發生了前所未見的巨變。相應地,許多有著鄉村生活經驗的當下詩人的文化意識和寫作觀念,也很難只是停留在如「鄉土詩」和「新鄉土詩」的層面上。換言之,這樣的詩歌命名,已不能涵蓋當下詩人書寫中國鄉村題材詩歌的精神內核。所謂「鄉村詩歌」的概念也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

這一新概念的提出,雖說是提出者注意到當下鄉村詩歌寫作有了新氣象,需要有新的命名,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覺得當下鄉村詩歌,乃至中國新詩寫作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通過討論與藝術批評,提示與警醒一些形成慣性的,追逐表象的寫作者,促使鄉村詩歌寫作水平在整體上有所進步。

林莽

如今一些沒有進入新詩寫作狀態的作者,一寫鄉村就是世外桃源、田園美景,絲毫沒有現實生活的真切的影子,也與詩人自己的體會無關。

作為本次評獎委員會主任,《詩探索》作品卷主編、詩人林莽直言,如今一些沒有進入新詩寫作狀態的作者,一寫鄉村就是世外桃源、田園美景,絲毫沒有現實生活的真切的影子,也與詩人自己的體會無關。而一些有了一定寫作經驗的作者,依舊延續前十年的寫作內容與方式,土地、田頭、父母的窮苦艱辛以及表層化的描寫,誇張、漫畫化的鄉村景物,除了概念化的鄉村,根本沒有新的發現和世界在變化中的感受。還有一些似乎超越前兩者的寫作者,因為自身沒有真切的心靈體驗,只用一些所謂的現代語言技巧,寫一些貌似現代的「鄉村生活」,既不樸實,也和現代藝術無關。

在詩歌評論家曹安娜看來,這些問題的存在,多多少少和詩人們沒能在現代詩歌的多視角探索中發現鄉村有關,缺少發現,就很難有新意。她在次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鄉村詩歌高峰論壇上發言指出,現在已經沒有純粹的鄉村,也沒有單純的農民了,在如今這變動的時代,有多種可能性,有掙扎也有奮鬥,有墮落也有蛻變,有絕望也有期望。詩歌如何與這樣的時代相適應?「這不是說詩歌寫作得跟上時代的問題,而是你就在時代中,你在體驗此時此刻的存在。鄉村的變化肯定與你有關,書寫鄉村的詩人不能不正視內心的複雜感受,不能不思考如何用詩歌表達自己獨特的觀察與思考。如何表達出現代人的複雜性感受,這是一個很大話題。我認為凡是優秀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視角是一種局限性,也是獨特性所在。而視角與詩人的生活經驗有關,也與獨特的思考有關,與他們對時代和生活的敏感度有關。」

三位獲獎詩人自左至右為龍少、甫躍成、管清志

的確如此,獲獎詩人龍少的組詩《寂靜》雖然寫的是相對傳統的田園詩歌,卻能讓人眼前一亮,就在於如《青島文學》執行主編高建剛所說,她體現了自己的詩歌修養,也有比較獨特的視角和思想理念,也因此她的獲獎組詩詩意曠遠,呈現出當下村莊別樣的意境。以龍少的理解,寫鄉村詩歌,更多的時候是給自己找到一個「遠方」的過程。「它存在於你的生活,又高於你的生活,和你周圍的環境,生活的認知息息相關。」她進一步認為,寫鄉村詩歌,也是一種讓自己回歸的過程。「自己在那裡度過的美好歲月,回不去了,而故鄉因為開發,也已經不是兒時的故鄉了,但我的文字,我的詩歌時常替我回到那裡,回到自己美好而無憂慮的年代,而回憶本身就是一種安靜和寄託自我的過程。」

某種意義上說,龍少的詩之所以獲得好評,就在於她如詩歌評論家桂魚所說有一個確切的指向,不只是簡單停留在對鄉村的表層認知上。「如果沒有指向,無論採用多麼高超的技藝,都無法粉飾詩歌的平庸。或者說,如果沒有一個堅實的精神內核,技藝的過度使用,反而是一個反效果的存在,它用『能指』層層拆解掉了『所指』,但解構之後卻做不到重構,這就是一個令人憂慮的問題了。」

經過

龍少

是傍晚,一隻鳥落在我頭頂的電線桿上

清脆的叫聲,在微風中翻動

遠處是河流和草叢,牧羊人從那裡走過

已經很少見到羊群了,即使是兩三隻

已經很少聽見牧羊人歌唱了,即使是幾句秦腔

此刻,我們在同一平行線上

相互經過,隔著河流,大橋

和一陣一陣的車聲,它們長久的

佔據著我的傍晚,這初秋的傍晚

是流水豎起的琴弦

它帶來了鳥鳴,和山頂上正在翻滾的雲朵

帶來了牧羊人和他的羊群

從我的生活裡,慢慢經過

與此同時,桂魚也從龍少的組詩中看到她受了美國第一任桂冠詩人羅伯特·佩恩·沃倫的影響。「尤其是《經過》和《寂靜》這兩首詩,與沃倫的《世事滄桑話鳴鳥》非常相似,傍晚、水塘、鳥鳴、石頭、平靜,這些意象是美國田園詩裡常見的元素,不僅是沃倫,在瑪麗·奧利弗的詩歌裡也時常可見。」在桂魚看來,如何去有意識地擺脫這種無意識的模仿,應當成為每一個詩人在日常寫作中的內在檢省,或者再嚴格一點,應當成為一種自我要求。「鄉村寫作要走得更遠,也要繞開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當你讀過了一首非常優秀的詩歌,你要做的是拋棄它,而不是讓它走在你的前面,繼續成為你的嚮導。」

世事滄桑話鳴鳥

羅伯特·佩恩·沃倫/著 趙毅衡/譯

那只是一隻鳥在夜晚鳴叫,認不出什麼鳥,

當我從泉邊取水回來,走過滿是石頭的牧場,

我站得那麼靜,頭上的天空和水桶裡的天空一樣靜。

多少年過去,多少地方多少臉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謝世,

而我站在遠方,夜那麼靜,我終於肯定

我最懷念的不是那些終將消逝的事物,而是鳥鳴時的那種寧靜。

而鄉村詩歌寫作的更深層面,或許當指向獲獎詩人甫躍成所說的「寫鄉村,其實是借鄉村的軀殼寫世道人心」。在他看來,鄉村是現象,世道人心是本質。寫鄉村,應當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鄉村的人和事,看到內在的、人性層面的東西。「某次小聚,有位長輩說,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他,有些東西能入詩,有些東西不能入詩,他不贊同把什麼都寫進詩歌裡去。但是我以為,以能不能『入詩』作為篩子,隔著篩網,選擇性地看見鄉村的一部分,尤其是優美的、抒情的、符合某種文藝規範的部分,那麼看見的,其實並不是真實的鄉村。」

美國第一任桂冠詩人羅伯特·佩恩·沃倫

正因為此,甫躍成主張詩人們寫真實的鄉村,而不是在紙上虛構一個世外桃源。在他看來,出於道德正確或習慣性審美趣味,而對鄉村進行紙上的改造,既是對鄉村的不尊重,也缺乏嚴肅性和批判性,喪失了文學應有的擔當。「每個詩人都生活在一個具體的時代,而不是抽象的虛空之中。即便書寫鄉村,我們也應當在鄉村的框架下直面時代,處理時代。」

新媒體編輯:傅小平

配圖:攝圖網、出版書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詩人應該寫真實的鄉村,而不是虛構一個世外桃源|中國春泥詩歌獎現場》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祖源村:夢裡鄉村,養生天堂,真實存在的「世外桃源」
    祖源村就是其中一個。祖源村:夢裡鄉村,養生天堂,真實存在的「世外桃源」。祖源村坐落在休寧市,安徽最美原生態鄉村,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大山深處的煙火氣。地廣人稀,但是那裡的人們都很樸素,也很熱情好客,去了那裡你會有入世外桃源的感覺,正如陶淵明所嚮往的那樣。清晨起來嫋嫋炊煙,陽光的灑在窗口。
  • 專訪|魯敏:用虛構的方式傳達我對這個世界真實的看法
    她筆下有充滿煙火氣息的市井生活,有樸素乾淨的鄉村敘事,有奇形怪狀的城市病態,有靈與肉的深淵困境。從東壩到金陵,有人說魯敏在僅僅四個小時車程的距離中鋪陳了自己的人間俗世,以及一個真實且別具風格的文學世界。今年9月,魯敏的三本新書《時間望著我》《路人甲或小說家》《虛構家族》由譯林出版社出版。10月8日,魯敏就新書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
  • 揭秘《詩經》中的麒麟,它究竟是虛構的圖騰,還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本期話題在《詩經》的《麟之趾》一篇中,詩人以麒麟為喻,歌頌了一位出身高貴的貴族公子。麒麟作為中華文化中盡人皆知的圖騰,它究竟是一種純屬虛構的圖像呢?還是一種曾經在中平華大地上真實存在過的動物?在所有關於科學和科學家的電影當中,這是我最鍾愛的一部——《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 清朝詩人高鼎這首《村居》,也是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生動有趣!
    高鼎,字象一,清朝著名的詩人,今天浙江杭州人,這首《村居》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過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這首詩寫於什麼時候,現在很多的學者推測是寫於晚年。這一時期詩人隱居在鄉間,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正是這樣的環境下,他感受到了鄉村最淳樸的一面,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從而成為了清詩裡的名篇佳作。
  • 丹巴縣梭坡鄉共布村:世外桃源、美的鄉村在橫斷山脈
    與四川省丹巴縣梭坂鄉共布村大渡河相鄰,平均海拔2600米,您似乎在橫斷山區域世外桃源,在這裡,雲和煙就像夢境,河水是一個萬物生長、植物繁茂的地方。傍晚時分,工部村在星星的閃爍下顯得非常美麗,第二天農家樂的場景出現在美麗,陽光在庭院中閃耀,他是中國最美的鄉村和世外桃源隱藏在橫斷山區域,從遠處看,白花花的山頂是最美麗。
  • 馬來西亞鄉村:風景就像世外桃源,你知道最後的國寶是什麼樹嗎?
    馬來西亞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種植橡膠樹和棕櫚樹。這裡是馬來西亞的鄉村,風景很美,猶如世外桃源。這是香蕉樹,正在開花,已經結了一些香蕉。這是村長家後院的木瓜樹,上面結滿了木瓜,還沒有成熟。導遊介紹,村子裡每家每戶都會種植各種水果,不同的季節都有應季的水果吃。細細高高的這棵樹是檳榔樹,讓人想起了那句歌詞:「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這檳榔樹還真是高啊!
  • 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這位美國女詩人,而不是村上春樹、阿特伍德?
    露易絲·格麗克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露易絲·格麗克並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在美國,她是當今詩壇耀眼群星中奪目的一顆,也是狄金森、摩爾、畢肖普之後,當下最傑出的美國女詩人。格麗克的詩致力於重建與生活的關係,探尋女性豐富的聲音,她的詩歌在保留日常經驗的同時,開拓出深邃、神秘、雍容的境界,在《村居生活》中達到純熟。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3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最近英國人拍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的注意。筆者一個英國朋友問我:「杜甫的詩,字數也太少了吧?就這樣都能成為你們最偉大的詩人,不可思議」。我明白,他這樣說是因為看了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他認為咱們的古詩也都該是洋洋灑灑寫上數萬行。
  • 電影中的詩人,也把自己的人生寫成了詩歌
    美劇《狄金森》 海莉·斯坦菲爾德飾演美國傳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 電影《明亮的星》 本·衛肖飾演英國詩人濟慈
  • 丹巴縣梭坡鄉共布村: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最美的鄉村
    四川省丹巴縣梭坡鄉共布村,緊鄰大渡河 ,平均海拔高度2600米,仿佛置身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 ,這裡雲煙如夢,河水分流,萬物生長,草木皆榮,真是一個養生的好地方。夜晚的共布村在星星的閃爍下,顯得格外美麗迷人,第二天的早晨,農家樂呈現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陽光照射在院子裡,感覺這裡就是 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這裡就是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遙望遠處,遠方白花花的山頂,那就是這裡最有名的神山~墨爾多神山,它是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在嘉絨藏族中,每一座神山都意味著一位神靈的居住,世世代代守護著神山,它的內涵和外延有著無限的神靈和令人生畏的法力
  • 天涯獨家:《中國90後詩歌大展之楊東澤:在杭州詩人是西湖沒有脖子...
    不再是勇氣與思考的結果 詩歌從此取決於最先的一種感覺 你我身邊,小孩子 都在寫詩,他們迫不及待的陳述 經歷沒有太多,感情曲折與手法 簡單直接,但卻揭露社會現實 他們那些過於真實的詩
  • 格非《月落荒寺》:我下了一個決心,不再寫鄉村題材
    我有一次開會碰到楊慶祥,他說他把1980年代定義為是一個短暫的浪漫主義時期,非常準確。那個時候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浪漫主義時期,持續了不到十年。伴隨著這樣一個現代主義探索的終結。當中非常多的人,餘華、蘇童等等很多人都已經轉向,轉向一個新的寫作方式。我記得沒有怎麼轉的就是北村、孫甘露,還有我,我們幾個反應比較遲鈍,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放掉嗎?
  •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時間:2017-02-19 18:4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看過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親們應該都知道在第八集中出現了史前霸王蠑螈,對此,不少網友好奇,這史前霸王蠑螈到底是什麼物種
  • 把女詩人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的大詩人食指,自己寫的詩到底如何?
    食指和餘秀華,兩個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詩人,因為一場詩壇論戰被聯繫到一起。食指先生不理解,為何大家要捧餘秀華,他表示餘秀華的存在讓新詩的嚴肅性無從談起,並找了數個論點將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對此,餘秀華用了一篇《兼致食指,不是誰都有說真話的能力》來回應。
  • 【英國衛報精讀】真實還是虛構?《王冠》第四季播出引熱議
    打開電視,想像一下你看的不是新聞,而是「新聞劇」。一個很像鮑裡斯·詹森的人憤怒地對著未婚妻凱莉·西蒙茲尖叫;多米尼克·卡明斯對著馬桶嘔吐,有人叫女王滾開。之後,BBC快速閃過一則聲明,稱這一切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望觀眾喜歡。 2.
  • 一個與世隔絕600多年的世外桃源,河南如今已成為旅遊勝地
    「世外桃源」這個詞,對於大城市的人們來說,也許是他們一生中最渴望的。中國河南就有這樣一個地方,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莊,當你來到這裡,站在門口時,村民們的生活就像是世外桃源,住在這裡真的很舒服。現在我們要談的就是這些村落中的一個,那就是王家,有些遊客如果到這裡來,還要穿過三條隧道。走出隧道,看見這座村莊,你就會發現,這裡的生活真是絕無僅有,就像現實中的世外桃源。這座傳統村落,位於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這座村落中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據了解,這座村落已與外界隔絕690年,簡直難以想像。
  • 傳奇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我不是陶淵明
    一、不同的人生,同樣的歸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句,描繪了一種人們嚮往的人生境界。他早年滿懷雄心壯志,看透了官場後,毅然決定歸隱田園,詩酒為樂度餘生。在美國歷史上,也有一位傳奇女詩人,她在25歲之後,就過起了獨居的生活,終日以詩書為伴,並為世人留下了1800多首詩,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
  • 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下面介紹的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詠素蝶詩南北朝: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於是作者便寫了這首詩,以表示自己遭受多次沉浮後,依然對仕途抱有追求和渴望。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首聯就採用擬人手法,「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素蝶與群蜂共同盤旋在綠草中,忽而卻被飛雀衝散,便躲避在青薇之中。蕙,香草名,葉似草而稍瘦長;青薇,指嫩青的細葉。作者用了「繞、隱」二字,生動地展現出素蝶謹小慎微、又渴望自由的神態。
  • 女媧補天不是虛構,它是一場真實大災難,專家:考古結果已有答案
    女媧補天的神話中,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可怕的事實?別急,小編這就來跟您說說;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著一部經典書籍,這部奇書就是《山海經》。《山海經》除記錄了諸多天文地理及各類奇怪動物之外,同樣也對神話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話大都來源於該書。在整部書中,還曾多次提到過女媧的名字,甚至還有「女媧之腸」的說法。由此可見,在上古時期,人們就已經將女媧奉為神明。